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起源于中國古代,是一種策略性二人棋類游戲,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棋子進行對弈。
目前圍棋流行于亞太,覆蓋世界范圍,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棋類游戲。 1 、爛柯的傳說 晉朝時有一位叫王質(zhì)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去打柴。
看到一童一叟在溪邊大石上正在下圍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邊地上,住足觀看??戳硕鄷r,童子說“你該回家了”,王質(zhì)起身去拿斧子時,一看斧柄(柯)已經(jīng)腐朽了,磨得鋒利的斧頭也銹的凸凹不平了。
王質(zhì)非常奇怪?;氐郊依锖?,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已經(jīng)大變樣。
無人認得他,提起的事,有幾位老者,都說是幾百年前的事了。原來王質(zhì)石室山打柴誤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間百年。
后來,后人就把“爛柯”作為圍棋的一個別名。 2 、桔中棋仙 在四川有一戶人家,家中有一片桔園,結(jié)了許多誘人喜愛的桔子。
冬至,下了霜,桔子都蔫了,主人把它們摘了下來。但是有兩個桔子長的特別大,和大西瓜那么大,非但不蔫,還桔紅鮮艷,光彩照人,桔香四溢,主人舍不得摘它們,這兩個桔子就還一直掛在枝頭。
一天夜晚北風忽起,越刮越大,主人從睡夢中驚醒。因為心里惦念著那兩個大桔子,急忙起身出屋。
來到院中,忽聞一陣清脆的叮咚聲,和老者的說話聲,隨風從空中傳來。聞聲尋去,發(fā)現(xiàn)叮咚之聲和說話聲竟是從兩個大桔子里發(fā)出的,而且大桔子在黑夜里還特別亮,就象兩盞掛在樹枝上的紅燈籠。
主人驚奇無比。天明之后,一切又平靜如初。
一連數(shù)日,皆如此。這一日,主人終于止不住好奇之心,在桔亮聲起之時,將兩個大桔子摘了下來。
打開一看竟是空的,里邊對坐著兩對白發(fā)老者,正在下棋。雖桔開人現(xiàn),尤旁若無人。
直至下完棋局。 此時,主人早已驚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
只見其中的一個老者說,“我四人自離商山云游至此,幸得這一雅處,得以弈趣不減商山”。商山在今陜西省商縣,傳說秦末漢初時,有四個年已高長的“名人隱士”,在那里隱居。
莫非此四老就是得道成仙的商山四老嗎?另一位老者說“桔室雖好,仍被摘毀。其緣已盡,我等也該走了。”
主人聽吧,后悔莫及。此時雞叫天明,四老隨著一陣清風飄然而去。
3、王積薪仙師授藝 王積薪是我國唐朝時期的大國手,是著名的“棋待詔”,具傳說他的棋藝完全是從神仙那里學習、得到的。 王積薪初時下棋并不出色,但他非常喜歡下棋,興趣極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白天泡在棋里,晚上睡覺夢見的都是圍棋,各種變化在夢里直打轉(zhuǎn)。
有一天夜里,王積薪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一條清龍盤旋于屋頂,龍嘴一張吐出了九部棋經(jīng),王積薪把九部棋經(jīng)從前到后看了一邊,九部棋經(jīng)的內(nèi)容就記下來了。后來龍走書沒,王積薪一著急就醒過來了。
原來是一個夢。不過棋經(jīng)中的內(nèi)容歷歷在目,王積薪就按照夢中的記憶把棋經(jīng)中的內(nèi)容記錄成書。
從此王積薪每天鉆研棋經(jīng),學習研究,研究學習,沒有白天沒有黑夜(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付出了比別人多得多的功夫,付出了極大的怒力),王積薪的棋進步飛快,水平迅速提高,不久成為唐朝的國手,被聘為“棋待詔”,聽候黃帝招遣下棋和整理棋書。 “安史之亂”時,王積薪隨唐玄宗一行入蜀避免。
蜀道的艱難有“難于上青天”之說,到處高山峻嶺,懸崖絕壁,然在青山綠水之中,白云纏繞山間,好一處人間仙境。一天王積薪獨自外出,信步而行。
不知走了多遠,見到深山中有一戶人家。因天色已晚,無法回歸,只得前往借宿。
王積薪拍門而進,一看這家只有婆媳倆人,本來指望借宿一晚,這會倒不好意思說了。那婆婆見王積薪欲言又止的樣子,已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就對他說“你是來借宿的吧?我給你備好火盆和茶水,你就在屋檐下休息吧。”
夜深人靜,山風呼嘯,王積薪獨自做臥在屋檐下,心中想著國家局勢的動蕩,忍不住哀聲嘆氣,可自己對此又無能為力,只能下好自己的圍棋便是。想到這里,王積薪靜下心來,思考著自己平時尚未弄明白的一些棋局變化。
突然住在西屋的婆婆說“夜深人靜,難以入睡,我們下一盤棋如何?”東屋的媳婦說“那好呵!深山夜寒,正好遣興?!蓖醴e薪一聽很是驚奇,沒想到在這深山之中,還有會下圍棋的人。
再一看兩個屋子都黑著燈,而且兩人還不在一起,各在一屋,這棋怎么下呢? 正在納悶,東屋的媳婦說“我走東五南9路”。西屋婆婆說“我應東五南12路”。
王積薪知道她們是在下盲棋。他趕緊拿出紙筆將婆媳說過的棋譜記錄下來。
王積薪發(fā)現(xiàn)婆媳倆人的招法,都是一些從來沒有見過的奇招,下到第36著,婆婆說“這盤棋你已經(jīng)輸9路,不用再下了吧?”。媳婦過了一會回答說“是的,咱們不下了?!?/p>
第二天清晨,婆媳倆人起來后,王積薪因為昨晚聽了她們下棋,知道她們水平很高,就恭恭敬敬地向她們請教。那婆婆見王積薪誠心誠意,就教了他十來種變化。
王積薪還想多學點,老婆婆說“你只要會了這一些,就能成為天下無敵的高手了。說完后,房子和婆媳兩人都不見了。
王積薪這才知道遇到了神仙。后來,王積薪經(jīng)常拿出婆媳二人下過的三拾六招棋進行揣摩,研究,始終不能弄明白其中的奧妙。
圍棋的傳說(一) 從“圍棋是最古老的”說起,可以引出許多神仙志怪、奇聞軼事來。
如果把它們搜集起來,可以稱得上是洋洋大觀了。其中,有些是文字記載下來的,作者也不是藉藉無名之輩,有些則演變成了民間傳說,在民間口耳相傳,成了當?shù)氐娜藗兘蚪驑返赖恼勝Y。
“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是晉人張華在他的著作《搜神錄》中的一條記載。堯是中國上古時期,繼傳說中的華夏始祖黃帝、炎帝之后,開創(chuàng)三代之治的領袖人物,他的風范,很為后人所稱美。
可是他的兒子丹朱不務正業(yè),據(jù)《尚書》中記載:“丹朱傲,惟漫游是好,傲虐是作。
”,典型的一個紈绔子弟。
堯于是用文桑作棋盤,犀角和象牙作棋子,都是非常名貴的材料,創(chuàng)制了圍棋,希望用棋道來潛移默化地改造丹朱的性情,可謂是一片苦心。故,宋人羅泌的《路史》中記載,“(丹朱)傲狠猖克,兄弟為鬩。
帝(堯)悲之,為制弈棋以閑其情。” 堯的苦心,以及他所發(fā)明的圍棋,似乎并沒有讓丹朱回心轉(zhuǎn)意,痛改前非。
后來,丹朱和南方的有苗部落聯(lián)合掀起了一場叛亂,反對堯以及他指定的繼承人舜。 這一則關(guān)于圍棋起源的傳說,蘊藏著東方文化的神秘色彩。
后人對它的可信度,眾說紛紜。反對者可以說它根本無從考證,只有后世的有限的文字記載作為支撐,不能令人信服;也可以說,當時的生產(chǎn)力水平那么低下,當時人的思想,怎么會創(chuàng)制出來邏輯如此嚴密、變化如此復雜的圍棋?但從歷史的觀點來看,當時人創(chuàng)制出來的圍棋,一定只是當今圍棋的一個雛形,是適應于原始社會的初級圍棋,經(jīng)過漫長的發(fā)展,棋盤的路數(shù)不斷加增,變化益愈繁復,才最終演變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十九道。
(這里宕開一筆。圍棋的路,也即棋盤上的線,它的增加到今天的十九路,是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發(fā)展的。
為什么呢?我早些年看過《圍棋報》上登載的一篇文章,文章中說,現(xiàn)在的十九路盤,將來也不會再有變化了,即不會再增加到二十一路了。原因是,當今的十九路盤,一個棋子,它放在四路邊上取地,比放在中腹取勢,價值上要稍稍的低一些。
如果再擴充棋盤的路數(shù),中央一子的價值就要明顯的大過邊和角,這就違背了圍棋均衡、調(diào)和的本質(zhì)了。這又讓我想起日本某九段對清代棋圣黃龍士先生的評價,他說,在十九路盤上,我還可以勉力和他抗衡;但在二十一路盤上,先生要授我四子,才能與之周旋——因為他的中盤力量太大了。
棋路的增加,導致棋局因此而變得更加廣闊,更加有利于黃龍士天才的施展,這時,仗著日本的布局理論,鋪一鋪地板,泡一泡官子,就想把他贏下來,我想是不大可能的了。
從另一面來說,日本棋院九十年代為了普及圍棋,曾大力推廣九路圍棋,因為這種小棋盤路數(shù)少,變化也少,很容易上手,能快速引起初學者的興趣。但九路圍棋因為局面過于狹窄,邊角的價值要遠遠大于中腹的價值。
據(jù)有四角之后,對方在中腹就無所作為了?!?,九路圍棋,也是違背了圍棋調(diào)和的本質(zhì)的,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現(xiàn)今的十九路棋盤是最中庸、調(diào)和的。
——是為閑話。) 圍棋的傳說(二) 圍棋發(fā)明了以后,經(jīng)過兩漢、魏晉,與無數(shù)的歷史人物,比如帝王、將相、名士,發(fā)生了種種的瓜葛之后,到了中國歷史的亂世——南北朝時期。
不曾想,在這樣的世道,竟然在南朝梁人任昉等的筆下,出現(xiàn)了流傳至今并有多個版本的“爛柯”的傳說。 據(jù)任昉的《述異記》: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zhì)伐木至,見童子數(shù)人,棋而歌,質(zhì)因聽之。
童子以一物與質(zhì),如棗核,質(zhì)含之,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zhì)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
(信安郡)新安郡在今浙江衢州,當時任昉所說的石室山,因人們的附會,不知什么時候,就改稱為爛柯山了。這則記載,翻譯成白話文,說的就是,晉代樵夫王質(zhì)到這山中砍柴,看到有幾位童子一邊下棋,一邊唱歌,王質(zhì)覺得納罕,就湊上前去聽。
童子把一個形狀像棗核一樣的東西給王質(zhì),他含在口中,竟然不覺得饑餓了。過了一會兒,童子對他說:“你為什么還不走呢?”王質(zhì)于是起身,看到自己的斧子時,那木頭的斧柄已經(jīng)完全腐爛了。
等他回到人間,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已經(jīng)沒有了。原來王質(zhì)到石室山打柴,竟然誤入了仙境,遇到了神仙,結(jié)果仙界一日,人間百年,下山之后,已是物是人非。
這一條記載大約是關(guān)于“爛柯”的比較早的版本。最早的一個版本大約是晉人虞喜的《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質(zhì)入其室,見二童子方對棋。
看之,局未終,視其所執(zhí)伐薪柯已爛朽,遽歸鄉(xiāng)里,已非矣?!焙髞恚盅苌霾煌攸c而故事雷同的版本,如同一時代的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中,也有相關(guān)的記載;在浙江而南的福建省武夷山仙弈臺,大約也因此得名。
王質(zhì)在山中不過逗留了片刻(俄頃),人世間就發(fā)生了滄桑的巨變,因此“爛柯”常常被后人用作典故,來形容人世間不知不覺而發(fā)生的巨變。唐代詩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曰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一句,用。
爛柯
圍棋著名典故,語出《述異記》。從那時起,很多與圍棋有關(guān)的故事都以爛柯指代,如《爛柯譜》等。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zhì)伐木至,見童子數(shù)人棋而歌,質(zhì)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zhì),如棗核,質(zhì)含之而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zhì)起視,斧柯盡爛。既歸,無復時人。
(傳南朝梁·任昉《述異記》)
翻譯:
新安郡在今浙江衢州,故事中所說的石室山,因為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已經(jīng)被人們稱為爛柯山了。故事說晉代王質(zhì)砍柴的時候到了這山中,看到有幾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質(zhì)就到近前去聽。童子把一個形狀像棗核一樣的東西給王質(zhì),他吞下了那東西以后,竟然不覺得饑餓了。過了一會兒,童子對他說:"你為什么還不走呢?"王質(zhì)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時,那木頭的斧柄已經(jīng)完全腐爛了。等他回到人間,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已經(jīng)沒有了。
圍棋的故事很多也很有趣,我們有時候在棋盤上就可以感覺得到這其中肯定有故事,我列舉一二:
吳清源對日本的本因坊秀哉時,吳清源開局弈出星三三天元的布局,震驚整個日本棋壇(那時時間圍棋是日本最強的,大家都把日本奉為圍棋圣地)。那盤棋秀哉連續(xù)打掛(打掛是古日本圍棋界的不成文的規(guī)矩,就是棋力高地位高的可以選擇隨時暫停,改日再繼續(xù),因為沒有限時),在最后階段還是秀哉的徒弟想出一個妙招,秀哉最后獲勝,這盤棋下了3個多月。
圍棋界的黃金事件,2004年第七屆三星杯預選賽的時候,中國的黃奕中對韓國的金江根,就在下完的時候,雙方都認為是自己半目勝,原因是黃奕中在對局中把一顆提子放到對方那里了,這樣就造成黃奕中半目負了,黃奕中當時提出復盤被金江根拒絕,裁判最后盤這盤棋無勝負,要求重賽,第二天金江根棄賽,判黃奕中勝。
還有諸如填子事件、小林覺打人事件、核彈下的對局、吐血局等等,還有一些下棋時出現(xiàn)的一些動作,當然有好的有壞的。
9
孔融,博學多才,擅長下圍棋,為人性格耿直,從不懼曹操的權(quán)勢,經(jīng)常給曹操提意見。
剛開始時曹操也能接受,對孔融頗為器重,時間一長,隨著曹操對孔融的了解,曹操發(fā)現(xiàn)孔融見識和謀略高明,直接威脅到自己,心里非常忌恨,卑劣到想除掉孔融而后快。正因為如此,孔融最終被曹操滿門抄斬,連他九歲的兒子和七歲的女兒也未能幸免。
話說一次戰(zhàn)斗結(jié)束,曹操命傳令兵告訴孔融,讓他處死俘虜,并且不準死者家屬前往收尸,要在街頭暴尸三日。孔融接到命令后頗為疑惑:這不是喪盡天良的作法嗎?昔西楚霸王盛怒之下屠殺俘虜,以至于天怒人怨,霸王最終落得個拔劍自刎的下場。
曹操是個聰明人,怎么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呢?孔融稍一思忖,明白了曹操的用意,原來曹操是想置自己于死地?。∪绻粓?zhí)行命令,曹操也定按抗拒軍令置處死自己,執(zhí)行了又如何呢?不知道曹操又會怎樣陷害自己??兹谧笥覟殡y,想到了自己聰明伶俐的一對子女,那是自己的心肝寶貝??!兒子和女兒跟自己學會下棋后進步很快,記憶力非常好,又承襲了自己不畏權(quán)貴、不阿諛奉承的好習慣。
自己今日縱然一死,也一定要保全他倆的性命。唯一的辦法就是按命力事,這樣也許不會累及子女。
于是孔融把心一橫,命手下把俘虜給全殺了,暴尸街頭,不讓死者家屬收尸,自己也等著死亡的到來。 果不其然,曹操一等孔融殺死那些俘虜,就把孔融給逮捕了。
曹操先將傳令兵處死,說自己根本就沒有下這個命令,接著把孔融也給處死,暴尸街頭也不讓人收尸,并命人將他的家人抓來。 當孔融被捕的時候,他九歲的兒子和七歲的女兒正在家里下圍棋,知道父親被捕了仍然坐在那里不動。
有好心人告知他們:“你們的父親被捕了,怎么還不起來逃跑呢?”他們回答說:“哪有鳥巢毀了而鳥蛋不被打破的道理呢?” 侍衛(wèi)將兄妹倆押回曹操大營,曹操正不知道該怎樣處置,又看那兄妹倆毫無懼色,聯(lián)想到侍衛(wèi)告訴的兄妹倆的話,恂思如留下他們,日后必為自家江山的心腹大患,于是下令處死了兄妹倆。
記者與棋院官員的誤會 4月初在上海進行的圍乙賽事可謂備受關(guān)注,在開幕式上,中國棋院圍棋部副主任武力女士非常友善地和我打招呼,但是當時我正在忙于拍攝工作,竟然對此視而不見,由此就產(chǎn)生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誤會。
回到北京后不久,武力老師對我的一位同事說:“某某怎么變得如此冷淡?你們得提醒他一下了!” 對于武老師的關(guān)愛我真是萬分感激,她告誡我千萬不要忽略小事上的分寸。 這次比賽對于賽場紀律的控制也是十分嚴格,規(guī)定每輪比賽只有前10分鐘允許記者進入賽場。
這當然是為了更好地維護比賽秩序而不得已采取的措施,但是卻苦了我們這些電視工作者。 眾所周知,圍棋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靜態(tài)的競技項目,表現(xiàn)在電視畫面上很容易形成千篇一律的風格,因此我們就必須長時間地泡在比賽現(xiàn)場,捕捉棋手下棋時的精彩細節(jié)來彌補畫面表現(xiàn)張力不足的缺憾,但這樣一來就和競賽組委會的規(guī)定產(chǎn)生了矛盾。
在剛開始的幾天里在我溜進賽場拍攝的時候,曾經(jīng)分別被主管賽事工作的圍棋部紀瑞老師和裁判長朱寶訓老師抓了出來,他們誠懇地要求我配合組委會的工作,不要破壞賽場紀律。 說來也是,我們想多拍攝一些精彩的畫面是為了宣傳圍棋和滿足棋迷的需要,可人家不讓我們進去也是本職工作嘛。
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講給他們聽,果然得到了他們的諒解和支持,以后每當我要拍攝時就主動找到兩位老師,他們非常配合地帶著我進入賽場,幫助我在不干擾比賽和棋手的前提下完成拍攝任務。 李康誤吃辣椒 現(xiàn)在國少隊的隊長是來自天津的李康,這個又瘦又小還帶著一副眼鏡的少年不僅棋藝不錯,還特別能吃辣椒。
其實在小的時候他是一口辣東西也不敢沾邊的,也是一次誤會造成了現(xiàn)在這種結(jié)果。 當初他在天津隊訓練時,李亞春老師提議說誰輸了棋就要自己制定一個懲罰措施,小李康當時認為吃辣椒絕對是一種最殘酷的懲罰,于是就隨口說:“我要輸了棋就吃辣椒!”沒想到從那以后他就經(jīng)常輸棋,能吃辣椒的功夫就是這樣一天一天練出來的。
小將“偷食”面包 再說一個大家更為熟悉的天津棋手劉星,在今年初他的成績好得不得了,不僅打進了理光杯的決賽,還差一步就成了天元挑戰(zhàn)者。小時候他在河南隊訓練,那時正是長身體的階段,一到晚上就餓得不行,于是他和幾個同隊的小孩就瞄上了門口的一個面包房。
每天到了晚間,面包房都會把很多又大又香的面包推到店鋪外銷售,賣面包的只有一個老頭兒。 經(jīng)過觀察,他們發(fā)現(xiàn)沒有顧客的時候老頭兒總是坐在那里呼呼大睡。
一天,他們幾個在詳細地策劃后,決定就拿面包房“下手”。 計劃實施了一次,而且事實上他們也只能實施這一次了。
就在被派出去的小孩兒拿到面包的同時,被旁邊一座大廈的保安人員發(fā)現(xiàn)了,結(jié)果可想而知。 當抓住他們的大人們了解了他們的想法后只是簡單地打了個電話,確認了他們的身份后就把他們放了。
您瞧,這個“誤會”險些讓孩子們蹲進了班房。 當然除了這些危險的誤會之外,還有一種誤會總是會讓人陷入異常尷尬的境地。
劉小光的郁悶 剛過完春節(jié),我到棋院去采訪,在圍棋部門口碰上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圍棋部副主任的劉小光老師。說了幾句話之后,小光老師就走開了。
這時候一位棋迷從后面拉住我興奮地說:“馬曉春!剛才那個就是馬曉春吧?!我太喜歡他了!” 誰都知道馬曉春和劉小光之間的私交很不錯,但他們的長相實在是相差太懸殊了,我始終搞不明白那位棋迷是如何能夠把他們倆混為一談的。 后來沒幾天,一位朋友聽到這個事情后對我說:這沒什么奇怪的,他們的名氣都那么大,又是同一時代的,棋迷們見到他們早就興奮得找不著北了,偶爾出現(xiàn)思維短路把誰是誰搞錯了也屬正常。
他還跟我說了一件他親眼所見的事:幾年前在某機場,他和小光老師一行正在候機,一位業(yè)余愛好者拿著一個本子跑到小光老師面前,恭恭敬敬地說:“您就是馬曉春馬老師吧,我可崇拜您了,您能不能給我簽個名?!” 小光聞聽一愣,但是他依然非常平靜而謙和地在本子上寫下了“劉小光”三個字。棋迷接過本子認真地看了幾眼,居然還是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搞錯了,還一連聲地說:“謝謝您了,馬老師!您的字寫得真好……”。
圍棋的起源與歷史 1:圍棋的起源 "下棋"也稱"對弈"。
"弈"是圍棋最古老的稱謂。 在先秦典籍中屢見,但"圍棋"一詞 卻少見, 迄今所知關(guān)于圍棋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的:"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 通過最早的文字記載可知圍棋起源于春秋中葉之前的中國。
2:漢前至漢 (1):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圍棋已成為一種游戲在社會上流行。春秋戰(zhàn)國的文獻上,屢次出現(xiàn)圍棋的記載。
(2):西漢時期 到了西漢時期,圍棋傳便全國,但由于統(tǒng)治者不重視圍棋,輿論也不看好,圍棋發(fā)展緩慢。 (3):東漢時期 到東漢時期,圍棋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良好的開端。
出現(xiàn)了班固(〈弈旨〉)、李尤(〈圍棋銘〉)、黃憲(〈機論〉)、馬融(〈圍棋賦〉)等一批圍棋理論的奠基者,使圍棋逐漸為士大夫所重視。東漢王朝的滅亡后,我國歷史進入了動蕩時期,文化思想活躍起來,圍棋活動發(fā)展迅猛。
3:魏晉時期 (1):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魏、吳兩國盛行圍棋。魏以曹氏家族、"建安七子"為代表,曹操圍棋水平也是 可以和高手相媲美。
東吳圍棋風靡一時,名手輩出,也就出現(xiàn)了對局的記錄,這就是圍棋史上有 名的"吳圖"。 (2):西晉時期: 西晉時期,圍棋全面興旺。
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好弈,為圍棋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 條件。 (3):東晉時期: 東晉時期,棋風昌盛,逐步理論化,出現(xiàn)了王導、王恬、江彪等弈壇高手。
此階段最出名的 品棋專家是范汪,曾與人合注《棋品》五卷,反映了西晉弈風的迅速發(fā)展(《新唐書。 藝文志》著錄)。
4: 南北朝 (1):南朝 南方經(jīng)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南朝圍棋的黃金時代實際上僅僅出現(xiàn)在宋、齊、梁三朝,尤以宋文帝、宋明帝、齊高帝、齊武帝、梁武帝在位時期為最盛,并具有九大標志: (1)南朝帝王盡管棋藝高低懸殊,但他們比魏晉帝王更熱衷、更著力地倡導圍棋; (2)圍棋州邑的建立,皇家品棋活動的興起,"逸品"概念的提出,標志著棋品制度進入了嶄新的發(fā)展時期; (3)圍棋人口激增; (4)高品棋手已形成了獨特鮮明的個性與風格; (5)圍棋專著的問世在數(shù)量上超過前代; (6)形成了"天下唯有文義棋書"的社會風尚; (7)南朝士人的圍棋活動和棋品等級,特為當代史家載入史冊; (8)出現(xiàn)了南北棋藝雙向交流的局面; (9)圍棋文化向周邊國家輻射,在南北朝時期傳入朝鮮和日本。 (2):北朝 北朝帝王出身胡族,文化主流是儒教,儒家傳統(tǒng)將娛樂之好規(guī)范在飲宴、琴書、射御之間, 認為博弈有廢事、賭博之嫌,尊道卑藝的觀念限制了圍棋的發(fā)展。
5: 隋唐 (1):隋朝 隋朝的統(tǒng)一,恢復了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尊道卑藝的觀念限制了圍棋的發(fā)展。 因此隋朝的 弈壇一片沉悶。
但此時十九道棋盤已確定了主導地位,取代了十七道棋盤。 (2):唐朝 初唐時,圍棋活動由宮廷發(fā)起向民間傳播,使對弈不僅僅是士族壟斷的活動。
盛唐時期,唐玄宗大力倡導圍棋,創(chuàng)立了翰林棋待詔(待命供奉內(nèi)廷的人)制度,這是我國圍 棋走向?qū)I(yè)化、職業(yè)化的標志。 盛唐國手以王積薪成就最大。
圍棋步入了第二個黃金時代。 6: 五代 (1):五代時期 唐朝后,出現(xiàn)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人稱五代。
戰(zhàn)火不斷,圍棋水準大 大下降。 (2):十國時期 十國時期,處于割據(jù)階段,各國圍棋水準不同,雖有佼佼者,但終因勢小而不成氣候,棋史有名的有南唐中主李t?父子,吳越的錢氏家族。
7: 宋 (1):宋代 宋太宗親自創(chuàng)制棋勢,還搜羅了大批圍棋高手養(yǎng)于宮廷。使宋代一開始就從高起點起步,進 入昌盛階段。
到宋哲宗時期,職業(yè)國手十分活躍,職業(yè)圍棋迎來了有一次發(fā)展高潮。這時出現(xiàn)了 國手劉仲甫。
他是我國棋史上繼盛唐王積薪之后的又一個界標式的人物。 至宋徽宗時期,宮廷弈 壇的女弈發(fā)展呈現(xiàn)高潮。
南宋亦重圍棋,但因嬉誤政,朝廷腐敗。至晚宋時期,圍棋活動最值得 表出的是士弈,以江湖游士為主體,最杰出的人物當屬劉克莊。
8: 遼金元 (1):元 元朝是我國圍棋的衰退時期,但是元代圍棋的普及程度卻不遜于南宋,尤其是知識分子的戲弈相當流行。 元文宗是元代最著名的好弈之帝。
在元文宗的倡導下,朝弈曾盛極一時。 元代圍棋發(fā)展中最大的成果是〈玄玄棋經(jīng)〉一書的編纂問世。
〈玄玄棋經(jīng)〉是江西廬陵圍棋高手嚴德甫于晏天章合作的杰出成果?!葱褰?jīng)〉堪稱是我國古代綜合型棋藝著作的光輝典范。
9: 明 (1):明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文弈之風衰退。 但宮廷棋壇卻呈現(xiàn)另一番景象,朱元璋好弈,相傳是下 模仿棋的鼻祖。
自明成祖永樂年間,棋類運動又重新步入了正常的發(fā)展軌道。永、宣時期的有記載的高手如: 錢允升、唐理、張應宿、朱雄。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明代圍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其特點是職業(yè)圍棋出現(xiàn)了良好興盛勢頭,并出現(xiàn)了歷史的突破,由御前走向社會。 代表人物:趙涓、趙九成、范洪。
弘治、正德年間以李東陽、楊一清為代表的士大夫圍棋之風盛起,不但掀起了仕宦階層的圍棋熱潮,而且也開動了明代后期名公巨卿紛紛游揚弈道的全新格局。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