當大地震驀然而至,若開始時震級不高,人們應當迅速離開建筑群,分散到空曠的場地上去。
來不及離開建筑物的往往會被坍塌的房屋埋沒或砸傷。 一旦地震后,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逃生,但至于怎么科學逃生自救,還得聽專家的。
地震局官員介紹說,萬一地震,身處不同場所就得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但奪門而逃是最不明智的選擇,除非你住在平房里,在短短幾秒鐘內(nèi)能跑到安全地帶。否則,最好就地避震,等首震過后,再迅速撤離。
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fā)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fā)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員到來。
如果受傷,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過多。維持生命。
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jié)約,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地震發(fā)生后,外界救災隊伍不可能立即趕到救災現(xiàn)場,在這種情況下,為使更多被埋壓在廢墟下的人員,獲得寶貴的生命,災區(qū)群眾積極投入互救,是減輕人員傷亡最及時、最有效的辦法,也體現(xiàn)了 "救人第一"崇高美德。
如果你在家里,發(fā)生地震時,千萬不能滯留在床上或站在房間中央,更不能躲在窗戶邊,不要靠近不結實的墻體,不要破窗而逃。應該飛速跑到承重墻墻角、衛(wèi)生間等開間小,有支撐的房間,或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處。
住在平房可躲在炕沿下,但要避開大梁。住樓房者,發(fā)生地震時千萬不能到陽臺、樓梯、或去乘電梯,更不能跳樓。
因為陽臺、樓梯是樓房建筑中拉力最弱的部位,而電梯在地震時則會卡死、變形,跳樓無論怎樣,最后的結局都會一樣恐怖。 如果在學?;蚬矆鏊?,一旦發(fā)生地震,首先要做到聽從老師或現(xiàn)場工作人員的指揮,千萬不能慌亂、擁擠。
應就地蹲在桌子或其他支撐物下面,用手或其他東西保護頭部,盡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待地震過后,聽從指揮,有組織地迅速撤離。
如果在商場、書店、展覽館等處發(fā)生地震時,還應避開玻璃門窗、櫥窗和玻璃柜臺以及高大、擺放不穩(wěn)定的重物或易碎的貨架。 車中:盡可能快和安全地停車——但呆在車內(nèi)可以免于被下落的物體擊中。
蹲伏于座位下,如果有東西落在車上,你將會得到保護。當震動停止下來,注意觀察障礙物和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破壞了的電纜、破損的道路和坍陷的橋梁。
再次,在戶外時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這樣會摔倒,也可能被裂縫所吞沒。
遠離高大建筑。不要往地下走或進入坑道,這會導致被困。
如你已經(jīng)準備到戶外,就別返回建筑物內(nèi)。首次地震使任何建筑都不太牢固,如果接著再發(fā)生小震,建筑物就會坍塌。
到山頂更安全。斜坡上的土石容易滑落,如果被數(shù)千噸重的土塊或巖石壓倒(它們具有可怕的速度),很少有幸存的機會。
在地上像球一樣滾動更易存活。如果在戶外發(fā)生地震時,應迅速離開各種高大危險物,特別是有玻璃幕墻的建筑、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等,避開電線桿、路燈、廣告牌,可以就近選擇開闊地避震。
如果在野外,就要飛速避開水邊,如河邊、湖邊,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還應避開山邊的危險環(huán)境,如山腳下,陡崖邊,以防山崩。
不要在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如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滾石前進的方向跑,切不可順著滾石向下跑,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溝,要保護好自己的頭部。
在野外還應注意避開變壓器、高壓線,以防觸電。搶救時間及時,獲救的希望就越大。
據(jù)有關資料顯示,震后20分鐘獲救的救活率達98%以上,震后一小時獲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時還無法獲救的人員中,窒息死亡人數(shù)占死亡人數(shù)的58%。他們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時救助,是完全可以獲得生命的。
唐山大地震中有幾十萬人被埋壓在廢墟中,災區(qū)群眾通過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壓人員重新獲得生命。由災區(qū)群眾參與的互救行動,在整個抗震救災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灘地:只要不在懸崖下就會相當?shù)陌踩?,但由于海嘯經(jīng)常伴隨地震而來,所以當震動停止后盡快離開灘地向更高的開闊地轉移。余震的危險性就不像海嘯那么可怕了。
危害后果預防:排污系統(tǒng)的破裂、水污染和廢墟中的尸體能引起疾病的傳播,這與地震本身一樣可以致命。掩埋所有的死尸(動物的和人)。
不要躲避在破損的建筑物或廢墟中。利用廢墟重建一個庇護所。
特別小心環(huán)境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過濾并煮沸飲用水。不要用火柴和火機或電力器具,如果存在燃氣泄漏,火花會點著燃氣。
在使用廁所前,要檢查排污系統(tǒng)。打開櫥門要小心物體墜落砸傷。
地震逃生對與錯: 對--確保出口 設法脫離險境 地震時, 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由于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木結構的房子容易傾斜而致使房門打不開,這時就會眼睜睜地把命丟掉…… 錯--慌不擇路 甚至跳樓 地震當天,河北省雄縣醫(yī)院外科收治了一名股骨頸骨折的老人,他聽別人喊鬧地震了,急忙從二樓跳下,結果摔成了股骨頸骨折…。
一、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這是因為,震時預警時間很短,人又往往無法自主行動,再加之門窗變形等,從室內(nèi)跑出十分困難;如果是在樓里,跑出來更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發(fā)現(xiàn)預警現(xiàn)象早,室外比較空曠,則可力爭跑出避震。
二、躲在室內(nèi)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遠離建筑物,開闊、安全的地方。
三、應趴下,使身體重心降到最低,臉朝下,不要壓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時盡量蜷曲身體;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以防摔倒或因身體移位,暴露在堅實物體外而受傷。
四、低頭,用手護住頭部和后頸,有可能時,用身邊的物品,如枕頭、被褥等頂在頭上以保護頭頸部;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眼睛;有可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五、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充溢;要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無論在什么場合,街上、公寓、學校、商店、娛樂場所等,均如此。因為,擁擠中不但不能脫離險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傷。
擴展資料:
地震的前兆
一、地下水異常
1、水位、水量的反常變化。如天旱時節(jié)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豐水季節(jié)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斷流。有時還出現(xiàn)井水自流、自噴等現(xiàn)象。
2、水質的變化。如井水、泉水等變色、變味(如變苦、變甜)、變渾,有異味等。
3、水溫的變化。水溫超過正常變化范圍。
4、其他。如翻花冒泡、噴氣發(fā)響、井壁變形等。
二、生物異常
動物是觀察地震前兆的“活儀器”,它們往往在震前出現(xiàn)各種反常行為,向人們預示災難的臨近。已發(fā)現(xiàn)有上百種動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現(xiàn),其中異常反應比較普遍的有20多種,最常見的動物異?,F(xiàn)象有:
1、驚恐反應:如大牲畜不進圈,狗狂吠,鳥或昆蟲驚飛、非正常群遷等。
2、抑制型異常:如行為變得遲緩,或發(fā)呆發(fā)癡,不知所措;或不肯進食等。
3、生活習性變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動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動等。
三、電磁異常
電磁異常是指地震前家用電器,如收音機、電視機、日光燈等出現(xiàn)的失靈現(xiàn)象。最常見的是收音機的失靈、手機信號減弱或消失、電子鬧鐘失靈等現(xiàn)象。
四、地聲
臨近地震發(fā)生前,往往有聲響自地下深處傳來,這就是“地聲”。地聲一般出現(xiàn)在震前幾分鐘、幾小時、幾天或更早;以臨震前幾分鐘出現(xiàn)得最多。
五、地光
地光也是臨震前的一種宏觀現(xiàn)象,中國已在多次地震前觀測到,它們一般出現(xiàn)在臨震前或震時,也有出現(xiàn)于震前數(shù)小時或更早的。
地光的顏色很多,有紅、黃、藍、白、紫等,有的也像電火光。它們的形狀各異,有帶狀光、片形光、球狀光、柱狀光、火樣光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地震
地震專家提醒,發(fā)生地震后千萬不要慌亂,按照以下經(jīng)驗和方法進行防震避震。
一、在室內(nèi)時,躲在堅固家具下面,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二、趕緊熄滅火,關閉火源。
三、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此外,水泥預制板墻、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四、將門打開,留下出口。
五、戶外場合,保護好頭部。
六、在人多的場所時保持鎮(zhèn)靜。
七、避難時要步行 ,盡量少攜帶東西。絕對不能利用汽車、自行車避難。
八、嚴禁在狹窄的地面、墻根、懸崖、河邊停留。
九、注意山崩和地裂。
十、不要害怕余震,不要聽信謠言,應當用攜帶的收音機,把握正確的信息
(一)制定家庭防震計劃
須根據(jù)政府或有關部門的防震要求,準備食品和飲料。檢查并及時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隱患,加固住房。
檢查和加固住房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樣的,有沒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圍環(huán)境的情況。[被屏蔽廣告]
住房的建造質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離。
房的結構是否有利抗震?女兒墻、高門臉等笨重的裝飾物應拆掉。
做好家庭防震準備(二)
清理雜物,讓門口、樓道暢通。
陽臺護墻要清理,花盆雜物拿下來。
做好家庭防震準備(三)
把牢固的家具下騰空,以備震時藏身。
準備一個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處
進行一個家庭防震演練
練習“一分鐘緊急避險”。進行緊急撤離與疏散練習。
加固睡床準備好必要的防震物品
1. 憑感覺如何判別近震和遠震? 答:地震波到來時,若先上下顛動明顯,爾后搖晃,即為近震; 遠震上下顛動不明顯,而以左右搖晃為主。
2. 地震時的應急防護原則是什么? 答:震時就近躲避, 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辦法。所謂就近躲避,就是要因地制宜,根據(jù)不同情況采取不同對策。
3. 地震時在樓房內(nèi)如何應急 ? 答:地震一旦發(fā)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 及時并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jīng)過處,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shù)較大。
總之,震時可根據(jù)建筑物布局和室內(nèi)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4. 住平房遇震如何應急? 答:要求行動果斷,就近躲避,緊急外出,切勿往返,如果處于房門附近,室處無障礙,無危房或狹巷,可立即跑到室外,已經(jīng)沖到室外的人,在短時間內(nèi)不要急于返回室 內(nèi);要避開高大建筑物、窄巷、大煙囪、水塔、高壓線、變壓器,及時轉移到空曠安全的場地,也要避開橋梁、陡崖、危巖、滾石地帶,到橋下避震更是錯上加錯。
來不及跑出時,要迅速貼炕沿趴下,臉朝下,頭近山墻,兩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鼻子呼吸。這樣地震時雖房屋倒塌,由于有殘墻和家俱支撐,亦可免于傷亡或窒息,就能安然無恙。
5. 住在大賓館內(nèi)的人在地震時如何防護 ? 答 : 發(fā)生地震時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頂在頭上, 選擇落下物、倒塌物少的空間,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謹防大吊燈搖擺撞破玻璃窗時散落的玻璃碎片的傷害。居住在高層樓房的人要熟悉安全通道、安全門。
要掌握好樓梯狀況。隨時作好脫險的準備。
撤離時最好不使用電梯,以防因停電困于電梯內(nèi)或發(fā)生其它意外事故。 6. 在影劇院內(nèi)遇震如何應急 ? 答 : 地震時如在影劇院內(nèi),千萬不要亂跑, 否則亂擠亂踩,可能釀成不可想象的嚴重后果。
一般的影劇院都采用大跨度的薄殼結構屋頂,重量輕、震時不易塌,塌下來重量也不大。因此較好的方法是躲在排椅下。
通常的排椅都是九合板及鑄鐵架用螺絲連結的,一排排的椅背聯(lián)合起來,強度是很大的。位于前排的觀眾可在舞臺或樂池下躲避,位于門口的觀眾可以迅速跑出門外。
7. 在百貨商店遇震如何應急? 答:在百貨商店遇震時,要保持鎮(zhèn)靜。由于人員慌亂,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
此時應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件商品旁邊, ( 避開商品陳列櫥 ) 、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處于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但樓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們。
因此,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服務員要組織群眾就近躲避,然后安全撤離。
8. 車間工人如何避震 ? 答 : 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的設備下, 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大部分人員可以撤離工作現(xiàn)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xiàn)場隨時監(jiān)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fā)生。
9. 礦井下的工人應如何避險 ? 答 : 震時在井下一般比地面安全,井下礦工應熟悉安全通道, 迅速撤離掌子面,但不可擁擠,因為掌子面處或豎井出口處有時支護差,臨空面暴露多,一經(jīng)振動可能塌落,造成人員傷亡。若井口塌方,暫時不能返回地面,也要保持沉著冷靜,由專人指揮,盡力保存體力,等待求援人員的到來。
10. 學校人員應如何避震 ? 答 : 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 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qū),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抗震知識。
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后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間里,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教學樓內(nèi)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里,決不可讓學生亂跑或跳樓。
11. 地震時,在街上走如何避震 ? 答:地震發(fā)生時, 高層建筑物的窗玻璃碎片和大樓外側混凝土碎塊,以及廣告招牌、刀馬口鐵板、霓虹燈架等,可能會掉下傷人。因此地震時在街上走,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盡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準備,要鎮(zhèn)靜,迅速離開電線桿和圍墻,跑向比較開闊的地方躲避。
12. 地震發(fā)生時行駛的車輛應如何應急 ? 答 :(1) 司機應盡快減速,逐步剎閘。 (2) 乘客 ( 特別在火車上 ) 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李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用手護住頭部。
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后腦部,并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御姿勢。 13. 地震時遇有毒氣體擴散如何躲避 ? 答 : 震前,要了解活動區(qū)周圍有無毒氣源,要有防毒意識。
地震時,首先要弄清風向,朝上風處避難。避難場所盡量選擇在高處。
行動時,要用濕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 14. 因地震被埋壓時應注意哪些問。
地震時要注意哪些:(1)做好家庭防震準備 清理雜物,讓門口、樓道暢通。
陽臺護墻要清理,花盆雜物拿下來。 把牢固的家具下騰空,以備震時藏身。
(2)躲在面積比較小的空間(如廁所)或墻角 (3)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4)在發(fā)生地震、火災時,不能使用電梯。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后避難。
萬一被關在電梯中的話,請通過電梯中的專用電話與管理室聯(lián)系求助。 (5)如不幸引發(fā)火災,即刻會充滿煙霧。
以壓低身體的姿勢避難 (6)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qū)域禁止行駛 。發(fā)生大地震時,汽車會象輪胎泄了氣似的,無法把握方向盤,難以駕駛。
必須充分注意,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為了不妨礙避難疏散的人和緊急車輛的通行,要讓出道路的中間部分。
(7)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 (8)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從攜帶的收音機等中,把握正確的信息。相信從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災機構直接得到的信息。
要相信政府解決問題的能力 【普及】遇到地震的應急措施地震時的應急防護原則 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方法。所謂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對策。
學校人員如何避震? 在學校中,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 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qū),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識。
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后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教學樓內(nèi)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里,決不可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
地震時,在街上行走時如何避震? 地震發(fā)生時,高層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樓外側混凝土碎塊、以及廣告招牌,馬口鐵板、霓紅燈架等,可能掉下傷人,因此在街上走時,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盡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準備,要鎮(zhèn)靜,應該迅速離開電線桿和圍墻,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qū)躲避。 車間工人如何避震? 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
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xiàn)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xiàn)場隨時監(jiān)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fā)生。 地震發(fā)生時行駛的車輛應如何應急? (1)司機應盡快減速,逐步剎閘; (2)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后腦部,并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御姿勢。
樓房內(nèi)人員地震時如何應急? 地震一旦發(fā)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
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jīng)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shù)較大??傊?,震時可根據(jù)建筑物布局和室內(nèi)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在商店遇震時如何應急? 在百貨公司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zhèn)靜。由于人員慌亂,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
此時,應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邊(避開商品陳列櫥),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處于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
但樓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服務員要組織群眾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離。
震后自救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地震后,往往還有多次余震發(fā)生,處境可能繼續(xù)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環(huán)境。
此時,如果應急包在身旁,將會為你脫險起很大作用。 在這種極不利的環(huán)境下,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wěn)定生存空間,用磚塊、術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余震發(fā)生后,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
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fā)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fā)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員到來。
如果受傷,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過多。 維持生命。
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
1。
憑感覺如何判別近震和遠震?答:地震波到來時,若先上下顛動明顯,爾后搖晃,即為近震;遠震上下顛動不明顯,而以左右搖晃為主。2。
地震時的應急防護原則是什么?答: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辦法。 所謂就近躲避,就是要因地制宜,根據(jù)不同情況采取不同對策。
3。地震時在樓房內(nèi)如何應急?答:地震一旦發(fā)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并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暫避一時。
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jīng)過處,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shù)較大??傊饡r可根據(jù)建筑物布局和室內(nèi)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4。住平房遇震如何應急?答:要求行動果斷,就近躲避,緊急外出,切勿往返,如果處于房門附近,室處無障礙,無危房或狹巷,可立即跑到室外,已經(jīng)沖到室外的人,在短時間內(nèi)不要急于返回室內(nèi);要避開高大建筑物、窄巷、大煙囪、水塔、高壓線、變壓器,及時轉移到空曠安全的場地,也要避開橋梁、陡崖、危巖、滾石地帶,到橋下避震更是錯上加錯。
來不及跑出時,要迅速貼炕沿趴下,臉朝下,頭近山墻,兩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鼻子呼吸。這樣地震時雖房屋倒塌,由于有殘墻和家俱支撐,亦可免于傷亡或窒息,就能安然無恙。
5。住在大賓館內(nèi)的人在地震時如何防護?答:發(fā)生地震時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頂在頭上,選擇落下物、倒塌物少的空間,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謹防大吊燈搖擺撞破玻璃窗時散落的玻璃碎片的傷害。
居住在高層樓房的人要熟悉安全通道、安全門。要掌握好樓梯狀況。
隨時作好脫險的準備。撤離時最好不使用電梯,以防因停電困于電梯內(nèi)或發(fā)生其它意外事故。
6。在影劇院內(nèi)遇震如何應急?答:地震時如在影劇院內(nèi),千萬不要亂跑,否則亂擠亂踩,可能釀成不可想象的嚴重后果。
一般的影劇院都采用大跨度的薄殼結構屋頂,重量輕、震時不易塌,塌下來重量也不大。因此較好的方法是躲在排椅下。
通常的排椅都是九合板及鑄鐵架用螺絲連結的,一排排的椅背聯(lián)合起來,強度是很大的。位于前排的觀眾可在舞臺或樂池下躲避,位于門口的觀眾可以迅速跑出門外。
7。在百貨商店遇震如何應急?答:在百貨商店遇震時,要保持鎮(zhèn)靜。
由于人員慌亂,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此時應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件商品旁邊,(避開商品陳列櫥)、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處于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但樓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們。因此,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
服務員要組織群眾就近躲避,然后安全撤離。8。
車間工人如何避震?答: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的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 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大部分人員可以撤離工作現(xiàn)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xiàn)場隨時監(jiān)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fā)生。
9。 礦井下的工人應如何避險?答:震時在井下一般比地面安全,井下礦工應熟悉安全通道,迅速撤離掌子面,但不可擁擠,因為掌子面處或豎井出口處有時支護差,臨空面暴露多,一經(jīng)振動可能塌落,造成人員傷亡。
若井口塌方,暫時不能返回地面,也要保持沉著冷靜,由專人指揮,盡力保存體力,等待求援人員的到來。 10。
學校人員應如何避震?答: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qū),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抗震知識。
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后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 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間里,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教學樓內(nèi)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里,決不可讓學生亂跑或跳樓。
11。地震時,在街上走如何避震?答:地震發(fā)生時,高層建筑物的窗玻璃碎片和大樓外側混凝土碎塊,以及廣告招牌、刀馬口鐵板、霓虹燈架等,可能會掉下傷人。
因此地震時在街上走,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盡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準備,要鎮(zhèn)靜,迅速離開電線桿和圍墻,跑向比較開闊的地方躲避。12。
地震發(fā)生時行駛的車輛應如何應急?答:(1)司機應盡快減速,逐步剎閘。 (2)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李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用手護住頭部。
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后腦部,并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御姿勢。 13。
地震時遇有毒氣體擴散如何躲避?答:震前,要了解活動區(qū)周圍有無毒氣源,要有防毒意識。地震時,首先要弄清風向,朝上風處避難。
避難場所盡量選擇在高處。行動時,要用濕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
14。 因地震被埋壓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答:當被埋壓在廢墟下時。
地震時的劇烈搖動約1分鐘左右。
請躲在結實的桌、臺等下面藏身,保護頭部。 樓房住戶應躲到最小的空間中,例如衛(wèi)生間,有水源的地方 發(fā)生地震時應立即關閉火源!如果起火應馬上滅火! 關閉火源能防止災害擴大。
應養(yǎng)成習慣,即使是小地震也要立刻關閉火源。 不要慌亂地跑到室外! 胡亂地跑到室外非常危險。
請認真確認周圍情況以后,再從容行動。 打開門以確保出口! 混凝土建的公寓等,有時會因為地震的搖動而使房門歪斜而打不開。
請打開門以確保出口。 地震時的應急防護原則 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方法。
所謂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對策。樓房內(nèi)人員地震時如何應急? 地震一旦發(fā)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
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jīng)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shù)較大。
總之,震時可根據(jù)建筑物布局和室內(nèi)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學校人員如何避震? 在學校中,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
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qū),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識。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后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
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教學樓內(nèi)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里,決不可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 地震時,在街上行走時如何避震? 地震發(fā)生時,高層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樓外側混凝土碎塊、以及廣告招牌,馬口鐵板、霓紅燈架等,可能掉下傷人,因此在街上走時,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盡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準備,要鎮(zhèn)靜,應該迅速離開電線桿和圍墻,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qū)躲避。
車間工人如何避震? 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xiàn)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xiàn)場隨時監(jiān)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fā)生。
地震發(fā)生時行駛的車輛應如何應急? (1)司機應盡快減速,逐步剎閘; (2)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后腦部,并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御姿勢。 在商店遇震時如何應急? 在百貨公司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zhèn)靜。
由于人員慌亂,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此時,應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邊(避開商品陳列櫥),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處于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但樓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
服務員要組織群眾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離。 戶外如何應急?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用書包等保護頭部;不要隨便返回室內(nèi)。
避開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墻的建筑;過街橋、立交橋上下;高煙囪、水塔下。 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廣告牌、吊車等。
公共場所如何應急? 聽從現(xiàn)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墻壁或柵欄處。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用書包等保護頭部; 等地震過去后,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在商場、書店、展覽館、地鐵等處:選擇結實的柜臺、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nèi)墻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柜臺;避開高大不穩(wěn)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后懸掛物。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nèi):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后再下車。
特殊危險 燃氣泄漏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千萬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設法轉移。 遇到火災時:趴在地上,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轉移,要匍匐、逆風而進。 毒氣泄漏時:遇到化工廠著火,毒氣泄漏,不要向順風方向跑,要盡量繞到上風方向去,并盡量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應注意避開的危險場所:生產(chǎn)危險品的工廠;危險品,易燃、易爆品倉庫等。 如果被壓怎么辦? 震后,余震還會不斷發(fā)生,你的環(huán)境還可能進一步惡化,你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穩(wěn)定下來,設法脫險。
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或其他危險物; 搬開身邊可移動的碎磚瓦等雜物,擴大活動空間。注意,搬不動時千萬不要勉強,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 設法用磚石、木。
地震造成的損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會使整座城市處于癱瘓,大地震可使整個城市頃刻之間化為廢墟;因此,一旦發(fā)生了強烈地震,很難立刻得到救援。
地震時的傷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災和房屋崩塌造成的。 地震的預防 ·要避免地震的災害,最有效的辦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預防災害的準備。
一般家庭常備的東西有糧食和飲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為佳。另外再準備一些防災用品,如防災頭巾、手電筒、急救藥品、蠟燭、半導體收音機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攜式炊具、固體燃料等。
·由于住宅不寬裕,人們總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如棚、架、擱板)。不過,由于地震的震動,擱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來的。
因此,平時放置東西要多加考慮。 ·人們對黑暗很難適應,這不僅僅是看不見,還在心理上增加了壓力。
因地震而停電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間也很難分辨東西南北,所以手電筒隨時帶在身邊,就不會有太多的恐懼了。 ·地震發(fā)生后,電視中斷,電話不通,報紙停刊,信息來源完全被斷絕。
此時,只有小型的收音機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重要情報,從而可以更好地應付不斷變化的情況。 ·當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飲用水的問題。
這種場合,水道斷水是經(jīng)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時候發(fā)生地震的情況下,有必要每晚睡前準備一些應急的飲用水。 ·考慮到地震后的混亂情況,準備好三個月的現(xiàn)金花銷是必要的。
因為地震之后,銀行、郵局等處往往取不出款。 ·人們總喜歡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
可是,這些東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時要把它們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
·地震時,穿高跟鞋對避難百害而無一利。平時應穿或備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運動鞋。
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適,高跟鞋絕對不行。 如何逃生 ·地震具有突發(fā)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開始時,如果正在屋內(nèi),切勿試圖沖出房屋,這樣砸死的可能性極大。
權宜之計是躲在堅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沒有堅實的家具,應站在門口,門框多少有點保護作用。應遠離窗戶,因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樓房、樹木、電線桿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盡可能遠離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為免地震時失去平衡,應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沒有空地,應該暫時在門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窯、隧道或地下通道內(nèi),因為地震產(chǎn)生的碎石瓦礫會填滿或堵塞出口。除非它們十分堅固,否則地道等本身也會震塌陷。
·地震時,木結構的房子容易傾斜而致使房門打不開,這時就會眼睜睜地把命丟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門,首先打開房門是明智之舉。
·發(fā)生大地震時,擱板上的東西及書架上的書等可能往下掉。這時,保護頭部是極其重要的。
在緊急情況下可利用身邊的棉坐墊、毛毯、枕頭等物蓋住頭部,以免被砸傷。 ·即使在盛夏發(fā)生地震,裸體逃出房間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體容易被四處飛濺的火星、玻璃及金屬碎片傷害。
因此,外出避難時要穿上盡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襪,并且要避免穿上易著火的化纖制品。 ·如在醫(yī)院住院時碰到地震,鉆進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這樣,可防止從天窗或頭頂?shù)粝挛锲范覀?·地震時,不要在道路上奔跑,這時所到之處都是飛瀉而下的招牌、門窗等物品。
因此,此時到危險場合最好能戴上一頂安全帽子之類的東西。 ·地震時,大橋也會震塌墜落河中,此時停車于橋上或躲避于橋下均是十分危險的。
因此,如在橋上遇到地震,就應迅速離開橋身。 ·大地震有時發(fā)生在海底,這時會出現(xiàn)海嘯。
掀起的海浪,會急劇升高,靠近岸邊的小舟就十分危險。此時,最好是迅速離開沙灘,遠離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在公共場所遇到地震時,里面的人會因驚恐而導致?lián)頂D,這是由于驚恐的人們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緣故。這時需要的是鎮(zhèn)靜,定下心來尋找出口,不要亂跑亂竄。
防止次生災害 ·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災害。所謂地震次生災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災、火災以及有毒氣體蔓延等等。
很多經(jīng)驗表明:次生災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損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對工礦企業(yè)中的易燃、易爆、劇毒品,要嚴密監(jiān)視,地震時,一旦發(fā)現(xiàn)劇毒品或易燃氣體溢出,應立即組織搶救。
·對于大型水庫、堤壩等,要預先做好防震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加固。水庫下游的居民,在地震發(fā)生時,要嚴密注視堤壩的安全,遇有險情,除組織力量搶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帶轉移。
·大地震發(fā)生在山區(qū),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種情況,要立即組織人員疏通,以免造成水災。 在接到關于地震的預報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盡快離開房屋。
人員疏散時,要避開高樓房、煙囪、高門臉、女兒墻、高圍墻等,更不要在狹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開高壓電線、變壓器,以防電桿或電線震斷觸電傷人。
在山區(qū),還要遠離懸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時傷人。還應離開大水渠、河堤兩岸,這些地方容易發(fā)生較大的地滑或塌陷。
逃生不忘滅火 ·由于地震帶來的火災而致死亡人數(shù)增至10倍以上。比起地震本身,地。
地震逃難時,攜帶物品宜精不宜多。
帶多了確實害處不少:一是行動不便,在非常時期不能靈活應變;二是容易使人精疲力倦,招致疾病和災難的打擊;三是阻塞交通,給救災工作帶來諸多麻煩,同時容易招惹火災。 地震應急、避難需要帶哪些物品最適宜呢?日本是個“地震國”,每年發(fā)生地震的次數(shù)約占全球的總數(shù)10%。
據(jù)統(tǒng)計,東京每年有感地震 30-40次。所以,日本人吸取關東等歷次大地震的慘重教訓,各地根據(jù)具體情況提出了不少地震避難時應急物品項目。
這里不妨介紹幾個主要地區(qū)的一些情況,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對比一下它們的長處和不足。 東京千代區(qū)發(fā)行的避能袋中裝有:干面包10個、塑料杯、包扎用的紗布、軍用手套、紅藥水和碘酒等消毒劑、牙刷和牙膏、蠟燭、開罐頭用具、手紙、肥皂、刮胡須刀、避難地圖、防災指南針等。
這些東西都被塞進一個塑料袋中,然后再裝到避難袋中去。袋上標有各個人的住址和姓名。
另外,地震發(fā)生時常備物品有: 小型軟墊6個(保護頭部)、手套6副、替換衣服、蠟燭和火柴、手電筒2個、微型收音機一架、軍用水壺(兩周換一次水)、罐頭和開罐頭用具、干面包、急救藥一套、繩索、粉筆、印鑒、地圖和貴重物品等。以上東西分別裝在旅行包內(nèi)。
地震應急物資與每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及人民生活水準有關。參考國外的經(jīng)驗并結合我國國情,地震應急避難可以選用如下主要物品: (1)食品:3天左右的干糧(餅干、面包、方便面等)。
(2)飲用水:平時用軍用水壺或塑料瓶裝滿,并隔一段時間更換。 (3)日常生活必需品:一兩套替換衣服、手電筒、火柴、蠟燭、小刀、袖珍收音機、洗臉用具(香皂、肥皂、牙刷、牙膏、手巾、梳子等)、手紙(包括婦女衛(wèi)生紙、有嬰孩的還應準備好尿布)、個人常用防身藥品(傷藥、止痛藥、胃藥等)、茶杯、飯盒、適量現(xiàn)金和糧票、工作證或身份證、印鑒等。
(4)機動物品:如塑料袋、雨衣或雨傘、繩索、口罩、手帕等。假若你是一個醫(yī)務工作者或個人有興趣者,那么不妨準備幾根導尿管。
1966年刑臺地震時,不少人死于泌尿系統(tǒng)的損傷,或者說是被尿憋死的。當時若有一些導尿管,可能會使相當?shù)囊徊糠秩诵颐庥陔y。
所以,準備這些小小的急救器材,不僅可拯救別人,自己也可能受益。 1、學習防震避震經(jīng)驗和方法 日本人將歷次地震中個人防震避震的經(jīng)驗總結為十條:1)要躲在堅固的家俱下;2)趕緊熄火;3)不要倉惶逃出室外; 4)發(fā)生火災立即撲滅;5)要徒步避難,盡量少攜帶東西;6)嚴禁在狹窄的地面、墻根、懸崖、河邊停留;7)注意山崩和地裂;8)在海邊要注意海嘯,在低洼地要注意水淹;9)不要害怕余震、不要聽信謠言;10)保持秩序、注意衛(wèi)生。
2、分配各人震時應急任務 地震來臨非常突然,家庭成員在平時應對防震避震的具體工作有所分工,以免地震時全家人手忙腳亂。 3、明確疏散路線和避難地點 地震發(fā)生后需要馬上撒離到空曠開闊的安全地帶,家庭防震會上應對此進行討論,具體明確震后大家到哪個空曠地方最好,并定出最快捷最安全的途徑。
4、準備避難和營救用品 家庭成員每個人準備好自己最必需的生活用品,一般原則是宜精不宜多。 5、裝修加固室內(nèi)家俱雜物 歷次地震調(diào)查表明,很多人曾被室內(nèi)柜櫥翻倒或放在高處物品落下所砸傷,甚至引起嚴重的意外事故。
同時家俱雜物翻倒又防礙避難時外逃。 6、落實防火措施 地震時火災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次生災害。
特別是做飯時間發(fā)生地震,火災出現(xiàn)機會更大。日本人因1923年關東大地震火災燒死幾萬人的慘重教訓,對防火工作特別重視,各種措施制定得很詳細。
7、講解衛(wèi)生急救護理知識 地震時難免出現(xiàn)損傷,平時應學習一些衛(wèi)生急救護理知識。例如,讓家庭成員了解和學習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運傷員等護理方法。
從某種意義上講,保護他人也等于保護自己。 8、互通地震情報 家庭成員之間,要隨時交流各自觀察到的宏觀異常信息。
在震前發(fā)現(xiàn)地光、地聲、動物異常等臨震征兆時,更要互相提醒注意,以便及時撒離。 9、進行家庭地震應急演習 日本人很重視防震演習,而且有些規(guī)模相當大。
我們不妨在家族范圍內(nèi)進行小規(guī)模的演習。這樣做一來可以熟練震時應急的技巧,二來可以以現(xiàn)家庭防震會上制定的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處。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1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