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形容女子長得漂亮,往往用“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來比喻。你可知道,這“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不僅是個典故,而且還各有一段有趣的歷史傳說呢!
“閉月”,是貂嬋的代稱。她是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寵愛。當時,董卓專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大臣們敢怒而敢言。王允每天悶悶不樂,茶不飲,飯不進。貂嬋很為主人優(yōu)愁。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在后花園燒香跪地,為主人祈禱,“月亮啊月亮,你雖清白如洗,可哪知我們老爺心中的煩惱!蒼天啊蒼天,你雖那樣深邃,卻難容我們老爺如火如焚的心情。我是老爺?shù)逆九?,愿為國為民,萬死不辭。”趕巧,王允也來花園散心。頓時,他感情激動,趕忙走上前去將貂嬋扶起。王允說:“你能為我分憂,我憂在何處,你知道嗎?”“知道,大人?!薄澳悄銜r哲我討國賊,殺董卓嗎?”“只要大人信得過奴婢,奴婢拐肝腦涂地?!蓖踉事犃T,兩手一合,當即給貂婢一拜。從此、便和貂嬋以父女相稱。一年多以后,王允先將其女許給董卓,后又許給呂布。董、呂二人爭風吃醋,發(fā)生火并,董卓被殺。這就是王允巧使連環(huán)計,一女二聘殺國賊。
那么貂嬋怎么叫“閉月”呢?
貂嬋在后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云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驕奢淫逸,派出人馬,四處搜尋美女。當時壽邸縣的宏農(nóng)楊元琰,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王環(huán),被選進宮來。楊玉環(huán)進宮后,思念家鄉(xiāng)。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么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ò炅⒓词湛s,綠葉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huán)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當即選場玉環(huán)來見駕,楊玉環(huán)濃裝艷抹,梳洗打扮后進見,明皇一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huán)留在身旁侍候。由于楊善于獻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后,與其兄楊國忠串通一氣,玩弄權術,陷害忠良。安史之亂發(fā)生以后,明皇攜著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
還要美女楊貴妃。西逃路上,大臣們質問明皇,國破家亡,國破家記,社稷難存,你要江山還是要貴妃,貴妃不死,我們各奔西東。萬般無奈,明皇賜貴妃一死,自縊于梨園的梨花樹下。后來,大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長恨歌》,記敘的就是這段歷史。
“沉魚”,講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越相爭,吳國兵強馬壯,很快打敗越國,把越王勾踐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質。越王為報滅國之仇,暫棲于吳王膝下,裝得十分老實忠誠。一次吳王肚子疼,請來郎中也沒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踐得知后就當著吳王夫差的面,親口嘗了他的糞便,說:“大王沒什么病,是著了涼喝點熱酒暖暖就會好的?!眳峭跽展篡`說的,喝了點熱酒,果然好了。吳王看到勾踐這樣忠心,就將他放回越國。勾踐回國后接受了范蠡獻的復國三計;一是屯兵,加緊練武,二是屯田,發(fā)展農(nóng)業(yè),三是選美女送給吳王,作為內線。當時,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西施被選送到吳國后,吳王一看西施長得如此漂亮,對西施百依百順,終日沉溺于游樂,不理國事,國力耗費殆盡。越王勾踐乘虛而入,出兵攻打吳國,達到了復國報仇的目的,這里邊有西施的很大功勞。
至于“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傳說:嫦娥奔月 空格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xiàn)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
空格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空格后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
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崭癫痪?,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崭褚惶?,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jīng)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
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崭袢欢篝嗌岵坏闷蚕缕拮?,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
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崭袢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空格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空格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空格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空格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
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
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空格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空格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tài)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娥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娥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 與現(xiàn)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
將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
’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后,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吳剛伐桂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
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專心學習,被貶到月亮里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隨砍隨合,砍伐不盡,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天狗吃月亮 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名叫“目連”的公子。生性好佛,為人善良。
十分孝順母親,但是,目連之母,身為娘娘,生性暴戾,為人好惡。 有一次,目連之母突然心血來潮,想出了一個惡主意:和尚念佛吃素。
我要作弄他們一下,開暈吃狗肉。她吩咐做了三百六十只狗肉饅頭,說是素饅頭,要到寺院去施齋。
目連知道了這事,勸說母親不聽,忙叫人去通知了寺院方丈。方丈就準備了三百六十只素饅頭。
藏在每個和尚的袈裟袖子里。目連之母來施齋,發(fā)給每個和尚一個狗肉饅頭。
和尚在飯前念佛時,用袖子里的素饅頭將狗肉饅頭調換了一下,然后吃了下去。目連之母見和尚們個個吃了她的饅頭,“嘿嘿”拍手大笑說:“今日和尚開暈啦!和尚吃狗肉饅頭啦!”方丈雙手合十,連聲念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事后,將三百六十只狗肉饅頭,在寺院后面用土埋了。
這事被天上玉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將目連之母打下十八層地獄,變成一只惡狗,永世不得超生。
目連是個孝子,得知母親打入地獄。他日夜修煉,終于成了地藏菩薩。
為救母親,他用錫杖打開地獄門。目連之母和全部惡鬼都逃出地獄,投生凡間作亂。
玉帝大怒,令目連下凡投身為黃巢。后來“黃巢殺人八百萬”,傳說就是來收這批從地獄逃出來的惡鬼。
目連之母變成的惡狗,逃出地獄后,因十分痛恨玉帝,就竄到天庭去找玉帝算帳。她在天上找不到玉帝,就去追趕太陽和月亮,想將它們吞吃了,讓天上人間變成一片黑暗世界。
這只惡狗沒日沒夜地追呀追!她追到月亮,就將月亮一口吞下去;追到太陽,也將太陽一口吞下去。不過目連之母變成的惡狗,最怕鑼鼓、燃放爆竹,嚇得惡狗吞下的太陽、月亮,又只好吐了出來。
太陽、月亮獲救后,又日月齊輝,重新運行。惡狗不甘心又追趕上去,這樣一次又一次就形成了天上的日蝕和月蝕。
民間就叫“天狗吃太陽”,“天狗吃月亮”。直到現(xiàn)在,每逢日蝕、月蝕時,不少城鄉(xiāng)百姓還流傳著敲鑼擊鼓、燃放爆竹來趕跑天狗的習俗。
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寫道: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該詩寫于李白聽聞?chuàng)从淹醪g被貶之時,李白借助與月亮的對話,向月亮傾訴自己的心聲,含蓄的表達了對朋友的憂慮和思念之情。
漢魏時期曹丕的《雜詩》中有“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郁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xiāng)……?!钡脑娋洹?/p>
到唐朝時借月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已經(jīng)屢見不鮮,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如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中的“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币辉?;再如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有: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漢代古詩《明月何皎皎》中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钡脑娋?。
以后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如李清照的“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杜甫的《月夜》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李白的《月下獨酌四首(其一)》寫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李端的《拜新月》一詩則是另一種滋味的寂寞。
該詩云: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細雨人不聞,北風吹羅帶。
:李白“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的《金陵城西樓月下吟》寫道:金陵夜寂涼風發(fā), 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云映水搖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歸, 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解讀該詩可以從“謝玄暉”這一典故和月下之景入手。
“謝玄暉”指的是南齊詩人謝眺的字。詩人描繪的是一幅空靈潔凈的月夜之景:白云、城垣倒映在江中,清清的露水像垂珠似的從月光中滴灑下來,走進其中讓人身心滌蕩。
詩人借月下之景透露出自己喜愛潔白、仰慕謝眺、追慕高遠的情懷。以上兩首詩前者側重表現(xiàn)志向的崇高,后者側重表現(xiàn)志向的純潔,很具有代表性。
古人對月遐思飄渺,想到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不禁慨嘆萬千。于是有了“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p>
的灑脫;有了“古人今日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豁達。有了“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的超脫。再如張若虛的千古絕唱《春江花月夜》中點睛之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句包含了作者由月而引發(fā)的對宇宙終極意義的思考和對人類個體命運稍縱即逝的慨嘆。
江月年年相似,個體的人的存在相比之下卻如此短暫,詩人將兩者濃縮于同一個畫面,使人由人類的個體命運想到了人類整體的命運。人類何時來,又何時去,這一問,問了千古,成為關于人類命運、宇宙命運終極意義的永久命題。
了解了月亮的特殊意義,每逢佳節(jié),舉頭望月,也許它會顯得更加明亮。月亮的美稱與雅號 玉兔、夜光、素娥、冰輪、玉輪、玉蟾、桂魄、蟾蜍、顧兔、嬋娟、玉弓、玉桂、玉盤、玉鉤、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玉羊…… 亮的美稱與雅號 與“兔”有關1、玉兔。
神話里月中有玉兔,代指月亮。如唐代韓琮《春愁》:“金烏長飛玉兔走?!?/p>
2、顧兔。月亮的別名。
南朝梁何遜《七召?神仙》:“顧兔才滿,庭英紛而就落。”3、冰兔。
指月亮。如唐代李紳《奉酬樂天立秋夕有懷見寄》:“冰兔半升魄?!?/p>
4、桂兔。指月亮。
唐代韓?《元夜即席》:“桂兔韜光云葉重?!?、蟾兔。
舊說兩物為月中之精,因代指月?!豆旁娛攀住罚骸叭迕髟聺M,四五蟾兔缺?!?/p>
與“桂樹”有關1、桂月。傳說月中有樹曰桂,故稱。
《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南窗北牖桂月光?!?、桂花。
亦稱桂華,指月。韓愈《明水賦》:“桂華吐耀,兔影騰精?!?/p>
3、桂枝。指月亮。
唐太宗《遼城望月》:“魄滿桂枝圓。”4、桂輪。
唐代李涉《秋夜題夷陵水館》:“凝碧初高海海氣秋,桂輪斜落到江樓?!?、桂叢。
指月宮。清代洪升《長生殿?重圓》:“聽何處奏鈞天,想近著桂叢邊?!?/p>
6、桂宮。指月亮。
南朝梁沈約《登臺望秋月》:“桂宮裊裊落桂枝,圳寒凄凄生白露?!?、桂窟。
指月宮。元代郝經(jīng)《三汊北城月榭玩月醉歌》:“露華漲冷濯桂窟。”
8、桂魄。指月亮。
唐駱賓王《傷祝阿王明府》:“輪銷桂魄,驪珠毀貝闕之前?!?、桂蟾。
指月亮。唐盧照鄰《贈益府裴錄事》:“朝看桂蟾晚,夜聞鴻雁度。”
與“蟾蜍”有關。
吳剛折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jù)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fā)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采納哦
羲和
①帝俊妻。 《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東海之外(原作“東南海之外”,“南”字衍,從《北堂書鈔》、《太平御覽》引刪),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原作“日浴”,從宋本、吳寬抄本改)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此生日之羲和,傳又為日御?!冻o;離騷》:“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洪興祖補注云:“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薄冻鯇W記》卷一引《淮南子》云:“爰(yuan 二聲)止羲和,爰止六螭(chi 一聲)是謂懸車?!庇帧抖蹿び洝肪硭脑疲骸皷|北有地日之草,西南 羲和望舒有春生之草……羲和欲馭,以手掩烏目,不聽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鳥獸食此草,則美悶不能動矣?!敝劣凇稌?;堯典》“乃命羲和,敬授人時”,《世本;作篇》“羲和作占日”等,則均神話之歷史化。 ②主日月之神。 《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郭璞注:“羲和蓋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故《(歸藏)啟筮(shi 四聲)》曰‘空桑之蒼蒼,八極之既張,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職出入,以為晦明?!衷唬骸氨松咸欤幻饕换蓿蟹螋撕椭?,出于旸(yang 二聲)谷?!?/p>
望舒
“望舒”是神話傳說中為月駕車的女神。屈原《楚詞;離騷》有記載:“前望舒使先驅兮”,王逸注:“望舒,月御也?!焙榕d祖補注:“《淮南子》曰:‘月御曰望舒,亦曰纖阿(e 一聲)。’”望舒又名“纖阿”?!袄w阿”,御月者。見于《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陽子驂(can 一聲)乘,纖阿為御?!奔猓骸袄w阿,月御也?!彼麟[:“纖阿……美女姣好貌。又樂產(chǎn)曰:‘纖阿,山名,有女子處其巖,月歷數(shù)度,躍入月中,因為月御也?!倍紒碛米髟铝恋拿Q,也作:明舒、素舒、圓舒。
吳剛伐桂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 醉心于仙道而不
專心學習,被貶到月亮里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隨砍隨合,砍伐不盡,因而后世的
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 砍伐月桂的形象。
朱元璋起義
中秋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征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
美好愿望。中秋節(jié)吃月餅據(jù)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
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
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 在民間傳開來。后來,朱元璋終于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
皇帝,雖然其后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征推翻異族統(tǒng)治的節(jié)日。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xiàn)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干,老
百姓眼看無法 再生活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
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后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
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
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jīng)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
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
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
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
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
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
夫,便筏長摧短詆的搓痊撣花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
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
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
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
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
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許都:中國古都之一,位于今河南省許昌縣東部15公里張番鄉(xiāng)古城村。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自洛陽遷都于此。
漢許都故城分內外兩城。內城系皇城,外城蜿蜒起伏,狀若小丘,環(huán)抱內城。經(jīng)過1700多年的風風雨雨斷垣殘壁的城址尚可略見昔日城廓之貌。皇城西南隅有毓秀臺,高15米,廣200米,是漢獻帝祭天地之壇。臺西2.5公里有漢獻帝墓,南有張、潘二妃墓。城北6公里的許冢巍然聳立,是伏皇后五姊妹墓,俗稱五女冢。城西北里許有張飛廟,廟在隆起的高地上,廟中有風雨石,氣候陰晴變化,石上干濕分明。城北約15公里的田村,是曹操練兵的射鹿臺,清人的石刻尚在。
古都歷史
曹操迎獻帝到許都后,為開創(chuàng)統(tǒng)一大業(yè),在此周圍推行屯田,號令軍民開荒播種,以適應戰(zhàn)爭的需要。同時下令廣泛招納人才,紛紛聚集到曹營賬下的主要謀士有荀彧、郭嘉、陳群、杜襲等,出謀獻計,立下了卓著的功勛。 東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十月,曹操之子曹丕在“受禪臺”舉行受禪登基大典,寄希望曹魏的皇家基業(yè)從此繁榮昌盛,遂改許縣為許昌。
好漢見面提及許都,我個人的看法是,在三國戰(zhàn)爭的年代中,有才有識的好漢要追尋一位明主,而曹操也算是一位愛惜人才的人,許都也是眾多好漢心中向往的地方,憧憬許都也就不意外了。
1,雄才大略的魏太武帝拓跋燾拓跋燾親率大軍進攻大夏 始光三年(公元426年),拓跋燾不顧大臣長孫嵩等人的一再阻撓,毅然采納漢人大臣崔浩的意見,親率大軍進攻大夏,后因大夏都城統(tǒng)萬城堅難下,擄其人口、牲畜而還。
次年,拓跋燾再率大軍攻夏。鑒于統(tǒng)萬城堅難攻,拓跋燾采用調虎離山之計,親率輕騎誘敵,然后經(jīng)過激戰(zhàn)大破夏軍,攻克統(tǒng)萬,基本平定大夏。
神麔二年(公元429年),拓跋燾再次力排眾議,采用崔浩提出的以輕騎奔襲柔然的戰(zhàn)略方案,率大軍進攻柔然。當年五月,拓跋燾軍至漠南,舍棄輜重,親率騎兵渡大漠突襲柔然。
柔然為游牧民族,本以行動快速飄忽著稱,但因魏軍的突然襲擊,竟然未及抵抗和轉移,被魏軍消滅殆盡,僅其可汗率族黨逃掉。拔跋燾經(jīng)此次戰(zhàn)役,基本解除了柔然的威脅。
2,劉裕擺卻月陣 晉安帝復位后,劉裕掌握了東晉大權。劉裕本來是個出身貧苦的小軍官,在士族中沒有什么地位。
他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決定發(fā)動北伐。 公元409年,劉裕從建康出發(fā),先出兵包圍了南燕(十六國之一)的國都廣固(今山東益都西北)。
南燕的國主慕容超著急了,向后秦討救兵。 當時,后秦在北方是個比較大的國家。
后秦國主姚興派使者到晉軍大營去見劉裕,說:“燕國和我們秦國是友好鄰國。我們已派出十萬大軍駐扎在洛陽。
你們一定要逼燕國,我們不會坐視不救?!?劉裕聽了使者這番威脅的話,冷笑一聲說:“你回去告訴姚興。
我本來打算滅掉燕國之后,休整三年再來消滅你們?,F(xiàn)在既然你們愿意送上門來,那就來吧!” 使者走了以后,有人對劉裕說:“您這樣回答他,只怕激怒了姚興。
如果秦兵真的來攻,我們怎么對付?” 劉裕泰然說:“你就不懂得這個理兒。俗話說:‘兵貴神速’,他們如果真的要出兵,就會偷偷出兵,何必先派人來通知呢?這完全是姚興虛張聲勢,嚇唬我們。
我看自己也顧不過來,哪有什么能力救人呢?!?不出劉裕所料,那時候后秦正跟另一個小國夏國互相攻打,還打了敗仗,更談不上出兵救南燕。
沒有多久,劉裕就把南燕消滅了。 過了幾年,劉裕平定了南方的割據(jù)力量,再一次北伐,進攻后秦。
他派大將王鎮(zhèn)惡、檀道濟帶領步兵,從淮河一帶出兵向洛陽方向進攻,自己親自率領水軍沿著黃河進軍。 那時候,北方鮮卑族建立的北魏開始強大起來,它的勢力已經(jīng)發(fā)展到黃河北岸。
北魏在北岸集結了十萬大軍,威脅晉軍。劉裕的水軍沿著黃河前進,有時風猛水急,晉軍的船只被水沖到北岸,就受到魏兵的攻擊。
劉裕派水軍上北岸去打魏軍,魏兵就逃,等晉軍回到船上,他們又在北岸騷擾,弄得晉軍來回奔跑,沒法順利進兵。 劉裕派了一個將軍帶了七百兵士、一百輛兵車登上北岸,沿岸擺開一個半圓形的陣勢,兩翼緊緊靠著河岸,中間鼓出,當中的一輛兵車上豎了一根白羽毛。
因為這種布陣形狀像個月鉤,所以名叫“卻月陣”。 魏兵遠遠觀察著晉軍的布陣,不懂是什么意思,也沒有敢動。
一會兒,只見晉軍中間車上有人舉起白羽毛,兩側就涌出了二千名兵士,帶著一百張大弓,奔向兵車。 魏兵看看這個陣勢,也沒有什么大不了,就集中三萬騎兵向河岸猛攻晉陣。
晉陣上一百輛兵車上的弓箭齊發(fā),仍舊擋不住魏兵。 沒料到晉軍在卻月陣后面,另外布置好一千多支長矛,裝在大弓上。
這種長矛約有三四尺長,矛頭特別鋒利。魏兵正向晉軍猛攻的時候,晉軍兵士們就用大鐵錘敲動大弓,那長矛往魏軍飛去,每支長矛就能射殺魏兵三四個,三萬名魏兵一下子就被射死了好幾千。
其他魏兵不知道晉軍陣后還有多少這種武器,嚇得抱頭亂竄,全線崩潰。晉軍又乘勝追擊,殺死了大批魏兵。
劉裕打退魏軍,打通了沿黃河西進的道路,順利西進。那時候,王鎮(zhèn)惡和檀道濟帶領的步兵,已經(jīng)攻下洛陽,在潼關和劉裕水軍會師。
接著劉裕派王鎮(zhèn)惡攻下長安,滅了后秦。 劉裕滅了后秦,把他一個十二歲的兒子和王鎮(zhèn)惡留在長安,自己帶兵回南方。
過了幾年,晉安帝死去,劉裕認為時機成熟,就派人勸說剛剛即位的晉恭帝讓位。公元420年,劉裕即位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宋。
這就是宋武帝。東晉王朝在南方統(tǒng)治了一百零四年,到這時候滅亡了。
3,檀道濟唱籌量沙 宋武帝劉裕在南方建立了宋朝后,過了十九年(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拓跋是姓,燾音dào)滅了十六國中最后一個小國北涼,統(tǒng)一了北方。從東晉滅亡后的一百七十年的時間里,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南北兩個政權對峙的局面。
南朝先后換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北朝的北魏,后來分裂為東魏、西魏;東魏、西魏又分別被北齊、北周代替。歷史上把這段時期合起來稱為南北朝。
宋武帝做了兩年皇帝,到第三年,就病死了。武帝的兒子宋文帝即位以后,北魏大舉渡過黃河,進攻宋朝,在黃河以南占領了大片土地。
宋文帝派檀道濟率領大軍抵抗。 有一次,北魏兵進攻濟南,檀道濟親自率領將士到濟水邊,在二十多天里,。
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江南又稱八月節(jié),八月節(jié)的起源與興盛都和南京有關。
作為歲時節(jié)令,中秋節(jié)形成較晚,但玩月之舉卻由來已久,東晉時,在南京“牛渚玩月”,即是流傳至今影響最廣的賞月佳話,以至演化為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樂以歡度的中秋節(jié)佳節(jié)。
牛渚(今采石磯),漢時即屬丹陽郡秣陵(今南京)?!独m(xù)漢書·郡國志》說,秣陵縣“南有牛渚”。早在一千六百年前,東晉于南京(當時叫建業(yè))建都,鎮(zhèn)守牛渚的謝尚月夜泛舟牛渚江上,聽到有在運租船上諷詠自己的《詠史》詩,大為贊賞,于是邀請過船,此人即是袁宏。他們一見如故,吟詩暢敘直達天明。當時謝尚身為鎮(zhèn)西將軍,而袁宏只是個靠運租為業(yè)的窮書生,由于對才能的尊重,他們打破了身份的地位壁障。袁宏因受到謝尚的贊譽,從此名聲大振。謝尚玩月聞袁宏詠史于前,文人雅士亦趨之于后,于是泛舟、登樓玩月者連綿不絕。唐朝大詩人李白游抵金陵聞知此事,即賦詩曰:“昔聞牛渚泳五章,今來何謝袁家郎?”感慨系之,登城西孫楚酒樓“玩月達曙”。唐歐陽詹作《玩月詩序》也說:“玩月古也,謝賦、鮑詩,眺之亭前,亮之樓中,皆玩月也”。唐明皇是夜游月宮,這些都是流傳至今的玩月佳話。
八月十五,時屆三秋之中,故謂中秋。中秋時節(jié),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為玩月最佳時令,人們多愛此時玩月,自唐以下漸演為節(jié)令,這就是中秋節(jié)的由來。
宋時人們在中秋之夜吃瓜果、圓餅,這圓餅即月餅之始。蘇東坡有“小餅如嚼月”的詩句。南宋年間中秋之夜,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競放水燈,燭搖月白, 尤呈奇觀(后來,南京將放水燈移到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放水燈”)。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做皇帝。八月初二,徐達攻下元大都,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fā)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這一夜南京,人們繪月宮圖,陳列鮮果、月餅,燃點斗香,講“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故事,競放水燈等等,熱鬧非常。此后,無論南方、北方中秋之夜都十分熱鬧。北方人在這一天要吃月餅、水果,購兔兒爺給孩子玩?!巴脙籂敗保屑埨L、布扎、泥塑之分,人身兔首,衣冠彩色,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舉旗,十分別致。
南方人中秋愛吃月餅、鮮藕、熟菱、柿子、石榴、糖竽頭等。南京人是夜月下聚飲,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肮鸹啞庇诠鹱语h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yōu)樽郎霞央取?
據(jù)《正德江寧縣志》記載,中秋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筑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游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游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
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后,漸漸衰落,后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民國以后,南京是國民黨中央政府所在地,社會畸形發(fā)展,夫子廟前燈紅酒綠,八月十五達官富賈泛舟秦淮玩月,而千家萬戶苦不堪言。當時曾流行一首歌謠:“八月十五是中秋,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樓上吹簫管,有人樓下皺眉頭。”加上這時舊跡多湮,河水污染,游人涉及不多了。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jié)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