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愛花,也愛養(yǎng)花。
他把養(yǎng)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因此,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再意,只要開花,對花他很有感情,看到一棵好花死了,會難過的流淚。
所以,注定他無奇花異草,多是易活而不用精心管護的花。當然,不等于不管。
不付出勞動,一棵花也不能養(yǎng)活。尤其他寫作累了,把花鼓搗一番,便是極好的休息。
每當秋天,他養(yǎng)上好多菊花,次第開放了,就熱情邀請請朋友來,一同觀賞,分享開放的喜悅。喜悅中,會把心愛的花拱手送人,毫不吝惜。
其實,這一切都是老舍熱愛生活的具體體現(xiàn)。在院內,他親手栽下兩棵柿樹,一方水土下,一抹陽光里,已然枝繁葉茂,一嘟嚕一嘟嚕柿子,墜彎枝頭。
老畫家于非?曾為老舍繪“丹柿圖”,并題語:“老舍家有菊花,見丹柿滿樹,亟圖之?!鼻迩飼r節(jié),地上菊花盛開,枝頭柿子彤紅,上下交相輝映,確是壯觀,難怪觸動了畫家情懷。
后來,老舍夫人胡青女士稱這小院為“丹柿小院”,是否緣于此呢,僅是我揣測而已。
老舍與養(yǎng)花: 養(yǎng)花, 這是身居北京城多年的老舍一大愛好。
老北京的一般住戶,家中都養(yǎng)三種植物:棗樹、夾竹桃、石榴樹。棗樹直接栽在院里,而夾竹桃、石榴樹要栽在盆里,這兩種植物開紅花,有一種喜慶氣氛。
《四世同堂》里所寫的小羊圈8號院,就是老舍的誕生地,院里至今還有一棵百年棗樹。, 老舍的父親是八旗護城的衛(wèi)兵,在八國聯(lián)軍打北京時犧牲了,他就十分喜歡養(yǎng)花。
老舍將這個愛好繼承下來。老舍的哥哥比他大8歲,不好找工作,后來請到家里幫助養(yǎng)花。
在哥哥的指導幫助下,老舍養(yǎng)了300多盆花,100多個品種。老舍寫過養(yǎng)花的散文,當時還被編入小學《語文》課本。
方家胡同小學,原來的第11國民小學,老舍19歲時在這所小學當校長。帶學生到中山公園看花時,他讓小學生對盛開的花朵鞠躬,把花當成人最親近的朋友。
他在書桌上總要放一枝花,哪怕是一個舊瓶里插上幾片竹葉,這是他不可或缺的點綴,北大吳組緗教授曾寫詩贊頌。老舍善于給自己營造優(yōu)雅的環(huán)境,他坐在書桌前的椅子上,手中握筆,另手夾著點燃的煙,做思考的姿勢,桌上擺著文房四寶,加上那不可少的花,這是一幅作家寫真照。
在老舍的故居有一棵柿子樹,這棵柿子樹一到收獲季節(jié),全家忙活。摘下的柿子能裝滿一個搪瓷浴盆,到了冬天凍成冰柿子,口感賽過洋味冰激凌。
老舍再把柿子送給親友鄰居,這叫“送樹熟”。 每年冬季,家里都要舉辦賞菊活動,屆時老舍給每個新品種的菊花起名,還請客,吃北京烤肉,喝紹興黃酒,興致所到就唱了起來。
特別是趙樹理的上黨梆子,那高亢、豪獷的晉腔,俗中帶雅,好不熱鬧。這是非常高級的家庭沙龍,當主客飯飽酒酣時,就出溜到桌子底下睡覺了。
你欣賞老舍的花,一夸好他就送你兩盆。他的好朋友葉淺予給老舍畫過一幅速寫,畫中老舍身著中式服裝,周圍聚簇著各種花卉,表達了老舍愛花的情懷。
芳香四溢的茉莉花是老舍先生的化身。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1.0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