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是好友。
兩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少出資而多分利,鮑叔牙知道管仲是為了奉養(yǎng)老母,而不是貪心;鮑叔牙聽取管仲謀策,遭到失敗,鮑叔牙認為是時機不對,而不是管仲無能;管仲臨陣逃脫,鮑叔牙認為管仲是掛念老母,而不是怕死;管仲三次被罷官,鮑叔牙認為是君主不明,而不是管仲無才。齊桓公即位后,鮑叔牙又向桓公力薦管仲為相,而甘愿位在管仲之下。
鮑叔牙死后,管仲在鮑叔牙墓前悲嘆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购笕思匆浴腹荃U之交」表示不以物移、堅貞真摯的情誼。
割席斷交 管寧和華歆(xin)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倆成天形影不離,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床睡覺,相處得很和諧。
有一次,他倆一塊兒去勞動,在菜地里鋤草。兩個人努力干著活,顧不得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鋤好了一大片。
只見管寧抬起鋤頭,一鋤下去,“當”一下,碰到了一個硬東西。管寧好生奇怪,將鋤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過來。
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個黃澄澄的東西閃閃發(fā)光。管寧定睛一看,是塊黃金,他就自言自語地說了句:“我當是什么硬東西呢,原來是錠金子。”
接著,他不再理會了,繼續(xù)鋤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遠處的華歆聽到這話,不由得心里一動,趕緊丟下鋤頭奔了過來,拾起金塊捧在手里仔細端詳。
管寧見狀,一邊揮舞著手里的鋤頭干活,一邊責備華歆說:“錢財應該是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獲得,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貪圖不勞而獲的財物的?!?華歆聽了,口里說:“這個道理我也懂?!?/p>
手里卻還捧著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來,他實在被管寧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丟下金子回去干活。
可是他心里還在惦記金子,干活也沒有先前努力,還不住地唉聲嘆氣。管寧見他這個樣子,不再說什么,只是暗暗地搖頭。
又有一次,他們兩人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騰起來,一片鼓樂之聲,中間夾雜著鳴鑼開道的吆喝聲和人們看熱鬧吵吵嚷嚷的聲音。
于是管寧和華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 原來是一位達官顯貴乘車從這里經過。
一大隊隨從佩帶著武器、穿著統(tǒng)一的服裝前呼后擁地保衛(wèi)著車子,威風凜凜。再看那車飾更是豪華:車身雕刻著精巧美麗的圖案,車上蒙著的車簾是用五彩綢緞制成,四周裝飾著金線,車頂還鑲了一大塊翡翠,顯得富貴逼人。
管寧對于這些很不以為然,又回到原處捧起書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對外面的喧鬧完全充耳不聞,就好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一樣。 華歆卻不是這樣,他完全被這種張揚的聲勢和豪華的排場吸引住了。
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連書也不讀了,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著人群尾隨車隊細看。 管寧目睹了華歆的所作所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嘆惋和失望。
等到華歆回來以后,管寧就拿出刀子當著華歆的面把席子從中間割成兩半,痛心而決絕地宣布:“我們兩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樣了。從今以后,我們就像這被割開的草席一樣,再也不是朋友了?!?/p>
真正的朋友,應該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奮斗目標上,一起追求、一起進步。如果沒有內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親熱,這樣的朋友是無法真正溝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義了。
1、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朝·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痹娋洌簩懝韺懷呷艘坏?,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釋義: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
2、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驹诹魉唬骸圃?,洋洋兮若江河?!?/p>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3、墨守成規(guī)(墨子)
出自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準的也?!?/p>
釋義: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guī)矩不肯改變。
4、一字之師(鄭谷)
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p>
釋義: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后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之師。
5、口蜜腹劍(李林甫)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p>
釋義:嘴上說的很甜美,心里卻懷著害人的主意。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
6、一字千金(呂不韋)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p>
釋義: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7、一飯千金(韓信)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庇郑骸靶胖羾?,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p>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8、東山再起(謝安)
出自《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p>
釋義: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后又重新得勢。
9、圖窮匕見(荊軻)
出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V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p>
釋義:比喻事情發(fā)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10、紙上談兵(趙括)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釋義: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11、揭竿而起(陳勝)
出自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p>
釋義:意思是砍了樹干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12、孺子可教(張良)
出自《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p>
釋義:意思是指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后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13、四面楚歌(項羽)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釋義: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huán)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將相和》。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
故事介紹:
戰(zhàn)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屢次對人說:“以后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后來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之后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擴展資料
相關成語:完璧歸趙,負荊請罪
1、完璧歸趙
讀音: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釋: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p>
白話釋義:城邑歸屬趙國了,就把璧留給秦國;城邑不給趙國,請讓我把璧完好無缺地帶回趙國。
2、負荊請罪
讀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釋: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p>
白話釋義:廉頗聽到這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引導到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將相和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應該算友情的最高境界了。
高山流水是兩個人友誼的典故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
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覽。
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
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p>
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2、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意思: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管仲:春秋時齊國政治家。
名夷吾,字仲,亦稱管敬仲。據說他早年經營商業(yè),后從事政治活動。
在齊國公子小白(即齊桓公)與公子糾爭奪君位的斗爭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糾。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輔佐齊桓公,施行改革。
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齊國,并在國中設立各級軍事組織,規(guī)定士、農、工、商各行其業(yè);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對井田“相地而衰征”(見先秦租稅),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農業(yè)、手工業(yè)發(fā)展的政策。鮑叔牙:又稱鮑叔,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
少時與管仲友善,曾一起經商。齊襄公亂政,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國,管仲則隨公子糾出奔魯國。
齊襄公被殺,糾和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腹艄苤?,鮑叔牙知道管仲之賢,舉薦管仲替代自己的職位,而自己則甘居于管仲之下,齊國因為管仲的治理而日漸強盛。
“管鮑”,是指公元前7世紀中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管仲和鮑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錢,分紅的時候卻拿很多錢。鮑叔牙毫不計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負擔大,還問管仲:“這些錢夠不夠?”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p>
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管仲參軍作戰(zhàn),臨陣卻逃跑了,鮑叔牙也沒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為牽掛家里年老的母親。
后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從政了。當時齊國朝政很亂,王子們?yōu)榱吮艿?,紛紛逃到別的國家等待機會。
管仲輔佐在魯國居住的王子糾,而鮑叔牙則在莒國侍奉另一個齊國王子小白。不久,齊國發(fā)生暴亂,國王被殺死,國家沒有了君主。
王子糾和小白聽到消息,急忙動身往齊國趕,想搶奪王位。兩支隊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為了讓糾當上國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誰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帶上的掛鉤,沒有傷到小白。
后來,小白當上了國王,歷史上稱為“齊桓公”。 齊桓公一當上國王,就讓魯國把王子糾殺死,把管仲囚禁起來。
齊桓公想讓鮑叔牙當丞相,幫助他治理國家。鮑叔牙卻認為自己沒有當丞相的能力。
他大力舉薦被囚禁在魯國的管仲。鮑叔牙說:“治理國家,我不如管仲。
管仲寬厚仁慈,忠實誠信,能制定規(guī)范的國家制度,還善于指揮軍隊。這都是我不具備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只能請管仲當丞相。”
齊桓公不同意,他說:“管仲當初射我一箭,差點把我害死,我不殺他就算好了,怎么還能讓他當丞相?”鮑叔牙馬上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是不記仇的。更何況當時管仲是為王子糾效命。
一個人能忠心為主人辦事,也一定能忠心地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稱霸天下,沒有管仲就不能成功。
您一定要任用他。”齊桓公終于被鮑叔牙說服了,把管仲接回齊國。
管仲回到齊國,當了丞相,而鮑叔牙卻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齊桓公成為諸侯王中的霸主。
鮑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鮑叔牙對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嘆說:“當初,我輔佐的王子糾失敗了,別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卻甘愿被囚困,鮑叔牙沒有恥笑我沒有氣節(jié),他知道我是為了圖謀大業(yè)而不在乎一時之間的名聲。生養(yǎng)我的是父母,。
南柯一夢(淳子棼) 東施效顰(東施) 江郎才盡(江郎) 赴湯蹈火(晁錯)
投筆從戎(班超) 鶴立雞群(嵇紹) 負荊請罪(廉頗) 殺妻求將(吳起)
完璧歸趙(藺相如) 鑿壁借光(匡衡) 指鹿為馬(趙高 ) 紙上談兵(趙括)
精忠報國(岳飛) 聞雞起舞(祖逖) 入木三分(王羲之) 鞠躬盡瘁(諸葛亮)
臥薪嘗膽(勾踐) 破釜沉舟(項羽) 樂不思蜀(劉禪) 圖窮匕見(荊軻)
三顧茅廬(劉備)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景皓)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
多行不義必自斃(共叔段)
歷史故事成語:
戰(zhàn)國: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yī)(蔡桓公)臥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zhàn)(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尸(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guī)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云)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xù)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fā)(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摘自百度網友,謝謝。
1,高山流水
春秋時期有位出色的音樂家伯牙。他精于彈琴,據說他彈琴連吃草的馬也 會抬頭傾聽。而當時最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過于鐘子期。
伯牙用琴表現高山情懷,鐘子期 聽后說:“善哉,峨嵋兮若泰山。”用琴聲表現流水的情調時他聽后說:“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
后來,鐘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絕的摔破了琴,扯斷了弦,發(fā)誓終生不再 彈琴?!浪で僦x知音。
2,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
馬克思主義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結 識時起,兩個人共同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努力奮斗,在斗爭中結下真誠而無私的友誼。
40年 間,他們精誠合作,親密無間在一切重大問題的看法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寫了許多科 學社會主義經典著作。
即使分居兩地,也通信聯系,交流思想感情,相互支持。兩個人都為 結識對方而自豪,他們的友誼超越了一切古人,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佳話。
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魯迅與瞿秋白相識于1932年春夏之間,彼此一見如故,十分相契 。從此后他們?yōu)橥苿痈锩幕\動而并肩戰(zhàn)斗,結下深厚友誼。在白色恐怖中,
瞿秋白避難 于魯迅家中,后魯迅為瞿秋白安置住處,讓他用白之的筆名發(fā)表雜文。魯迅曾親筆題寫了由 瞿秋白擬寫的對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贈給瞿秋白。
在瞿秋白就義后 ,他仍堅持抱病為之友編印《海上述林》,以此表達深切的悼念。
4,管鮑之交
春秋時,齊國的管仲與鮑叔牙是好朋友,但是兩人各事其主。后鮑叔牙侍 奉的公子小白為被立為齊桓公,鮑叔牙卻向齊桓公薦管仲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
在管仲的輔 佐下,齊國日益強大,最終成為“九分諸侯,一匡天下”的霸王。成功后的管仲十分感慨地 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p>
5,范仲淹與王質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范仲淹卷起鋪蓋離京時,一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
有個叫王質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在那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里,王質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
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