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citta 之意譯。
音譯作質多。又作心法、心事。
指遠離對象仍具有思量(緣慮)之作用者。1、指心王及心所法之總稱。
系相對于色(物質)、身(肉體)而言。相當于五蘊中之受、想、行、識等四蘊。
2、指心王,屬五位之一,相當于五蘊中之識蘊。指統(tǒng)一心之主體─六識或八識而言。
3、對心、意、識三者,小乘有部等主張三者為同物之異名,然在大乘唯識宗,‘心’則指第八阿賴耶識,含有積集之義,乃諸法產生之根本體,故亦稱集起心,即阿賴耶識蓄積種子而能生起現(xiàn)行之意。對此,前六識稱為‘識’,即了別、認識作用;第七末那識稱為‘意’,即思惟作用。
將心之主體與從屬作用分開時,前者稱心王,后者稱為心所。上記之六識或八識即為心王,心所乃指隨之而生起者,亦即細微之精神作用。
此外,佛教對于心與物之存在,乃主張心與物為相輔相成之關系,不論任何一方皆不能單獨存在,故佛教既非唯心論,亦非唯物論,而系一種空無自性論,稱為色心不二。然自實踐之方法而言,則佛教特別強調心之主體性,故每被視為唯心論。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很難看。
小和尚看不過去,對師傅說:“師傅,快撒點種子吧!”
師傅曰:“不著急,隨時。”
種子到手了,師傅對小和尚說:“去種吧?!辈涣?,一陣風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著急地對師傅說:“師傅,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
師傅說:“沒關系,吹走的凈是空的,撒下去也發(fā)不了芽,隨性?!?
剛撒完種子,這時飛來幾只小鳥,在土里一陣刨食。小和尚急著對小鳥連轟帶趕,然后向師傅報告說:“糟了,種子都被鳥吃了。”
師傅說:“急什么,種子多著呢,吃不完,隨遇?!?
半夜,一陣狂風暴雨。小和尚來到師傅房間帶著哭腔對師傅說:“這下全完了,種子都被雨水沖走了?!?
師傅答:“沖就沖吧,沖到哪兒都是發(fā)芽,隨緣?!?
幾天過去了,昔日光禿禿的地上長出了許多新綠,連沒有播種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頭。小和尚高興地說:“師傅,快來看吶,都長出來了?!?
師傅卻依然平靜如昔地說:“應該是這樣吧,隨喜?!?/p>
第二個小故事:
有一個學僧到法堂請示禪師道:“禪師!我常常打坐,時時念經、早起早睡、心無雜念,自忖在您座下沒有一個人比我更用功了,為什么就是無法開悟?”
禪師拿了一個葫蘆、一把粗鹽,交給學僧說道:“你去將葫蘆裝滿水,再把鹽倒進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會開悟了!”
學僧依樣葫蘆,遵示照辦,過不多久,跑回來說道:“葫蘆口太小,我把鹽塊裝進去,它不化;伸進筷子,又攪不動,我還是無法開悟?!?/p>
禪師拿起葫蘆倒掉了一些水,只搖幾下,鹽塊就溶化了,禪師慈祥的說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裝滿水的葫蘆,搖不動,攪不得,如何化鹽,又如何開悟?”
學僧:“難道不用功可以開悟嗎?”
禪師:“修行如彈琴,弦太緊會斷,弦太松彈不出聲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p>
學僧終于領悟。
世間事,不是一味執(zhí)著就能進步的,讀死書而不活用,不能獲益。留一點空間,給自己轉身;余一些時間,給自己思考,不急不緩,不緊不松,那就是入道之門了。
“最毒婦人心”----------出處
姜子牙釣魚臺位于渭河南岸,秦嶺北麓。發(fā)源于秦嶺深處的涓涓細流一路蜿蜒北流,逐漸匯聚成了一條小河,名曰伐魚河,又名磻溪河。磻溪河流出山口時形成了一個深潭,人稱滋泉,這里距西周都城所在地岐山約45公里,傳說是姜子牙當年垂釣的地方。
按照《封神演義》的說法,姜子牙32歲上昆侖山拜師學道,72歲負命下山,去朝歌城南35里處的宋家莊投奔早年的結義兄長宋異人宋員外,在那里他娶了68歲的老姑娘馬氏。由于妻子的威逼,新婚不久的姜子牙做起了生意,先后編過笊籬、賣過面粉、經營過飯館、販過牛馬豬羊,結果都是只虧本不掙錢;后來又去開館算命,卻是一炮走紅,不久便被授官下大夫。但也正因為算命,燒出了玉石琵琶精的原形,從而得罪了妲己,導致了后來的逃亡。逃出朝歌的姜子牙遭到了妻子的離棄,他感嘆了一番:“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由自可,最毒婦人心?!?,然后告別結拜弟兄,一路風塵來到了磻溪。至此,姜子牙下昆侖山已經8年,這一年他80歲。
有個年輕人,在大街上捉到一只老鼠。
他把老鼠送到一家藥鋪,得到一枚銅幣。他用這枚銅幣買了一點糖漿,和著水給花匠們喝,花匠們每人送她一束鮮花。
他賣掉這些鮮花,便積聚了8個銅幣。 一天,風雨交加,御花園里滿地都是被狂風吹落的枯枝敗葉。
年輕人對園丁說:“如果這些斷枝落葉全歸我,我可以把花園打掃干凈?!眻@丁們很樂意,“先生,你都拿去吧!”年輕人走到一群玩耍的兒童中間,分給他們糖果,頃刻之間,他們幫他把所有的斷枝敗葉撿拾一空。
皇家廚工到御花園門口看到這堆柴火,便買下運走,年輕人得到了16個銅幣。 年輕人在離城不遠的地方擺了一個水罐,供應500個割草工人飲水。
不久他又結識了一個商人,商人告訴他:“明天有個馬販子帶400匹馬進城。”聽了商人的話,他對割草工人說:“今天請你們每人給我一捆草行嗎?”工人們很感激年輕人為他們提供飲水,便都很慷慨地說:“行!”馬販子來后,需要買飼料,只有年輕人這里草多,便出1000個銅幣買下了這個年輕人的500捆草。
幾年后,年輕人成了遠近聞名的富翁,他發(fā)家的本錢是一只老鼠換來的1枚銅幣。 掩卷遐思:不必在乎我們目前擁有什么,重要的是我們能利用所擁有的來創(chuàng)造什么。
第一個故事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fā)現(xiàn)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的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然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上了”!于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正當她準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guī)筛鶃硭湍恪?。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抱在懷里。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