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兒時鑿壁偷了誰家的光:鑿壁偷光。出自西漢匡衡在鄰居相隔的墻上鑿開一個洞,偷偷的借鄰舍的燭光讀書。而現(xiàn)在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勤學(xué)苦讀。
2.宿昔不梳:出自《子夜歌》其一:宿夕不梳頭,絲發(fā)披兩肩。腕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夜里睡覺不梳頭,發(fā)絲披在兩肩上。溫柔得在郎君的膝上伸展,沒有哪一處地方不惹人憐愛。
3.紅袖添香:出自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從此綠鬢視草,紅袖添香,眷屬疑仙,文章華國。舊指書生學(xué)習(xí)時有年輕貌美的女子陪讀。
4.三月 一路煙霞 鶯飛草長 :出自清人高鼎的《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下面思鄉(xiāng)做鋪墊。
5.一縷青絲一生珍藏:頭發(fā)是古代女子感情的載體,青絲,就是情絲。一縷情絲,總是要以所愛的男子為寄托,猶如藤蘿之依附喬木。在古人筆記中傳世的愛情故事處處可見古代女子以秀發(fā)相贈、以身心俱陳的篤定情長,而這些故事大都以男人的背信收梢。
6..橋邊紅藥嘆夜太漫長:出自姜夔的《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凹t藥”是指紅色的芍藥花。二十四橋又名紅藥橋,附近盛產(chǎn)紅芍藥花。這幾句是說,想橋邊的紅芍藥,還是一年一度地盛開著,可它們是為誰生長為誰開放呢?
7..嘆一句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出自納蘭性德《浣溪紗》:誰念西風(fēng)獨自涼, 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讀書消得潑茶香, 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意思是說所有的這些事,在當(dāng)時看來卻是很平常的事。
8..廬州月光,梨花雨涼:白居易在《長恨歌》里寫到“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后人形容女子落淚亦有“梨花帶雨”,這里是說作者心目中的女子因作者離鄉(xiāng)感到思念牽掛而落淚。
你也喜歡這首歌嗎?我超喜歡的,也超喜歡vae!
月親 這個乳名好
月:月字的原義是指月亮,后來也指像月亮一樣圓圓的東西,以及根據(jù)月亮的圓虧而分成的月份。在古代,月亮又被認(rèn)為是太陰之物(與太陽相對而言),關(guān)于月亮的傳說也多與女性有關(guān),因此月字又常被用作女性取名
《說文解字》釋云:闕也。大陰之精。象形。凡月之屬皆從月。
親:親愛。血統(tǒng)最近或夫妻關(guān)系的。
《說文解字》釋云:至也。從見親聲。
月表示月色、月光、月琴;親表示親睦、親和、親切,意義優(yōu)美。
意蘊該名字可以趣解為:“月夕 ? 親切”。成語風(fēng)前月下 親如手足
婉(拼音:wǎn),漢字之一,作形容詞意思是柔美,如婉軟、婉柔,出自于《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作動詞意思是非常喜歡或喜愛,出自于《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quán)》。
基本介紹
婉屈伸貌;卷曲貌和順貌柔美;美好;委婉,有形容女子溫柔美好之意。
拼音:wǎn
部首:女,部外筆畫:8,總筆畫:11;
詞語釋義
〈形〉
⑴ (形聲。從女,從宛,宛亦聲?!巴稹币鉃椤鞍夹巍薄!芭迸c“宛”聯(lián)合起來表示“身形外凸內(nèi)凹(凸胸收腹)的女子”,或“虛心待人的女子”。本義:身形凹凸有致的女子或虛心待人的女子。引申義:柔美、柔順。說明:請參考“惋”字)。
⑵ 同本義[docile]。
婉,順也。——《說文》
婦聽而婉。——《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惡而婉。——《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服注:“婉,順也。”
⑶ 又如:婉軟(柔和的樣子);婉艷(柔順華美);婉嫕(婉靜。溫順?gòu)轨o);婉容(和順的儀容);婉悅(恭順和悅);婉弱(和順謙恭);婉柔(溫順柔弱)。
⑷ 柔美 [graceful;beautiful]。
婉孌邀恩寵,百態(tài)隨所施?!督鹌棵贰?/p>
⑸ 又如:婉孌(漂亮的孌童);婉婉深深(柔美精深);婉儀(美好的儀態(tài));婉美(美好;柔美);婉奕(柔美的樣子);婉好(美好,美妙);婉冶(美麗);婉慧(柔美聰慧);婉婉(柔美,美好);婉然(美好的樣子)。
⑹ 委婉;曲折 [gentle]。
經(jīng)吾婉解?!濉?林覺民《與妻書》
⑺ 又如:婉切(委婉貼切);婉折(婉轉(zhuǎn)曲折);婉篤(委婉真摯);婉縟(文辭婉轉(zhuǎn)曲折而富文采);婉詞(婉言。委婉的言辭);婉晦(委婉而含蓄);婉言微詞(委婉而又精妙的語言)。
⑻ 簡約 [simple]。
大而婉,險而易。——《左傳》
〈動〉
非常喜歡或喜愛 [love]。
婉彼二人,不忍加罪?!段倪x·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quán)》
出自《淮南子-時則訓(xùn):季夏之月》。
《季夏之月 》的譯文:
季夏這個月,太陽運行在南方朱雀七宿的柳宿中,黃昏時在東方蒼龍七宿的心宿中,早晨在西方白虎七宿的奎宿中。這個月以丙丁日為主,天帝是炎帝,神仙是祝融。動物以羽蟲為主,音以徵音為主,律呂中林中為主,數(shù)目為七。味道以苦味為主,含臭味焦味,祭祀以灶神為主,祭品以肺臟為主。這個月涼風(fēng)吹起,蟋蟀居住在屋檐下,鷹乃學(xué)飛調(diào)節(jié)高低,腐草中變化出節(jié)肢蟲。
天子在明堂右邊房間處理政務(wù),乘坐紅色車輛,坐駕是紅色駿馬,車輛要載紅色龍旗,要穿紅色衣裳,佩戴紅色玉飾,食用豆和雞,器皿要使用高而粗大的器物。
這個月,命令主管漁業(yè)官員,捕撈鯊魚及鱷魚,進獻(xiàn)海龜及團魚。命令守園林的官員收入木材及蘆葦。
這個月,命令四監(jiān)大夫聯(lián)合各縣聚集草料,以養(yǎng)育準(zhǔn)備祭祀的牲畜。命令民眾無不共同出力,以供養(yǎng)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神靈,以祭祀宗廟社稷之靈,為民眾祈禱福祉。
這個月,命令女官印染彩色布帛,制作華麗衣裳文繡要顯著,必然以舊法制作,不能有差錯,黑黃蒼赤各種顏色,無不需要質(zhì)量優(yōu)良,不許欺詐,以供給郊祭廟祭使用的祭祀禮服,以及顯著的旗幟,以區(qū)別貴賤等級制度。
這個月,樹木正在茂盛,于是命令主管園林的官員進入山中察看樹木,不要砍伐。不可以大興土木工程,不可以聯(lián)合諸侯,不可以起兵動眾,不要舉辦大事,以搖動陰陽二氣。不要發(fā)布命令而干擾農(nóng)時,以妨害神農(nóng)提倡之事。這個月水患昌盛,命令農(nóng)官巡視防水工程,舉辦大事就會遭受天降災(zāi)殃。
這個月,土地濕潤天氣暑熱,大雨時行,要燒掉野草讓其受雨水,利于殺死野草,就像熱水煮過,可以作為田土肥料,還可以美化疆土。
施行應(yīng)時政令,這個月甘雨就會三次來臨,三旬會有兩天。
季夏施行春季政令,那么谷穗籽粒就會脫落,國人多有風(fēng)寒咳嗽,人們就會遷徙。施行秋季政令,那么丘陵低地就會發(fā)生水災(zāi),禾稼不會成熟,婦女就會多有病災(zāi)。施行冬季政令,那么寒氣就會不按時,鷹隼就會早早蟄伏,四方邊民就會進入城堡。
中央為土,長夏以戊己日為主,天帝是黃帝,神仙是后土。動物以倮蟲為主,音以宮音為主,律呂中以黃鐘之宮音為主,數(shù)目為五。味道以甜味為主,含臭味香味,祭品以心臟為主。天子居住在太廟太室,乘坐大車,坐駕是黃色駿馬,車輛要載黃色龍旗,要穿黃色衣裳,佩戴黃色玉飾,食用稷和牛,器皿要使用圓形有蓋的器物?!都鞠摹?,主要論述的是夏季的第三個月的天象情況,以及統(tǒng)治者的行為規(guī)范。首先說明了季節(jié)特征,希望統(tǒng)治者聚集草料,以養(yǎng)育準(zhǔn)備祭祀的牲畜,并準(zhǔn)備各色布帛,各種祭祀禮服。
人們形容女子長得漂亮,往往用“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來比喻。你可知道,這“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不僅是個典故,而且還各有一段有趣的歷史傳說呢!
“閉月”,是貂嬋的代稱。她是三國時漢獻(xiàn)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寵愛。當(dāng)時,董卓專權(quán),挾天子以令諸侯,大臣們敢怒而敢言。王允每天悶悶不樂,茶不飲,飯不進。貂嬋很為主人優(yōu)愁。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在后花園燒香跪地,為主人祈禱,“月亮啊月亮,你雖清白如洗,可哪知我們老爺心中的煩惱!蒼天啊蒼天,你雖那樣深邃,卻難容我們老爺如火如焚的心情。我是老爺?shù)逆九?,愿為國為民,萬死不辭。”趕巧,王允也來花園散心。頓時,他感情激動,趕忙走上前去將貂嬋扶起。王允說:“你能為我分憂,我憂在何處,你知道嗎?”“知道,大人?!薄澳悄銜r哲我討國賊,殺董卓嗎?”“只要大人信得過奴婢,奴婢拐肝腦涂地。”王允聽罷,兩手一合,當(dāng)即給貂婢一拜。從此、便和貂嬋以父女相稱。一年多以后,王允先將其女許給董卓,后又許給呂布。董、呂二人爭風(fēng)吃醋,發(fā)生火并,董卓被殺。這就是王允巧使連環(huán)計,一女二聘殺國賊。
那么貂嬋怎么叫“閉月”呢?
貂嬋在后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fēng)吹來,一塊浮云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驕奢淫逸,派出人馬,四處搜尋美女。當(dāng)時壽邸縣的宏農(nóng)楊元琰,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王環(huán),被選進宮來。楊玉環(huán)進宮后,思念家鄉(xiāng)。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guān)在宮內(nèi),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么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ò炅⒓词湛s,綠葉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huán)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當(dāng)即選場玉環(huán)來見駕,楊玉環(huán)濃裝艷抹,梳洗打扮后進見,明皇一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huán)留在身旁侍候。由于楊善于獻(xiàn)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后,與其兄楊國忠串通一氣,玩弄權(quán)術(shù),陷害忠良。安史之亂發(fā)生以后,明皇攜著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
還要美女楊貴妃。西逃路上,大臣們質(zhì)問明皇,國破家亡,國破家記,社稷難存,你要江山還是要貴妃,貴妃不死,我們各奔西東。萬般無奈,明皇賜貴妃一死,自縊于梨園的梨花樹下。后來,大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長恨歌》,記敘的就是這段歷史。
“沉魚”,講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越相爭,吳國兵強馬壯,很快打敗越國,把越王勾踐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質(zhì)。越王為報滅國之仇,暫棲于吳王膝下,裝得十分老實忠誠。一次吳王肚子疼,請來郎中也沒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踐得知后就當(dāng)著吳王夫差的面,親口嘗了他的糞便,說:“大王沒什么病,是著了涼喝點熱酒暖暖就會好的?!眳峭跽展篡`說的,喝了點熱酒,果然好了。吳王看到勾踐這樣忠心,就將他放回越國。勾踐回國后接受了范蠡獻(xiàn)的復(fù)國三計;一是屯兵,加緊練武,二是屯田,發(fā)展農(nóng)業(yè),三是選美女送給吳王,作為內(nèi)線。當(dāng)時,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西施被選送到吳國后,吳王一看西施長得如此漂亮,對西施百依百順,終日沉溺于游樂,不理國事,國力耗費殆盡。越王勾踐乘虛而入,出兵攻打吳國,達(dá)到了復(fù)國報仇的目的,這里邊有西施的很大功勞。
至于“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jié)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yuǎn)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伯夷叔齊的典故:伯夷叔齊是商代小國孤竹國的公子,他們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決定不吃周朝的糧食,在首陽山上采摘薇菜充饑,最后餓死在首陽山。
《詩經(jīng)》里的《采薇》:選自《詩經(jīng)·小雅·鹿鳴之什》,寫一位被遣戍邊的兵士從出征到回家的詩歌,開頭四句是“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詩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四句是名句。
魯迅《故事新編》里的《采薇》:創(chuàng)作于1935年12月,故事取材于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齊二人不食周粟的故事,小說《采薇》中的主人公叔齊和伯夷很明顯是以他們?yōu)樵?,不過魯迅把他們用在小說中不是取他們的骨氣,而是用他們的不知變通來諷刺世人,他們認(rèn)為周攻入商滅了紂王是改了文王的規(guī)矩,便決定不吃周家的糧食而去山上采薇草吃,最后知道薇草也是周朝的,便也不吃,直至餓死…… 同時還有一首歌也叫《采薇》 如果我的回答令您滿意,請點擊采納。謝謝!。
典故一:莊生曉夢迷蝴蝶
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后來夢醒,莊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詩人借此典的虛緲的夢境隱喻年輕時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典故二:望帝春心托杜鵑
傳說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杜鵑,啼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詩人借此以冤禽托寫恨懷,亦表達(dá)殷切的思念。
典故三:滄海月明珠有淚
傳說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當(dāng)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yǎng)其珠海,珠得月華,始極光瑩;又有南海鮫有泣淚,顆顆成珠的故事。計人借此把月珠淚合而為一,構(gòu)成了一個朦朧的妙境,表達(dá)一種復(fù)雜的悵惘情懷,既有對其高曠浩凈的愛賞,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傷。
典故四:藍(lán)田晶暖玉生煙
藍(lán)田的玉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氣冉冉上騰,遠(yuǎn)察如發(fā),近觀卻元。詩人借此具有極高美學(xué)意味的理想景色,抒發(fā)一種對于高潔情感無法親近的悵恨。與典三所涵一致。
青玉案 ,詞牌名。
取于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銹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又名《橫塘路》、《西湖路》,雙調(diào)六十七字,前后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注釋】 1.元夕:舊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 2.寶馬雕車:裝飾華華麗的馬車。
3.鳳簫:排簫,簫管排列參差如風(fēng)翼,故名。 4.玉壺:比喻月亮。
魚龍:拽魚燈,龍燈。 5.盈盈:形容女子儀態(tài)美好。
6.千百度:千百次,千百遍。 7.驀然:忽然。
闌珊:零落、冷清。 【譯文】 東風(fēng)仿佛吹開了盛開鮮花的千棵樹,又如將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陣陣星雨。
華麗的香車寶馬在路上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醉人香氣彌漫著大街。悅耳的音樂之聲四處回蕩,職如風(fēng)蕭和玉壺在空中流光飛舞,熱鬧的夜晚魚龍形的彩燈在翻騰。
美人的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晶瑩多彩的裝扮在人群中晃動。她們面容微笑,帶著淡淡的香氣從人面前經(jīng)過。
我尋找她千百次,都沒看見她,不經(jīng)意間一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深處。 【簡要評析】"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shù)成就上毫不遜色。
詞作從極力渲染元宵節(jié)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詞從開頭起“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就極力渲染元宵佳節(jié)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游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
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的與眾不同。本詞描繪出無宵佳節(jié)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p>
認(rèn)為本詞有寄托,可謂知音。上片與元夕之夜燈火輝煌,游人如云的熱鬧場面,下片寫不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
美人形象便是寄托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yè)者,大學(xué)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xué)問者的真知灼見。青玉案 宋·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鎖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云冉冉蘅皋暮,采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注釋】 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時步態(tài)輕盈。
橫塘:在蘇州南十時許。芳塵:指美人的行蹤。
錦瑟華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時期?,嵈埃旱窨袒虿世L有連環(huán)形花紋的窗子。
冉冉:流動的樣子。梅子黃時雨:四五月梅子黃熟,基間常陰雨連綿,俗稱“黃梅雨”或“梅雨?!?/p>
【譯文】 你的玉步不肯來到橫塘,我只有目送你離去。但現(xiàn)在不知你與誰相伴,共度這花樣的美好年華?在那修著偃月橋的院子里,朱紅色的小門映著美麗的瑣窗。
只有春風(fēng)才能知道你的歸處。天上飛云在空中拂過,長滿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隱若現(xiàn)。
佳人一去而不復(fù)返,我用彩筆寫下斷腸的詩行。如果要問我的憂傷有多深多長,就像煙雨一川青草,就像隨風(fēng)飄轉(zhuǎn)的柳絮,梅子黃時的雨水,無邊無際。
【賞析】1.此詞是賀鑄名篇之一,作于蘇州。當(dāng)時詞人閑居橫塘,寫的是一段單相思。
開頭三句,借洛神故事,回憶在橫塘的一次艷遇。詞人神魂顛倒,要隨佳人而去,并且知道了她的居所,但只有春風(fēng)能入。
下闋開頭仍用《洛神賦》故事,詞人期待再遇佳人,但佳人不至。只得題寫斷腸詩句。
要問此時愁有多少,真好像一馬平川的衰草;像漫天飛揚的柳絮;也像江南梅雨,無有止期。結(jié)句以一串博喻寫“閑愁”,使得“閑愁”更加具體可感。
將無形的情化為有形的物,形象具體。2.次詞抒寫了因理想不能實現(xiàn)而郁郁不得志的“閑愁”。
上片寫相戀和懷念,下片開頭兩句寫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黃昏,仍不見蹤影,或“閑愁”太多。寫“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實現(xiàn),形象生動。
下片的“碧云”句喻指時光流逝之迅速,末尾連用三個比喻來表現(xiàn)“閑愁”之多、亂、纏綿不斷,十分生動,作者也因此獲得了“賀梅子”的雅號。詞中他把抽象的閑情化為可感可知的“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不僅形象、真切地表現(xiàn)出詞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也生動、準(zhǔn)確地展現(xiàn)了江南暮春時煙雨迷蒙的情景,深得當(dāng)時人們的贊賞。
結(jié)尾處“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以江南景色比喻憂愁的深廣,以面積廣大喻愁之多,“滿城風(fēng)絮”以整個空間立體地比喻愁之深廣,“梅子黃時雨”以連綿不斷比喻愁之時間長和難以斷絕,興中有比,意味深長,被譽為絕唱,賀鑄也因此而有“賀梅子”的雅號,深得當(dāng)時人們的贊賞。黃庭堅更是極口稱贊說:“解作江南斷腸句,只今唯有賀方回”(《寄賀方回》)。
3.此詞于蘇州寄居橫塘?xí)r所作。作者幽居懷人,所寫是“美人兮不來”的閑愁,詞中意境幽微,形象朦朧,凌波仙子似的美人似真似幻,給人以豐美聯(lián)想。
如果作者所傾心思慕的,是《離騷》中的香草美人,則此詞自傷身世落寞,為才。
堯王訪賢從羊獬村(洪洞以南)回平陽后計劃讓女兒娥皇,女英由伊杜村,遷至羊獬村落戶。
二女尊從父王意見,由文武大臣和侍女送行,準(zhǔn)備上路,二女不同意坐轎,決定騎馬赴羊獬。臨行侍者遞上新的朝服,整好衣冠,訃劃進朝向父王辭行。
走到宮門下馬,見宮門上掛著兩面紅旗、—對紅燈,旗上寫著:“先有無極生太極,太報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逼斓纳辖菫榘素裕磺?、坎三、艮三、震三、巽三、離三、坤三、兌三。
二女向旗幟跪拜致敬。 羊獬的村民聞訊后,積極熱情的為娥皇、女英的落戶,作了隆重的準(zhǔn)備,安排了居住的院落。
到進村的一天,人們成群結(jié)隊,歡聲震耳,迎接二女。娥皇、女英莉群眾的熱情,感激莫名。
二女落戶后,能發(fā)揚父王帝堯的家風(fēng),克勤克儉,勞動生產(chǎn),并能與鄉(xiāng)親和睦相處,博得人們的敬佩。賢良事跡流傳萬代。
以后帝堯?qū)⒍鸹?、女共許配給舜王為妻。臨出嫁考慮著一個問題,姊妹兩個,究竟誰該為大,誰該為小,難以定奪。
最后帝堯巧設(shè)辦法,以炮為令,“煮豆子?!逼吡6棺?、七根豆桿,在相同的時間里,誰先煮熟,誰為大。
炮聲響了,娥皇采用的是大火煮法,認(rèn)為這樣熟的快。可是豆子尚未煮熟,豆桿已經(jīng)燒完了;女英則用小火煮,豆桿未燒完,而豆子已經(jīng)熟了。
這時炮又響了,時間已到,經(jīng)檢查評定,女英將豆煮熟了,決定為大。這時娥皇不同意,母親又想辦法,讓納鞋底,誰先納完誰為大。
娥皇緊接著拿起針繩馬上動手,總想完在前頭??墒桥⑿膬杭?xì),有計劃,將繩子分成五尺一小節(jié)。
才做好準(zhǔn)備工作,不料娥皇已納了—尺多繩子了,娥皇暗中高興——這一會可要領(lǐng)先了。稍待一會兒,女英雖然動手遲,但速度快,眨眼間女英的鞋底已納了多半只了。
娥皇一見超過了自己,越急越出汗,汗水流濕了繩子,更拉的費勁了。俗話說:“笨老婆拉繩子,一根拉了一筐籮”,時間已到鳴炮驗收,又是女英告捷。
娥皇雖為姐姐,仍羞于認(rèn)輸,在為難的情況下,堯之大臣皋陶,又提出新意見,他說:擇一良辰吉日,令二女一人乘車,一人騎馬,誰先到姚丘, (洪洞萬安)誰為大。娥皇覺得騎馬路上不誤事,爭著要騎馬。
女英說:姐姐騎馬我就坐車吧,但有個條件,騎馬的要讓坐車的五里路,讓車先行。娥皇愿意騎馬,就同意了女英的意見。
皋陶說:就如此決定。 良辰吉日到了,舜王的迎親人馬到了羊獬村,按照皋陶的決定,娥皇女英分別坐車騎馬,依先后次序上路。
不料女英車到仁義村市頭,車輪陷入泥坑,送親人將車抗出轍窩,因泥糊了車輻,當(dāng)時未發(fā)覺車輻折斷。走到仁義村北頭,車輻掉了,正在請木匠修理時,娥皇騎馬趕來,見此情景,問女英為何如此?女英將出事原因告訴姐姐,并請姐姐與舜(重華)先行吧。
娥皇心中暗喜,虧了騎馬,免此事故。接著對女英說:那么我就先走了,在姚丘等妹妹吧。
后人將女英斷車輻的仁義村南頭,叫成車窩村,北頭叫成車輻村了。一個村子兩頭兩個稱呼。
女英的車修好了,又繼續(xù)趕路,忽見前方,圍著一群人不知看什么,車靠近一看,原來是姐姐,愁容滿面坐在一塊石頭上,低頭不語。女英忙下車安慰姐姐,問明情由,始知乘馬生了馬駒。
事已至此,女英讓姐姐一同乘車趕路吧。因此后人將王家莊南頭稱南馬駒,北頭稱北馬駒。
隨從人員牽馬跟車行進,老馬護馬駒又踢又蹦,因馬有龍性,后人將小王莊改為龍馬村,迄今未變。 馬走了不多遠(yuǎn),仰首嘶鳴,似乎是口渴的樣子,一面叫一面陽前蹄刨出一股清水,馬便低頭暢飲。
后人將這股清水,稱為“馬刨泉”。把村名改為尺井村,即今之赤荊村,村中并修有娥英廟。
娥皇、女英二姊妹,坐在車上,在這件事上難免有所感觸,都傾吐了衷懷,把心里的話談了談,把爭大小的事,扔到了九霄云外,各自承認(rèn)了自己的不是。娥皇首先夸獎了女英妹妹的好心腸,高風(fēng)格。
關(guān)于論大論小之事,父王無法定奪。后來采取煮豆子和納鞋底子的辦法。
結(jié)果娥皇又失敗;第三次父王的大臣皋陶,決定讓一人乘馬,一人乘車,結(jié)果娥皇仍然失敗。這一系列的事實,都說明妹妹是聰明的,而娥皇是弄巧成拙。
車到姚丘后,娥皇打算上歷山,勞動生產(chǎn),妹妹留在姚丘,侍奉雙親,照料家務(wù)。 姊妹二人,在車上越談越親切,女英為之感動,愿意學(xué)習(xí)姐姐虛心處事、團結(jié)友愛的高尚情操。
不知不覺車已到達(dá)姚丘,當(dāng)?shù)氐挠H朋厚友和群眾們夾道歡迎,將舜和娥皇、女英,迎接回去,舉行拜堂禮儀。舜王向迎接的人們深表謝意,并說:旅途中發(fā)生事故,使大家久等了,表示歉意。
二姊妹與舜王婚后,遵照在車上的談話辦事,娥皇赴歷山勞動種莊稼女英留在家中侍奉雙親。 女英生子,名姚商均。
當(dāng)時社會是以物易物,日中為市,商求均勻,互通有無,故起名商均。商均以后到姚頭,開設(shè)陶窯,生三子,長子姚溫。
次子姚龍、三子姚能。 娥皇、女英的故事,傳至現(xiàn)在,羊獬就成了二女的娘家,每年三月初三是二女回娘家的日子,四月廿八日是返回婆家萬安(姚丘)神立的日子。
女英雖小但為正宮娘娘,住娘家則是以長幼為序。羊獬村的人們,要提前一天初二日到神立,去接大姑娥皇,初三正日子,去到萬安接二姑女英。
二女回娘家。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