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蜜蜂有數百只,群體潛力為7~8只脾,年平均群體產量為10公斤。在正常的蜜源和氣候條件下,這個產量是可以的。但是在養(yǎng)蜂過程中,蜂友喜歡強蜂群,強蜂群會強到什么程度,中國蜜蜂很難給出一個確定的數字。在平時的走訪交流中,有一位蜂友有一群11脾的中蜂,只在春季蜂季開始。
蜂群的生產力通過非生產性工蜂來體現,而繁殖性蜂王和雄性不直接參與蜂群中任何產品的生產。所以不能只根據工蜂選種,不能只根據蜂王和雄蜂選種,而必須把整個蜂群當作選種單位。一般來說,選種主要是根據蜂群的經濟性狀和生產力,還應考慮一些形態(tài)指標。
1.經濟性狀調查
經濟性狀可分為育性或群體潛在增長率、蜜蜂分離度、聚集能力、抗病性和抗逆性。
調查形式有兩種:組調查(也叫組合比較和組合篩選)和單組調查(也叫單組比較和單組篩選)。如果從幾個蜂種中選出一個理想的蜂種,則采用群體調查,如果從某個蜂種中選出一個種組,則采用單個群體調查。
2.生產力調查
生產力是指蜂群生產蜂蜜、蜂蠟、蜂王漿、花粉等蜂產品的能力,可以用其年產量來衡量。在計算產量時,可以用群體平均產量來表示,也可以用比較試驗中每只黃蜂的平均產量來表示。蜂群生產力的調查形式和方法與經濟性狀的調查形式和方法相同。
3.形態(tài)指標的識別
每一個蜜蜂品種或品系不僅有其特定的經濟特征,還有其特定的形態(tài)特征。根據這些形態(tài)特征,結合其他特征,可以區(qū)分品種和品系,判斷一群蜜蜂的純度。
結論:選蜂在蜜蜂育種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它也是一只中蜂。有的蜜蜂有把蜜蜂分成4-5個脾的傾向,而有的10個脾是正常的,在流蜜期加淺接力箱。經濟效益明顯,但中蜂是養(yǎng)殖中最好的,更能體現中蜂本身的特點。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3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