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青衫,讀音是sī mǎ qīng shān,是一個漢語詞語,釋義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同情另一個人的處境而不禁想到自己的處境,便落下眼淚。
司馬青衫,作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詩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焙髞砀咧姓Z文課文王實甫《長亭送別》“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林覺民《與妻書》“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這個典故。
白居易任江州司馬,在送客上船時,偶然聽得琵琶聲,于是邀請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對話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覺得他們兩人命運相同,寫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驚人句,并為之淚濕青衫。青衫,唐制,文官八品,九品以青,是白居易身份的標志。
“司馬青衫”表達的是“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意思。因此,古代詩人常用此典故來表示由于內(nèi)心痛苦而傷心流淚。宋司馬光《錦堂春》“席上青衫濕透,算感舊、何止琵琶?!笔钦f“傷心事”還不止琵琶女的身世。金吳激《人月圓》從“南朝千古傷心事”一直說到“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也是指傷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還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句子。元白樸《奪錦標》在新亭眺望時觸目傷心,也說到“誰念江州司馬,淪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濕”,這里就是寫自己的悲痛了。
司馬青衫——“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p>
司馬的衣衫都被淚水浸濕了。形容十分悲傷。
司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這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最后一句,當時白居易左遷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白居易送客于潯陽江,聞舟中夜彈琵琶者,產(chǎn)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共鳴。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一句是說:曲罷,下面的聽眾全部被琵琶女的身世及表演所打動,因感動而流淚,尤其是作者通過聽琵琶女的彈唱,聯(lián)想到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社會的動蕩,世態(tài)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使得詩人也流下眼淚,"下面坐著的聽眾都感動的流淚了,其中誰的淚水更多,誰最動情呢?是詩人自己,衣服都被眼淚浸濕了"江州司馬就是詩人自己.。
司馬昭是三國時魏國人,他父親名叫司馬懿,是魏國的大將。
魏明帝曹睿死時,托付曹爽與司馬懿輔佐齊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與司馬懿互相排擠,經(jīng)過激烈的權力爭斗,司馬懿盡誅曹爽一黨,魏國軍政大權自此落入司馬氏手中。
[1]司馬懿死后,大兒子司馬師不久廢除了已經(jīng)成年但遲遲未能親政的曹芳,另立十三歲的曹髦為帝,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馬師在病重的時候,便把一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
司馬昭總攬大權后,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鏟除異己,打擊政敵。
年輕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當長,遲早會被司馬昭除掉,就打算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干掉司馬昭。一天,曹髦把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找來,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恥辱,我要你們同我一道去討伐他。"幾位大臣知道這樣做等于是飛蛾投火,都勸他暫時忍耐。
在場的一個叫王經(jīng)的對曹髦說:"當今大權落在司馬昭手里,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動,后果不堪設想,應該慎重考慮。"曹髦不接受勸告,親自率領左右仆從、侍衛(wèi)數(shù)百人去襲擊司馬昭。
誰知大臣中早有人把這消息報告了司馬昭。司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殺掉了。
后來,人們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說明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為人所共知。
1、裝病拒曹
曹操當時剛打敗袁紹不久,急需人才,聽說司馬懿很有才干,便征聘他出來做官。司馬懿得知消息后,覺得曹操是宦官之后,不愿意屈節(jié)侍奉他。
但他又不敢公開拒絕曹操,便假說自己患有風痹病,起居不便。曹操懷疑司馬懿是有意推諉,秘密派人在夜間查看。司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
夜靜更深時,那人潛入司馬懿臥室,然見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馬懿揮去。
眼見利刀奪命,司馬懿只是睜大眼睛看著那人,身體依然堅臥不動。那人這才相信司馬懿果真得了風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稟報了曹操。
曹操當了丞相急于網(wǎng)羅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馬懿,決定再次征聘他。他對使者說,如果司馬懿再不應召,就把他抓起來。
司馬懿知道,曹操雖然愛才,但對恃才傲物、不肯親附自己的人,卻是不能容忍的。司馬懿害怕被殺,只得乖乖離家應召。
2、三馬同槽
司馬懿還在做曹操的謀臣時,曹操對他極不放心。有一天,曹操作了一個夢,夢見有三匹馬在同一個槽里吃食,醒來后心中便十分不快。起初曹操以為是馬超一家便殺了馬超的父親。
司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馬,而“槽”諧音“曹”,“三馬同槽”正意味著司馬氏要吃掉曹氏。曹操感到這是一個不祥之兆,便把太子曹丕叫來,對他說:“司馬懿不是個甘做人臣的人,將來必定會干預我們的朝政家事?!?/p>
但曹丕后來十分信任司馬懿,并沒有把父親的話放在心上。后來,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司馬氏父子三人相繼專嬗曹魏朝政。
3、老妻拒食
司馬懿晚年寵愛柏夫人,連張春華都很難有機會見到司馬懿。司馬懿生病臥床,張春華前去探望病情。
司馬懿說:“老東西真討厭,哪用得著煩勞你出來呢!”張春華因此羞慚怨恨,于是拒絕進食,想要自殺,她的幾個孩子也都不吃飯。
司馬懿驚恐而賠禮道歉,張春華才停止絕食。司馬懿出來后對別人說:“老東西不值得可惜,只是擔心苦了我的好兒子們罷了?!?/p>
4、紅裝促戰(zhàn)
青龍二年(234年),諸葛亮發(fā)起第五次北伐,派兵在魏軍營前叫陣、辱罵、挑釁,但任憑你花招用盡,司馬懿決心不動,仍然堅守不戰(zhàn)。
蜀軍叫陣無效,情急之中,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裳以示侮辱,意思是說,你司馬懿如此小心謹慎,只配作女人而不配作將帥。
如此羞辱魏軍將帥,魏將確實被激怒了,他們火冒三丈,堅決要求出戰(zhàn)。司馬懿見勸說或下令以不足以制止眾將求戰(zhàn),只好告訴眾將,致書表奏朝廷請戰(zhàn),皇帝允許,就立即出戰(zhàn)。
于是,司馬懿給魏明帝送上請戰(zhàn)書,明帝深知司馬懿的用意,立即派衛(wèi)尉辛毗為軍師,持詔到陣前,宣稱皇帝有令,只準堅守,不準出戰(zhàn)。
5、對策征遼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召回司馬懿,命他率兵討伐。曹叡問他估計公孫淵有什么對策,司馬懿說:“棄城而走為上計。憑遼水抗拒我軍為中計。坐守襄平那他就必成俘虜了?!?/p>
曹叡又問:“公孫淵會采用哪種策略?”司馬懿回答:“只有聰明人能正確估量彼此實力。預先棄城,不是公孫淵所能做到的。他定會認為我們這次孤軍遠征不能持久,先在遼水抗拒,再退守襄平,這是中計和下計”。
魏明帝問:“往還需要多少時間?”司馬懿說:“去百日,回百日,攻戰(zhàn)百日,用六十天休息,一年時間足夠了?!?/p>
希望對你有幫助祁山對戰(zhàn) 關于諸葛亮同司馬懿在建興九年祁山戰(zhàn)役的情況,《晉書》同《三國志》漢晉春秋有不同的記載,尤其是在相持階段戰(zhàn)況,有很大差異。
在總體戰(zhàn)略態(tài)勢上兩書記載一致,都是司馬懿解了祁山之圍,并且挫敗了諸葛亮奪取魏國糧食的企圖,使諸葛亮最終因為糧食耗盡退兵。有差異之處是《漢晉春秋》稱諸葛亮打敗了郭淮、費耀,搶收了些糧食,《晉書》記載諸葛亮沒能搶到糧食,《漢晉春秋》關于這次戰(zhàn)斗的記載是矛盾的,費耀已經(jīng)被司馬懿命令留守上邽不可能同郭淮與諸葛亮交戰(zhàn),《晉書》中司馬懿趕到上邽阻止諸葛亮搶糧成功,那里是糧食主產(chǎn)區(qū)。
諸葛亮在祁山附近打敗魏軍搶到少量糧食是可能的,但是沒有影響司馬懿主力部隊的糧食供應,也沒改變蜀軍缺糧。史書記載了司馬懿的軍隊是依靠隴西糧食補給。
至于兩軍交戰(zhàn)的結果,司馬懿是否同諸葛亮作戰(zhàn),兩書的記載也不同,《漢晉春秋》說賈栩、魏平被救出后,非要與諸葛亮交戰(zhàn),司馬懿被迫出戰(zhàn)失利,蜀軍斬獲甲首三千,(甲首,小頭目,類似于現(xiàn)今的班長之類.由此可推算司馬懿折兵過萬) 空城計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首次北伐受挫,安排各路人馬退回漢中,正待自己抽身之際,不料,司馬懿大軍突然出現(xiàn)在城外幾十里處,諸葛亮急中生智,兵行險招,玩了一手“空城計”,把司馬懿嚇跑了。 在正史中,孔明見街亭敗績,北伐受挫,戰(zhàn)局已經(jīng)對己不利,于是迅速撤回漢中,并沒有再空耗軍力。
而曹魏方面,大都督曹真見已經(jīng)打退蜀漢,也沒有苦追。當時,司馬懿更是遠在宛城一線,根本不可能出現(xiàn)在街亭或西城。
《演義》為了貶低曹真,并強調司馬懿是諸葛亮的最大對手,硬是把司馬移位到了街亭前線。其實,司馬懿是在后來才頂替曹真出現(xiàn)在對蜀漢前線的。
其實,“空城計”也有其說法來源?!度龂尽ぶT葛亮傳》的注里,記有一段郭沖講的小故事:“亮屯于陽平,遣魏延諸軍并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
晉宣帝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逼,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
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軍北趣山。
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強伏,循山走矣。’候邏還白,如亮所言。
宣帝后知,深以為恨?!笔穼W界稱其為“郭沖三事”,后邊還有郭沖的“四事”和“五事”。
這個郭沖是諸葛亮的粉絲,他講的故事都是盲目推重孔明的。這一段“郭沖三事”的情節(jié),更是于史不符、于理不合,十分荒謬。
當時就有人質疑:司馬懿如果真得到這樣的機會,麾下十余萬大軍,把他圍住不就完了? 連現(xiàn)在人也明白,派幾個神射手過去射諸葛亮,或者派一個小隊過去火力偵察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諸葛亮的把戲,一直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絕不會愚蠢和膽怯到“扭頭就跑”的地步。 所以近來有學者認為:作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司馬懿深深明白“蜚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當時魏國任用他的原因就在于諸葛亮北伐而魏國朝中除自己外無人可敵,諸葛亮就是自己得到任用保住官位的鑰匙和命脈。
如果諸葛亮一死,他的用處也告終止,而朝廷中很多官宦都敵視自己,自己也還沒有建立起朝中勢力,必然會重新被貶官居閑,壯志難成了。所以雖然看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但是司馬懿也不會立即殺死自己的“保官稻草”的。
誅曹爽 司馬懿平定曹爽亂政是挽救曹魏政權,信守托孤承諾,維護曹芳的皇位,不是單純?yōu)榱藗€人集團的權力。首先他放棄權力回家養(yǎng)病的時候,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在朝中都是中級官員,司馬氏集團還是弱小的。
此時談不上要建立司馬氏專權,嘉平之變后司馬師兄弟也沒有掌權擔任要職。實際上直到司馬懿集團的主要成員開始受到曹爽的排擠打擊的時候,司馬懿依然是容讓,就象他對孫禮說的,要“忍不可忍”。
最初曹爽還只是專權,剝奪眾多豪強貴族的政治地位,剝奪他們的祭祀榮譽。固執(zhí)發(fā)動對蜀國的戰(zhàn)爭等,這些亂政司馬懿都沒有能阻止,表明曹爽已經(jīng)不尊重司馬懿了,并且后來準備要篡位。
曹爽要篡位也是明顯的,他的衣食和儀式排場幾乎和皇帝相同,皇宮御用尚方器物充斥其家,自行從宮中取曹睿的才人到自己府中,甚至到了偽造詔書,把皇宮的才人五十七人送到鄴城,擅自取用太樂樂器,武庫禁兵。后來還把郭太后遷居冷宮囚禁,派遣親信監(jiān)視小皇帝,這時唯一對他篡位構成威脅的就只有司馬懿了,他一面派親信去察看司馬懿的動向,一面排擠打擊司馬懿的親屬、親信,都是為了篡位做準備,郭太后、劉放、孫資等過去有權勢的,都相繼被他廢黜了,司馬懿因為早早就回家養(yǎng)病了,所以他受到打擊是最晚。
曹爽最后只有把司馬懿集團也瓦解了,稱帝篡位才能開始,孫禮、盧毓等相繼被排擠,矛頭甚至指向司馬懿的親戚杜恕,這是在正始九年底,后來盧毓審理曹爽黨徒,了解到他們謀反篡位準備在三個月內(nèi)行動,曹爽不是《三國演義》中那個軟弱、窩囊的廢物,。
入木三分,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fā)現(xiàn)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xiàn)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不貪為寶,出處《左傳.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表示以不貪為可貴、崇高,也表示廉潔奉公。
司馬青衫,司馬:古代官名,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貶官為江州司馬。司馬的衣衫為淚水所濕。形容極度悲傷。出處:白居易《琵琶行》詩:“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陸海潘江:比喻文才很大。出處: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上:“余常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蕭規(guī)曹隨:蕭何創(chuàng)立了規(guī)章制度,死后,曹參做了宰相,仍照著實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規(guī)辦事。出處 《史記·曹相國世家這》:“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睗h·揚雄《解嘲》:“夫蕭規(guī)曹隨,留侯畫策,陳平出奇,功若泰山,響若坻頹?!?/p>
孺子可教:指年輕人可培養(yǎng)。出處 《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p>
青龍金匱 ? 青龍就找到這個.是不是的?你說的那個沒有么.
如果是那一下是資料: 指六辰。指良辰吉日。舊時星命家以為,青龍、明堂、金匱、天德、司命等六辰為吉神,六辰值日,諸事皆宜,為黃道吉日.
順便給你青字開頭的成語: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青梅竹馬
青黃不接
青藍冰水
青鳥殷勤
青燈黃卷
青紅皂白
青錢萬選
青龍金匱
青山綠水
青竹丹楓
青枝綠葉
青紫被體
青史留名
青口白舌
青衫司馬
青史流芳
青堂瓦舍
青天白日
青藜學士
青枝綠葉
青蠅之吊
青云獨步
青云萬里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