惺惺相惜沒有成語典故,只有出處
惺惺相惜
xīng xīng xiāng xī
[釋義] 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愛護、同情、支持。
[語出] 元·王實甫《西廂記》:“他若是共小生;廝覷定;隔墻兒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p>
[正音] 相;不能讀作“xiànɡ”。
[辨形] 惺;不能寫作“星”。
[近義] 志同道合
[反義] 離心離德
[用法] 用作褒義。多用以指同類人相互尊重。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jié)構(gòu)] 主謂式。
春秋末年,楚平王是出了名的昏君。他聽信費無忌的讒言,要把 太子建治罪。太子建聽說楚平王要處死他,趕忙帶著家眷逃走了。于是 楚平王遷怒于太子建的太傅伍奢,當時伍奢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員在外 地。楚平王要趕盡殺絕,又哄騙伍奢叫回他的兩個兒子,伍奢不知是 計,寫信叫他的兩個兒子回來。伍尚得到信,就真的回到楚國都城,結(jié) 果和伍奢一起被殺害了,而伍員沒有回去,從楚國逃走了。
伍員就是伍子胥,他后來逃到了吳國,得到了吳國公子光的信任, 并幫助公子光奪取了王位。公子光即位以后,就是吳王闔閭,他重用伍 子胥,讓他掌管軍國大事。
過了幾年,楚國的另一個大臣郤宛也被奸臣陷害,全家都被處死。他有一個親戚,名叫伯嚭,他是郤宛從小撫養(yǎng)大的,對郤宛有著非常深 厚的感情。郤宛被殺以后,伯嚭也逃了出來,他聽說伍子背在吳國受到 歌用,便去投奔伍子胥。
伯嚭到了吳國,找到伍子胥。伍子胥聽說他的遭遇和自己相似,十 分同情,就熱情地招待了他,并且馬上向吳王闔閭推薦。有人見伍子胥對伯嚭這么熱心,就問他:“伯嚭剛到這里,他的為人到底怎樣還不知 道,你為什么一見面就這樣信任他呢? ”
伍子胥說:“這是因為他和我有相同的冤仇。俗話說得好,有相同的病的人要相互憐憫,有相同的憂患的人要相互救助。他和我的遭遇相 同,我當然要幫助他?!?/p>
吳王闔閭看在伍子胥的面上,就收留了伯嚭,還封他做了太宰。
希望采納
惺惺相惜: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愛護、同情、支持。
讀音:xīng xīng xiāng xī 出處:柳殘陽《斷腸花》第34章:這是雙方的互相傾慕,惺惺相惜,但是,又何嘗不是一種緣分呢!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相互愛惜。 舉例:他們兩人相見恨晚,惺惺相惜,自是沆瀣一氣。
近義詞志同道合 讀音:zhì tóng dào hé 意思: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
出處:西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乃其見舉于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豈復(fù)假近習(xí)之薦,因左右之介哉?!?翻譯:過去伊尹是陪嫁的努力,是最低賤的,姜子牙處在屠夫漁民之中,是最卑陋的,等到他們被舉薦給湯武、文王,實在是君臣志同道合,神機妙算,那里還需要親近之人的舉薦,依靠身邊侍從的介紹呢。
惺惺:指聰慧的人;惜:愛惜。比喻同類的人互相愛惜。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p>
【舉例造句】: 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绷窟@一個潑男女……終何作用!眾豪杰且請寬心。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九回?
示例
1.古人有言:“~,好漢惜好漢?!绷窟@一個潑男女……終何作用!眾豪杰且請寬心。(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九回)
2.惺惺惜惺惺,好漢識好漢。
3.紅樓夢:感深秋撫琴悲往事 坐禪寂走火入邪魔
四解。黛玉看了,不勝傷感。又想:“寶姐姐不寄與別人,單寄與我,也是惺惺惜惺惺的意思?!闭诔烈鳎宦犚娡饷嬗腥苏f道:“林姐姐在家里呢么?”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