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jīng)》,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dǎo)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
2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UO)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后來為朱熹繼承和發(fā)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后,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xù)求學。故事就發(fā)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yǎng)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t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后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3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jié),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yīng)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备赣H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yīng)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4南轅北轍
魏王準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艺f:‘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么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艺f:‘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他說:‘我的路費多?!艺f:‘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终f:‘我的車夫善于趕車。’我最后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yè),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么距離大王的事業(yè)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5螳螂捕蟬 黃雀在后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準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有誰膽敢阻止我出兵,將他處死!”
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wèi)官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后花園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侍衛(wèi)道:“園中的大樹上有一只蟬,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準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準它呢?它們?nèi)齻€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邊的災(zāi)禍?!眳峭跻宦牶苁軉l(fā),隨后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1.泰勒斯看到人們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
原來告示上寫著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問泰勒斯用什么工具來量金字塔。泰勒斯說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邊,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樣長的時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金字塔底面邊長的一半。
把這兩個長度加起來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頂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戰(zhàn)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
由于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yīng)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 但是田忌采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jié)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
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范例。 3.氣象學家Lorenz提出一篇論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Taxas州引起龍卷風?》論述某系統(tǒng)如果初期條件差一點點,結(jié)果會很不穩(wěn)定,他把這種現(xiàn)象戲稱做「蝴蝶效應(yīng)」。
就像我們投擲骰子兩次,無論我們?nèi)绾慰桃馊ネ稊S,兩次的物理現(xiàn)象和投出的點數(shù)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為何要寫這篇論文呢? 這故事發(fā)生在1961年的某個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辦公室操作氣象電腦。
平時,他只需要將溫度、濕度、壓力等氣象數(shù)據(jù)輸入,電腦就會依據(jù)三個內(nèi)建的微分方程式,計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氣象數(shù)據(jù),因此模擬出氣象變化圖。 4.國王做了一頂金王冠,他懷疑工匠用銀子偷換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鑒定它是不是純金制的,且不能損壞王冠。
阿基米德捧著這頂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隨著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從桶邊溢出,阿基米德看到這個現(xiàn)象,頭腦中像閃過一道閃電,“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塊金塊和一塊重量相等的銀塊,分別放入一個盛滿水的容器中,發(fā)現(xiàn)銀塊排出的水多得多。于是阿基米德拿了與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測出排出的水量;再把王冠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樣,問題就解決了。
隨著進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體力學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誕生了。 5.當高斯還在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的數(shù)學老師因為想借上課的時間處理一些自己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難題給學生練習。
他的題目是: 1+2+3+4+5+6+7+8+9+10=? 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自己也就可以藉此機會來處理未完的事情。
但是才一轉(zhuǎn)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里。老師看了,很生氣地訓(xùn)斥高斯。
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jīng)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嚇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
高斯答道:“我只是發(fā)現(xiàn)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因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這么算出來了?!崩蠋熗瑢W聽了以后,都對高斯豎起了大拇指。
后來的高斯長大后,成為了一位很偉大的數(shù)學家。 6、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丶液螅胰藢λ埠芾涞?,瞧不起他。
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fā)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7、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wèi)。
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fā)現(xiàn)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喪,回家以后,發(fā)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
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
此事被傳為佳話。 8、董仲舒三年不窺園。
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后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鉆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9、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chǎn),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fā),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shù)貍鳛槊勒劇?/p>
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yè)。 10、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yǎng)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jīng)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
陸羽執(zhí)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
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
1、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
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chǎn)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fā)現(xiàn)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jù)現(xiàn)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xié)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chǔ)。
3、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fù)肃従游牟蛔R家的墻,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于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4、柳公權(quán)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
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fā)現(xiàn)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5、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jīng)常關(guān)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
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古時候,男子的頭發(fā)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
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習。 6、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fā)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7、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wèi)。
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fā)現(xiàn)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喪,回家以后,發(fā)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
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
此事被傳為佳話。 8、董仲舒三年不窺園。
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后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鉆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9、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chǎn),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fā),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shù)貍鳛槊勒劇?/p>
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yè)。 10、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yǎng)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jīng)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
陸羽執(zhí)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
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fù)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于答應(yīng)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
后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jīng)》,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fā)揚光大! 11、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里偷讀《詩經(jīng)》。
經(jīng)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jīng)》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yǎng),終于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12、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于,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
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jīng)過刻苦攻讀,他終于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13、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xiāng)鄰的資助下,拜陜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fā)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
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dǎo)下,終于練成了岳家搶,并率領(lǐng)王貴,湯顯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14、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
1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jīng)》,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dǎo)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
2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UO)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
二程學說,后來為朱熹繼承和發(fā)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
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后,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xù)求學。故事就發(fā)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yǎng)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
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后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3孔融讓梨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jié),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yīng)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备赣H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yīng)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4南轅北轍魏王準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么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
’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他說:‘我的路費多?!艺f:‘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
’他又說:‘我的車夫善于趕車?!易詈笳f:‘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yè),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么距離大王的事業(yè)無疑是越來越遠。
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5螳螂捕蟬 黃雀在后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準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有誰膽敢阻止我出兵,將他處死!” 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
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wèi)官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后花園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侍衛(wèi)道:“園中的大樹上有一只蟬,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準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準它呢?它們?nèi)齻€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邊的災(zāi)禍?!?/p>
吳王一聽很受啟發(fā),隨后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冰糖葫蘆傳奇 2007-01-25 14:05 冰糖葫蘆,酸甜適口,老少皆宜,它不僅好吃,而且還十分好看,紅彤彤的山植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簽子上,外面裹著晶瑩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蘆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顆結(jié)滿碩果的小樹,煞是誘人。
早些年在北京春節(jié)的廟會上,廠甸里,還時常看到串得長長的糖葫蘆,最頂上貼著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來個山植果,被紅紅的果實壓彎了的竹簽子,拿在手閱讀全文>> 類別:中國古代經(jīng)典故事 | 評論(0) | 瀏覽(92) 雙拋橋傳說 2007-01-25 14:05 雙拋橋在今福州楊橋路中段。傳說古時候這里就有河,河上有座無名的木橋,橋下水深流急。
河附近分別住居著邱、何、胡三家。邱家有個兒子靠木工手藝為生,為人老實忠厚。
何家亦不甚富裕,有個女兒長得花容月貌,且生性善良。邱、何兩家素有往來,彼此一對男女自然也合得好。
他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兩家長輩視為合適,遂為他們定了親,并擇了迎娶的吉期。 不料,一日何小姐到河邊漂洗衣裳,被胡家闊少看見。
胡家為官,有錢有勢。胡少爺見何小姐貌美,查明底閱讀全文>> 類別:中國古代經(jīng)典故事 | 評論(2) | 瀏覽(160) 正月十五掛紅燈的傳說 2007-01-25 14:05 唐朝末期,黃巢帶領(lǐng)起義軍北上,攻打渾城。
圍城三天攻不下來,黃巢氣壞了,指著城樓大罵,揚言攻破城池,定殺個雞犬不留。 這時,已經(jīng)快過年了,下了一場大雪,天氣很冷,士兵大多還沒有換上冬服,黃巢知道硬攻要受損失,只好先把隊伍拉到山里,等過了年再打。
新年很快過去了,家家都在推米磨面,做湯圓,歡慶上元佳節(jié)。黃巢想,兵書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p>
我何不乘人們過節(jié)的時候,進城摸摸敵軍的虛閱讀全文>> 類別:中國古代經(jīng)典故事 | 評論(0) | 瀏覽(83) “壓歲錢”的傳說 2007-01-25 14:05 除夕之夜,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壓歲錢。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xiàn)于漢代,又叫壓勝錢,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有避邪的功能。
錢幣正面一般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兇”等吉祥話和龍鳳、龜蛇、雙魚等吉祥圖案。 關(guān)于壓歲錢,有一個故事。
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來,專門摸睡熟的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后就會發(fā)高燒說夢話,退燒后也就變成癡呆瘋癲的傻子了。
閱讀全文>> 類別:中國古代經(jīng)典故事 | 評論(1) | 瀏覽(196) 彭武、彭夷開辟武夷山 2007-01-25 14:04 遠古時候,武夷山這地方是沒有名的,后來為啥叫武夷山呢? 相傳古時候,武夷山的幔亭峰上住著一位姓彭的老人。那時,武夷山洪水泛濫成災(zāi),逼得老百姓只好躲進山坳里過著窮苦的日子。
俗話說,山有頂?shù)赜兄鳌@先司蛶ьI(lǐng)老百姓披星戴月,餐風飲露,含辛茹苦地開山治水。
到了白發(fā)白眉白須的時候,他已是遠近聞名的開山始祖了,于是人們尊稱他“彭祖”。 閱讀全文>> 類別:中國古代經(jīng)典故事 | 評論(0) | 瀏覽(66) 神筆馬良 2007-01-25 14:04 聽人家說,從前,有個孩子名字叫馬良。
父親母親早就死了,靠他自己打柴、割草過日子。他從小喜歡學畫,可是,他連一支筆也沒有??! 一天,他走過一個學館門口,看見學館里的教師,拿著一支筆,正在畫畫。
他不自覺地走了進去,對教師說:“我很想學畫,借給我一支筆可以嗎?”教師瞪了他一眼,“呸!”一口唾沫啐在他臉上,罵道:“窮娃子想拿筆,還想學畫?做夢啦!”說完,就將他攆出大門來。馬良是個有志氣的孩子,他說:“偏不相信,怎么窮孩子連畫也不能學了!” 閱讀全文>> 類別:中國古代經(jīng)典故事 | 評論(0) | 瀏覽(200) 白蛇傳 2007-01-25 14:04 清明時分,西湖岸邊花紅柳綠,斷橋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麗畫面。
突然,從西湖底悄悄升上來兩個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會從水里升出來呢?原來,她們是兩條修煉成了人形的蛇精,雖然如此,但她們并無害人之心,只因羨慕世間的多彩人生,才一個化名叫白素貞,一個化名叫小青,來到西湖邊游玩。 偏偏老天爺忽然發(fā)起脾氣來,霎時間下起了傾盆大雨,白素貞和小青被淋得無處藏身,正發(fā)愁呢,突然只覺頭頂多了一把傘,轉(zhuǎn)身一看,只見一閱讀全文>> 類別:中國古代經(jīng)典故事 | 評論(0) | 瀏覽(100) 孔雀公主 2007-01-25 14:03 三四百年以前,在遙遠美麗的西雙版納,頭人召勐(meng)海的兒子召樹屯英俊瀟灑、聰明強悍,喜歡他的女孩子多得數(shù)也數(shù)不清,可他卻還沒找到自己的心上人。
一天,他忠實的獵人朋友對他說:“明天,有七位美麗的姑娘會飛到郎絲娜湖來游泳,其中最聰明美麗的是七姑娘蘭吾羅娜,你只要把她的孔雀氅(chang)藏起來,她不能飛走了,就會留下來做你的妻子?!闭贅渫蛯⑿艑⒁桑骸笆菃幔俊钡诙?,他還是來到了郎絲娜湖邊等候孔雀公主的到來。
果然,從遠方飛來了七閱讀全文>> 類別:中國古代經(jīng)典故事 | 評論(0) | 瀏覽(68) 黔東南龍舟節(jié)的傳說 2007-01-25 14:03 龍舟節(jié)是苗家村寨舉行的一項節(jié)日活動。每個村寨都專門制作了一兩只龍船,停放于蓋瓦的長廊形船棚內(nèi),等到節(jié)期下水劃賽。
苗族人民的龍舟節(jié)歷史悠久。清乾隆徐家。
老子
老聃居周日久,學問日深,聲名日響。春秋時稱學識淵博者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們皆稱老聃為“老子”。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隨即報請魯君。魯君準行。遣一車二馬一童一御,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見孔丘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訪大夫萇弘。萇弘善樂,授孔丘樂律、樂理;引孔丘觀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廟會禮儀,使孔丘感嘆不已,獲益不淺。逗留數(shù)日。孔丘向老子辭行。老聃送至館舍之外,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愿以數(shù)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孔丘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
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道:“見之!”弟子問?!袄献雍螛樱俊笨鬃拥溃骸傍B,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游;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wǎng)縛之,游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yīng)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司馬光砸缸 小司馬光聞名滿九州。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
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孔融讓梨 故事簡介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jié),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而孔融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小,應(yīng)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吧。”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孔融說:“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yīng)該讓著他?!?/p>
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三字經(jīng)》中的“融四歲,能讓梨。”
就是出自這個典故。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于思考。
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著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
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徑直往大府內(nèi)走。這時守門人忙把他拉住,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p>
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jīng),也不知是什么來頭?笑著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笔亻T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
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關(guān)系,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tài)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著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為何自稱通家呢?于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來?。 笨兹谖⑿χf:“500年前孔子曾經(jīng)問禮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
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guān)系,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p>
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為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后未必有作為?!泵鎸μ魬?zhàn),孔融笑著說:“這樣說來,想必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p>
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兹趧t目不斜視,裝著大人模樣,一本正經(jīng)地喝著茶,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1、西游記——孫悟空大鬧天空
孫悟空去東海龍宮搶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強銷生死簿。龍王、閻君去天庭告狀,玉帝把孫悟空召入天庭,授他作弼馬溫。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沒有成功,便讓孫悟空管理蟠桃園。
孫悟空偷吃蟠桃,毀了王母的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離天宮。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觀音菩薩舉薦二郎真君助戰(zhàn);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幫助,最后悟空被擒。
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甚至置丹爐鍛煉四十九日,依然無事,還在天宮大打出手。玉帝降旨請來如來佛祖,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2、西游記——真假美猴王
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攔路強盜,再次把他攆走。悟空恐小猴們嘲笑,便去觀音那了。卻說六耳獼猴精趁機變作悟空模樣,打傷了唐僧,搶走行李關(guān)文,又把小妖變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樣,欲上西天騙取真經(jīng)。
沙僧去求觀音菩薩,于是悟空跟沙僧回去驗真。誰知真假悟空實在難辨:他們同到觀音處,無結(jié)果;到玉帝那,照妖鏡也不起作用;返回地面,師父難見分曉;到森羅殿,地藏怕惹是非;直到雷音寺如來佛處,佛祖才使假悟空現(xiàn)出原形。悟空氣憤不過,將其打死。悟空也回到唐僧身邊。
3、西游記——三打白骨精
唐僧師徒往西天取經(jīng),行至宛子山。妖魔白骨精欲食唐僧肉,兩次施魔法變化村姑和婆婆,前來誆騙唐僧,卻均被悟空識破。最后白骨精幻變白發(fā)老翁誆稱前來尋親,仍被火眼金睛悟空識破,不顧唐僧念咒阻止,揮棒將假老丈擊斃。
白骨精化青煙逃遁。唐僧誤為孫悟空無故三次傷人,佛法難容,怒而逐走悟空。
悟空苦求未允,無奈痛別暫歸花果山,悟空走后,唐僧師徒果中奸計,被白骨精將他和沙僧擄去,豬八戒混戰(zhàn)中逃出,急奔花果山,略施計謀,智激美猴王,悟空救師心切,不念前怨,毅然下山,變化老妖,巧入洞府,一番激戰(zhàn)打死白骨精,師徒四人重新上路,繼續(xù)西天取經(jīng)。
4、水滸傳——林沖風雪山神廟
林沖由于被高俅陷害私自帶刀入白虎堂,被發(fā)配到滄州。由于朋友柴進的關(guān)照在滄州他被安排去看守草料場。高俅要對林沖斬盡殺絕,派陸虞候到滄州謀害林沖。陸虞候在多次謀害不成的情況下便想一把火燒了草料場并把林沖燒死。
哪知一場大雪卻救了林沖的命。這天林沖出門打酒,下著大雪,當他回到草料場時見屋子被雪壓塌了一塊沒法住了,想起離草料場不遠有處山神廟,便投向那里過夜。
在山神廟中林沖忽然聽到外面有爆響,一看是草料場起火了,便要去救火,剛要出門見得陸虞候等剛放了火過來,嘴里還說著要燒死林沖如何如何,林沖見狀明白了原委,將陸虞候殺死。后林沖在眾兄弟的勸解下,無奈上了梁山。
5、水滸傳——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魯智深到東京大相國寺看守菜園子。菜園子附近住著二、三十個潑皮,他們常來菜園子偷菜,已換了幾個看園子的人都管不了他們。他們這次聽說又換了個新人,便來鬧事。沒想到被魯智深把兩個領(lǐng)頭的踢到糞坑里,嚇得他們跪地求饒。
第二天,潑皮們買些酒菜向魯智深賠禮。大家正吃得高興,聽到門外大樹上的烏鴉叫個不停,潑皮們說這叫聲不吉利,吵的人心煩,便欲搬梯子拆掉鳥巢。
魯智深上前把那棵樹上下打量了一下說:"不用了,待我把樹拔掉。"說完,只見他脫掉外衣,用左手向下?lián)ё涓?,右手把樹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那棵樹竟然連根拔起。眾潑皮驚得個個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魯智深為師。
司馬光砸缸
小司馬光聞名滿九州。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孔融讓梨
故事簡介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jié),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而孔融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小,應(yīng)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吧?!备赣H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孔融說:“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yīng)該讓著他?!笨兹谧尷娴墓适?,很快傳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三字經(jīng)》中的“融四歲,能讓梨?!本褪浅鲎赃@個典故。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于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著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徑直往大府內(nèi)走。這時守門人忙把他拉住,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笔亻T人見他一本正經(jīng),也不知是什么來頭?笑著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關(guān)系,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tài)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著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為何自稱通家呢?于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來啊!”孔融微笑著說:“500年前孔子曾經(jīng)問禮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guān)系,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為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后未必有作為?!泵鎸μ魬?zhàn),孔融笑著說:“這樣說來,想必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边@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兹趧t目不斜視,裝著大人模樣,一本正經(jīng)地喝著茶,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