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史書記載:中國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天臺山國清寺的豐干禪師,一日行經(jīng)赤城道旁,聞草叢中有兒童啼哭,趨前視察,見一小孩約十來歲,詢其姓名,答:‘我無家、無姓、亦無名?!S干禪師愍其無依,帶回國清寺,交庫房當(dāng)茶童。因是拾來,名之拾得。
由于拾得聰明伶俐,三年后升任齋堂香燈,及執(zhí)掌出食等雜事。一日,四顧無人,竟登座與所供奉的圣像對坐而食,還呵斥圣像小果,焦芽敗種。事被知庫靈熠禪師看見,責(zé)其對圣像不恭,可能頭腦有毛病,罷其香燈職,派往廚房洗碗碟,常將多余飯菜,盛于竹筒,贈其摯友寒山子。
有一次寺中飯食花果被鳥琢食,拾得竟執(zhí)杖打寺中供養(yǎng)的山神像,責(zé)其守護(hù)伽藍(lán)不力,有失職責(zé),枉受沙門供養(yǎng)。當(dāng)晚寺僧,皆夢見山神說:‘拾得打我,罵我?!`熠禪師至山神像前視察,果見山神像有杖打痕跡,始知拾得來歷不凡。
拾得與寒山子時相往來,還常對人說佛法。但人不信,反而譏誚怒罵,甚至打之。寒山對拾得曰:‘世間人穢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該如何對他?’拾得答曰:‘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笫暗谜颇僚V?,一日,正值寺中半月布薩,律師正為僧眾在堂中說戒。拾得驅(qū)牛群到法堂前倚門而立,并撫掌笑曰:‘悠悠哉,聚得作相,這個如何?’說戒和尚怪其不敬,怒斥曰:‘下人瘋狂,破我說戒?!暗靡娖溧列钠?,即說偈曰:‘無嗔即是戒,心凈即出家;我性與汝合,一切法無差?!浜蜕幸娛暗梦ばδ槪瑲獾孟绿脕泶蚴暗?,要他驅(qū)牛出去。
拾得曰:‘我不趕牛了,這群牛,皆大德前生的知事僧,它們都有法號,不信,且看我叫它們出來?!S即對牛群說:‘前生律師弘靖站出來?!从幸话着W髀暥^,又曰:‘前生典座光超出來,’又有一黑牛應(yīng)聲而出。拾得又叫:‘直歲靖本出來,’又有一牯牛應(yīng)聲出來,最后,拾得牽一牛說曰:‘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汝合招此咎,怨恨于何人,佛力雖廣大,汝卻辜佛恩?!?
自此,僧眾始知拾得,并非凡間俗子,不再以瘋子看待。后因阿彌陀佛化身的豐干禪師,對丘太守說: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的化身,圣跡顯露,與寒山子同離國清寺,后不知所終。
文殊、普賢兩位大士,一為諸佛母,一為諸佛長子,公孫二人,常在十方諸佛前,共作佛事,游戲人間,常在一起。淳熙年間,文殊菩薩應(yīng)身為兜率寺戒阇黎時,普賢菩薩亦同時化身為周氏女,排行第七,人皆稱她周七娘。生時便有種種神異,長大后不肯嫁人,每天行乞于市,晚常宿于普濟(jì)橋下,常與戒阇黎在一起,妙行莫測。時人不解,笑為瘋婆。后有圣者歌曰:‘戒師文殊,周婆普賢,隨肩搭背,萬世流傳?!笕耸贾瞧兴_應(yīng)世。
古時候西域有個妙莊王,生了3個女兒2113,名妙因、妙緣、妙善。
三女都到了出嫁的年齡,大女、二女高高興興嫁出去了,就是三女兒妙善死也不肯出嫁,執(zhí)意出家。莊王大怒,把妙善趕出王宮。
5261妙善就到深山修行4102,成為香山仙長。后來莊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親人的一只手、一只眼來作藥引子。
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犧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善1653獻(xiàn)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親的命。妙善公主大愿大德的孝行,不僅教育了妙莊王,而版且,佛祖釋迦牟尼亦被其孝心感動,為讓妙善公主能時時拯救苦難眾生權(quán),佛祖便賞她一千只手,一千只眼,使之成為眾所祈求的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
傳說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化身,楊柳觀音就是其中之一。
據(jù)說有一天,觀音菩薩聽說中州地區(qū)民風(fēng)很不好,百姓愚昧無知,貪財好利。慈悲的菩薩決定前去度化那些愚人。
乘著祥云的觀音菩薩來到中州地區(qū)的太室山。當(dāng)天夜里,她托夢給當(dāng)?shù)氐陌傩?,說是明天觀音菩薩要經(jīng)過此地,點化有緣人,解救百姓的苦難。
第二天,當(dāng)?shù)氐陌傩占娂娬勂鹆俗蛞顾髦畨?,發(fā)現(xiàn)大家居然作的是同一個夢。于是,眾人滿懷希望等待觀音菩薩的到來。人們每見到一個陌生人,都要上前詢問,看是否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但是讓大家失望的是,沒有一個人是觀音菩薩。原來,觀音菩薩化作了一個窮苦的老婦人,一路乞討,沒有一個人注意到她。
當(dāng)時中州地區(qū)正值大旱,莊稼都枯萎了,百姓的糧食很緊張?;頌槔蠇D人的觀音菩薩乞討了很多家,都沒有要到一點吃的,她不禁嘆息道:“干旱固然是天災(zāi),可是也是人自作自受的結(jié)果啊?!闭捎幸粋€叫劉世顯的老人聽到了菩薩的嘆息,他心中一動,暗想:難道這老夫人就是觀音菩薩不成?于是他上前問道:“老婆婆,你說的很有道理。你的意思是說,因為這里的人不肯一心向善,才遭到這樣的天災(zāi)吧。如果從現(xiàn)在開始,每個人都積德行善,改過自新,今年的天災(zāi)還可以救的了嗎?”
菩薩笑著說:“上天之心是最仁慈的,福善之心要比罰惡之心還勝三分。只要人們誠心悔過,上天是會看見的?!眲⑹里@聽了菩薩的點化,伏身拜道:“多謝觀音菩薩點化。如今弟子茅塞頓開,愿菩薩大發(fā)慈悲,廣施法力,降下甘霖。弟子愿建寺廟供奉菩薩,并且勸說眾人,皈依佛門。”
觀音菩薩說道:“難得你一片誠心替眾人求情。明天午時三刻,我將顯化真身,施法降下甘霖。請你告知當(dāng)?shù)匕傩眨綍r候可以觀看。”劉世顯再三拜謝,菩薩卻已悄然隱去。
劉世顯把遇見觀音菩薩之事告訴了眾人,大家聽說那個討飯的老婦人就是菩薩,都半信半疑,只等到次日午時三刻再看個究竟。
第二天,將近晌午時分,太室山頂飄起一片白云,白云散去,觀音菩薩顯現(xiàn)了真身。只見菩薩丈六金身,頭戴錦兜,身批袈裟,赤著雙腳,手中捧著一只羊脂白玉凈瓶,瓶中是甘霖和楊柳枝。眾人見了,慌忙下拜,口中念誦“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法號。觀音菩薩從凈瓶中取出楊柳枝,蘸著甘霖,向農(nóng)田中輕輕撒去,其法相也隨之逐漸隱去。不一會兒,大雨傾盆,一直下了半個時辰才停住。
從那以后,中州地區(qū)沒有不相信佛法的。劉世顯捐資在太室山上建了一座廟,內(nèi)中供奉手捧楊柳凈瓶的觀音菩薩像。
這次觀音菩薩的顯化,被稱為“楊柳觀音”。
觀音,原名觀世音,是佛教中阿彌陀佛的左協(xié)菩薩,無性?!侗A經(jīng)》上說,觀音原來是轉(zhuǎn)輪王的兒子,名叫不煦。他曾與父親一起跟隨釋迦牟尼出家修道,發(fā)誓“要排除眾生一切苦惱??嚯y眾生,只要一心念我的名字,我就能即時觀其聲音,幫他脫離苦海。”釋迦牟尼為不煦的決心所感動,親自為他授記:“善男子,你要拯救三惡道一切眾生,斷除眾生煩惱,使他們往生樂土。善男子!我就給你取名觀世音“
據(jù)說觀世音最初的藝術(shù)原形是古印度婆羅門教中一對可愛的孿生小馬駒,所以又叫”雙馬童神“/佛教產(chǎn)生后,其藝術(shù)形象變?yōu)橐黄バ●R駒,名稱“馬頭觀世音”,為一慈眉善目的菩薩。后來它又被人格化,表現(xiàn)為威猛的男相形象。從印度傳入中國后,在一段時間內(nèi)依然是男相,如河北平泉出土的北魏太和年間的銅鑄觀世音菩薩立像,形象粗獷威武,衣飾樸素。但是后來他為什么變成了女相呢?
一種說法是唐太宗做了皇帝后,真龍?zhí)熳营氁粺o二,觀世音的形象便由男相改變?yōu)榕嗔恕S终f因其名字中的“世”字與皇帝名稱相同,避諱而刪去,就改稱為觀音。另一種觀點認(rèn)為,觀世音像的變相更多地取決于當(dāng)時人們審美的愛好。按站佛法說法,觀世音菩薩有32種應(yīng)變化身,其中即有一些女身。觀世音為說法需要,可以變換性別和身份。因此在南北朝時期,人們已經(jīng)開始把他們所喜愛的女性美賦予了心目中敬仰的觀世音菩薩,女相觀音變逐漸出現(xiàn)在寺廟之中。到了唐朝,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日益提高,藝術(shù)家便把對女性的愛戀之情移植到觀音雕像上,觀音像從此固定為體態(tài)婀娜`,神態(tài)嫵媚,服飾華麗,富有風(fēng)韻的女相形象了。觀音通常腳踏仰蓮蓮坐,左手拿著凈瓶,右手持柳枝,面露微笑,似乎正在把瓶中趕路撒向人間,把幸福帶給人類。
豐干、寒山、拾得 唐太宗貞觀年間,住在天臺山國清寺的豐干禪師一次云游,去赤城山,突然聽到一個孩子的哭聲。
四野無人,禪師急忙奔向前去,見是一個年約十歲的男孩在抽泣。 豐干禪師問:“小菩薩,你是誰領(lǐng)出來的?父母在哪?家在什麼地方?” 孩子回答說:“我是個孤兒,無父無母,貪玩迷了路,家也不知在哪里了?!?/p>
豐干禪師見他可憐,便領(lǐng)回了國清寺,交給僧人撫養(yǎng)。因這孤兒無名,又是豐干禪師撿來的,僧人們便稱他為“拾得”,天長日久,“拾得”就成了孩子的名字。
幾年光陰一過,“拾得”從一個稚弱童子變成了碩壯少年,能夠干些雜活了。豐干禪師便派他去廚房幫忙,擇擇菜,燒燒火,好替僧人們減輕一些生活壓力。
這位“拾得”人倒勤快,只是有個怪毛病,每次干活總將一些剩菜剩飯包好,放到一個竹簍里。這些東西是他為“寒山”準(zhǔn)備的。
“寒山”是誰?國清寺的僧人都知道,他就是隱在山頂“寒巖”的那位怪人?!昂健贝┲婀郑幌裆?,道不像道,又喜歡詩文詞藻,經(jīng)常順手寫上幾句,或隨口吟誦幾聲。
但他不像普通詩人那樣預(yù)備文房四寶,也從不積累文稿,只要興趣來了,便在屋壁竹石之上隨手刻下。時間一久,寒巖附近的山石樹木、村舍墻壁之上便布滿了“寒山”的詩文。
“拾得”對“寒山”非常敬佩,很想學(xué)得“寒山”的風(fēng)范文采,便每日收積國清寺僧人用剩的飯菜,供養(yǎng)“寒山”。每次下山來國清寺,他必有一竹簍的飯菜送給“寒山”,由“寒山”背上山去,“寒山”也經(jīng)常到國清寺里和“拾得”在一起。
僧人講究慈悲愛物,自已用不了的東西送給別人,對僧人來說是常事,所以,國清寺的和尚們對“拾得”的作為也不放在心里。然而,有一件事卻令眾僧非常難以忍受,那就是“拾得”經(jīng)常在深更半夜狂呼亂叫。
國清寺地處天臺山腳下,附近村民很少,夜里極其安靜,“拾得”突然大喊大叫,猶如平地驚雷,實在嚇人得很。眾僧無法忍受,便走出來批評他、驅(qū)趕他。
“拾得”也不反駁回?fù)簦偸菗嵴拼笮?,揚長而去,好像是故意要打破沉靜之夜,擾亂僧人的清修。 三番五次之后,僧人們見“拾得”屢教不改,只好找豐干禪師,希望“豐干禪師”出面管教一下。
“豐干禪師”卻對“拾得”縱容得很,從來不加勸阻。他自己也和“拾得”差不多,經(jīng)常在深夜歌唱自娛。
寒山是文殊菩薩降世,拾得是普賢菩薩化身 閭丘胤本是唐朝的朝議大夫,受到唐太宗的詔命,派他去作臺州刺史,將要起程的那一天,忽然頭痛如絞,苦不可耐,命醫(yī)診治,而竟越診越痛,閭刺史頭痛甚劇,醫(yī)治無效。就在這疼痛不堪的時候,忽然來了一位僧人,自稱為豐干禪師,說是從天臺山國清寺而來。
便咨詢豐干禪師有無良方,以診治頭疾。 豐干禪師卻從從容容,不慌不忙的笑著說到: “身居四大(地、火、水、風(fēng)),病從幻生,若欲除之,應(yīng)須凈水?!?/p>
清凈之水,竟可以治病。于是,閭丘胤便以凈水一杯,給與豐干禪師,豐干禪師持在手里,誦咒一時,吸了一大口,就對準(zhǔn)閭丘胤頭上,一口噴去,使得閭刺史滿臉滿頭,以至全身,盡成淋漓,不到一刻功夫,頭部劇痛,豁然而愈。
這就使得閭丘胤不得不驚奇而敬佩了。正待申謝,而豐干禪師卻說 “臺州地屬海島,山嵐毒風(fēng)慎重,到日必須擅自攝護(hù)?!?/p>
于是,閭丘胤便問:“不知天臺山有無賢士?值得敬仰的人物?!?豐干禪師很巧妙而含蓄地回答說: “見之不識,識之不見,若欲見之,不得取相,乃可得見?!?/p>
閭丘胤一聽豐干禪師講到這里,立刻接著說到: “那是當(dāng)然的,絕對不可以貌取人,所謂‘以貌取人,失之交臂’。你說啦!那有一位什么樣的人物呀?” 豐干禪師答道: “?。∵@人的來頭可大,有一位名叫寒山,是文殊菩薩降世,而遁跡在國清寺里。
另一位拾得,卻是普賢菩薩的化身,他們變成一副貧苦窮相,看上去卻像乞丐。而且,還有一點瘋狂情態(tài),或去或來,都在國清寺的庫房里,或者就在廚房內(nèi)掌火呢?!?/p>
豐干禪師說這段話以后,他便告辭走了。 于是,閭丘胤也就到臺州(浙江臨??h境)上任而去。
他卻沒有忘記豐干禪師所說的話,上任僅僅三天,便親自微服到了國清寺,找到一位老和尚問著說: “在你們寶剎中,有一位豐干禪師在這里住過嗎?” “有的,有的。只是現(xiàn)在已到外面游方去了?!?/p>
那位老和尚很鄭重的答復(fù)說。 閭丘胤又問:“還有兩位貧士模樣,又好像有些瘋狂情態(tài)的行者,現(xiàn)在何處?” 那位老和尚略事思索了一會就說: “?。∧鞘亲≡谔婆d縣(浙江省天臺縣境)寒巖里“寒山”以及住在本寺庫院中的“拾得”了?!?/p>
閭丘胤對于豐干禪師所說的人和地,都獲得了證實,他表示非常的高興。便用臺州刺史的全部儀仗,朝衣朝冠前往禮拜。
當(dāng)他一抵國清寺,當(dāng)然就驚動了全體寺眾,大家都恭敬的迎接這位行政首長。 于是,他便問寺眾們說: “你們這國清寺里,有一位豐干禪師,他的住院在哪兒?還有拾得和寒山子兩人,現(xiàn)在何處?” 當(dāng)時便有一位名叫道翹的寺僧,出來回答說: “??!只是要問他們嗎?豐干禪師的住院,就在經(jīng)藏的背后,現(xiàn)在并沒有人居住。”
“還有寒山子和拾得呢?”閭丘胤便追問說。 道翹和尚又說道:“寒山和拾得兩人,正。
經(jīng)典禪語故事 1、泥濘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與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條泥濘小路上,此時,天正下著大雨。
他倆在一個拐彎處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為身著綢布衣裳和絲質(zhì)衣帶而無法跨過那條泥路。 “來吧,姑娘,”坦山說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過了泥路,放下后又繼續(xù)趕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悶聲不響,最后終于按捺不住,向坦山發(fā)問:“我們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別是年輕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險的,你為什么要那樣做?” “什么?那個女人嗎?”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還抱著嗎?” 2、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廟參拜觀音菩薩。 幾叩首后,這人突然發(fā)現(xiàn)身邊一人也在參拜,且模樣與供臺上的觀音菩薩一模一樣。
此人大惑不解,輕聲問道:“您是觀音菩薩嗎?”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問:“那您自己為什么還要參拜呢?” 觀音菩薩答:“因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 3、輸與贏 一位武士手里握著一條魚來到一休禪師的房間。 他說道:“我們打個賭,禪師說我手中的這條魚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說是死的,武士肯定會松開手;而如果他說是活的,那武士一定會暗中使勁把魚捏死。
于是,一休說:“是死的?!?武士馬上把手松開,笑道:“哈哈,禪師你輸了,你看這魚是活的?!?/p>
一休淡淡一笑,說道:“是的,我輸了?!?一休輸了,但是他卻贏得了一條實實在在的魚。
4、你且看他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曰:“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 5、悟性如光 讀佛經(jīng)。
弟子問佛祖:“您所說的極樂世界,我看不見,怎么能夠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帶進(jìn)一間漆黑的屋子,告訴他:“墻角有一把錘子?!?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還是瞇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見五指,只好說我看不見。
佛祖點燃了一支蠟燭,墻角果然有一把錘子。 你看不見的,就不存在嗎? 6、送一輪明月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禪師,有一天夜里,趁著皎潔的月光,他在林間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時,正碰 上個小偷光顧,他怕驚動小偷,一直站門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錢的東西,返身離去時遇見了禪師,正感到驚慌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yuǎn)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說著脫下了身上的外衣,說道:“夜里涼,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
說完,禪師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你!” 第二天,溫暖的陽光融融地灑照著茅屋,禪師推開門,睜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齊地疊放在門口。
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道:“我終于送了他一輪明月……” 7、一滴水 佛祖釋迦牟尼考問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干涸?” 弟子們都回答不出。 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8、平常心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很難看。 小和尚看不過去,對師傅說:“師傅,快撒點種子吧!” 師傅曰:“不著急,隨時。”
種子到手了,師傅對小和尚說:“去種吧。”不料,一陣風(fēng)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著急地對師傅說:“師傅,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師傅說:“沒關(guān)系,吹走的凈是空的,撒下去也發(fā)不了芽,隨性。”
剛?cè)鐾攴N子,這時飛來幾只小鳥,在土里一陣刨食。小和尚急著對小鳥連轟帶趕,然后向師傅報告說: “糟了,種子都被鳥吃了?!?/p>
師傅說:“急什么,種子多著呢,吃不完,隨遇?!?半夜,一陣狂風(fēng)暴雨。
小和尚來到師傅房間帶著哭腔對師傅說:“這下全完了,種子都被雨水沖走了。” 師傅答:“沖就沖吧,沖到哪兒都是發(fā)芽,隨緣。”
幾天過去了,昔日光禿禿的地上長出了許多新綠,連沒有播種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頭。小和尚高興地說:“師傅,快來看吶,都長出來了?!?/p>
師傅卻依然平靜如昔地說:“應(yīng)該是這樣吧,隨喜。” 9、禪者的祝福 唐朝的龍?zhí)抖U師,他少年未出家時很貧窮,靠賣餅為生,無處棲身,所以道悟禪師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給他住。
為了表示謝意,他每天送十個餅給道悟禪師,而道悟總是回贈一個給龍?zhí)?,并祝福他說:“這是給你的,祝你子孫繁昌!” 他實在不解,有一天他問何故,道悟卻說:“你送來的,我送給你有什么不對?” 龍?zhí)堵牶髲拇碎_悟出家,后來成為一代宗師。 取之于人要回報于人,得之于社會要回饋社會;要我好你也好,我贏你也贏。
這偉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10、天堂與地獄 有一位武士向白隱禪師問道。
武士問:“天堂和地獄有什么區(qū)別?” 白隱反問:“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隱聽后笑道:“就憑你這粗魯之人也配向我問道?” 武士勃然大怒,隨手抽出佩劍,朝白隱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劍就要落在白隱頭上,白隱卻不慌不忙輕聲說道:“此乃地獄?!?/p>
武士猛然一驚,然后若有所悟,連忙丟棄佩劍,雙手和十,低頭跪拜:“多謝師傅指點,請原諒我剛才的魯莽。” 白隱又微微說道:“此乃天堂。”
11、惹塵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
觀音菩薩的故事—割肉救母 阿媛 在民間傳說中,觀音菩薩是天竺國妙莊王的三公主—妙善,她從出生就沒有見過父母,一直因為躲避宰相的追殺而遠(yuǎn)避它鄉(xiāng),在養(yǎng)父母的慈愛和關(guān)懷中幸福成長。
十二歲時因為偶然發(fā)現(xiàn)生身母親的信物而知道自己的身世,越發(fā)對養(yǎng)父母產(chǎn)生敬愛和感恩之心,同時也萌發(fā)對身生父母的思念與想往。 妙善公主天生悲天憫人,就是對一棵小草也愛惜備至,她十六歲出家學(xué)道,法名:觀世音,意思是:觀其世間的音聲,關(guān)注眾生的疾苦,有求必應(yīng),有難必幫,有緣必度。
她先后收善財童子和小龍女為徒弟。在她道果還未成熟那年,師徒三人來到妙莊王城,還未進(jìn)城,她突然感到心疼欲裂,掐指一算,是至親的親人有難。
她們匆匆趕到城里,看見粘貼皇榜的地方人山人海,人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她們進(jìn)前一看,是妙莊王宮為王后粘貼的招賢榜,大概意思是王后近年來日思夜想失去的三公主,加上國事紛擾、偶感風(fēng)寒,遂發(fā)急病,全國上下無有能醫(yī)者,現(xiàn)王后病體沉重,有能醫(yī)者,揭榜為據(jù),若能讓王后痊愈,必定予半壁江山為謝! 妙善看見“王后日思夜想失去的三公主”幾個字,不由得心疼難忍,潸然淚下。想想母親懷胎十月,擔(dān)驚受怕,妊娠反應(yīng),苦痛不堪,直至生產(chǎn),血流如注,未及慈愛,被迫分離,思念牽掛,肝腸寸斷;二十幾年苦痛煎熬,身心憔悴,如今命懸一線,還不知道女兒在何方?她毅然揭榜在懷,早有官兵報告王宮,不一會就來了許多官兵,為首的一個看著妙善年輕貌美,清逸不凡,不像是醫(yī)生,疑惑的問:“是你揭的榜嗎?”妙善說:“是我揭的,趕快讓我進(jìn)去,耽誤了王后的病情,你吃罪不起!” 來到王宮,見到日夜思念的親娘,妙善強忍淚水,上前為母親診脈,母親氣血已亂,氣若游絲,已經(jīng)危在旦夕。
恰在這時,宰相突然闖入,以審查醫(yī)者為名,想進(jìn)一步干擾王后的治療,當(dāng)他看見妙善時,心里為之一振,他也是修道之人,頗有功力,他看出妙善就是三公主,便對妙莊王說:“王后的病,只有用親生兒女的血肉做藥引才能治好?!庇謱χ钌脐幒莸卣f:“我說的對嗎?這是《醫(yī)典》上記載的,王后思念女兒成疾,解鈴還需系鈴人,只能用親生女兒的血肉治療?!?/p>
妙莊王問旁邊的太醫(yī):“是不是有這種治法?”太醫(yī)回答:“回稟陛下,醫(yī)典,醫(yī)書都有這種記載,但是我們都不曾試過,請陛下三思!”國王對王后一往情深,他不愿失去王后,便下令叫來妙可,妙心兩個公主,要她們?yōu)橥鹾蟾钊庵尾?。大公主妙可聽說要割肉給母親治病,嚇了一跳,沉思一會說:“父王,我看還是把這個為母后盡孝的好事讓給妹妹做吧?!?/p>
二公主妙心急切地回答:“還是姐姐做吧!”兩人推來推去,誰也不愿意割自己的肉為母親治病。 這時, 妙善上前向妙莊王施禮道:“貧僧愿意割肉救治王后的病,請陛下恩準(zhǔn)!”妙莊王看著端莊美麗的妙善,長嘆一聲道:“親生女兒都不愿意做的事,你怎么愿意呢,這是為什么?”“她是一位賢德的王后,況且王后與貧僧有緣,望陛下成全貧僧的心愿?!?/p>
妙善含著淚水懇求道。妙莊王感動地說:“你真像我的三公主,她要是活著,也跟你一樣大了?!?/p>
說著不由得落下淚來。妙善一看,差點想撲進(jìn)妙莊王的懷里叫聲“父王”然后大哭一場。
但是不能,還不是時候,。妙善叫人趕快割肉為王后煎藥,在場的所有人,除了宰相暗自得意的冷笑以外,個個掩面落淚,感動不已。
廚夫雙手顫抖地割下妙善左手臂上的一大塊肉,奇怪的是肉割下來,血就止住了。太醫(yī)們趕快為妙善敷上金創(chuàng)藥,仔細(xì)的包扎好傷口。
妙善自始至終忍著劇痛,一聲不吭。她在心里欣慰的想:終于可以報答一點母親的恩情了。
她日夜守候,親自給王后煎藥喂藥,三天后,王后的病就好了。王后緊緊握住她的手說:“你真像我的女兒,一看見你,我心里就愛的不行,以往的憂苦一點也沒有了?!?/p>
妙善忍住淚水笑笑說:“貧僧也希望您是我的母親,我一看見您,就覺得格外溫暖和親切,請允許我在您的膝下靠一靠,我要體會一下承歡膝下的母女幸福?!蓖鹾缶o緊抱住妙善,那種情脈一通的喜悅和感動溢滿心間,兩人淚水盈盈,久久不愿分開。
王后暗暗發(fā)愿:“如果她是我女兒,就讓我的淚水平復(fù)她的傷口?!庇谑峭鹾笳f:“孩子,現(xiàn)在只有我們倆,我叫你一聲女兒,你把傷口給我看看,行嗎?”妙善看著王后懇求的淚眼,答應(yīng)了她的要求。
王后輕輕撫摸著妙善的傷口,心疼萬分,淚水奔涌,這時奇跡發(fā)生了,王后的眼淚滴在傷口上,傷口立刻平復(fù)如初。她大叫一聲:“?。∥业男母?,我的寶貝,我日夜苦盼的女兒,你終于回來了!”母女相見,悲喜交集,涕淚橫流,多年的渴望化作幸福的擁抱,妙善哽咽地請求母親坐好,她要對母親行跪拜禮,她脫去戒袍,深深地對母親行了三個跪拜禮,感恩母親十月懷胎之恩,感恩母親牽掛思念之恩,祝福母親福壽綿長,吉祥如意! 盡管王后舍不得離開女兒,但是為了女兒不再落入宰相之手,也為了女兒早日修成佛道,鏟除以宰相為首的一批禍患,保證國泰民安,人民安樂幸福。
母女倆還是忍痛依依惜別,妙善要繼續(xù)在珞珈山修煉,等待她的是更艱巨的行程,她要為天下蒼生修行菩。
古時候西域有個妙莊王,生了3個女兒,名妙因、妙緣、妙善。
三女都到了出嫁的年齡,大女、二女高高興興嫁出去了,就是三女兒妙善死也不肯出嫁,執(zhí)意出家。莊王大怒,把妙善趕出王宮。
妙善就到深山修行,成為香山仙長。后來莊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親人的一只手、一只眼來作藥引子。
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犧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獻(xiàn)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親的命。妙善公主大愿大德的孝行,不僅教育了妙莊王,而且,佛祖釋迦牟尼亦被其孝心感動,為讓妙善公主能時時拯救苦難眾生,佛祖便賞她一千只手,一千只眼,使之成為眾所祈求的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