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干倘賣無是一句閩南語,大概意思是說“有酒瓶子要賣嗎”。
酒干倘賣無是一句閩南語,大概意思是說“有酒瓶子要賣嗎”。閩南、臺灣一帶收購廢棄的空酒瓶子,再賣到廢品回收站里賺點小錢的人,都是一邊走街串巷,一邊高喊“酒干倘賣無”。若有誰家里有空酒瓶子要賣,就會叫住這收購廢品的人。
歌曲《酒干倘賣無》是閩南語,但是有兩個錯別字。閩南語中保留很多古漢語的成分,有很多字如果不懂古漢語,根本寫不出來,比如歌名中的“干”和“倘”,就是錯別字。
“‘干’正確的應該是‘瓨’(音同祥),這個字出現(xiàn)在2000年前司馬遷的《史記》里,就是酒瓶子的意思;‘倘’應為‘當’,《古詩十九首》里就有這樣的用法”,由于許多人不了解,所以便音譯成“干”和“倘”。
擴展資料
《酒干倘賣無》是1983年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搭錯車》講述了一個退伍老兵啞叔與棄嬰的故事。退伍老兵以撿拾破爛為生。1958年冬天的一個清晨,啞叔在高級住宅區(qū)撿回一個被遺棄的女嬰,取名阿美。
此后,啞叔又當?shù)之斈?,父女二人相依為命,在艱辛貧困的日子中掙扎,憑借著微薄的收入將阿美撫養(yǎng)成人。在青年作曲家時君邁的幫助下,阿美成了一名紅歌星。不料阿美成名之后,竟然遺忘了啞叔對她的恩情。
在一次演唱會上,時君邁在阿美家附近的時候想去看看阿美的父親,走到阿美父親的窗前,鄰居給時君邁講述了阿美父親從小用《酒干倘賣無》的小號聲來逗阿美歡樂,時君邁得到了靈感,沒有見阿美的父親,而是立馬回到家里,為了喚醒阿美,為她寫了一首歌,就是這首《酒干倘賣無》。
時君邁在演唱會前幾天把歌寄到了她手里。阿美看了歌詞,痛哭流涕,她不停地學唱那首歌,父親辛苦撫養(yǎng)她長大的一幕幕全都如潮般涌向眼前。阿美沒有遵從經(jīng)紀人的安排,演唱了這首《酒干倘賣無》,雖然觸怒了經(jīng)紀公司,卻堅定地表明了她對自己過去人生的歉疚和懺悔,痛悔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搭錯了車。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8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