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
趙求救于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nèi)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jīng)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zhàn)術(shù)。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zhàn)守年余,趙衰魏疲。
這時,齊國應(yīng)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里?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
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議說,現(xiàn)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nèi)部空虛,我們?nèi)鐜П蛭簢鄱汲谴罅好筒暹M去,占據(jù)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zhàn)地區(qū)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折戰(zhàn)例,被后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叁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
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zhàn)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公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fā)了陳勝吳廣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
陳勝吳廣犧牲后,劉邦和項羽率領(lǐng)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lǐng)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邢臺地區(qū))展開大戰(zhàn);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巨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
渡河后,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本蘼挂粦?zhàn),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晏子使楚 晏子將要出使(到)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xiàn)在(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侍臣回答說:“當他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
大王(就)問:‘(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笸酰ㄔ伲﹩枺骸噶耸裁醋??’(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
’”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公差兩名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p>
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權(quán)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
現(xiàn)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他喜歡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草船借箭 殫精極慮 殫謀戮力 多謀善斷 多謀善慮 發(fā)短心長 計窮智短 經(jīng)綸滿腹 力屈計窮 滿腹經(jīng)綸 妙算神機 謀臣如雨 匹夫之勇 挈瓶之智 孫龐斗智。
其實三十六計就是三十六個智謀典故,但是我還是給你舉出20例吧,有的是三十六計里的,有的是智謀成語典故。
1.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典出自淝水之戰(zhàn)。2.田忌賽馬,3.圍魏救趙。
4.假途伐虢,典出晉侯假道于虞以伐虢(《左傳·僖公二年》),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襲虞滅之(《左傳·僖公五年》)。5.望梅止渴,6.過五關(guān)斬六將,7.三顧茅廬,8.七擒七縱孟獲,此典故成語為欲擒故縱。
9.破釜沉舟,10.暗渡陳倉,11.草船借箭,12.狡兔三窟 ,典出《戰(zhàn)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焙笠浴敖仆萌摺庇鞑厣硖幎?,便于避禍 。
13.韜光養(yǎng)晦 ,典出《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 14.完璧歸趙 15.晏子使楚 16運籌帷幄,典出《史記·高祖本紀》。
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喝了幾輪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么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么會失???”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與戰(zhàn)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yè)。而項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
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他稱贊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為張良的字)?!?/p>
17.瞞天過海 典出《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略》。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御駕親征,領(lǐng)三十 萬大軍以寧東土。
一日,浩蕩大軍東進來到大海邊上,帝見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 茫無窮,即向眾總管問及過海之計,四下面面相覷。忽傳一個近居海上的豪民請求 見駕,并聲稱三十萬過海軍糧此家業(yè)已獨備。
帝大喜,就便率百官隨這豪民老人來 至海邊。只見萬戶皆用一彩幕遮圍,十分嚴密。
豪民老人東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內(nèi) 更是繡幔錦彩,茵褥鋪地。
百官進酒,宴飲樂甚。不久,風聲四起,波響如雷,杯 盞傾側(cè),人身動搖,良久不止。
太宗警驚,忙令近臣揭開彩幕察看,不看則己,一 看愕然,滿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橫無際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里作客,大軍竟然已 航行于大海之上了!原來這豪民老人是新招壯士薛仁貴扮成,這“瞞天過?!庇嫴?就是他設(shè)計策劃的。18.隔岸觀火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身亡,幾個兒子為爭奪權(quán)力互相爭斗,曹操決定擊敗袁氏兄弟。
袁尚、袁熙兄弟投奔烏桓,曹操向烏桓進兵,擊敗烏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遼東太 守公孫康。曹營諸將向曹操進言,要一鼓作氣,平服遼東,捉拿二袁。
曹操哈哈大 笑說,你等勿動,公孫康自會將二袁的頭送上門來的。于是下令班師,轉(zhuǎn)回許昌, 靜觀遼東局勢。
公孫康聽說二袁來降,心有疑慮。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奪取遼東的野 心,現(xiàn)在二袁兵敗,如喪家之犬,無處存身,投奔遼東實為迫不得已。
公孫康如收 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勢力強大的曹操。但他又考慮,如 果曹操進攻遼東,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
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jīng)轉(zhuǎn)回許昌, 并無進攻遼東之意時,認為收容二袁有害無益。于是預設(shè)伏兵,召見二袁,一舉擒 拿,割下首級,派人送到曹操營中。
曹操笑著對眾將說,公孫康向來俱怕袁氏吞并 他,二袁上門,必定猜疑,如果我們急于用兵,反會促成他們合力抗拒。我們退兵, 他們肯定會自相火并。
看看結(jié)果,果然不出我料。 19.調(diào)虎離山 東漢末年,軍閥并起,各霸一方。
孫堅之子孫策,年僅十七歲,年少有為,繼 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公元199年,孫策欲向北推進,準備奪取江北盧江郡。
盧 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占據(jù)盧江的軍閥劉勛勢力強大,野 心勃勃。
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他和眾將商議,定出了一條調(diào)虎 離山的妙計。
針對軍閥劉勛,極其貪財?shù)娜觞c,孫策派人給劉勛送去一份厚禮,并 在信中把劉勛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說劉勛功名遠播,令人仰慕,并表示要與劉勛交 好。
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勛求救。他說,上繚經(jīng)常派兵侵擾我們,我們力弱, 不能遠征,請求將軍發(fā)兵降服上繚,我們感激不盡。
劉勛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 得意。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勛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后顧之憂, 決定發(fā)兵上繚。
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勛哪里聽得進去?他已經(jīng)被孫策的厚禮、甜 言迷惑住了。孫策時刻監(jiān)視劉勛的行動,見劉勛親自率領(lǐng)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nèi) 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已被我調(diào)出山了,我們趕快去占據(jù)它的老窩吧!”于 是立即率領(lǐng)人馬,水陸并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抗,就十分順利地控 制了盧江。
劉勛猛攻上繚,一直不能取勝。突然得報,孫策已取盧江,情知中計, 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20. 笑里藏刀 戰(zhàn)國時期,秦國為了對外擴張,必須奪取地勢險要的黃河崤山一帶,派公孫鞅 為大將,率兵攻打魏國。公孫鞅大軍直抵魏國吳城城下。
這吳城原是魏國名將吳起 苦心經(jīng)營之地,地勢險要,工事堅固,正面進攻恐難奏效。公孫鞅苦苦思索攻城之 計。
他探到魏國守將是與自己曾經(jīng)有過交往。
【成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典故】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派韓信帶領(lǐng)一部分人馬向東進攻趙國。
趙王聽說后,與成安軍陳余把軍隊聚在井陘山口,準備迎敵。趙王的參謀李左車獻計道:“井陘這地方,不能容兩車并行,也容不下列隊的騎兵。
漢軍的后勤部隊一定發(fā)跟在后面。如果讓我?guī)П÷方財嗨麄兊妮w重,不出十天,他們必然敗走?!?/p>
這本是很好的計策,但是趙王和陳余沒有采納。韓信探聽到這個消息,心中大喜,同時暗暗佩服李左車的才華。
于是他懸賞千金,要求活捉李左車。不久,韓信大敗趙軍。
趙王被俘,陳余陣亡,李左車被漢軍生擒。他被押至韓信帳內(nèi),韓信連忙為他松綁,十分客氣地向他請教:“我打算向北攻打燕國,向東討伐齊國,用什么辦法才能成功呢?”李左軍起先不愿意多談,說:“我只是一個吃了敗仗的俘虜,哪有資格論及這樣的事情?!?/p>
韓信急忙說:“趙軍失敗,是因為趙王沒有聽取你的計謀。如果他按照你的話做,恐怕我就要成為你們的俘虜了。
今天我是誠心誠意地想聽聽你的高見,請你不要推辭了?!崩钭筌娺@才直言道:“你從關(guān)中出兵,渡過黃河向東,先滅魏,再滅趙,名聞海內(nèi)。
威震天下----這是你目前的優(yōu)勢。然而你現(xiàn)在的兵士已相當疲乏,如果急于攻燕,萬一不能很快取勝,時間拖久了,齊國必定做好了充分準備,那時,你的弱點就不免要暴露出來。
善于用兵的將軍,總是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而利用對方的弱點,你不如先在這里休整軍隊,一面大造攻燕的聲勢,一面派一個極有口才的人,帶著你的信去見燕王,故意顯示漢軍的強大,逼燕王投降,這樣,齊王也就容易對付了。”韓信一聽,連聲稱妙,李左車謙虛的說:“我聽人說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我的建議未必全部可取,供您參考吧?!表n信按李左軍的建議行事,果然獲得成功。
草船借箭
拼音: cǎo chuǎn jiè jiàn 簡拼: ccjj
解釋: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成語故事:
周瑜見諸葛亮有才干,總想找機會除掉他。一天,周瑜以公務(wù)為由,要諸葛亮10天內(nèi)趕造十萬支箭。沒想到諸葛亮答應(yīng)了,還說只要3天時間。周瑜很高興,和諸葛亮立了軍令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