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各顯其能)”的諺語。八仙過海旅游景區(qū)(又名八仙渡)是神話傳說中八仙過海的地方。是圍棋術語。"八仙過海",道教典故之一。也拍成了是戲曲,電影和連續(xù)劇。
【八仙】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眾說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始定為:鐵拐李、鐘離權(漢鐘離)、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 【道教掌故 - 八仙過?!?"八仙過海",道教掌故之一。"八仙"一般是指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這八位神仙人物。在傳說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鐵拐李有鐵杖及葫蘆,漢鐘離有芭蕉扇,張果老有紙疊驢,藍采和有花籃,何仙姑有蓮花,呂洞賓有長劍,韓湘子有橫笛,曹國舅有玉版。他們隨身所攜帶的法器各有妙用。 在中國歷史上,有關八仙的文學藝術作品可謂比比皆是,甚至在舊時新娘出嫁所乘的轎子上以及印糕上,都可以看到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的八仙造型。明代出現(xiàn)的青花瓷瓶上有以西王母為中心的圖案,其中也有八仙祝壽的場面。在民間,有一種頗為人們所喜愛的方桌叫"八仙桌"。凡此種種,說明八仙在人們心目中具有深刻影響。 八仙過海是精彩的八仙故事之一。其生動的記述見于明吳元泰之《東游記》。該書寫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懲惡揚善。有一天,他們一起到了東海,只見潮頭洶涌,巨浪驚人。呂洞賓建議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顯"神通"而過。其他諸位仙人都響應呂洞賓的建議,將隨身法寶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寶之上,乘風逐浪而渡。后來,人們把這個掌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chuàng)造奇跡的事。 【故事】 故事之一 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于雜劇《爭玉板八仙過?!分?。相傳白云仙長有一回于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圣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后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此時鐵拐李拋下自己另一項法器鐵拐(或說葫蘆),漢鐘離扔了芭蕉扇,張國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由于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fā)生沖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說法器被搶)。之后八仙大開殺戒,怒斬龍子,而東海龍王則與北海、南海及西海龍王合作,一時之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最后由南海觀音菩薩(或說如來佛)出面調停,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后,雙方才停戰(zhàn)。 故事之二 除上述以外,民間中關于八仙也有一些口碑傳說,其中有則悲慘的“八仙過?!惫适隆?北宋建隆年間,沙門島(今廟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從建隆三年開始,凡軍人犯了法,都發(fā)配沙門島。這樣年復一年,島上犯人越來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三百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不夠吃。后來,沙門島看守頭目李慶便想了個狠毒辦法:當犯人超過三百時,便將其中一些捆住手腳,扔進海里淹死,使島上犯人總是保持在三百人內,如此被殺的,兩年內就達七百余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jīng)常跳海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沒,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將被殺的消息,便趁著天晴月朗,避開看守,抱著葫蘆、木頭等輕浮的物體跳入海中,往蓬萊山方向游去。從沙門島到蓬萊約三十里之遙,途中多數(shù)犯人因體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懷武功、體格健壯的七男一女八位善游者,借著水流游到了岸邊,在蓬萊城北丹崖山下的獅子洞內躲了起來。第二天,漁民發(fā)現(xiàn)了他們,當聞知八人從沙門島游水越海而來,無不驚奇萬分,把他們稱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間傳開了,并且越傳越神,他們被傳稱為“八仙”,他們用來渡海的物品也被傳為他們各自的法器,他們渡海逃獄的故事演變成今天的“八仙過?!薄?故事之三 傳說,有一天八仙要到東海去游蓬萊島。本來,騰云駕霧,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呂純陽偏偏別出心裁,提出要乘船過海,觀賞海景。他拿來鐵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拋,喝聲”變〃,頓時變成一艘寬敞、漂亮的大龍船,八位大仙坐船觀景,喝酒斗歌,好不熱鬧。不料,因此惹出一場麻煩來。原來,龍宮里有條花鱗惡龍,是龍王的第七個兒子,稱為“花龍?zhí)印薄_@天,他閑得沒事,在水晶宮外游蕩,忽聞海面上有仙樂之聲,便循聲尋去,猛見一條雕花龍船,內坐八位奇形怪狀的大仙,其中有個妙齡女郎,桃臉杏腮,楚楚動人花龍?zhí)右姶讼勺?,魂魄俱消,早忘了師傅南極仙翁的忠告,忘了龍王母的訓導,想入非非,似魔似癡的迷上何仙姑了。平靜的海面突然掀起一個浪頭,將雕花龍船打翻了。鐵拐李失了拐杖,幸虧抱著個葫蘆;漢鐘離打開蒲扇蟄腳底;張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驢背;藍采和攀住了花籃邊;韓湘子放下仙笛當坐騎;曹國舅心細,腳踏巧板浪里漂;只有呂純陽,毫無戒備,弄了個渾身濕透。 原來是
傳說古時候有八個神仙,他們分別是鐵拐李、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藍采和、呂洞賓、何仙姑與韓湘子。
這八個神仙外貌和脾氣都各有特色,經(jīng)常在一起聚會論道,展示自己的獨門法術。有一天,他們一同去參加王母娘娘的蟠(pán)桃大會,途中需要渡過東海。
茫茫東海,浩瀚無邊,天下的凡人和船只根本就沒有辦法穿越它。于是呂洞賓就提議:“不如我們八個人每人都將自己隨身所帶的一件寶物投進大海,讓這些寶物載我們過海。”
大家一致同意呂洞賓的意見。鐵拐李首先把拐杖投進水里,自己穩(wěn)穩(wěn)地站在上面,屹立在浪花之上。
接下來,韓湘子投下花籃,呂洞賓投下簫,藍采和投下大拍板,漢鐘離投下鼓,張果老投下一個紙驢,曹國舅投下玉笏(hù),何仙姑投下竹罩。他們各自站在自己投放的東西上面,依靠自己的神力,乘風破浪,終于順利地到達了東海對岸,如期參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會。
后來人們就把這個故事概括成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用來比喻在某一個集體中,每個人都拿出自己的本領去完成共同的任務。
相傳,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
眾仙齊聲附合,并言定各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漢鐘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
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仙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游。隨后,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借助寶物大顯神通,游向東海。
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言語間與八仙發(fā)生沖突,引起爭斗。東海龍王乘八仙不備,將藍采和擒入龍宮。
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殺,腰斬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住,紛紛敗下海去,隱伏水底。
八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zhàn)。 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合力翻動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濤巨浪,殺奔眾仙而來。
危急時刻,曹國舅的玉板大顯神通,只見他懷抱玉板頭前開路,狂濤巨浪向兩邊退避。眾仙緊隨在后,安然無恙。
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動四海兵將,準備決一死戰(zhàn)。正在這時,恰好南海觀音菩薩經(jīng)過,喝住雙方,并出面調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雙方罷戰(zhàn)。
八位仙人拜別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興波逐浪遨游而去。
相傳,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眾仙齊聲附合,并言定各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漢鐘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游.隨后,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借助寶物大顯神通,游向東海.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言語間與八仙發(fā)生沖突,引起爭斗.東海龍王乘八仙不備,將藍采和擒入龍宮.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殺,腰斬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住,紛紛敗下海去,隱伏水底.八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zhàn).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合力翻動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濤巨浪,殺奔眾仙而來.危急時刻,曹國舅的玉板大顯神通,只見他懷抱玉板頭前開路,狂濤巨浪向兩邊退避.眾仙緊隨在后,安然無恙.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動四海兵將,準備決一死戰(zhàn).正在這時,恰好南海觀音菩薩經(jīng)過,喝住雙方,并出面調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雙方罷戰(zhàn).八位仙人拜別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興波逐浪遨游而去。
相傳,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眾仙齊聲附合,并言定各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漢鐘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游.隨后,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借助寶物大顯神通,游向東海.
八
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言語間與八仙發(fā)生沖突,引起爭斗.東海龍王乘八仙不備,將藍采和擒入龍宮.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
殺,腰斬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住,紛紛敗下海去,隱伏水底.八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zhàn).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合力翻動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濤
巨浪,殺奔眾仙而來.危急時刻,曹國舅的玉板大顯神通,只見他懷抱玉板頭前開路,狂濤巨浪向兩邊退避.眾仙緊隨在后,安然無恙.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動四
海兵將,準備決一死戰(zhàn).正在這時,恰好南海觀音菩薩經(jīng)過,喝住雙方,并出面調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雙方罷戰(zhàn).
八位仙人拜別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興波逐浪遨游而去.
出處
明·無名氏《八仙過?!返诙郏骸皠t俺這八仙啊過海神通大,方顯這眾圣歸山道法強,端的萬古名揚。”
示例
說得好,咱們就~吧! 老舍《茶館》第一幕。
正是八仙同過海,獨自顯神通!◎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一回
八仙傳說
有一天,八仙向西王母拜壽回來,騰云駕霧從東海上空經(jīng)過,只見海上波濤洶涌,白浪滔天,煞是壯觀。于是,八仙決定到海面上玩一玩。 呂洞賓說:“大家把自己的寶物扔到海面上,借著它渡過大海,比一比誰更有神通,怎么樣?” 鐵拐李首先對這一建議表示歡迎,他興致昂揚地說:“好??!大家先看我的!”便把拐杖投向海中,拐杖像一條小船漂浮在水面,鐵拐李一個筋斗,翻立在拐杖上。 接著漢鐘離把他的芭蕉扇丟到海上,跳下去站在上面。 接著,其他幾位仙人也各顯神通,張果老倒騎著毛驢,呂洞賓踏著雌雄寶劍,韓湘子坐著蕭,何仙姑乘著花籃,藍采和站在拍板上,曹國舅踩著玉版,都在海面上漂浮了起來。 八仙安穩(wěn)地順著洶涌的波浪漂去,這與騰云駕霧感覺大不相同,別有一番新的刺激和情調,大家玩得好不快意。 這時,曹國舅突然用手指向右邊,并高聲喊道: “大家看??!那里有座海市蜃樓!” 大家轉頭一看,只見一座仙山漸漸地從海里升起,山上有樹木,有樓房,一會兒就升到半空中,慢慢地變成天邊的浮云,一轉眼,那浮云又被風吹散了。 韓湘子說:“我們真是眼福不淺!蜃氣是海里蛟龍噓出來的氣體,百年難得一見啊!” 突然,藍采和從他們當中消失了。大家遠近觀望,一邊找一邊喊,可就是不見藍采和的蹤跡,張果老猜說: “可能是東海龍王作怪,他不歡迎我們在他的海上大顯神通,把藍采和抓到龍宮去了,走我們一起到龍宮要人去!” 大家來到龍宮,婉言請求龍王放人。龍王蠻不講理,不但不肯,還派自己的幾個兒子帶領蝦兵蟹將追殺八仙。八仙只得用隨身的法寶當武器,抵抗蝦兵蟹將,經(jīng)過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之后,龍王的兩個太子被八仙殺死了。 龍王一聽,自己的兩個兒子被八仙殺了,真是悲憤至極,商請南海、西海、北海龍王來幫忙。龍王的不依不饒,把八仙也給惹火了。鐵拐李用酒葫蘆把海水吸光,其余幾位仙人將泰山搬了過來,往東海一扔,東海立刻變成了一座高。 雙方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把太上老君、如來佛和觀世音也驚動了,他們全都趕來調解。調解的結果是,由藍采和送東海龍王兩片玉版,作為殺兩位太子的補償泰山則由觀世音負責搬回原處。 因為這一場糾紛,八仙被玉皇大帝降級一等。從此,八仙再也不敢到外面惹是生非了。
八仙的傳說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種說法。
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漢淮南王劉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藥,后世傳其為仙,淮南八仙之說可能附會此事而起。五代時道士作畫幅為蜀中八仙,所畫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
今之所謂八仙,大約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盡相同。至明代吳元泰作《八仙出處東游記》,鐵拐李等八仙過海的故事日漸流傳,八仙人物也在流傳中穩(wěn)定下來。
八仙人物出處不一,時代不同。最初見于史籍且確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時道術之士張果。
五代宋初,關于呂洞賓的仙話傳說,流傳甚盛,與道教內丹修煉法的傳播相煽助,兩宋之際即盛傳“鐘呂金丹道”。金元時全真道教興起,為回應民間信仰及傳說以宣揚其教法,將鐘離權、呂洞賓等推為北五祖,民間傳說、雜劇戲談等便與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傳益廣,內容益繁富。
呂洞賓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稱之為呂祖,各地道觀,尤其全真道觀祭祀不輟。
【八仙】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
八仙之名,明代以前眾說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
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始定為:鐵拐李、鐘離權(漢鐘離)、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 【道教掌故 - 八仙過?!?"八仙過海",道教掌故之一。
"八仙"一般是指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這八位神仙人物。在傳說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鐵拐李有鐵杖及葫蘆,漢鐘離有芭蕉扇,張果老有紙疊驢,藍采和有花籃,何仙姑有蓮花,呂洞賓有長劍,韓湘子有橫笛,曹國舅有玉版。
他們隨身所攜帶的法器各有妙用。 在中國歷史上,有關八仙的文學藝術作品可謂比比皆是,甚至在舊時新娘出嫁所乘的轎子上以及印糕上,都可以看到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的八仙造型。
明代出現(xiàn)的青花瓷瓶上有以西王母為中心的圖案,其中也有八仙祝壽的場面。在民間,有一種頗為人們所喜愛的方桌叫"八仙桌"。
凡此種種,說明八仙在人們心目中具有深刻影響。 八仙過海是精彩的八仙故事之一。
其生動的記述見于明吳元泰之《東游記》。該書寫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懲惡揚善。
有一天,他們一起到了東海,只見潮頭洶涌,巨浪驚人。呂洞賓建議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顯"神通"而過。
其他諸位仙人都響應呂洞賓的建議,將隨身法寶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寶之上,乘風逐浪而渡。后來,人們把這個掌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chuàng)造奇跡的事。
【故事】 故事之一 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于雜劇《爭玉板八仙過?!分?。相傳白云仙長有一回于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圣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后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此時鐵拐李拋下自己另一項法器鐵拐(或說葫蘆),漢鐘離扔了芭蕉扇,張國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由于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fā)生沖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說法器被搶)。
之后八仙大開殺戒,怒斬龍子,而東海龍王則與北海、南海及西海龍王合作,一時之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
最后由南海觀音菩薩(或說如來佛)出面調停,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后,雙方才停戰(zhàn)。 故事之二 除上述以外,民間中關于八仙也有一些口碑傳說,其中有則悲慘的“八仙過?!惫适?。
北宋建隆年間,沙門島(今廟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從建隆三年開始,凡軍人犯了法,都發(fā)配沙門島。這樣年復一年,島上犯人越來越多。
但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三百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不夠吃。后來,沙門島看守頭目李慶便想了個狠毒辦法:當犯人超過三百時,便將其中一些捆住手腳,扔進海里淹死,使島上犯人總是保持在三百人內,如此被殺的,兩年內就達七百余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jīng)常跳海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沒,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將被殺的消息,便趁著天晴月朗,避開看守,抱著葫蘆、木頭等輕浮的物體跳入海中,往蓬萊山方向游去。
從沙門島到蓬萊約三十里之遙,途中多數(shù)犯人因體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懷武功、體格健壯的七男一女八位善游者,借著水流游到了岸邊,在蓬萊城北丹崖山下的獅子洞內躲了起來。第二天,漁民發(fā)現(xiàn)了他們,當聞知八人從沙門島游水越海而來,無不驚奇萬分,把他們稱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間傳開了,并且越傳越神,他們被傳稱為“八仙”,他們用來渡海的物品也被傳為他們各自的法器,他們渡海逃獄的故事演變成今天的“八仙過?!薄?/p>
故事之三 傳說,有一天八仙要到東海去游蓬萊島。本來,騰云駕霧,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呂純陽偏偏別出心裁,提出要乘船過海,觀賞海景。
他拿來鐵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拋,喝聲"變″,頓時變成一艘寬敞、漂亮的大龍船,八位大仙坐船觀景,喝酒斗歌,好不熱鬧。不料,因此惹出一場麻煩來。
原來,龍宮里有條花鱗惡龍,是龍王的第七個兒子,稱為“花龍?zhí)印?。這天,他閑得沒事,在水晶宮外游蕩,忽聞海面上有仙樂之聲,便循聲尋去,猛見一條雕花龍船,內坐八位奇形怪狀的大仙,其中有個妙齡女郎,桃臉杏腮,楚楚動人花龍?zhí)右姶讼勺耍昶蔷阆?,早忘了師傅南極仙翁的忠告,忘了龍王母的訓導,想入非非,似魔似癡的迷上何仙姑了。
平靜的海面突然掀起一個浪頭,將雕花龍船打翻了。鐵拐李失了拐杖,幸虧抱著個葫蘆;漢鍾離打開蒲扇蟄腳底;張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驢背;藍采和攀住了花籃邊;韓湘子放下仙笛當坐騎;曹國舅心細,腳踏巧板浪里漂;只有呂純陽,毫無戒備,弄了個渾身濕透。
原來是花龍?zhí)訑r路搶親,把何仙姑搶到龍宮里去了。 花龍?zhí)哟邉游r兵蟹將,掀起漫海大潮,向七仙淹來。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八位得道仙人:鐵拐李、漢鐘離、呂洞賓、曹國舅、張果老、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人稱八仙。
一天,八位仙人要到東海去游蓬萊島。本來,諸仙騰云駕霧,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呂洞賓偏偏別出心裁①,提出要乘船過海,觀賞海景。
大家一聽也覺得很有意思,于是便答應了。呂洞賓拿來鐵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扔,說了一聲“變”,頓時拐杖變成一艘寬敞漂亮的大船,八位大仙坐船觀景,喝酒唱歌,熱鬧極了。
船在海上航行著,幾位大仙覺得速度太慢,呂洞賓就說:“我們不如每人都拿出自己的寶物,使船加快速度?!闭f完,呂洞賓拔出寶劍,扔進水中,水中立刻翻起大浪,推動船往前走。
船走出了幾里后,呂洞賓便收回寶劍。鐵拐李見呂洞賓收回了寶劍,馬上摘下自己的寶葫蘆,對著船的后面,只聽“砰砰”兩聲,船又加快了速度。
漢鐘離也不甘示弱,舉起大扇子,扇了幾下。船的速度又更快了。
藍采和一見也著了急,拿起快板拋入水中??墒沁^了一會船又慢了下來,并沒有加快。
幾位大仙笑著說:“怎么你的快板不靈了呢!”藍采和一看自己的寶物不見了,就忙忙跳入水中去找,結果一看是被龍王太子給偷了。藍采和追了上去,與龍王太子大戰(zhàn)起來。
其他七位大仙正談論著藍采和的仙術失靈。突然,平靜的海面掀起一個浪頭,將大船打翻了。
張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驢背;曹國舅腳踏巧板浪里漂;韓湘子放下仙笛當坐騎;漢鐘離打開蒲扇墊腳底;鐵拐李失了拐杖,幸虧抱著個葫蘆;呂洞賓踩著寶劍;何仙姑坐在蓮花上,都沒有落水。他們看藍采和與龍王太子打了起來,便知道是龍王太子偷了快板。
龍王太子見八位仙人都在,知道自己打不過他們,便跳入水中逃跑了。八位仙人本來想去游玩,偏偏遇上這事,非常生氣,便跳入水中直奔龍宮追去。
龍王太子知道八仙不會善罷甘休,早在半路上就安排好。他見大仙們來勢兇猛,慌忙揮舞魚旗,催動蝦兵蟹將,掀起漫海大潮,向八仙淹來。
漢鐘離挺著大肚子,飄然降落潮頭,輕輕扇動蒲扇。只聽“呼呼”兩聲,一陣狂風就把蝦兵和蟹將都扇到九霄云外去了,嚇得其他海怪連忙關了龍宮大門。
龍王太子見漢鐘離破了他的陣勢,忙把臉一抹,喝聲“變”。海里突然躥出一條大魚,張開閘門似的大口來吞漢鐘離。
漢鐘離急忙扇動扇子,不料那大魚毫無懼色,嘴巴越張越大。這下,漢鐘離可慌了神了。
正在危急時,忽然傳來韓湘子的仙笛聲。那笛聲悠揚悅耳,大魚聽了,竟然斗志全無,朝韓湘子歌舞參拜起來,漸漸渾身酥軟,癱成一團。
呂洞賓揮劍來斬大魚,誰知一劍劈下去火星四濺,鋒利的寶劍斬出個缺口。仔細一看,眼前哪兒有什么大魚,分明是塊大礁石。
呂洞賓氣得火冒頭頂,鐵拐李卻在一旁笑瞇瞇地說:“待我來收拾它!” 只見鐵拐李向海中一招手,他的那根拐杖“刷”地飛了過來。鐵拐李把拐杖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卻打在一堆軟肉里。
原來,海礁已變成一條大章魚,拐杖被章魚的手腳纏住了。要不是何仙姑的花籃罩下來,鐵拐李早被章魚吸到肚皮里去了。
原來那大礁和章魚都是龍王太子變的。這時,他見花籃當頭罩來,慌忙化作一條海蛇,向東逃竄。
張果老拍手叫驢,連忙急追。眼看就要追上,不料毛驢被一只蟹精咬住腳蹄,一聲狂叫把張果老拋下驢背。
幸虧曹國舅眼明手快,救起張果老,打死了蟹精。龍王太子現(xiàn)出原形,閃耀著五顏六色的龍鱗,擺動著七枝八杈的龍角,張舞著尖利的龍爪,向大仙們猛撲過來。
八位大仙各顯法寶,一齊圍攻龍王太子。龍王太子斗不過八仙,只得向龍王求救。
龍王知道后,把龍王太子痛罵了一頓,連忙親自把快板還給了藍采和,一場風波總算平息了。八仙經(jīng)過一番大戰(zhàn),各自的本領大增,又一同去游蓬萊島。
八仙一到,只見霞光普照,天地一片燦爛。這正是歷經(jīng)風雨,才見彩虹。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