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盤虎踞成語典故有三
【出處】: 漢·劉勝《文本賦》:“條枝摧折,既剝且刊,見其文章,或如龍盤虎踞,復似鸞集鳳翔?!?/p>
1. 與諸葛亮有關典故:三國時期,劉備為了聯(lián)吳抗曹,派諸葛亮去吳都建業(yè)去游說孫權。諸葛亮到了建業(yè),看到秣陵的山勢地形,感慨地說:“紫金山山勢險峻,像一條龍環(huán)繞建業(yè),石頭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著,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p>
2. 龍盤虎踞的典故
“虎踞龍盤”,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三國時蜀國的丞相諸葛亮,同吳國的皇帝孫權論南京的地勢時,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
南京,古稱金陵,又稱建業(yè)和建康,是六朝的國都。所謂“六朝”就是三國時的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前后六個朝代。宋代張敦頤編的《六朝事跡編類》,對于金陵的勝跡、城闕、樓臺等等,分門別類地作了詳細的記載和考查,其中也引述了諸葛亮論金陵地勢的兩句原話:“鐘阜龍蟠,石城虎踞?!?鐘阜,即鐘山,又名紫金山,在今南京市東郊。石城,又名石頭,或石頭城。金陵和石城,事實上早已合為一個南京城了。因此,南京除有金陵、建業(yè)等古稱外,還有一個別名,叫石頭城。晉代作家左思的《吳都賦》有一句道:“戎車盈于石城。”原注道:“石城,在建業(yè)西,臨江?!庇肿ⅲ骸笆^城中置府庫軍儲,故曰:戎車(軍用車)盈于石城?!笨梢?,當時的石城,同金陵雖然靠近,卻是彼此分開的兩個城。 金陵東邊是岡巒綿延的鐘山,象一條世巨龍似地盤伏著,西邊是巍然屹立的石城,象一只猛虎似地踞坐著。這就是所謂“龍蟠虎踞”或“虎踞龍蟠”。雖然只有簡單的四個字,卻把南京的雄偉地勢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
為什么要用龍和虎來作比喻呢?除了形象的原因而外,還有所謂“左青龍”、“右白虎”這個形容好地勢的說法,所以把東邊的鐘山比作龍,把西邊的石城比作虎。 在諸葛亮之后,一般就把“虎踞龍盤”這句成語來代表南京?!绑础弊侄鄬懽鳌氨P”字,例如,南北朝作家庾信的《哀江南》賦中,就寫作“虎踞龍盤”。唐代詩人李白的《永王東巡歌》十一首中,有一首說:“龍盤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p>
3.龍盤虎踞典故之三
清末民初,西方列強虎視眈眈。前朝太監(jiān)業(yè)隆開密謀復辟,導致各地軍閥四起。各地都被軍閥勢力控制,導致民不聊生。以孫中山為首的愛國義士,紛紛站出,決心瓦解業(yè)隆開、袁世凱的復辟夢。李秉霄、鐵鶚、馬強等這幾個原本不相識的義士,為天下大義,歷經(jīng)種種磨難相聚到一起。這幾人雖然性格迥異,人生經(jīng)歷大不相同,但卻都有著習武之人的萬丈豪情,在幫助孫中山的過程中,紛紛上演了一段屬于自己的傳奇經(jīng)歷。面對種種的內(nèi)憂外患,李秉霄等人卻更加堅定,誓與國家同命運、共進退。他們身上不僅傳承了精妙的中國武術,更有為了民族大義激昂慷慨的一腔熱血。在李秉宵等人的努力下,愛國義士先后經(jīng)歷了“廣州大戰(zhàn)業(yè)隆開”、“火燒少林寺”、“保衛(wèi)國寶”等事件,令業(yè)隆開、袁世凱、松井等人的陰謀紛紛破產(chǎn)。
《文木賦》:“既剝既刊,見其文章,或如龍盤虎踞,復似鸞集鳳翔?!?/p>
東漢末年,群雄并起,各路豪杰各據(jù)一方,彼此都想消滅對方,因而,戰(zhàn)爭連年不斷。
公元208年,雄踞荊州的劉表病逝,其子劉琮繼位。就在這一年,曹操領兵南征,部隊逼近荊州之時,大臣傅巽(xùn)認為“強弱有定勢”,勸劉琮舉州投降。劉琮被說服,當即把軍事和經(jīng)濟價值都很重要的荊州獻給了曹操。曹操奪取荊州以后,率領大軍八十余萬沿江東下,想乘勝追擊,擊敗孫權,消滅東吳政權。
面對曹操來勢洶洶的進攻,究竟該采取怎樣的對策呢?孫權集團內(nèi)部意見不一。有人主張不戰(zhàn)而降,他們認為曹操兵強馬壯,銳氣正盛,憑東吳實力肯定抵擋不??;也有人認為東吳地勢險固,且有訓練有素的精兵,曹兵遠道而來早已疲憊不堪,可以與之抗衡。
就在孫權他們舉棋不定之時,劉備派軍師諸葛亮出使東吳,商討聯(lián)合抗曹大計。諸葛亮在魯肅的陪同下查看了建業(yè)(今南京)的山川地貌,不禁感嘆道:“鐘山像龍一樣盤臥在城的東邊,石頭城像虎一樣蹲踞在西邊,這真是帝王居住的地方??!”
魯肅聽到諸葛亮的話,面露得意之色。諸葛亮見狀,手捻胡須,意味深長地對魯肅說:“曹操大軍逼近,正虎視眈眈地盯著這塊地呢!江東危在旦夕啊,可惜你們的主公仍然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如果不趕快抵抗曹軍,眼看這龍盤虎踞之地就要拱手讓人了?!?/p>
魯肅點頭稱是,心里佩服諸葛亮眼光獨到。他們隨即共同商定了聯(lián)盟抗敵的戰(zhàn)略方針,并連夜會見孫權。諸葛亮見到孫權后,與孫權進行了一番長談,他仔細分析了當前的嚴峻形勢,以其三寸不爛之舌以及過人的智慧打動了孫權,讓孫權同意與劉備聯(lián)手抗曹。后來,孫劉聯(lián)軍最終以火攻大破曹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zhàn)”,至此,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現(xiàn)在,人們用“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險要雄偉?!褒埍P虎踞”有時也說成“虎踞龍盤”,其中的“盤”多寫作“蟠”。故事中提到的建業(yè),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也稱金陵。諸葛亮之后,有很多人習慣用“龍盤虎踞”特指南京的地勢。唐代詩人李白的《永王東巡歌》十一首中,有兩句是這樣寫的: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毛澤東在《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也用“虎踞龍盤”來代指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⒕猃埍P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本文選自《中國老故事:成語故事》(廣西師大出版社,2019年4月,親近母語編寫)
從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以清晰的歷史朝代為脈絡,精心遴選300余個成語;
100余幅生動精美的手繪插圖;
5—8歲親子共讀,極佳的親子共讀讀本;
8歲以上獨立閱讀,生字難字全部注音;
“親近母語”團隊精心編創(chuàng),以優(yōu)美、流暢的現(xiàn)代母語重述,以現(xiàn)代價值解讀。
龍盤虎踞,盤:曲折環(huán)繞;踞:蹲、坐。好像盤繞的龍,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吳錄》中記載:“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1山阜,嘆曰:‘鐘阜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饼報椿⒕嵯颀埍P著,像虎蹲著。形容地勢雄偉險要。特指南京?!褒報椿⒕帷笔悄暇┑娘L水,而今,它已經(jīng)成了濃縮了南京政治、文化、科研、教育精華的一個地帶?!褒報椿⒕帷背蔀槟暇┑拇Q,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盎⒕猃埍P今勝昔”,更被作為時代變遷的標志。【概述圖為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龍盤虎踞今勝昔》(1960)】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