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 目 中流擊楫 發(fā) 音 zhōng liú jī jí 釋 義 擊:敲打;楫:漿。
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 出 處 《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 擊楫中流 也作“中流擊楫”,楫,船槳。出自《晉書·祖逖傳》:“(逖)仍將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即東晉大將祖逖率部渡江,當船行到江中時,他敲著船槳發(fā)誓說,不收復中原,決不生還。后借指決心報效祖國,收復失地。
文天祥《賀趙侍郎月山啟》:“慨然有神州陸沉之嘆,發(fā)而為中流擊楫之歌?!彼稳粟w善括《滿江紅·辛卯生日》:“穎脫難藏沖斗劍,誓清行擊中流楫?!?/p>
又稱“中流誓”,如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正好長驅(qū),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 自從匈奴人占領中原,北方有許多人避難到南方來。
劉琨的好友祖逖也帶了幾百家鄉(xiāng)親來到淮河流域一帶。在逃難的行列中,祖逖主動出來指揮,把自己的車馬讓給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糧食、衣服給大家一起吃用。
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領。 到了泗口(今江蘇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經(jīng)有一批壯士,他們都是背井離鄉(xiāng)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帶領他們早日恢復中原。
當時,司馬睿還沒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勸瑯琊王司馬睿說:“晉朝大亂,主要是由于皇室內(nèi)部自相殘殺,使胡人乘機會攻進了中原。
現(xiàn)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敵人殘酷迫害,人人想要起來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們?nèi)ナ諒褪У亍?/p>
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會群起響應?!? 司馬睿并沒有恢復中原的打算,但是聽祖逖說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辭,勉強答應他的請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撥給一千個人吃的糧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辦法。
祖逖帶著隨同他一起來的幾百家鄉(xiāng)親,組成一支隊伍,橫渡長江。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拿著船槳,在船舷邊拍打(文言是‘中流擊楫”),向大家發(fā)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掃平占領中原的敵人,決不再過這條大江?!?/p>
他的激昂的聲調(diào)和豪壯的氣概,使隨行的壯士個個感動,人人激奮。 到了淮陰,他們停下來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買馬,聚集了兩千多人馬,就向北進發(fā)了。
祖逖的軍隊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復了許多失地。當時,長江以北還有不少豪強地主,趁中原大亂的機會,占據(jù)堡塢,互相爭奪。
祖逖說服他們停止內(nèi)爭,跟隨他一起北伐,對不聽號令、依附敵人的,就堅決打擊。祖逖的威望就越來越高了。
劉琨在北方聽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也很高興,說:“我夜間枕著兵器睡覺等天亮,就是一心要消滅敵人?,F(xiàn)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p>
公元319年,陳留地方的豪強地主陳川投降后趙國主石勒,祖逖決定發(fā)兵進攻陳川。石勒派兵五萬援救,被祖逖打得大敗。
接著,后趙的將領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韓潛又爭奪蓬陂(在河南開封市附近)城。戰(zhàn)斗了四十天,相持不下,雙方的軍糧都發(fā)生了困難。
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裝滿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著,運到了晉營,裝作運糧的樣子。最后又派了幾個兵士扛著幾袋米,運到半路上,故意停下來休息。
桃豹在趙營內(nèi)看到晉兵運來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紅,就趁晉兵休息的時候,派了大批兵士來搶。晉兵丟下米袋就逃。
趙營里早已斷了糧,搶到了一點米,只能夠勉強維持幾天,但是大家看到晉營里軍糧那么充足,軍心就動搖起來了。桃豹趕快派人向石勒求救。
過了幾天,石勒派了一千頭驢子裝運了糧食接濟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報,在路上設下伏兵,把后趙的糧食全部截奪下來。
這樣一來,桃豹再也支持不住,連夜放棄陣地逃跑了。 祖逖領導晉兵艱苦斗爭,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全部領土,后趙的兵士陸續(xù)向祖逖投降的也很多。
晉元帝即位后,因為祖逖功勞大,封他為鎮(zhèn)西將軍。 祖逖在戰(zhàn)斗的艱苦環(huán)境中,和將士們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節(jié)約,把省下的錢盡量幫助部下。
他還獎勵耕作,招納新歸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關系疏遠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樣熱情地對待。
生地的百姓都很擁護他。 有一次,祖逖舉行宴會招待當?shù)馗咐稀?/p>
人們高興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著眼淚說:“我們都老了,今天能夠在活著的日子里看到親人,死了也可以閉上眼睛了?!?/p>
祖逖一面操練士兵,一面擴大兵馬,預備繼續(xù)北伐,收復黃河以北的國土。哪兒想到昏庸的晉元帝對祖逖竟放心不過,怕祖逖勢力太大了不好控制,派了一個戴淵來當征西將軍,統(tǒng)管北方六州的軍事,叫祖逖歸他指揮。
祖逖辛辛苦苦收復失地,反而受到朝廷的牽制,心里很不舒坦。 不久,祖逖聽說他的好友劉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聽說晉元帝跟王敦正在明爭暗斗,心里又是憂慮,又是氣憤,終于得病死了。
豫州的男女老少聽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死了自己的親人一樣傷心。 祖逖雖然沒有完成恢復中原的事業(yè),但他那中流擊楫的英雄氣概,一直被后代的人所傳誦。
是“聞雞起舞”吧,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后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稌x書·祖逖傳》記述: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故事:東晉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人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后來,“祖逖……與習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蚱鹞瑁▌Γe宴⒂杏?,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與足下當相避于中原。’”是說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yè),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弊驽颜f:“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祖逖(266-321),東晉初期著名的北伐將領。
成語,聞雞起舞。意為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典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蚱鹞?。”
傳說,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成語,中流擊楫。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
典出自《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譯文:祖逖手敲船槳(中流擊揖),向眾人發(fā)誓說:“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驅(qū)逐敵寇,則如這濤濤江水,一去不返!”
聞笛賦,典出晉人 向秀《思舊賦 》。晉人向秀經(jīng)過亡友嵇康、呂安舊居,聽見鄰人吹笛,因而寫了《思舊賦》。爛柯人,典出《述異記》。晉人王質(zhì)入山打柴,觀人下棋,局終發(fā)現(xiàn)手中斧柄已爛,回到家里才知已經(jīng)過了百年。 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
出自《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律。此詩首先緊承白居易詩末聯(lián)“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
原文如下: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如下: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詞句注釋
⑴酬:答謝,酬答,這里是指以詩相答的意思。用詩歌贈答。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見贈:送給(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帶。古時四川東部屬于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于楚國。劉禹錫被貶后,遷徙于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qū),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寶歷二年(826年)冬應召,約22年。因貶地離京遙遠,實際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置:放置。棄置:貶謫(zhé)。
擴展資料:
此詩作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贈與劉禹錫,劉禹錫寫此詩作答。劉禹錫從小愛下圍棋,與專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詔王叔文很要好。
太子當上皇帝后,他的教師王叔文組閣執(zhí)政,就提拔棋友劉禹錫當監(jiān)察御史。后來王叔文集團政治改革失敗后,劉禹錫被貶到外地做官,寶歷二年(826年)應召回京。冬天途經(jīng)揚州,與同樣被貶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痹谠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劉禹錫寫了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贈白居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