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羽大意失荊州
建安24年秋,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因此遭到曹操和孫權的聯(lián)合討伐。孫權大將陸遜以一封頌揚的書信,使關羽放松戒備,抽調荊州大半兵力去攻打曹軍駐扎的樊城,也自此關羽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東吳呂蒙和陸遜聯(lián)手,招募駐守公安和南郡的蜀將傅士仁、糜芳,并攻取荊州。兵敗后,關羽一意孤行、聽不進忠言勸告,最終在麥城的小路上被擒。
2、宛城之戰(zhàn)
曹操征荊州,來到宛城,張繡迎降。曹操甚為歡悅。但因曹操納了其叔嫂鄒氏,感到受辱而起兵造反,用賈詡之計成功偷襲了曹軍,導致曹操的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人戰(zhàn)死,兵馬損失慘重。
3、項羽自刎烏江
楚霸王相項羽以為貴族出身,英雄蓋世,力拔山河,擁有雄兵百萬,不把亭長出身的劉邦放在眼內。但劉邦善用張良、韓信、蕭何等人,由弱轉強。劉、項相爭,結果是項羽慘敗,自刎烏江。
4、李自成之敗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闖王李自成,率領大軍攻陷北京,建立大順王朝。但李自成及其手下大將驕傲自滿,腐化墮落,爭取奪利,很快就被吳三桂打敗。
5、鄱陽湖之戰(zhàn)
陳友諒號稱六十萬大軍,而朱元璋只有二十萬。陳友諒乘朱元璋出兵解救安豐之圍的時候,向東襲來。但他太自大輕狂了,沒有乘應天空虛,直搗朱元璋的老巢。
而是用重兵圍攻防守頑強的洪都(今江西南昌)城,連續(xù)數(shù)月,久攻不下,喪失了戰(zhàn)機,后被朱元璋斷了退路,全軍被殲滅。
6、赤壁之戰(zhàn)
三國時期的曹操率兵百萬,南下攻關,聽了龐統(tǒng)的話,建成連環(huán)船,自以為得計,站在船上對酒當歌,躊躇滿志,以為必勝無題。結果,連中計謀,被蜀吳聯(lián)軍打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驕兵必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赤壁之戰(zhàn)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宛城之戰(zhàn)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鄱陽湖之戰(zhàn)
1.哪壺不開提哪壺,怎么提?
早年,有父子倆開了間小茶館,雖說本小,門面不大,可是店主善于經營,小茶館越辦越興旺。知縣白老爺整天不掏錢的大魚大肉吃足了,便到小茶館來喝茶。他一人占一桌,罵罵咧咧不說,還得來點兒花生米、豆腐干什么的。茶喝夠了就揚長而去———白喝。白老爺天天來,這父子倆可怎么受得了啊,卻又惹不起他,只好忍氣吞聲。
不久,小茶館的老掌柜病倒了,便讓兒子司爐掌壺,應付生意。一天,白老爺一端起茶杯,就齜牙皺眉吧嗒嘴,說:“這水也沒開,茶也沒味兒?!边^了幾天,白老爺來得少了;又過了幾天,白老爺漸漸不來了,小茶館又恢復了往日的興旺。老掌柜病愈后,問兒子:“白老爺為什么不來了?”兒子一笑,說:我給他沏茶,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2.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王婆是誰?
“王婆”,很多人誤以為指的是一位姓王的婆婆,少年抗議道:其實我是個不太安靜的美男子好嗎指個男的,原叫王坡。他做事婆媽,說話羅嗦,人送外號“王婆”。
王坡老家是宋代西夏,避戰(zhàn)亂而來了開封府。他隨身帶有胡瓜(即今日的哈密瓜),當?shù)厝诉€未識“寶”,竟無人光顧。
王婆(坡)就向來往人等一個勁地夸,宋神宗有次出巡,也看見王婆在向行人滔滔不絕的介紹;而王婆知道面前的是皇帝,更加勁的夸說,請皇上試試。宋神宗一啖,覺得甘甜清香,當下說:“做買賣的還是當夸則夸,像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有何不好?”
3.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為什么要穿?
張飛少時拜王養(yǎng)年為師,王對有這樣一個“缺心眼子”表示淡淡的憂傷,就對他進行因人施教,天天要他拿著繡花針,把花線往針眼里穿。開始時,張飛拿著針,“大眼珠”對著針孔的“小眼”,不知如何著手,急得哇哇直叫。王養(yǎng)年:“你有‘大眼’,針有‘小眼’,心里就是沒有‘心眼’?!?/p>
從此,張飛天天一人坐在房里苦練穿針本領,性格也逐漸變得安靜起來了。使他一生養(yǎng)成了“小事粗魯、粗中有細;大事有謀,謀略過人”的品質。在他今后的軍戎生涯中,不管是擒劉岱、釋嚴顏,還是威震長坂橋、八蒙賺張合等等戰(zhàn)斗,屢建奇功,揚名三軍。
4.新官上任三把火,哪三把?
據《三國演義》所述,三國時,諸葛亮當了劉備的軍師,在短短時期內,連續(xù)三次用火攻占曹操。第一次火燒博望坡,使夏侯敦統(tǒng)領的10萬曹兵所剩無幾,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10萬人馬,幾乎全部覆沒。第三次火燒赤壁,百萬曹兵慘敗,最后跟隨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當時,人們把這三把火稱為“諸葛亮上任三把火”。傳到后來便成為人們常說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5.狗咬呂洞賓,咬他干嘛?
呂作為一只狗,表示是有節(jié)操的,沒事才不會亂咬人,其實這是跟狗還真沒啥關系。洞賓在成仙之前,有個同鄉(xiāng)好友叫茍杳,他父母雙亡,家境十分貧寒。呂洞賓很是同情他,和他結拜為金蘭兄弟。
一天,呂洞賓家里來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見茍杳一表人才,讀書用功,便要將妹妹許配給他。呂洞賓提出成親后自己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茍杳一聽不禁一愣,但還是咬牙答應了。
茍杳成親這天,呂洞賓喜氣洋洋,而茍杳卻無臉面見人。茍杳好不容易過了三天,剛進洞房,見娘子正傷心落淚,連忙上前賠禮,林小姐只管低頭哭著說:“郎君,為何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只對燈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痹瓉硎菂味促e怕兄弟貪歡,忘了讀書,用此法來激勵。
幾年后,茍杳果然金榜題名做了大官。一晃八年過去了,這年夏天,呂家不慎失了大火,偌大一份家產化成一堆灰燼。夫妻倆決定去找茍杳幫忙。茍杳對呂洞賓熱情招待,可就是不提幫忙的事情,一連住了一個多月,一分錢也沒有給呂洞賓,呂洞賓以為他忘恩負義,一氣回了家。呂洞賓回家一看,家里蓋了新房,他剛要邁進家門,卻見大門兩旁貼著白紙,知道家中死了人,他大吃一驚,慌忙走進屋內,見屋內挺著一口棺材,妻子批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
原來,呂洞賓走后不久,就有一幫人來幫他蓋房子,蓋完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幫人抬著一口棺材進來了,他們說呂洞賓在茍杳家病死了。呂洞賓一聽,知道是茍杳玩的把戲。他走近棺材,操起一把大斧把棺材劈開兩半,只見里面全是金銀珠寶,上面還有一封信:茍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因為茍杳和狗咬同音,傳來傳去便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了。
柔能克剛也就是以智取巧勝吧,春秋的晏嬰二桃殺三壯士應該符合吧!
有一天,晏子從他們身旁經過時,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這三個人卻不起來,對晏子非常失禮。對此,晏子極為生氣,便去進見景公,說:“我聽說,賢能的君王蓄養(yǎng)的勇士,對內可以禁止暴亂,對外可以威懾敵人,上面贊揚他們的功勞,下面佩服他們的勇氣,所以使他們有尊貴的地位,優(yōu)厚的奉祿。而現(xiàn)在君王所蓄養(yǎng)的勇士,對上沒有君臣之禮,對下也不講究長幼之倫,對內不能禁止暴亂,對外不能威懾敵人,這些是禍國殃民之人,不如趕快除掉他們?!本肮f:“這三個人力氣大,與他們硬拼,恐怕拼不過他們,暗中刺殺,恐怕又刺不中?!标套诱f:“這些人雖然力大好斗,不懼強敵,但不講究長幼之禮?!庇谑潜愠藱C請景公派人賞賜他們兩個桃子,對他們說道:“你們三個人就按功勞大小去分吃這兩個桃子吧!”
公孫接仰天長嘆說:“晏子果真是位聰明人。他讓景公叫我們按功勞大小分配桃子。我們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接受桃子,卻又人多桃少,這就只有按功勞大小來分吃桃子。我第一次打敗了野豬,第二次又打敗了母老虎。像我這樣功勞,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別人共吃一個。”于是,他拿起了一個桃子站起來了。田開疆說:“我手拿兵器,接連兩次擊退敵軍。像我這樣的功勞,也可以自己單吃一個桃子,用不著與別人共吃一個?!庇谑?,他也拿起一個桃子站起來了。古冶子說:“我曾經跟隨國君橫渡黃河,大鱉咬住車左邊的馬,拖到了河的中間,那時,我不能在水面游,只有潛到水里,頂住逆流,潛行百步,又順著水流,潛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鱉,將它殺死了。我左手握著馬的尾巴,右手提著大鱉的頭,像仙鶴一樣躍出水面。渡口上的人都極為驚訝地說:‘河神出來了?!屑氁豢矗瓉硎趋M的頭。像我這樣的功勞,也可以自己單獨吃一個桃子。而不能與別人共吃一個!你們兩個人為什么不快把桃子拿出來!”說罷,便抽出寶劍,站了起來。公孫接、田開疆說:“我們勇敢趕不上您,功勞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謙讓,這就是貪婪??;然而還活著不死,那還有什么勇敢可言?”于是,他們二人都交出了桃子,刎頸自殺了。古冶子看到這種情形,說道:“他們兩個都死了,唯獨我自己活著,這是不仁;用話語去羞恥別人,吹捧自己,這是不義;悔恨自己的言行,卻又不敢去死,這是無勇。雖然如此,他們兩個人若是同吃一個桃子,是恰當?shù)模欢要氉猿粤硪粋€桃子,也是應該的?!彼械胶苄邞M,放下桃子,刎頸自殺了。景公的使者回復說:“他們三個人都死了?!本肮扇私o他們穿好衣服,放進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禮埋葬了他們。
鑿壁偷光: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幫人干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墻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于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總結: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一件是鑿壁偷光,一件是借書苦讀。它贊揚了匡衡勇于戰(zhàn)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 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并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zhàn),終于擊敗秦軍。
總結: 三遷之教:戰(zhàn)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yè)就把 家搬到城里,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總結:環(huán)境的重要性,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畫蛇添足:楚國有個專管祭祀的官員,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給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夠分,就想出誰先畫好蛇就喝酒的辦法,有一個人第一個把蛇畫好了,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在已畫好的蛇上加了兩只腳,讓人啼笑皆非總結: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凡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往往為盲目樂觀所蔽,而招致失敗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
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比缓笳D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shù)年形成大治局面總結:不是非要滔滔不絕才能顯出自己的本事,平時不露聲色是為長遠觀察問題,蓄積力量,不但能夠正確地預見未來,更能夠掌握適當時機 負荊請罪: 戰(zhàn)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
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 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總結:由此可見,一個集體起內訌,容易讓敵人有機可趁;惟有團結起來、同心協(xié)力對抗外敵。
才會讓敵人無機可乘。就是說,團結好了,才能一致對外,才不會被別人欺負 紙上談兵: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
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
總結: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照劜荒艹蔀楝F(xiàn)實 東施效顰:美女西施因病而皺著眉頭,鄰居丑女見了覺得很美,就學西施也皺起眉頭,結果顯得更丑。
后人稱這個丑女為東施??偨Y: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會適得其反 守株待兔:戰(zhàn)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結果自然再無所獲!總結: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不能死守狹隘經驗、墨守成規(guī)。濫竽充數(shù):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
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拿數(shù)百人的口糧來供養(yǎng)他。齊宣王去世。
齊湣王繼承王位,他喜歡聽一個一個的演奏,南郭處士聽后便逃走了總結:弄虛作假是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一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了解真相的時候,能夠蒙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1.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xiāng)下人,丟了一把斧子。
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于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后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里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么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里卻很高興?;氐郊依镞€夸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里去看,發(fā)現(xiàn)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
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
凡伯直言相勸,列數(shù)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
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
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币馑际牵何乙欢ㄒ黄埔磺姓系K,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yè)。
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于成為一位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 后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后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
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
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
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p>
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fā)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chuàng)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fā),創(chuàng)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里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
寫好后,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后,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
于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shù)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shù)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
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里卻想著:“要是現(xiàn)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p>
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
登徒子的故事
宋玉是戰(zhàn)國后期楚國的一位文學家。在楚懷王、楚襄王時代,曾當過“文學侍從”一類的官,相傳他是屈原的學生。他不但文章出色,儀表也是“風流瀟灑,英俊不凡”。當時的大夫登徒子,就在楚襄王面前說他“好色”,楚襄王便把宋玉找來問話。宋玉說:“沒有這回事。相反,好色的不是我,恰恰就是登徒子自己?!背逋鯁査惺裁锤鶕?。宋玉就說(原載《登徒子好色賦》): 天下的佳人沒有比得過楚國的,楚國的姣娘要算我家鄉(xiāng)的最好,我家鄉(xiāng)的美女之中最最拔尖的,就是我東鄰的一位姑娘。這位姑娘,身材適度,不高不矮,臉色也天生好看,不用擦粉抹胭脂;眉毛、皮膚、腰身、牙齒,沒有一處不美。她微微一笑的時候,那漂亮更是難于形容,要讓陽城、下蔡那些花花公子見了,不著迷才怪呢!可是,這位“東家之女”,常常攀登墻頭來偷看我,已經整整三年,我至今還沒有接受她的顧盼。 接著說到登徒子,大意是:“至于登徒大夫,就和我截然不同了。他的妻子,頭發(fā)亂、耳朵斜,嘴唇裂、牙齒缺,走起路來,彎著腰、一瘸一拐的,而且滿身癩疥,還患著嚴重的痔瘡。而登徒大夫卻很喜歡她,已經同她生了五個孩子了?!弊詈笏斡穹磫柍逋酰骸澳矗烤故钦l好色,這不是再明白不過了嗎?”襄王聽了,覺得似乎也有道理,也就算了。
我簡單的舉幾個例子 1三國時候的,大臣都說不要殺蔡邕,讓他寫完史書。
王允偏要固執(zhí)已見,說當初漢武不殺司馬遷讓他寫史書毀謗自己,這樣的事情今天不能再度發(fā)生,硬是堅持殺掉了蔡邕。有大臣聽說后就說王允這樣做肯定會斷子絕孫,結果果然這樣。
2隋煬帝 征討高麗,第一次就打敗而回,損失數(shù)十萬人,大臣勸他不要打了,他偏要固執(zhí)已見,結果三征高麗生生的把大隋朝弄垮了3高爾基覺得一幕戲劇的劇本寫的不好,導演沒經他的同意,將結尾處理成布雷喬夫死了,高爾基固執(zhí)已見非要讓導演改回去。最好導演無奈修改了劇本。
但觀眾不滿意了,從以前的謝幕30次驟降到只有五六次,劇場效果差多了。
馓子古時候稱寒具。2000多年前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寫的《楚辭.招魂》篇中,就有:“粔籹蜜餌,有\(zhòng)餭兮”的句子。粔籹蜜餌、\\\\\\\餭是什么東西?宋代林洪考證:“粔籹乃蜜面而少潤者”,“\餭乃寒具食,無可疑也”。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寫過名為《寒具》的一首詩:“纖手搓成玉數(shù)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
但有人說這不是劉禹錫寫的,而是蘇東坡為一個賣“寒具”食的老太婆寫的廣告宣傳詩。且不管誰是原作者,但這首詩卻把“寒具”這種油炸食品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大有呼之欲出之勢,足以令人垂涎欲滴了。那么寒具究竟是什么?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中十分清楚地交待說:“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鹽,牽索紐捻成環(huán)釧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梢娾套勇榛ǖ墓爬戏且话闶称房膳c之媲美的了。
為什么古人要吃“寒具”這種食品,其中還有一段傳說。原來古代清明節(jié)前一日為民間的寒食節(jié),要緊火3天。晉陸(歲羽)的《鄴中記》有“冬至后一百五日為介子推斷火冷食”的記載。說的是介子推曾伴隨公子重耳一起過著流亡生活達19年之久,在重耳餓肚無食時,曾割股獻君,可謂忠心耿耿。但重耳重新執(zhí)政為晉文公后,在論功行賞時卻忘記了介子推。為此介子推帶了母親去了綿山隱居。晉文公一日忽然想起介子推,親自帶人去綿山尋找,不見,命令放火燒山,想趕出介子推母子。不料介子推守志不移,不肯會見晉文公,母子雙雙抱木而被燒死。為此晉文公十分悲痛,遷怒于火,下令介子推死前三日全國禁煙火,于是就有了寒食節(jié)。三日不動煙火,吃什么呢?那就是寒具,它過油炸制,能夠儲存不變質,保持酥脆不皮,當然時最理想的食品了。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