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愛學(xué)習(xí),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
一天,顏回去街上辦事,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 他上前一問,才知道是買布的跟賣布的發(fā)生了糾紛。
只聽買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啥要我二十四個錢?” 顏回走到買布的跟前施一禮說:“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會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錯了,不要吵啦。” 買布的仍不服氣,指著顏回的鼻子說:誰請你出來評理的?你算老幾?要評理只有找孔夫子,錯與不錯只有他說了算!走,咱找他評理去! 顏回說:“好。
孔夫子若評你錯了怎么辦?” 買布的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頭。你錯了呢?” 顏回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冠。”
二人打著賭,找到了孔子。 孔子問明了情況,對顏回笑笑說: 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顏回,你輸啦,把冠取下來給人家吧! 顏回從來不跟老師斗嘴。
他聽孔子評他錯了,就老老實實摘下帽子,交給了買布的。 那人接過帽子,得意地走了。
對孔子的評判,顏回表面上絕對服從,心里卻想不通。 他認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學(xué)習(xí)了。
第二天,顏回就借故說家中有事,要請假回去。 孔子明白顏回的心事,也不挑破,點頭準了他的假。
顏回臨行前,去跟孔子告別。 孔子要他辦完事即返回,并囑咐他兩句話:“千年古樹莫存身,殺人不明勿動手?!?/p>
顏回應(yīng)聲“記住了”,便動身往家走。 路上,突然風(fēng)起云涌,雷鳴電閃,眼看要下大雨。
顏回鉆進路邊一棵大樹的空樹干里,想避避雨。 他猛然記起孔子“千年古樹莫存身”的話, 心想,師徒一場,再聽他一次話吧,又從空樹干中走了出來。
他剛離開不遠,一個炸雷,把那棵古樹劈個粉碎。 顏回大吃一驚:老師的第一句話應(yīng)驗啦!難道我還會殺人嗎? 顏回趕到家,已是深夜。
他不想驚動家人,就用隨身佩帶的寶劍,撥開了妻子住室的門栓。 顏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頭睡個人,北頭睡個人! 他怒從心頭起,舉劍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話“殺人不明勿動手”。
他點燈一看,床上一頭睡的是妻子,一頭睡的是妹妹? 天明,顏回又返了回去,見了孔子便跪下說:“老師,您那兩句話,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個人哪!您事前怎么會知道要發(fā)生的事呢?” 孔子把顏回扶起來說:昨天天氣燥熱,估計會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樹莫存身’。你又是帶著氣走的,身上還佩帶著寶劍,因而我告誡你‘殺人不明勿動手’。
顏回打躬說:“老師料事如神,學(xué)生十分敬佩!” 孔子又開導(dǎo)顏回說:“我知道你請假回家是假的,實則以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學(xué)習(xí)。你想想:我說三八二十三是對的,你輸了,不過輸個冠;我若說三八二十四是對的,他輸了, 那可是一條人命??!你說冠重要還是人命重要?” 顏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說:“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小非,學(xué)生還以為老師因年高而欠清醒呢。
學(xué)生慚愧萬分!” 從這以后,孔子無論去到哪里,顏回再沒離開過他。
此則義利之辯,出自《呂氏春秋·察微篇》“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于府。子貢贖魯人于諸侯而讓其金??鬃釉唬骸百n失之矣!夫圣人之舉事,可以移風(fēng)易俗,而教導(dǎo)可施于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fù)贖人矣。”子貢因善于經(jīng)商可算是孔門七十二賢中最為富有的,善賈之人求利不僅僅是追求物質(zhì)上的一種積累,也有對于名的一種追求,當然這是可以表現(xiàn)在明面上或者潛在的,在贖取魯國人的方面子貢不要求補償?shù)男袨樗坪跤趪诩憾加欣?,可是卻忽略了對于善政的損害。為什么說有損呢?孔圣說得很明顯了,子貢的錯處就是將“利”擺到了“義”的對立面上去了。當然對于圣人來說,求仁得仁,取義得義當然是完美的,可世間大抵還是普通人多,以中人之資欲為圣人之事,恐怕力有未逮吧。所以,對于大多數(shù)的普通人來說,將義利區(qū)分的太過徹底是缺少可行性的,是有違做事即生存之道的,欲行教化于天下卻不讓人生存豈非空談?故此子貢所為只能全一域而不能謀全局,所以孔圣教育了一番。這故事之后還有一個故事與之相對,說的是“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鬃釉唬骸濒斎吮卣缯咭印!笨鬃右娭约?,觀化遠也?!蓖瑯幼勇肪热瞬痪芙^報償,孔圣是很清楚此事的影響的,表示不反對。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在語言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有宰我、子貢;辦理政事能力較強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獻的有子游、子夏。
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對于當時政治,尤其是對于孔子思想的傳播,對于儒家的形成和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 顏回 中文名稱: 顏回 又 名: 復(fù)圣 字子淵 顏叔 顏淵 顏生 性 別: 男 所屬年代: 春秋戰(zhàn)國時代 生 卒 年: 公元前523~前490 生平簡介 顏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魯國(今山東曲阜)人。
字子淵,一作顏淵,孔子的得意門人,以德行堅稱。亦稱顏淵后世也稱作“顏叔”,“顏生”。
他貧而好學(xué),篤于存亡,雖簞食瓢飲,不改其樂。年三十二死,后人稱為“復(fù)圣”。
在孔門弟子中,顏回以突出的德行修養(yǎng)而著稱。對于 “仰之彌高”的孔門哲理,他堅守先生“不恥下問”的教悔,一起畢生精力“研之彌堅”,“欲罷不能”,深得孔子的贊賞。
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后歷代統(tǒng)治者不斷追加謚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fù)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稱“復(fù)圣”。山東曲阜還有“復(fù)圣廟”。
閔子騫 (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時衛(wèi)國人(今濮陽縣渠村鄉(xiāng)大閔城人),孔子高徒,為二十四孝子之一,以德行和顏淵并稱。 據(jù)《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騫少時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蘆花衣?lián)p,以棉絮已所生二子。
子騫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為惰,笞之,見衣綻處蘆花飛出,復(fù)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極,欲出后母。子騫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p>
父覺得有理,遂罷。后母為此感悟,深悔往事所非,后待諸子如一。
孔子對子騫著一行為贊賞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焙笕烁鶕?jù)這一歷史故事,改編一出戲劇叫“鞭打蘆花”,觀者無不戚然淚下, 冉伯牛 〖冉伯?!剑ㄉ淠瓴辉敚┬杖?,名耕。
字伯牛。春秋末年魯國人。
出身"賤人"家族??鬃拥茏又幸缘滦兄Q者之一。
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任中都宰。孔子在總結(jié)其學(xué)生特長時,把他列為德行優(yōu)秀者之列。
孟子在評論孔門弟子時則把他列為德行的首位,可見其在仁德修養(yǎng)方面有突出成就。他能注意平日的接人待物之禮節(jié),受到稱贊,《尸子》中記載孔子在接人待物方面經(jīng)常請他來侍奉和幫助。
他為人端莊正派,孟子認為他的行為大體與孔子相似;王充則認為他的德才達到了稱圣的程度。班固和王充則認為他是行善而遭惡疾的典型,可見他的德行對后世影響之深遠。
歷代官府對他都很尊崇。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72)東巡,祀孔子時以他為配。
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列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二十七年(739)贈"□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東平公";度宗咸淳三年(1267)改封為"□公",從祀孔子。
顏回居陋巷的典故:
顏回,字子淵,春秋時期魯國人,生于魯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歲。他十四歲即拜孔子為師,此后終生師事之。在孔門諸弟子中,孔子對他稱贊最多,不僅贊其“好學(xué)”,而且還以“仁人”相許。政冶志向上,顏回以舜為志。
顏回在其人生的第一階段,十三歲入孔門,用了大約六年的時間,其學(xué)業(yè)基本已成。顏回求學(xué)期間,曾于魯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娶宋國女子戴氏為妻。次年生子顏歆。顏回在其人生的第二個階段,約十四年的時間是隨孔子周游列國。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顏回三十八歲,孔子六十八歲,季康子派使臣公華、公賓、公林帶著禮品到衛(wèi)國來迎接孔子一行歸國。從此顏回結(jié)束了跟隨孔子長達十四年的列國周游。
顏回重歸魯國,其故居陋巷雖然依舊,但父母均已年邁,家庭重擔(dān)理應(yīng)落在他的肩上。歸魯之后,顏回除講學(xué)外,便是幫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
魯國的顏氏家族到顏路、顏回父子時,除了保有祖?zhèn)鞯馁F族身份及顏路的魯卿大夫頭銜外,便只有陋巷簡樸的住宅及五十畝郭外之田,十畝郭內(nèi)之圃了。在生產(chǎn)力極為低下的春秋時期,些許田產(chǎn)難以維持一個貴族家庭的生計,顏回父子不得不省去作為貴族家庭的一般性開支,簡居于陋巷??碱伝匾簧?,大多為追隨孔子奔走于六國,歸魯后亦未入仕,而是窮居陋巷。
顏回在學(xué)習(xí)和弘揚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xué)說的過程中,總是殫精竭思,傾注全部心血,再加上“簞食瓢飲”的困苦生活,這種狀況嚴重地損害了他的健康。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夏歷八月二十三日,一代儒學(xué)宗師顏子不幸病逝,給世人留下了永久的遺憾。由于他的家境十分困難,以至無力按照當時有關(guān)禮儀殯葬,最后經(jīng)他的父親顏路四處籌措,并在其弟子及同門好友的幫助下,才勉強完成了葬禮。
自漢代起,顏淵因為較易查考的關(guān)系,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淵配享。此后歷代統(tǒng)治者不斷追加謚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fù)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fù)圣”。山東曲阜還有“復(fù)圣廟”。
原來,孔子的好學(xué)生,一生追隨老師,仁義好學(xué),面對艱難困苦,仍舊一心向?qū)W,樂而無憂,實在是難能可貴。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在語言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有宰我、子貢;辦理政事能力較強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獻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對于當時政治,尤其是對于孔子思想的傳播,對于儒家的形成和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
顏回
中文名稱: 顏回
又 名: 復(fù)圣 字子淵 顏叔 顏淵 顏生
性 別: 男
所屬年代: 春秋戰(zhàn)國時代
生 卒 年: 公元前523~前490
生平簡介
顏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字子淵,一作顏淵,孔子的得意門人,以德行堅稱。亦稱顏淵后世也稱作“顏叔”,“顏生”。他貧而好學(xué),篤于存亡,雖簞食瓢飲,不改其樂。年三十二死,后人稱為“復(fù)圣”。
在孔門弟子中,顏回以突出的德行修養(yǎng)而著稱。對于 “仰之彌高”的孔門哲理,他堅守先生“不恥下問”的教悔,一起畢生精力“研之彌堅”,“欲罷不能”,深得孔子的贊賞。 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后歷代統(tǒng)治者不斷追加謚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fù)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fù)圣”。山東曲阜還有“復(fù)圣廟”。
閔子騫
(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時衛(wèi)國人(今濮陽縣渠村鄉(xiāng)大閔城人),孔子高徒,為二十四孝子之一,以德行和顏淵并稱。
據(jù)《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騫少時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蘆花衣?lián)p,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騫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為惰,笞之,見衣綻處蘆花飛出,復(fù)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極,欲出后母。子騫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备赣X得有理,遂罷。后母為此感悟,深悔往事所非,后待諸子如一??鬃訉ψ域q著一行為贊賞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焙笕烁鶕?jù)這一歷史故事,改編一出戲劇叫“鞭打蘆花”,觀者無不戚然淚下,
冉伯牛
〖冉伯?!剑ㄉ淠瓴辉敚┬杖?,名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魯國人。出身"賤人"家族??鬃拥茏又幸缘滦兄Q者之一??鬃尤昔攪究軙r,任中都宰。孔子在總結(jié)其學(xué)生特長時,把他列為德行優(yōu)秀者之列。孟子在評論孔門弟子時則把他列為德行的首位,可見其在仁德修養(yǎng)方面有突出成就。他能注意平日的接人待物之禮節(jié),受到稱贊,《尸子》中記載孔子在接人待物方面經(jīng)常請他來侍奉和幫助。他為人端莊正派,孟子認為他的行為大體與孔子相似;王充則認為他的德才達到了稱圣的程度。班固和王充則認為他是行善而遭惡疾的典型,可見他的德行對后世影響之深遠。歷代官府對他都很尊崇。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72)東巡,祀孔子時以他為配。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列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二十七年(739)贈"□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東平公";度宗咸淳三年(1267)改封為"□公",從祀孔子。
公冶長懂鳥語::孔子有個弟子叫公冶長,懂鳥語。
一天,他正在屋里看書,院中的一棵樹上飛來一只鳥,只聽這只鳥沖著公冶長叫道:“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死只大綿羊,你吃肉來我吃腸。”公冶長聽罷,十分高興,放下書,立刻趕往南山,果然看見山腳下有一只大綿羊不慎從山上掉下來摔死了。
公冶長把死綿蘭弄回家,扒掉皮,卸下肉,收拾好腸肚,自己都煮著吃了,一點沒給鳥留下。鳥什么也沒吃到,十分生氣,認為自己白給公冶長報信兒了,公冶長貪得無厭,決定報復(fù)他。
過了幾天,鳥又飛來了,又在樹上叫道:“公冶長,公冶長,北山死只大綿羊,你吃肉來我吃腸?!惫遍L上次嘗到了甜頭,這回一聽鳥叫,馬上樂顛顛地直奔北山而去。
可到了北山腳下,并未見到大綿羊,東找西找也未找到,卻看見一個死人,他感到很晦氣,剛要走開,恰巧縣里的差役趕到了。差役見公冶長在死人的現(xiàn)場,便懷疑他是殺人犯,不由分說便把他帶回了縣衙。
縣官當即升堂,問:你是何人?為何殺人?公冶長說:我是孔子的學(xué)生叫公冶長,我沒殺人??h官又說:你既然是孔子的學(xué)生為什么不好好念書?你說你沒殺人,那你到北山干什么去了?公冶長只好把自己懂鳥語和兩次鳥說的話如實稟報縣令。
縣令聽了將信將疑,只好把他暫時收監(jiān)。第二天,縣官再次升堂,并讓人把公冶長帶上來。
這時,縣官指著堂前一棵大樹對公冶長說:公冶長,你說你懂鳥語,你說說樹上的鳥在說什么?公冶長這才注意到堂前的一棵大樹上果然有一只鳥在不停地鳴叫。他仔細一聽,便答道:回稟大人,鳥在說:唧唧喳,唧唧喳,有人把我的孩兒鎖在了抽匣。
縣官一聽,驚喜萬分,驚的是公冶長果然懂鳥語,喜的是他沒有冤枉好人。原來縣官事先讓人上樹把鳥窩掏了,把鳥窩中的小鳥鎖到了抽匣里。
之后,縣官把公冶長放了。講完了故事,母親說:公冶長懂鳥語,確實不簡單。
不過,他不該太貪心,既然是鳥給你報的信兒,你就該把腸子留給鳥。不該獨吞,險些遭牢獄之災(zāi)。
他后來可能改好了,還做了孔子的女婿。 子路、顏回借糧:孔子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走到陳、蔡之地斷糧了。
經(jīng)過打聽,知道附近有一個有錢人家有許多糧食。于是孔子決定讓一個學(xué)生去借糧。
子路聽說了便自告奮勇,孔子便讓他去了。子路來到有錢人家的門外,喊道:屋里有人嗎?屋里一個老者的聲音答道:誰呀?進來吧。
那人家的院子有個很矮的籬笆墻,中間有個同樣很矮的籬笆門,子路不待開門,抬腿一步跨過矮墻,然后幾步便進了屋。老者問:你是何人?來此何干?子路答道:我是孔子的弟子,我叫子路。
我們斷糧了,特來向你借糧。老者說:糧食是有,不過,得先回答我?guī)讉€問題,答對了借多少糧都可以,答錯了,一粒糧食也不借。
子路心想:我是孔子的大弟子,幾個問題還能難倒我?便說:你問吧。老者說:什么多,什么少,什么歡喜,什么惱?子路聽了,心下暗笑:這么簡單的問題怎能難倒我?不加思索,張口便答:星星多,月亮少,娶媳婦歡喜,死人惱。
老者聽罷微微一笑,說:對不起,你答的不對。請回吧。
子路莫名其妙,只得回來??鬃訂枺涸趺礃??找到了嗎?子路回答:找是找到了,可惜人家不肯借糧。
孔子聽了,非常發(fā)愁,沒糧怎么可以?這時顏回走了過來,說:老師,讓我去再試一試吧??鬃訜o奈,只好答應(yīng)。
顏回也來到那家門前,輕輕拍了拍門,然后問道:請問,家里有人嗎?老者在屋內(nèi)答道:誰呀?請進來吧。顏回見籬笆墻和門雖然很矮,但門卻關(guān)著,便說:不開門,我怎么進哪。
老者聽后便出屋來開門,心想:這個年輕人很有禮貌。進屋后老者便問:你是何人,來此何干?顏回先給老者鞠了一個躬,然后說:打擾您了。
回老人家話,在下是孔子的學(xué)生,叫顏回。特來向您借糧。
老者說:借糧可以,不過得先回答我?guī)讉€問題,答對了借多少糧都可以,如果答錯了,那便對不起了。顏回聽罷拱拱手說:您請說題,讓我試試。
老者說:什么多,什么少,什么歡喜,什么惱?顏回也是未加思索,立即答道:小人多,君子少,借時歡喜,要時惱。老者聽了,微笑著點點頭,然后說:回去告訴孔子,借多少糧都可以。
母親說,子路回答的不能說不對,不過,與借糧毫不相干。顏回的回答不僅針對性強,而且很巧妙,暗含著不做小人要做君子,借糧一定要還 3 顏回拾金不昧: 顏回家貧,在孔子門弟子中是最出名的。
顏回平時又不善言談,更使一些富家弟子看不起他,有時還借故侮辱他。顏回從不和這些同學(xué)計較,只是一門子用功讀書。
一天,有個同學(xué)的銅方圈丟了,就懷疑是顏回偷了。雖然大家都在顏回面前旁敲側(cè)擊,顏回依然鎮(zhèn)靜自若,不理不睬。
這樣,同學(xué)們更加懷疑是他偷的了。 這天放學(xué),同學(xué)們都到孔子面前說顏回偷了銅方圈,開始孔子不信,可告狀多了,孔子就生氣了,沒想到自己門下竟會出現(xiàn)偷兒,就要把顏回趕出學(xué)堂。
可轉(zhuǎn)念一想,顏回偷方圈又沒人抓住手脖子,假如不是他,不是白白冤枉了一個好孩子嗎?孔子想了想,就拿出一錠金子寫了幾個,說:“那就試試他吧!” 飯后,又見顏回第一個來到學(xué)堂。他腳一進門就被一個硬東西碰了一下,顏回穿的草鞋,這下碰得可不。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