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勒子(勒字下面一個玉字,音從玉勒子:勒) 滿土沁玉勒1.起源發(fā)展: 玉勒子起源于文化期的玉管飾,一般中間有通天孔.多屬單獨佩戴使用.從紅山、良緒文化一直到明清時期,形成了一個器型豐富,紋飾多樣的勒子系列.2.常見型制: 一般有圓柱形、扁圓柱形、紡錘形、束腰形、腰鼓形、方柱形、扁方柱形、三角柱形、六角柱形等. 3. 常見紋飾: 一般早期以素面為主,后出現各種紋飾.常見的有獸面紋、線形紋、谷紋、勾連谷紋、云紋、勾連云紋、龍紋、鳳紋、文字等. 4.鏤雕方式: 一般有平面線刻、曲面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鏤空雕等. 5. 二大高峰:一為良渚文化時期出現的線刻和淺浮雕相結合的獸面飾、絞絲紋、弦紋等精美紋飾的勒子;二為戰(zhàn)漢時期出現的高浮雕、鏤空雕等集多種工藝于一身的并玉質精美的作品. 6.收藏前景: 因勒子屬佩飾件,一般選材較好.型制豐富、雕琢紋飾精美、具較高的工藝藝術價值.又可把玩,廣受玩家的追捧.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57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