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旗正飄飄
詞:韋瀚章
曲:黃自
【版本一】
歌手: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
時長:2分48秒
試聽:/song/s/4107116c0360854cbf35e
【版本二】
歌手: 嚴良堃
所屬專輯:《黃河大合唱(完整珍藏版)》
時長:2分41秒
試聽:/song/s/4207124877a0854c8f9df
【版本三】
演唱:中央樂團合唱隊
所屬專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4K金碟珍藏》
時長:3分21秒
試聽:/song/s/3506202a270854cbebd2
歌詞: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
槍在肩刀在腰
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
好男兒國報在今朝
快奮起莫作老病夫
快團結莫貽散沙嘲
快奮起莫作老病夫
快團結莫貽散沙嘲
團結奮起奮起團結
團結奮起奮起團結
團結奮起奮起團結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
槍在肩刀在腰
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
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國亡家破禍在眉梢
要生存須把頭顱拋
戴天仇怎不報
不殺敵人恨不消
團結奮起奮起團結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
槍在肩刀在腰
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
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抗戰(zhàn)前后在一些音樂會中經(jīng)常演唱這一些作品。該曲風格,節(jié)奏鏗鏘有力,音調慷慨激昂。小調式的運用增加了樂曲的蒼勁深沉的悲壯。曲作者對合唱聲部對位化的處理細致、合理,有較好合唱效果。主部兩次再現(xiàn)一次比一次更為強勁有力。兩個插聲部都是男聲領唱、混聲應和和形式寫成,分別通過調式和速度對比,表現(xiàn)出一呼百應,心心相通的抗戰(zhàn)熱情和誓死抗敵的決心。兩個插部后的連接部相同,似為急切的呼吁,具有很強的號召性。
歌詞:
旗正飄飄(1932 故事片《還我河山》插曲)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
熱血似狂潮,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快奮起,莫作老病夫;快團結,莫貽散沙嘲。
國亡家破,禍在眉梢,
要生存,須把頭顱拋?。ㄍ斐翜S,全仗吾同胞)
戴天仇怎不報?不殺敵人恨不消!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2009-03-14 22:39 四部合唱。韋瀚章詞,黃自曲。作于1933年元月出版的《音樂雜志》第1期,同年9月被大長城影片公共場所司的有聲故事片《還我山河》采用作片中插曲。歌曲表現(xiàn)了"國亡家破,禍在眉梢"的悲憤情緒,以及要求抗戰(zhàn)的熾烈深沉的愛國激情??箲?zhàn)前后在一些音樂會中經(jīng)常演唱這一些作品。該曲風格,節(jié)奏鏗鏘有力,音調慷慨激昂。小調式的運用增加了樂曲的蒼勁深沉的悲壯。曲作者對合唱聲部對位化的處理細致、合理,有較好合唱效果。主部兩次再現(xiàn)一次比一次更為強勁有力。兩個插聲部都是男聲領唱、混聲應和和形式寫成,,分別通過調式和速度對比,表現(xiàn)出一呼百應,心心相通的抗戰(zhàn)熱情和誓死抗敵的決心。兩個插部后的連接部相同,似為急切的呼吁,具有很強的號召性。 歌詞 《旗正飄飄》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快奮起莫作老病夫,快團結莫貽散沙嘲,快奮起莫作老病夫,快團結莫貽散沙嘲, 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團結,團結,奮起,團結,奮起,團結,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國亡家破禍在眉梢,挽沉淪全仗吾同胞,天仇怎不報,不殺敵人恨不消, 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團結團結,奮起團結,奮起團結。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麻煩采納,謝謝!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2009-03-14 22:39 四部合唱。
《旗正飄飄》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快奮起莫作老病夫,快團結莫貽散沙嘲,快奮起莫作老病夫,快團結莫貽散沙嘲, 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團結,團結,奮起,團結,奮起,團結,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國亡家破禍在眉梢,挽沉淪全仗吾同胞,天仇怎不報,不殺敵人恨不消, 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團結團結,奮起團結,奮起團結。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沒有典故的,或者說典故即出于此。
莊子總是自己編個故事,這是莊子作品的一大特點。 惠子謂莊子曰(1):“魏王貽我大瓠之種(2),我樹之成而實五石(3),以盛水漿(4),其堅不能自舉也(5);剖之以為瓢(6),則瓠落無所容(7)。
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8)?!鼻f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9)。
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10),世世以洴澼..為事(11)。客聞之,請買其方以百金(12)。
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13),請與之(14)。'客得之(15),以說吳王(16)。
越有難(17),吳王使之將(18),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19)。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則用之異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20),而憂其瓠落無所容(21)?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22)!” (1)惠子:惠施,莊子的朋友,先秦名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2)魏王:指魏惠王,即梁惠王。魏都原居安邑,國號稱魏,后遷到大梁,國號改梁,稱梁惠王。
惠為溢號。貽:贈送。
瓠(hù):葫蘆。種,種子。
(3)樹:種植。實:裝,五石(dàn):五十斗。
(4)盛:通成。 (5)堅:硬度。
(6)剖:破開。 (7)瓤落:又作瓠落,大而平的樣子。
無所容:沒有什么東西可裝。 (8)掊:砸破。
(9)夫子,先生,拙:不善。 (10)龜(jun),通皸,手足皮膚沾水或受凍而開裂。
(11)世世:祖祖輩輩,世世代代。洴澼(píng pì):在水中漂洗。
..(kuàng),通擴,絮衣服的新絲綿。 (12)請:請求。
方,不龜手的藥方。 (13)鬻,出賣。
(14)與之,賣給他。 (15)之:它,不龜手的藥方。
(16)說(shuì),用話勸說。吳王:吳國的國王。
(17)有難,發(fā)難,指軍事進攻。 (18)使之將(jiàng):派他率領軍隊。
(19)裂地,割一塊地方。封之,封賜給他。
(20)慮,通擄,拴,結。大樽,腰舟。
(21)憂:憂慮,瓠:借廓。 (22)蓬:草名,其狀拳曲不直。
惠施對莊子說:“魏惠王贈送我一個大葫蘆的種子,我種植它而成長,結出的果實有能容納五石糧食那樣大,用來盛水,可它的堅固程度卻不能自勝。把它切開制成瓢,則瓢底 大而平淺,不能容納什么東西。
這個葫蘆不是不大,而我因為它沒有什么用處,便把它砸碎了?!?字面意思就不說了,大白話。
惠施這一段話,借大瓢無用為喻,譏諷莊子的學說雖然意趣宏深,而不切實際。 莊子說:“先生,原來你不善于使用大的東西!宋國有一個人善于炮制不皺手的藥物,祖祖輩輩在水中從事漂洗絲絮的勞動。
一位客人聽到了這件事,請求以百金購買他的藥方。宋人把全家集合在一起,商量說:‘我家祖祖輩輩從事漂洗絲絮的勞動,所得到的錢很少,現(xiàn)在一旦賣出這個藥方就可得到百金,讓我們把藥方賣給他吧。
’客人買得藥方,用它去游說吳國的國王。一次越國發(fā)難侵吳,吳王派這個人統(tǒng)帥大軍,冬天和越軍在水上作戰(zhàn),大敗越軍,于是得到割地的封賞。
能不皸手的藥方只有一個,有的用來博取封賞,有的仍然不能免于在水中漂洗絲絮的勞苦,這就是因為對藥方的使用不同。現(xiàn)在你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蘆,為什么不將它做成腰舟,拴在腰間,借以飄浮在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大,無物可容呢?可見先生的心竅還是被蓬草睹塞了吧!” 莊子亦以講故事來反駁,讓我用一句話來概括,意思就是“大智慧有大用處”。
貽桃,就是分桃吧?!哎呀呀,寫那么。。。干嘛塞,害我還特意去查了一下。
分桃斷袖,都是指代男同啦!分桃咧,就是講春秋時期,有個大美人,叫做彌子瑕,他得寵于衛(wèi)靈公,他摘了桃子自己啃了,然后剩下給衛(wèi)靈公吃,那時人家寵他,樂意啊。還覺得他是先嘗嘗桃子甜不甜咧。還有一次,美人的媽媽生病了,美人駕著衛(wèi)靈公的車架就回去了,這是犯很大罪的,但人家衛(wèi)靈公卻說他孝啊!
不過,后來就比較悲催了,年老色衰,色衰愛弛,原先這些都變成了后來的罪證!
《韓非子·說難》中有記載
彌子名瑕,衛(wèi)之嬖大夫也。彌子有寵于衛(wèi)。衛(wèi)國法,竊駕君車,罪刖。彌子之母病,其人有夜告之,彌子轎駕君車出,靈公聞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犯刖罪?!碑惾?,與靈公游于果園,食桃而甘,以其余鮮靈公。靈公曰:“愛我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彌子瑕色衰而愛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嘗轎駕吾車,又嘗食我以余桃者?!?/p>
覺得還是龍陽君比較強悍,即使那個魏王翹掉了,后來的王還是倚重他。是故,以色侍人者,終不得長久。
你所說的回復全唐詩里貌似沒收噢,47-49卷都是張九齡的詩,好像沒看到酬和孟夫子的。
典故如下:
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有人評論這首孟詩“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謁(求薦之意)之痕”。那么,詩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薦之意表達出來的?
這首干謁詩(詩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見對方)是作者西游長安時寫給丞相張九齡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賞識和錄用。
詩作前兩聯(lián)寫景,著力描繪洞庭湖汪洋浩蕩,一望無際,氣蒸荊楚、波撼岳陽的壯觀,氣勢雄偉,形象鮮明飛動,表現(xiàn)了詩人廣闊的胸襟。后兩聯(lián)由眼前景物的觸發(fā)轉向抒情。詩人面對浩淼無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無人引薦,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無舟船一樣,希望張九齡援引。
這首干謁詩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與眼前的洞庭湖寫景結合起來,寫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極有藝術力和感人力量。是把眼中景與胸中情結合得極好的范例。
《逍遙游》中的典故:鵬程萬里。
故事說的是:在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大魚,名叫鯤。鯤的身體之大,無法形容,他的長就不知道有幾千里那樣的長。鯤能變成鳥,名叫鵬。鵬的身體之大,也難于比擬,僅他的脊背就不知道有幾千里那樣長;鵬發(fā)怒的時候一沖而飛,他張開的翅膀,就象將天都遮住了的烏云。這大鵬鳥,每到冬天海潮運轉的時候,就要從北海遷居到南海去。每當大鵬鳥遷徙的時候,他的翅膀一撲,能激起三千里的巨浪,乘著一陣暴風,扶搖而上,直入云霄。
《逍遙游》是《莊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跺羞b游》的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游于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游”。文章先是通過大鵬與蜩、學鳩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qū)別;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從而引出并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道理。文章最后通過惠子與莊子的“有用”、“無用”之辯,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全文想象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恣肆,字里行間里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