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衡山的來源有很多的傳說。
一說盤古開天辟地,死后化為山川林木,頭為東岳泰山,腳化為西岳華山,腹化為中岳嵩山,右臂化為北岳恒山,左臂化為南岳衡山。一說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nóng)氏追趕朱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變成南岳,所以大家在南岳古鎮(zhèn)入口處所見的牌坊上便繪有朱鳥圖案,南岳山徽“朱鳥”因此而來。
相傳帝嚳任命祝融擔(dān)任火正之官。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他在擔(dān)任火正時,以火施化,為民造福,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林木,后世尊為火神。
后來祝融升天當(dāng)了神仙,他把火種埋在了衡山的山里,誰知火種慢慢地燃了起來,南岳一時成了火海。衡山的山神急了,忙請東海龍王來救火。
老龍王降下雨水,可火不滅反而更大了。老龍王向觀世音求救,觀世音說:“只有打通衡山通向渤海的那條通道才可以滅火?!?/p>
龍王叫了手下800只龍,日夜不分,打通了那條通道?;饻缌?,但龍王還怕火再次燃起來,于是叫龍兒們?nèi)找故睾蛟谀抢铩?/p>
冬天,天氣寒冷,讓火大一些,融化山上的雪水,給衡山以濕潤和溫暖。夏天,用泉水灌輸,讓火小一些,使天氣能涼爽。
正是因為這樣,衡山才會有這么舒適的環(huán)境。而在南岳大廟里還有那800只蛟龍在那兒守護(hù)這片山山水水。
因為祝融熟悉南方的情況,黃帝又封他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
為了紀(jì)念他對人們的重大貢獻(xiàn),將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在古語中,“?!笔浅志茫叭凇笔枪饷?,即讓他永遠(yuǎn)光明。
祝融峰挺拔突起,高出芙蓉、紫蓋、天柱、祥光、煙霞、軫宿諸峰之上。在祝融殿的西邊,有望月臺,月明之夜,皓月臨空,銀光四射,景色格外明麗。
站在臺上,欣賞月色,別有一番景象。即使月亮西沉,這里也留有它的余暉。
正如明代孫應(yīng)鰲的詩所描繪的:人間朗魄已落盡,此地清光猶未低。祝融峰附近寺廟林立,其南面有上封寺,隋代以前叫光天觀,是道教活動的地方。
隋煬帝大業(yè)年間,下令改為上封寺。上封寺的正前方是南天門。
上封寺后的山上有觀日臺,現(xiàn)設(shè)有氣象臺。在觀日臺旁邊,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觀日出處”4個大字。
在秋高氣爽,特別是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游人可以看到“一輪紅日滾金球”的奇景。衡山有遍山遍嶺的竹子,有楠竹、斑竹、毛竹、鳳尾竹,還有箭竹、水竹和紫竹。
這里的竹子能夠結(jié)竹米,可以吃。相傳很久以前,祝融峰北面中山溝有座茅屋,住著一個名叫劉二的人,全靠打柴為生。
一天,他扛著扁擔(dān)、帶著彎刀上山去砍柴。看見一頭大野豬正在拱竹筍吃。
他沖上前去,舉起扁擔(dān)向野豬猛刺。野豬慘叫一聲,沒命地逃跑了。
劉二把筍子扶正,用松土培好,還砍了幾根雜樹棍釘在四圍,才又上山去砍柴。不久,那只竹筍長成了一根楠竹,青枝綠葉,又大又好看,劉二就把它移栽到自己的茅屋前面。
第二年又發(fā)了許多竹筍,很快成了竹林。劉二非常高興,一有空閑,就給竹子培土送肥。
竹子越長越多,把劉二的屋子圍得嚴(yán)嚴(yán)實實。有一年,衡山大旱,老百姓日子很難過,劉二也餓得頭昏眼花,每天以野菜、樹皮度日。
但是,再難他也舍不得砍竹子換糧吃。一天夜里,他似睡非睡,聽到一個聲音:“我是您親手栽的那根大竹,名叫竹仙,您救了我的命,多年來,精心栽培,為了報答您的恩情,我們在竹子上結(jié)了竹米?!?/p>
劉二將信將疑,第二天一早,他走到竹林一看,一棵棵竹子上真的結(jié)了厚厚的一層竹米。竹米有麥粒那么大,長長的,兩頭尖,中間圓,淡黃色。
他摘了兩升,拿回去煮成稀飯,一嘗,香噴噴,軟綿綿,就像稻米那么好吃。劉二連忙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鄉(xiāng)親,遍山遍嶺的竹米幫他們度過了一場百年不遇的饑荒。
從此以后,衡山的老百姓對竹子有了特別的感情。他們經(jīng)常墾竹山,趕野豬,保竹筍,使南岳山的竹子長得越來越茂盛。
到了唐堯、虞舜時代,就有了帝王們到衡山巡狩祭祀的記載,也就是在那時,衡山才有了正式的封號“南岳”,相傳那時的堯帝、舜帝、禹帝均到過南岳祭祀?!渡袝?、《周禮》、《爾雅》、《山海經(jīng)》、《水經(jīng)注》等著述中都均有關(guān)于南岳衡山的記述。
后來,史學(xué)家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堯帝曾經(jīng)巡狩到衡山:舜……五月南巡,至于南岳。南岳,衡山也。
大禹治水時也曾在衡山殺馬祭天地,在皇帝巖齋戒祈求上天幫助,獲天賜金筒玉書,取得了治水方案,制服滔天洪水,功垂萬世。
月21日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由距今1.8億年前的燕山期花崗巖構(gòu)成山岳主體。南起衡陽市城區(qū)的回雁峰,北至長沙的岳麓山,逶迤七十二峰綿延八百余里,南岳區(qū)境內(nèi)有峰44座,其中主峰祝融峰,海拔1300.2m(南岳古鎮(zhèn)海拔98m),形似展翅高飛的朱雀,因地處亞熱帶與溫帶氣候,春觀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賞雪,四季景色各異?!昂馍缴n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飛花落洞庭”(李白《送陳郎將歸衡》)。站在衡山最高峰,“祝融萬丈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里”(韓愈《游祝融峰》),天風(fēng)浩蕩,吹我衣襟,湘流五曲,奔來眼底,洞庭隱約,五嶺迷離;羅青涌翠,層云翻騰;佛光時現(xiàn),仙笛常聞;南山勝境,唯我岳神!
自古以來,南岳衡山,作為五岳名山享譽(yù)海內(nèi)外?!渡袝?、《周禮》、《爾雅》、《山海經(jīng)》、《水經(jīng)注》、《史記》均有記述?!昂馍健币辉~最早見于《尚書·禹貢》:禹導(dǎo)水疏河,從“岷山之陽,至于衡山”?!稜栄拧め屔健窎|岳岱,西岳華,北岳恒,中岳嵩,江南衡。晉·郭樸在“江南衡”下注“衡山南岳”。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載“南海之內(nèi),有衡山”。在“衡山”下注曰“南岳”。晉·酈道元《水經(jīng)注》在“湘水又北逕衡山縣東”下有注云:“山在西南,有三峰:一名紫蓋,一名石菌峰,一名芙蓉峰……?!逼浜螅浭龊馍降膶V形簳x南北朝時徐靈期的《衡山記》、宗測的《衡山記》,宋代陳田夫的《總勝集》等。
根據(jù)漢代《甘石星經(jīng)》所言,在古代九州中,正南面是荊州,荊州最著名山叫衡山。東漢的鄭玄解釋說,南岳衡山的名稱是根據(jù)天上的星宿分野而來的。在上天為管注生死的星宿,在下則管生長發(fā)育,象一把秤一樣,要保持兩頭平衡,所以叫“衡山”。因為衡山對應(yīng)天上28星宿之軫翼,“度應(yīng)璣衡”,即象衡器一樣,可以稱量出天地的輕重,也能保持天地間的平衡,能夠“銓德均物”,褒揚(yáng)人間的真善美,懲治人間的假惡丑。2007年中央臺春晚據(jù)此曾出一謎:“一物稱起眾群峰”。打一名勝,即“衡山”也。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是我國著名的五岳名山之一,風(fēng)光秀麗,人文薈萃,素有“五岳獨(dú)秀”“文明奧區(qū)”“中華壽岳”之美譽(yù)。
它南起“雁陣驚寒,聲斷衡陽止浦”的衡陽回雁峰,北止“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長沙岳麓山,橫跨湖南省八個縣市區(qū),逶迤八百里,共72峰,其中南岳區(qū)境內(nèi)有43峰,群峰巍峨,氣勢磅礴,正如清代著名學(xué)者魏源在《衡岳吟》中稱贊道:“唯有南岳獨(dú)如飛”。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登臨峰頂,極目楚天,流盼崇山峻嶺,便可領(lǐng)略到“如飛”的氣勢。
南岳衡山以其“歷史悠久名氣大、五岳獨(dú)秀風(fēng)光好、中華壽岳眾人仰、佛道并存影響廣”四大特色著稱于世。南岳衡山1982年被國務(wù)院審定為首批國家重點(diǎn)風(fēng)景名勝區(qū),為適應(yīng)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需要,1984年建立衡陽市南岳區(qū),管轄三鄉(xiāng)一鎮(zhèn)一個街道辦事處(岳林鄉(xiāng)、拜殿鄉(xiāng)、龍鳳鄉(xiāng)、南岳鎮(zhèn)、祝融街道辦事處)人口5.6萬,面積181.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景區(qū)面積85平方公里。
經(jīng)過十余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和全區(qū)人民的共同努力,南岳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恢復(fù)和興建了麻姑仙境、穿巖詩林、水濂洞、金剛舍利塔、中華萬壽大鼎、高山索道等大小景觀120余處;2000年被評為國家首批4A級旅游區(qū),2001年又獲得全國頂級、湖南唯一的“全國文明風(fēng)景旅游區(qū)示范點(diǎn)”殊榮。南岳年接待游客近300萬人次,旅游收入6億多元。
衡山因地處五岳的最南端,故名南岳。南岳衡山,歷史悠久,其來歷有著眾多美麗動聽的傳說:一說開天辟地的盤古,死后化為五岳,其頭為東岳,足為西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腹部隆為中岳,他的毛發(fā)則變成了美麗的花草樹木,給五岳添上華麗的服飾。
又說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nóng)氏追趕仙鳥,用神鞭打落朱鳥變成了南岳,朱鳥圖案一直作為南岳的山徽,山上曾留下了神農(nóng)采藥的足跡。再說南岳稱為衡山,是根據(jù)古代《周禮》、《春秋》、《星經(jīng)》記載,衡山位處星度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度應(yīng)璣衡”,象衡器一樣可以稱量天地的重量,能“銓德鈞物”,所以名衡山。
又因軫星旁有一小星,名叫“長沙星”,此星主管人間蒼生壽命(主長壽、子孫昌),而衡山古屬長沙,所以南岳又有“壽岳”之稱。自宋徽宗在南岳留下“壽岳”石刻和“天下南岳”題詞后,“壽岳”之名更稱于世,后人祝壽常稱頌“壽比南山”指的就是南岳衡山;康熙皇帝在四十七年《重修南岳廟碑記》中的第一句話便是:“南岳為天南巨鎮(zhèn),上應(yīng)北斗玉衡,亦稱壽岳”;雍正十年上諭第一句話是“南岳為皇上主壽之山”,李白曾有詩稱贊南岳為:“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回飆吹散五峰雪,往往飛花落洞庭”,這里的老人星指的就是壽星。
可以說以壽為景自古以來在南岳可謂無處不在,無所不有,如萬壽宮、延壽亭、仁壽閣、壽佛殿等。2000年在中華壽岳--南岳衡山筑中華壽壇,鑄中華萬壽大鼎,創(chuàng)造了壽鼎文化的二項吉尼斯世界紀(jì)錄,進(jìn)一步奠定了南岳衡山“壽岳”、“壽山”的特殊地位,形成了南岳獨(dú)有的福壽文化內(nèi)涵。
衡山是一個集自然風(fēng)光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的風(fēng)景區(qū),秀麗的風(fēng)光引人入勝,五里景不同,十里一重天,素有三個勝地,四絕,四海之稱。三個勝地即著名的旅游勝地,有名的避署勝地,獨(dú)特聞名的宗教勝地(即水火不相容,佛道不相存的佛道教,他們同存一山,同聚一廟,共存共榮);四絕指祝融峰之高,藏經(jīng)殿之秀,水簾洞之奇,方廣寺之深;四海即花海、林海、云海、雪海。
春觀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賞雪是南岳四季風(fēng)光特色。衡山之所以被譽(yù)為“五岳獨(dú)秀”,是因她內(nèi)秀于文,外秀于林。
南岳是中華文化的寶庫,素有“文明奧區(qū)”之美譽(yù)。歷朝各代的帝王天子,朝庭命官來岳祭拜岳神,以衛(wèi)社稷,而福生靈。
唐宋以來,鴻儒巨學(xué),文人騷客陸續(xù)來訪,在此講學(xué)論經(jīng),吟詩作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動人的故事,南岳還是孕育和傳播湖湘文化的搖藍(lán)。南岳衡山無山不樹,無處不綠,山青水秀,森林覆蓋率高達(dá)80%,1700多樹種,600多科目,30萬畝風(fēng)景林,5.7萬畝原始次森林,其中有彌足稀有的珍貴樹種,如號稱活化石的千年銀杏,瀕臨絕種、世界罕見的絨毛皂莢,富有神秘色彩的搖錢樹、同根生、連理枝等等。
野生動物有錦雞、竹雞、大頭平胸龜、穿山甲、野豬、狐貍等,是一座天然的生物寶庫。衡山屬中亞熱帶季風(fēng)性濕潤氣候,無霜期長,冰凍期短,具有夏涼冬寒、雨量充沛、霧多風(fēng)大、氣溫垂直變化明顯等特點(diǎn),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71度,年平均氣溫14-18℃,極端最高氣溫40.8℃,極端最低氣溫-16.8℃,年降雨量1400-2100mm,霧日數(shù)達(dá)250余天。
南岳神在古代名聲并不大,許多地方都有被稱為南岳廟的,如洞庭湖畔、華山腳下蹬均有,唐玄宗時封為司天王,宋真宗加封為司天昭圣地。
南岳神人格化以后,傳說的名字很多,如丹靈峙、朱丹、崇覃 (金禪氏長子)、伯益、崇黑虎、茹瑺等,但以金禪氏之長子崇覃的說法最為流行。 南岳神廟的主要職責(zé) 南岳神的主要職責(zé)是主星象分野,管水族魚龍,上調(diào)和氣,下拯黎民,閱校眾仙,制命水神。
南岳神的名聲雖不大,但還是很靈應(yīng)。傳說唐朝時有個叫劉山甫的人路過洞庭湖上岸旅游時見南岳神廟破爛不堪,香燈不續(xù),便題了一首諷喻詩。
當(dāng)夜劉山甫睡覺時夢見被南岳神責(zé)備。劉山甫頓時驚醒過來,風(fēng)浪驟起,倒桅斷纜,有船翻人亡的危險。
劉山甫便向南岳神表示悔過,并命人把詩版撤掉,這樣才免于淹死在洞庭之中?,F(xiàn)在除了在衡山上的南岳廟以外,各地已無南岳神廟,祀者也少。
七十二峰中,南起回雁峰,北至岳麓山,以祝融、天柱、芙蓉、紫蓋、石五峰最有名。
最高峰為祝融峰,海拔1290米。 祝融峰 紫蓋峰 云密峰 石廩峰 天柱峰 朝日峰 側(cè)刀峰 惠日峰 碧蘿峰 煙霞峰 金簡峰 會仙峰 降真峰 仙巖峰 芙蓉峰 靈隱峰 碧云峰 棲真峰 靈芝峰 華蓋峰 紫霄峰 喜陽峰 未帝峰 軫宿峰 柿蒂峰 靈應(yīng)峰 瑰霄峰 石囷峰 香爐峰 日蓋峰 女善峰 集賢峰 吐霧\巾子二峰 白馬峰 馬鞍峰 彌勒峰 碧鷲峰 白云峰 高奇\峽峙二峰 靈麓峰(岳麓山) 石榴峰 采霞峰 白石峰 永泰峰 九女峰 云龍峰 雙石峰 明月峰 青岑峰 普賢峰 岣嶁峰 會善峰 潛圣峰 蓮花峰 天堂峰 祥光峰 回雁峰 彌陀峰 屏障峰 永和峰 耆闍峰 靈藥峰 碧岫峰 安上峰 靈禽峰 鳳凰峰 文殊峰 瑞應(yīng)峰 擲缽峰 云居峰 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回雁峰 回雁峰居南岳七十二峰之首,景區(qū)面積21312m2,是衡陽市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回雁峰之名來源有二:一曰北雁南飛越冬,至此氣暖,不再南飛而北歸;一曰山形似雁,張翼回翔。 回雁峰海拔96.8米,山雖不高,因歷史名人的詩文以它為典故者甚多,文因景成,景借文傳,故名揚(yáng)天下。
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有“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佳句。偉大詩人杜甫曾居衡陽留下了“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的詩句。
杜鶴、高適、文天祥、范仲俺等都留有膾灸人口的詩文。又因明未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出生于此,南宋大理學(xué)家周敦頤從小在衡州舅父家成長,人文薈萃。
使回雁峰名勝古跡更是名溢中外。 回雁峰上最著名是雁峰寺,梁天監(jiān)十二年(會元513年),宏宣法師選回雁峰創(chuàng)建寺院,武帝蕭衍賜名“乘云禪”。
唐代改號為“山門寺”。明清之際建“壽佛殿”。
抗日戰(zhàn)爭,衡陽蒙難,千年古剎,在劫難逃。 1964年,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視察衡陽,倡導(dǎo)修復(fù),辟為公園,部分完工,遇“文革”而停建。
1983年-1985年初,衡陽市人民政府重修回雁峰公園。景區(qū)有瀟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有衡陽八景之冠的“雁峰煙雨”;有金碧輝煌的雁峰寺,有雁城標(biāo)志的雁雕;有憑吊王夫之的此君軒等二十多個景點(diǎn)。
趙樸初、唐天際、周輕鼎、當(dāng)代書法名家的翰墨精品薈 萃,王勃、陳宗契等古代文人騷客的詩文,陶鑄的散文《松樹的風(fēng)格》為景區(qū)增添了光輝和文化內(nèi)涵。 整個景區(qū)設(shè)計合理,布局巧妙,施工精細(xì),亭臺樓閣與樹木花草相得益彰,小徑通幽,鬧中處靜。
登上回雁峰,南望東州桃浪;北眺來雁,珠暉兩塔;東瞰湘江如帶,百舸爭流;西看岳屏勝景,高樓鱗次,車水馬龍,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南岳七十二峰的最高峰——祝融峰 祝融峰挺拔突起,高出芙蓉、紫蓋、天柱、祥光、煙霞、軫宿諸峰之上,據(jù)新編《南岳志》載:祝融峰,海拔1289.8米,位于北緯27度18分6,東經(jīng)112度41分05,是南岳七十二峰的最高峰和主峰。
它是根據(jù)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相傳祝融氏是上古軒轅黃帝的大臣,人類發(fā)明鉆木取火后卻不會保存火種和不會用火,祝融氏由于跟火親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黃帝就任命他為管火的火正官。
因為他熟悉南方的情況,黃帝又封他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
為了紀(jì)念他對人們的重大貢獻(xiàn),將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在古語中,“?!笔浅志?,“融”是光明,讓他永遠(yuǎn)光明。
祝融峰頂有祝融殿,原名老圣帝殿,明萬歷年間(1573—1620)始建為祠。現(xiàn)在的建筑是后來重新修建的,殿后巖石上裝有石欄桿,北山風(fēng)光盡收眼底。
在祝融殿的西邊,有望月臺,月明之夜,皓月臨空,銀光四射,景色格外明麗。游人站在臺上,欣賞月色,較在平地上別有一番景象。
即使月亮西沉,這里也留有它的余輝。正如明代孫應(yīng)鰲的詩所描繪的:“人間朗魄已落盡,此地清光猶未低?!?/p>
幽妙的情景,可以想見了. 祝融峰附近寺廟林立,其南面有上封寺,隋代以前叫光天觀,是道教活動的地方。隋煬帝大業(yè)年間(605—618),下令改為上封寺。
上封寺的正前方是南天門。上封寺后的山上有觀日臺,現(xiàn)設(shè)有氣象臺。
在觀日臺旁邊,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觀日出處”四個大字,在秋高氣爽,特別是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游人可以看到“一輪紅日滾金球”的奇景. 七十二峰之尾---岳麓山 岳麓山地處長沙市西郊,為南岳七十二峰之尾,故稱岳麓山。岳麓山林深竹密,景色清幽。
主要景點(diǎn)有岳麓書院、愛晚亭、麓山寺、禹玉碑、印心書屋、云麓宮等。岳麓書院為我國四大書院,始建公元976年。
大理學(xué)家朱熹曾于此主持講學(xué),學(xué)生過千。 麓山寺碑為岳麓書院最負(fù)盛名之古跡,刻有行書1413字,辭采華麗,筆法雄健,是唐朝大書法家李邕所撰書;愛晚亭在清風(fēng)峽小丘上,取唐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詩意,是秋天賞楓的好去處。
參考資料:/htdocs/szdy/hunan.htm。
三山五岳,五岳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三山指傳說中的蓬萊、瀛州、方丈三山,另以游旅勝地聞名的雁蕩山、廬山、黃山也有被合稱為三山之說。
三山五岳在中國雖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顯得格外險峻。東、西、中三岳都位于黃河岸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三山處于南方,相對于中原稍遠(yuǎn),繼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華夏民族的南向擴(kuò)展和中原文化的傳播。
五岳是封建時代帝王加封的。 “史記集解”載:“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钡弁鮽?yōu)榱恕皥筇熘Α?,常以雄偉險峻的大山為祥瑞,在峰頂上設(shè)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第一個舉行大規(guī)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
東岳泰山
泰山有“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yù),位于山東泰安,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被尊為五岳之首,被視為崇高、神圣的象征,故有“五岳獨(dú)尊”之說?!爸赜谔┥健薄疤┥奖倍贰保┥揭殉蔀槲覀兠褡逦幕匾慕M成部分。
西岳華山
華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陜西省西安以東120千米,“自古華山一條路”,險居五岳之首。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北峰云臺、中峰玉女五峰環(huán)峙,高擎天空,“遠(yuǎn)而望之若花狀”,故有其名。
南岳衡山
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qū),海拔1300.2米。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岳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岳獨(dú)秀”的美稱。
北岳恒山
恒山,人稱北岳,亦名“太恒山”,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城南10千米處,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山勢陡峭,溝谷深邃。深山藏寶,如著名的懸空寺便隱匿其中。
中岳嵩山
中岳嵩山全長60多千米,主體部分在河南登封境內(nèi),分東西兩部分,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兩山各有36峰,合稱嵩山72峰。嵩山少林寺名聞天下。
安徽黃山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徐霞客曾兩次游黃山,留下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感嘆。“奇松”“怪石”“云?!薄皽厝北环Q為黃山四奇。
江西廬山
廬山地處江西省北部鄱陽湖盆地,綿延的90余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fēng),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浙江雁蕩山
雁蕩山位于中國浙江省樂清市境內(nèi),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yù)。史稱“東南第一山”。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飛瀑流泉稱勝。
在衡陽市岣嶁峰山頂石壁上,鐫立著一塊高1.84米、寬1.40米的大石碑。
碑上鐫刻著77個宇。字體奇古,有如龍蛇行走,恰似蝌蚪拳身。
傳說這是為紀(jì)念大禹在南岳岣嶁峰治水的禹王碑。相傳,大禹來南方治水,以岣嶁峰為營地,帶領(lǐng)衡陽先民,斬惡龍、斗洪水,終于將洪水治好。
衡陽先民歡欣鼓舞,感激萬分,紛紛要求在南岳衡山之岣嶁峰頂上,立碑為大禹治水記功。大禹十分謙虛,不肯答應(yīng),但衡陽先民執(zhí)意要立,否則就不放他回北方。
大禹只得答應(yīng),卻提出了條件:碑文要刻得奇古,如天文一般,百姓不能相識。于是,衡陽先民派來最好的石匠,將大禹提供的77個字樣,全部鐫刻在南岳衡山之岣嶁峰山頂?shù)氖谏稀?/p>
過了幾百年之后,有天早晨,一位云游四海的老道士路經(jīng)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岣嶁峰頭,他在石壁下好奇地停下腳步,面對著碑文,一個字一個字地考證辨認(rèn)起來。從早晨一直到傍晚,認(rèn)出了76個字。
老道士興奮不已,正要考證辨認(rèn)最后一個字,忽然他感到腳下冰涼,好像被水浸了一般。他低頭一看,只見自己正站在水中;他再回身一望,洪水就要齊天了。
他嚇得面無人色,一下把所有考證辨認(rèn)的碑文全忘記了。此時,就見那洪水也隨著他的忘記,一下子全退了。
老道士望著退去的洪水,想著那剛才的景象,心涼膽顫。他想,這一定是天書,百姓不得相認(rèn)。
于是,下山通告全城:禹王碑文是天書,百姓不得相認(rèn),否則洪水淹天!傳說是美好而又離奇的,然而傳說畢竟是傳說,它并沒有動搖文人學(xué)士考釋碑文的信心,多少人為其花費(fèi)了畢生的心血。原碑石于1212年(南宋嘉定五年)最早發(fā)現(xiàn)于南岳衡山岣嶁峰,后來才摩刻于岳麓山頭,故又稱岣嶁碑。
明代楊慎、沈鎰、楊時橋、郎瑛,清代杜壹,當(dāng)代童文杰、曹錦炎、劉志一等人先后作“岣嶁碑釋文”。許多考釋者都沒有突破“大禹治水”的框框,而一些學(xué)者則認(rèn)為“禹碑”并非禹碑。
如曹錦炎認(rèn)為岣嶁碑是戰(zhàn)國時代越國太子朱句代表他的父親越王不壽上南岳衡山祭山的頌詞。而劉志一則認(rèn)為岣嶁碑為公元前611年(楚莊王三年)所立,內(nèi)容是歌頌楚莊王滅衡湘國的歷史過程與功勛。
千古奇碑至今說法不一。
《幼學(xué)瓊林》里面卷一第二篇《地輿》里的話,五岳就不用說了,饒州,古地名,今天的鄱陽縣,潘陽就是今天的鄱陽湖;岳州,就是今天的岳陽市,青草:湖名。
亦名巴丘湖,在今湖南省岳陽市西南,和洞庭湖相連。因南岸有青草山而得名,一說湖中多青草,冬春水涸,青草彌望,故名,因為現(xiàn)在與洞庭湖連在一起,已經(jīng)成為洞庭湖的一部分啦。
潤州: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今天的鎮(zhèn)江市有潤州區(qū),丹陽,即丹陽湖,古稱“巨浸”舊名“南湖”,又稱“西蓮湖”。《太平府志》載:丹陽舊多紅楊,一望皆丹,故曰丹楊,楊與陽同音,遂稱丹陽湖,現(xiàn)在的丹陽湖在安徽省當(dāng)涂縣南部和江蘇省高淳縣相鄰,鄂州,今天湖北省有鄂州市,洞庭,即洞庭湖,太湖,在今天太湖,位于江蘇省南部,與浙江省相連,長江三角洲的南部。
它是中國東部近海區(qū)域最大的湖泊。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fèi)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