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 東晉的時候,北方的前秦王苻堅,想要征服中原,統(tǒng)一天下。
公元383 年 ,他調兵90 萬大軍浩浩蕩蕩地迫進淮河,進攻東晉。 弱小的東晉沉著應敵。
大將謝石、謝玄率兵去淮河迎戰(zhàn)。 前秦王苻堅覺得自己有百萬強兵,糧草堆積如山,打一個弱小的晉朝是不費吹灰之力的,而且應首戰(zhàn)告捷,一舉攻占壽陽。
苻堅自信必勝,于是派東晉降將朱序去謝營勸降,可是朱序到了那里不但沒勸降反而告訴謝石說 :“秦軍雖夸口說有百萬強兵,可大部分還在路上,如果現(xiàn)在乘秦大軍未到,迅速打過去,敗其先鋒,后軍銳氣就可弱 ?!庇谑侵x石立刻派部下劉牢率精兵5 萬趁著天黑,渡過洛澗奇襲秦軍,結果苻堅的軍隊大敗。
苻堅吃了敗仗,勃然大怒,他登上城樓,朝淝水南岸的晉軍望去,不由地打了個冷戰(zhàn)。苻堅遠遠望見晉軍隊伍整齊,士氣高昂。
再看,八公山上草木叢叢,迎風搖曳,他以為那是晉兵,不覺惴惴不安,自言自語道:“晉兵真不少啊?!?后來秦軍士氣極度低落,苻堅的指揮已無能為力,結果秦軍全線崩潰,苻堅中箭逃回洛陽,一路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從此前秦王朝日趨瓦解。 差強人意 出自《后漢書?吳漢傳》。
原文:「諸將見戰(zhàn)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勵器械,激揚士吏。
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zhàn)攻之具,乃嘆曰:『吳公差強人意,?若一敵國矣!』 「差強人意」原意是說,還算能振奮人的意志。后人表示還能使人滿意。
吳漢,字子顏,東漢初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人,新莽年間,王莽為了籠絡人才,於是開武科場比武,當時收了吳漢為將。 吳漢的父親本是漢朝的臣子,因與劉秀計謀行刺王莽事敗而身亡。
此事王莽并不知道,他只是看到吳漢勇而有謀,不但封其高官,還把女兒王蘭英嫁給他。后來吳漢在潼關,活捉劉秀。
這本是大功一件,可是,吳漢的母親一聽劉秀是劉邦的后代,且準備起兵反王莽,立刻命令兒子將媳婦王蘭英殺死,跟劉秀一起造反。 吳漢依母親的話行事,后來投奔劉秀,征伐漁陽等郡騎兵,因立戰(zhàn)功,被任為大司馬,率領騎兵作戰(zhàn),因屢立戰(zhàn)功,劉秀即位后,被封為廣平侯。
有一次,劉秀打了敗仗,情緒煩躁不安。許多將領都為此而驚慌失措,吳漢卻在兵營里和士兵們一起磨勵武器,并且鼓勵士兵們的勇氣。
劉秀知道后,贊嘆地說:「吳將軍的所作所為還算叫人滿意呀!」 1、鑿壁借光 東晉時期的一位道教理論家葛洪,曾托漢代劉歆之名撰寫了《西京雜記》一書。書中記載了匡衡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
可是家境貧寒,晚上想讀書而無燭照明。鄰居家倒是每到夜晚,總燭光明明,可惜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
怎么辦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鄰舍的那堵墻壁鑿開以引鄰居家的燭光來讀書。后人即用“鑿壁、空壁、偷光、偷光鑿壁、鑿壁借輝、借光”等指勤學苦讀,有時也引申為求取他人教益。
2、高鳳流麥 后漢時,南陽有一書生名叫高鳳,少時,“家以農畝為業(yè)”,他卻“專精誦讀,晝夜不息”。有一次,高鳳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涼曬著小麥。
為了防止雞、豚糟蹋糧食,妻子讓高鳳在家看護。突然,天降暴雨。
此時的高鳳仍手持趕雞的竹竿誦讀經書呢。不知不覺中雨水將庭院中的小麥沖跑了。
一會兒,高鳳的妻子從地里趕回來了,一看,啊呀!簡直是糟透了,小麥都被雨水沖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卻悄然不知,仍在書中神游。在妻子的責問聲中,高鳳才恍如從夢中醒來。
后來,人們用“流麥、中庭麥”等稱美讀書專致,用“流麥士”稱書呆子。 3、蘇秦刺股 戰(zhàn)國時期的著名社會活動家、外交家蘇秦,一次因多次游說秦王失敗而返回故里。
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給他做飯,父母親和他連話都不說。蘇秦為之大恥,乃發(fā)奮讀書。
“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人用“刺股、錐股、握股”等形容勤學苦讀,刻苦自勵。 4、截蒲為牒 漢代有一位名叫路溫舒的人,小時候他的父親叫他去放羊。
路溫舒在放羊的同時,割取一些蒲草,回家后用蒲草編成蒲簡,用蒲簡來寫字,后人用“截蒲、削蒲、編蒲、題蒲”等指苦學。 5、三余讀書 三國時,有個名叫董遇的人,常常教育他的學生利用“三余”時間讀書。
所謂“三余”即“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焙笥谩叭唷狈褐缚臻e時間。
多用來指讀書,有惜時之意。 6、陶侃運甓 晉時,有一個官至太尉的人陶侃,閑來無事時,常常是早上把磚(甓)從屋子里搬出去,天黑了又搬回來。
循環(huán)往復,不知疲倦。一些人看見后不解其意,便問其緣由。
陶侃回答說,恐怕攸閑慣了,將來不能干一番大事。后來,人們用“運甓”表示勵志勤力,不畏往復;用“運甓甕、運甓人”等指不安攸閑,發(fā)奮功業(yè)之人。
7、聞雞起舞 《晉書·祖狄傳》中記載著這樣一件事:祖狄和他的好朋友劉琨“俱為司州主簿”,二人常?;ハ嗝銊睿⒅緸閲Я?。他們二人常?!肮脖煌瑢嫛卑胍孤牭诫u叫,即起來操演武藝。
后人用“聞雞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時奮發(fā)。 8、臨池學書 古代一位書法家張芝,練習書法的時候,將其家中的衣帛都寫上字,而后再洗凈煮白,反復為之,盡將池水都染黑了。
解釋: 形容朋友交誼深厚。
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 鮑叔牙與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
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里窮嘛!” 后來,管仲當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
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yǎng),其實,他并不是個怕死的人?!?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
齊王有兩個(轉載自第一范文網 ,請保留此標記。)兒子,糾和小白。
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后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p>
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愿拜你為相?!滨U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
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yè),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p>
齊王終于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政、開發(fā)資源、發(fā)展農業(yè),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當上了盟主。
您可以訪問第一范文網()查看更多與本文《管鮑之交的故事》相關的文章。
不勞而獲:自己不勞動卻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
當務之急:當前任務中最急切要辦的事。
喜出望外:由于沒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興。
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勞動所得來生活。
失之交臂:形容當面錯過。
不期而遇:沒有約定而遇見。指意外碰見。
呼天搶地:大聲叫天,用頭撞地。形容極度悲傷。
尋根究底:一般指追問一件事的原由。
轉悲為喜:轉悲哀為喜悅。
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極點。
白璧微瑕: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點,美中不足。
妙趣橫生:洋溢著美妙的意趣(多指語言、文章或美術作品)。
破涕為笑: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轉悲為喜。
捧腹大笑:形容遇到極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
自暴自棄: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墮落。
持之以恒:長久堅持下去。
天昏地暗:形容刮大風時漫天沙土的景象。
半途而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理屈詞窮:由于理虧而無話可說。
不甘示弱: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別人差。
變幻無常:指事物經常變化,沒有規(guī)律性。
古道熱腸:指待人真誠、熱情。
哭爹喊娘:普指很懦弱的意思。
應有盡有:該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齊全。
出其不意: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動。
抱頭鼠竄:抱著頭,象老鼠那樣驚慌逃跑。形容受到打擊后狼狽逃跑。
集腋成裘:比喻積少成多。
全心全意:投入全部精力,一點沒有保留。
萬簌俱寂:形容周圍環(huán)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猝不及防: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防備。
日新月異:指發(fā)展或進步迅速,不斷出現(xiàn)新事物、新氣象。
星羅棋布:形容數量很多,分布很廣。
心潮起伏:形容心情十分激動,不能平靜。
漂洋過海:在海上航行,過了大海,來到了海的另一邊。指出國。
顛沛流離: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風景如畫:風景美得像畫出來一樣。
1. 興高采烈:興:興致。
采:精神。烈:旺盛。
形容非常高興的神情。 《慶“六一”的游園活動中,同學們興高采烈地玩了許多游戲》。
2. 怒氣沖沖:沖沖:感情激動的樣子。形容非常生氣。
《不知為什么,他怒氣沖沖地走進了教室?!?3. 聚精會神:聚、會:聚集。
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督淌依锿瑢W們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
4. 自言自語:自己和自己說話?!对诼房诮洺?梢钥吹揭粋€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語》。
5. 千鈞一發(fā):形容情況十分危急?!毒驮谝曹嚨那рx一發(fā)的時候,司機緊急剎住了汽車》。
6. 精兵簡政:簡:使簡化。《有些單位必須精兵簡政,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7. 五光十色:《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燈把廈門裝扮得更加美麗。》 8. 雨后春筍: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現(xiàn)。
《改革開放以來,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地不斷涌現(xiàn) ?!?9. 琳瑯滿目:比喻眼前出現(xiàn)了許多精美的事物。
《那里展出的的東西琳瑯滿目,使我們的眼睛應接不暇?!?10. 頂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氣概豪邁。
《他大公無私,真是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11. 千方百計:方:方法。
講:辦法。想盡和用盡各種辦法。
《老師千方百計調動我們的學習積極性?!?12. 津津有味: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本漫畫書。
13. 爭先恐后:發(fā)令槍一響,運動員們爭先恐后地在跑道上飛奔起來。 14. 如饑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一樣。
《同學們如饑似渴地努力學習?!?15. 興高采烈:興:興致。
采:精神。烈:旺盛。
形容非常高興的神情?!稇c“六一”的游園活動中,同學們興高采烈地玩了許多游戲》。
16. 小心翼翼:翼翼:嚴肅,謹慎的樣子?!端⌒囊硪淼匕鸦ㄆ坎粮蓛?,然后輕輕地放在書桌上》。
17. 煥然一新:煥然:鮮明光亮的樣子。形容舊的面貌改變了,呈現(xiàn)出嶄新的面貌。
《看到我們班煥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長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18. 沁透心脾:《花兒開了,飄來了一陣陣沁透心脾的香味》。
19. 贊嘆不已:看到他寫了漂亮的毛筆字,大家贊嘆不已。 20. 波瀾壯闊: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他十分激動。
21. 初出茅廬:他雖然初出茅廬,工作起來卻是有條有理。 22. 舉世聞名:中國的萬里長城是舉世聞名的偉大建筑。
23. 攻無不克:他領導的科研小組,十幾年來以攻無不克的氣勢,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24. 胸有成竹:成:完成,現(xiàn)成。
《這次考試,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25. 迫不及待:他那迫不及待的樣子,引起了一陣哄堂大笑。
26. 別具一格:別:別處的,獨特的。《他寫的這本書構思巧妙,別具一格》。
27. 不假思索:他復習得很全面,對于老師提的問題,他都能不假思索就回答出來。 28. 神機妙算:諸葛亮草船借箭,真是神機妙算啊! 29. 理直氣壯:他的話理直氣壯,說得大家不知如何回答。
30. 完璧歸趙:現(xiàn)在我把這本書完璧歸趙,請你查收。 31草木皆兵 發(fā)音:cǎomùjiēbīng 釋義: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
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造句:這一天大家都是驚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無動靜。
32.成語:赤膊上陣 發(fā)音:chìbóshàngzhèn 釋義:光著膀子上陣。比喻親身上場,不加掩飾地進行活動。
造句:他終于~,親自出馬了。 33.成語:烏合之眾 發(fā)音:wūhézhīzhòng 釋義:象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
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 造句:外邊雖有些人,也是~,不相統(tǒng)攝。
34.成語:四面楚歌 發(fā)音:sìmiànchǔgē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造句:在這~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35.成語:用兵如神 發(fā)音:yòngbīngrúshén 釋義:調兵遣將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揮作戰(zhàn)。
造句: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神機妙算,~。 36.成語:有勇無謀 發(fā)音:yǒuyǒngwúmóu 釋義:只有勇氣,沒有計謀。
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沖,缺乏計劃,不講策略。 造句:畢豐~,極貪酒色,不恤下人,嘍羅盡皆離心。
37.成語:堅壁清野 發(fā)音:jiānbìqīngyiě 釋義:對付強敵入入侵的一種方法。使敵人既攻不下?lián)c,又搶不到物資。
造句:不許出戰(zhàn),只是~,待這干賊寇糧盡力弛,方可追他。 38.首尾乖互:相互違背,前后自相矛盾。
你這人說話這樣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39.引頸受戮:戮:殺。
伸長脖子等待被殺。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犯人知道自己罪責難逃,只有引頸受戮了。 40.衣不曳地:曳,拖動。
衣服不沾地,比喻非常忙碌。 這幾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經衣不曳地了。
41.水潔冰清:像冰水一樣潔白清凈。形容人品高潔或文筆雅致。
她是這樣一個水潔冰清的人,怎么會和那些壞人在一起。 42.如鯁在喉:魚骨頭卡在喉嚨里。
比喻心理有話沒有說出來,非常難受。 我知道真象,但又不能說出來,真是如鯁在喉呀。
43.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養(yǎng)活妻兒。泛指維持一家生活。
爸爸每天起早攤黑,仰事俯畜,非常辛苦。 44.為惡不悛: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這個人為惡不悛,終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45.無補于時:對事情沒有什么益處。
現(xiàn)在不努力學習,等將來后悔了也無補于時了。 46.有腳書廚:戲稱記聞精確、知識淵博的人。
他勤學善思、知識廣博。
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p>
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
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注釋 憫――――耽心、憂慮的意思。 長――――生長、發(fā)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
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 謂――――告訴。
病――――勞累。 予――――文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
趨――――趕去。 非徒―――不僅只是。
評點 此則寓言從反面生動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遇事如果不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只能是好心辦壞事。 防微杜漸 解釋: 在不良事物剛露頭時就加以防止,杜絕其發(fā)展。
這個成語來源于《后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東漢和帝即位后,竇太后專權。
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任用竇家兄弟為文武大官,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吹竭@種現(xiàn)象,許多大臣心里很著急,都為漢室江山捏了把汗。
大臣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 丁鴻很有學問,對經書極有研究。
對竇太后的專權他十分氣憤,決心為國除掉這一禍根。幾年后,天上發(fā)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為不祥的征兆,上書皇帝,指出竇家權勢對于國家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現(xiàn)象。
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感覺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竇憲的官,竇憲和他的兄弟們因此而自殺。 丁鴻在給和帝的上書中,說皇帝如果親手整頓政治,應在事故開始萌芽時候就注意防止,這樣才可以消除隱患,使得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
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注釋 祠——音詞,祠堂,封建社會中祭祀祖宗或先賢、烈士的地方。
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屬,在自己手下辦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飲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來的意思。
安——文言疑問詞,怎么、怎樣的意思。 亡——不存在,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戰(zhàn)國策——我國一部古書的名稱。原來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記載我國戰(zhàn)國時代謀士和說客的政治活動及其言辭。
西漢人劉向將這些材料進行了整理和校訂,按照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十二國排列起來,一共編成三十三卷,簡稱《國策》。 點評: 這個畫蛇添足的人,不僅驕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別人喝了。
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辦事,總是覺得自己高明,比別人了不起,于是不顧客觀實際,主觀武斷,失敗的,不論對國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
狐假虎威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一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
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棗猶百獸之畏虎也?!?注釋 荊宣王——就是楚國的國君楚宣王。
他是楚肅王的兒子,名字叫良夫。 北方——指我國當是中原一帶的各個諸侯小國家。
昭奚恤——人名,楚國當時著名的將領。 江一——人名,魏國人,很有智謀,當時在楚國做事。
長——音掌,長官,首領的意思。 然——就是這個樣子,(回答)“對”的意思。
評點 這個故事主要的意義不在于表現(xiàn)狐貍的聰明,而在于揭露它的狡猾,指出:有的壞人為了欺負好人和干壞事,總要找到一種勢力作為靠山,打著一塊招牌,掩護自己,嚇唬別人。善良的人們,要學會識破這種騙術。
涸轍之鮒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
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注釋 貸――――借貸。 諾――――答應的聲音。
好、可以的意思。 哉――――文言語助詞。
呢、嗎的意思。 激――――引導。
邑金―――封地上所得到的財產收入。 肆――――賣東西的鋪子、商店。
評點 作者用十分簡練的文筆,描繪出一個吝嗇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個淺顯的道理: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誠心誠意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決不能只說大話,開空頭支票。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注釋 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 契——音氣,動詞,用刀子。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梗瑥钠渌跽呷胨笾?。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
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拖尾于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
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p>
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初出茅廬
注釋:原比喻新露頭腳?,F(xiàn)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高山流水
注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p>
臥薪嘗膽
注釋: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p>
價值連城
注釋:形容物品十分貴重。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原以十五城請易璧?!?/p>
游刃有余
注釋:刀刃運轉于骨節(jié)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
出處:《莊子·養(yǎng)生主》:“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p>
愛屋及烏 à i w ū j í w ū 烏:烏鴉。
《尚書大傳·大戰(zhàn)》:“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意思是說,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
后用“愛屋及烏”比喻因為愛一個人而連帶喜愛和他有關系的人或事物。 矮子看戲 比喻只知道附和別人,自己沒有主見。
也比喻見識不廣。 《朱子語類》卷二十七:“正如矮人看戲一般,見前面人笑,他也笑,他雖眼不曾見,想必是好笑,便隨他笑。”
矮子看戲 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清·趙翼《詩論》詩) 敝帚自珍 b ì zh ǒ u z ì zh ē n 敝:破的。
珍:愛惜。古代有“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的話,意思是把自己家里的破掃帚看成價值千金的寶貝。
后以“弊帚自珍”比喻東西雖然不好,但自己還很珍惜。 暗渡陳倉 漢王之國,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
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
——《史記 ? 高祖本紀》 注釋 ⑴漢王:即劉邦,秦末起義軍領袖之一,被封為“漢王”。之:到……去。
國:指劉邦的封地,在今陜西南部和四川。⑵杜南、蝕中:古地名,在今陜西西部。
⑶輒:立即。棧道:在懸崖絕壁上鑿孔支架木樁,鋪上木板而成的窄路。
⑷韓信: 劉邦的大將。⑸故道:古地名,在今陜西鳳翔縣西北。
⑹章邯:秦降將,被封為雍王,封地在今陜西關中西部。⑺陳倉:古地名,在今陜西寶雞市。
譯文 劉邦受封后要到封地去,項羽只許三萬名士卒隨從,但楚軍以及其它各諸侯軍中由于仰慕劉邦而自愿前往的人卻有好幾萬人。漢軍從杜南進入蝕中川道,過去后立即燒毀了棧道,用以防備其它諸侯發(fā)兵偷襲自己,同時,也向項羽表明漢軍沒有返回關中的想法…… 這年八月,劉邦聽從韓信的計策,一面派了一些士卒假裝修復棧道麻痹敵人,一面領兵從故道返回關中,襲擊雍王章邯。
章邯匆忙趕到陳倉迎戰(zhàn)漢軍,結果兵敗而逃。 閱讀提示 章邯敗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錯誤地估計了敵情,認為漢軍要等修好了棧道才能發(fā)兵。
后人因而常把韓信的這一計謀稱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并進而把瞞著人偷偷摸摸地活動而達到目的的行為叫做“暗渡陳倉”。 部就班 à n b ù ji ù b ā n 部、班:門類,次序。
晉朝陸機《文賦》:“選義按部,考辭就班?!币馑际前次恼路侄尾季值男枰x擇、使用詞句。
后用“按部就班”表示按照一定的條理,遵循一定的步驟?!沧⒁狻场安俊辈荒軐懽鳌安健?。
(一)鐵杵磨針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p>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yè)上能認真、努力、有恒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二)聞雞起舞
【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伤r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yè),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釋讀】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fā)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三)亡羊補牢
【典故】
這故事出自“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釋讀】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fā)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yè)家,因估計事情的發(fā)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并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