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敲詐、勒索
1.敲詐勒索的防范常識
①口頭威脅:有時在上學放學的路上,會被一些不法分子截住,威脅同學們給他帶錢帶物。
②帶條子威脅:有些違法分子,選擇好對象后,就寫條子讓其他同學帶給對方,條子上寫著要物品的名稱或現金的數目。
公安機關提醒廣大學生,不管是哪種敲詐勒索的方式,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果性質嚴重則構成犯罪。
2.遭遇敲詐、勒索怎么辦?
遇到敲詐勒索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盡量說好話,穩(wěn)住對方,說明自己沒帶錢,避免正面沖突。
①堅決拒絕其無理要求。一定要相信警方、學校和家庭都能為你提供安全保護。如果輕易屈服于對方,會助長他們的囂張氣焰,也會為你招來無窮無盡的糾纏。
②如果無法脫身,可以借口身上沒錢,約定時間地點再交,然后立即報告學校和公安機關。警方會及時采取行動抓捕壞人,他就再也不能傷害你了。
③一定要向學校、公安機關報告。你越怕事,越不敢聲張,不法之徒就越囂張。
④發(fā)現其他同學補敲詐、勒索,要及時撥打110報警,并通知老師。
二、搶劫、搶奪
1.搶劫、搶奪的防范意識
①要有防范意識。
②上學或放學的路上,同學們最好結伴同行,相互幫助。
③身上不要攜帶太多的現金或貴重物品,女生不要配帶金銀首飾或玉器。
④平時,不要花錢大手大腳,以免引起不良行為表青少年或犯罪分子的注意。
⑤單獨在家,不要輕易為陌生人開門,更不要為不認識、并聲稱是家長的同事或朋友的人開門。如果發(fā)現類似情況,要立即撥打電話告訴父母。
⑥平時注意鍛煉身體,有了強健的體魄,即使一時無法將犯罪分子制服,也可以快速逃避。
2.遭遇搶劫、搶奪怎么辦:
①盡力反抗。只要具備反抗能力或有利時機就應發(fā)動進攻,以制服作案人或使其喪失繼續(xù)作案的心理和能力。
②盡量糾纏。可利用有利地形和身邊的磚頭、木棒等足以自衛(wèi)的器械與作案人對峙,使其短時間內無法近身,以便引起人們的注意和援助,對作案人造成心理壓力。
③設法脫身。實在無法與作案人抗衡時,可以看準時機向人多、燈亮的地方或宿舍區(qū)奔跑。
④麻痹對手。當自己處于作案人控制之下而無法反抗時,可先按作案人的要求交出部分財物。同時要對作案人曉以利害,從而造成作案人心理上的恐慌,也可盡量緩和氣氛,使作案人放松警惕,看準時機逃脫。
⑤注意觀察。趁作案人不注意時在其身上留下記號,如在其衣服上擦點泥土、血跡,或在其口袋中裝點有標記的小物件等,在作案人得逞逃走時悄悄尾隨其后,觀察逃跑方向,為警方破案提供線索。盡量準確記下體貌特征,如身高、年齡、體態(tài)、發(fā)型、衣著、胡須、語言、行為等。
⑥及時報案。脫身后要及時報案,盡量準確描述作案人體貌特征,使犯罪分子盡早被繩之以法。
三、綁架、劫持
1.、綁架的預防知識:
①平時養(yǎng)成樸素的生活習慣,不要炫耀自己或家中如何有錢,更不要隨便帶陌生人到家中“參觀”。
②外出、上學和放學要盡量結伴同行,外出時要告訴家長,并說明返家時間,不要隨意在外逗留。
③如果有人突然來找你以“你家中出事了”或“你父母生病、出車禍”等等為由,要你離開學?;蚣抑袝r,應首先設法與家人聯系查證,并將此事告訴你的老師或鄰居。
④如果在途中發(fā)現有人盯梢跟蹤,應設法將其甩掉并報警。
2.遇到綁架、劫持怎么辦?
如果不幸被綁架、劫持,要保持冷靜,并想方設法擺脫歹徒的控制:
①遇到劫持,不要過分掙扎,以免犯罪分子對被綁架者進行身體傷害。要盡量拖延時間,記住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車輛型號和牌照號碼等。
②如果被蒙上眼睛,要盡量將聽到的線索默記在心里,如犯罪分子的談話內容、他們互相之間的稱呼等等,到達藏匿地點后,要盡量了解藏匿地點的環(huán)境特點,與犯罪分子周旋。盡量避免激怒犯罪分子。
③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尋求他人幫助,擺脫歹徒的控制。
啊啊啊啊啊。.我們也要寫的。
校園欺凌手抄報內容可以寫校園欺凌對學生健康成長的危害及影響,可以列舉具體的事例來說明有什么樣的危害,在面對校園欺凌的時候,學生應該怎么自我保護。
例子: 懲治、遏制校園暴力,治理校園欺凌問題再一次提上了國家議事日程。那么,家長和學校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這未必可行。
法治文明要從娃娃抓起,家校要走的路仍然還長,但必須得堅定走下去:促進法律健全,使我們的孩子從小具備正確的法治素養(yǎng)、法治意識,既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也懂得用法律維護共同生活的校園環(huán)境等。 近日,一條海南省瓊海市“長坡中學打人”的視頻在網上流傳。
據南海網報道,事件發(fā)生于5月20日。此外,該校5月18日也發(fā)生了一起學生打人事件。
5月21日上午,瓊海市教育局就此視頻事件召開緊急會議,提出七項措施專項治理校園暴力。 此事件距離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于4月28日向各地印發(fā)《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尚不足一個月。
4月28日,重慶市彭水縣桑拓中學一名學生在廁所內遭到至少三名學生群毆,胸部被利器捅傷致死。同日,遼寧省莊河市第二十二中學課堂上,初二男生呂某遭同班同學姜某割喉身亡。
4月23日,山西省絳縣,15歲少年張超凡被多名同學在網吧毆打致死。同日,河北省安新縣某中學,一名女生被其他幾名女生逼迫脫衣下跪、扇耳光,旁邊多人圍觀起哄,但自始至終沒有一人出來勸阻…… 類似的事情一再發(fā)生,原本安寧的校園蒙上了一層陰影。
對于曾經遭受校園欺凌的張宇來說,更是如此。他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在欺凌事件發(fā)生后,校園再也不是自己向往的地方了。
他整日提心吊膽,寢食難安。 “可能是太害怕了,我就偷偷地拿了一把刀,每天放在書包里。
心想如果有人再敢打我,我就拿刀捅他?!睆堄罨貞洠皯c幸的是,那群欺負我的學生,之后沒有再來打我?!?/p>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徐光興認為,對于被欺凌者來說,如果心理層面得不到及時疏導,可能會陷入兩種極端:陷入抑郁中不能自拔,甚至會產生自殺想法;或尋找比自己弱的目標,將情緒轉移到弱者身上,被欺凌者變?yōu)樾乱惠喌钠哿枵摺?/p>
什么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SchoolBully)是指發(fā)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而造成傷害的行為。
校園欺凌,主要有三種形式:語言上、肢體上、社會關系上。語言上的欺凌包括嘲笑、起外號、言語威脅等;肢體上的欺凌則是肢體上的沖突、打架,還可能包括毀壞財物等;社會關系上則包括排擠、傳謠言等等。
隨著網絡、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網絡欺凌也越來越多。校園欺凌的法律后果:校園欺凌本質上是一種侵權行為,《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校園欺凌情節(jié)惡劣或者后果嚴重的,可能觸犯刑法,將被追究刑事責任。案例一:小明、小輝、小亮是同班同學,小明與小輝、小亮二人關系不睦。
有一天,學校組織跑課間操時,小輝、小亮一直用言語騷擾小明,三人發(fā)生激烈爭吵。后小亮故意加速沖向小明,將小明推倒,小明從地上撐坐起來以后,小輝又將小明再次推倒。
經醫(yī)院檢查,小明因被推倒造成左鎖骨骨折、頭皮血腫、多處軟組織損傷,后公安機關鑒定認定小明所受損傷程度為輕傷二級。經警方調解,小亮的家長與小明家長達成調解協議,小亮家長賠償小明10多萬元。
后小明將小輝訴至法院,要求賠償醫(yī)療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損失。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在認定小輝在共同侵權行為中的責任比例的基礎上,判令小輝及其父母賠償小明各項損失一萬六千余元。
如何應對校園欺凌:不能“怕”字當頭。在遇到言語挑釁、侮辱或者勒索、敲詐和毆打時不害怕,要敢于抗爭。
有效防范校園欺凌的第一要訣就是“不怕”。但是一定要注意避免激發(fā)對方欺凌升級。
要及時報告。我們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與校園欺凌抗爭,但不意味著逞一時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詐后要及時向學校、家長報告。要搞好人際關系,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這也是防范校園欺凌的一條途徑。一個有廣泛、良好人際關系的學生,就不容易成為勒索、敲詐和毆打的對象。
要慎重擇友。要對學生的交友進行教育,鼓勵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損友”,對已經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動或煽動其找人來報復,以免引起更大的爭端。
要以法維權。若經學校、老師調處仍然沒有停止自身所遭受的校園欺凌,應及時將相關情況告知家長,通過發(fā)起民事訴訟要求停止侵害并追究對方的責任。
校園欺凌情節(jié)嚴重的,應當及時報警尋求保護。
校園從來都是令人憤慨的焦點之一。
近些年來,有不少校園的視頻被上傳到網絡上,各種門派層出不窮。越來越猖獗的事件令人心寒,令人不得不憤怒!近日,頻頻出現在校園內外的事件,簡直讓我們觸目驚心!事例一:4月8日,長春某高三女生,因為回頭多看了某個女孩一眼,就遭到女孩及其同伴共5人拉到附近的半山腰上,被一頓毒打。
事例二:4月21日,湖南衡南實驗中學某班幾十名學生集體跪在**********場上,有說是班主任罰跪,有說是自愿班長帶領自愿下跪。事例三:5月18日傍晚,云南省普洱孟連縣發(fā)生了一起8名女生結伙對一名女同學進行毆打、侮辱的“校園事件”。
近日,又出現一個穿布鞋的女生,被幾個同學堵在樓梯口要求下跪,并遭遇扇耳光和推搡。我想問,如今的孩子都怎么啦,怎么會變得如此缺乏理智,會變得如此缺少人性。
到底是教育的缺失,家長的縱容,還是虛擬網絡的危害?我想,也許是兼而有之吧。這些問題已經不能不引起我們每一個人的關注了。
究竟是誰的過錯,我們先不用去追究這些。因為無論是有意看也好,還是無意瞧也罷;無論是班主任罰跪,還是學生自愿;無論是有家庭背景也好,還是沒有家庭背景也好;無論是鞋子丟失也好,還是被偷也罷。
作為家庭和學校,我們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無論與同學之間發(fā)生什么糾葛,出現什么問題,都應該教育孩子,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做到與人為善,既要善待自己,更要善待他人,要以一種寬容的胸懷去接受一切事物,去處理各種問題。
一旦遇到過錯或問題時,首先要從自身上找原因,即便是他人的錯誤,也要善意地指出,而不能以錯治錯,以罰代法,最終導致雙方都成為受害者和“犧牲品”。對類似這樣的校園事件,許多教育者也常常不知道如何應對。
出于“對家長負責”的心態(tài),教師們往往對具體的人身傷害,比如可見的傷痕,紅腫,流血比較敏感,而正因為教師們對可見傷害的片面重視,學生們會選擇進行不可見傷害,最常見就是人格的侮辱,嘲笑,逼令下跪,輕輕打耳光,而教師卻往往意識不到這種傷害的嚴重性。施虐的孩子發(fā)現,只要自己造成的傷害不是可見的,受害的孩子就得不到有效的保護。
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情況是,當一個學生被毆打和侮辱以后,教師對打人者只是加以訓斥,對受傷者積極治療,可是,他的工作僅此而已嗎?那個打人者成了學生當中那個出盡風頭的人物,而對挨打的人來說,這個懦弱的形象將一直伴隨著他。真正的做法,應該是幫助受害者在集體活動中出風頭,擁有更多的朋友,迅速走出這一次被打的陰影,并且讓欺負人的孩子知道“對方也是不好惹的”。
就拿龍湖一中校長喬栓柱對媒體公開事件的處理結果來說:這件事情學校知道后,考慮到女孩子的自尊心,就沒有公開處理。而是對幾個打人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并要求她們向被打的那個女生道歉,女生也原諒了她們。
這種不得體的處理方式,實際上在縱容傷害她們,并不能解決實質性問題。有人說,學生們的行為,是當今學校通過“淘汰教育”的模式引發(fā)的。
這種觀點認為,中國的學校教育將本應是普及的教育變成了選優(yōu)教育和淘汰教育,這種教育的后果就是了大量的“失敗者”,他們的失落感造成了和攻擊傾向,其實這種模式仍然只能解釋國外的偶發(fā)式,情緒性的校園,無法解釋發(fā)生在中國廣大校園里的事件。還有人說,孩子們的行為,都來自對影視和游戲中情節(jié)的模仿。
然而,影視作為一個模仿對象,它只是讓壞孩子們的攻擊行為看起來更“酷”,并不能帶來攻擊沖動本身。的時候沒有什么影視和游戲,校園卻同樣存在。
并且,至今也沒有科學研究證明是影視和游戲激發(fā)了青少年的行為,國外研究認為內容的社會惡果是使得受眾對的容度增加,但它并不是行為的直接原因,而且,青少年接觸一定的內容,反而使得攻擊傾向有所下降,因為他的攻擊欲望被發(fā)泄掉了。筆者認為,當前學校事件產生的原因,應當說是社會人文教育的缺失。
事件行為的發(fā)生背景,是由于學生人道主義和平等意識的缺失。在他們受到的教育中,他們不知道人的權力是天生就有的,不知道人生來就是平等的,更不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因此,校園就是屬于這種用加害他人的方式來解決糾紛,當個人對抗不占優(yōu)勢的時候就聚眾來強化自己的勢力。由于沒有平等待人的意識,就有出現一種想凌駕于別人之上的心理。
羞辱、侮辱、他人都是這種心理使然,用使人屈服,用來矮化他人的人格。這就是人文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必然現象。
試想,現實中,我們哪一個家庭不是以孩子的要求為中心,哪一所學校不是以追求學生的升學率為目標。下去,對孩子的無節(jié)制的索取和要求,養(yǎng)成了他們在家里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家庭其他成員都得圍著他轉;只注重學生成績的提高,而不注重對學生的品德和心理教育,就會導致他們人格上的缺陷。
以往,桀驁不馴、專橫跋扈的個性就會在孩子的身上滋生,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埋下終身隱患。國外的研究和中國的實踐都已經證明,具備和平等的校園風氣,校園就會大大減少,因為的特點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平等意識和人道主義,讓他們像一居住在小區(qū)里的業(yè)主,而不是。
校園暴力指的就是校園欺凌,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和心理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事實上,校園欺凌多發(fā)生在中小學。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人暴力,和多人 實施暴力。
實施環(huán)境地區(qū)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甚至是明目張膽地在校園公共區(qū)域進行欺凌,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防止校園欺凌的方法:1,當受到欺凌的第一時間,就要反駁,不要因為害怕,就不做出反應,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不能助長這種不良作風。
2,如果自己能力有限,要向老師和家長尋求幫助,要讓欺凌者知道,這種事情是錯的,他的這種行為是有人會出面管的,不能讓他繼續(xù)這種行為。3,如果條件允許,要多學習拳擊、跆拳道、散發(fā)等,學習這個并不是去打架,而是學習一種保護自己的能力。
很多欺凌者都是欺軟怕硬的不良少年,如果周圍沒有人向被欺凌者伸出援手,也沒有出面制止,那么只有自保的能力才能減少自己受到的傷害。4,要學會拒絕,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唯唯諾諾,很多欺凌者都會讓被欺凌者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要拒絕。
當然,最根本的還是我們的教育和家庭,要讓每一個孩子知道,校園凌霸處處都彰顯著人性的惡,要善良。5,學生上下學,盡可能結伴而行,或者由父母接送。
給孩子的穿戴用品盡量低調,不要過于招搖。
一.十條注意: 1、在校時間學生不得無故離開學校,有事外出得向班主任請假。
2、學生上課要遵守紀律,要聽從老師指揮,特別是體育課、活動課等,應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體育器材。 3、課間玩耍不打鬧追逐,嚴禁爬圍墻、爬樹、爬走廊欄桿、攀校門等。
4、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在樓道玩耍,嚴禁從樓梯扶手上滑下。 5、不喝生水,不買無證小攤的食品,不吃過期或變質食品。
6、不帶利器及易燃易爆物品來校,不做危險游戲。 7、午間用膳要服從教師的要求,不在用膳時講話、嬉戲或做其他事情。
8、注意用電安全,不要亂摸亂動教室、走廊等公共場所的電器設備、開關、插座等。 9、學生放學回家要按時離開學校直接回家,不要在教室、校園內逗留,也不要在街頭游逛。
10、上下學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過馬路時看清來往車輛,要走人行橫道。學生乘車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規(guī),不乘坐不符合規(guī)定的車輛(如摩托車、三輪車、貨動車等),不乘坐超載車輛。
發(fā)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絡、器械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欺凌(暴力)。
校園欺凌不一定在校園內發(fā)生,放學后同學間的欺負行為也算在內。其主要表現是身體強壯的學生欺負弱小的學生,令其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
校園欺凌通常都是重復發(fā)生,而不是單一的偶發(fā)事件。有時是一人欺負一人;有時集體欺負一人。
通常欺負者不覺得自己不對,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發(fā)欺凌者。 因此,惡性循環(huán)導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