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薄楊修便自嚴裝。人驚問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p>
曹操出兵漢中時,本來企圖進攻劉備,可是駐入漢中后,估計情勢,卻又發(fā)覺很多不利,進既不能,守也不便,想撤退,又怕于面子不好看。正在猶豫,恰巧廚子送進一盤燉雞來,他就一邊吃,一邊繼續(xù)盤算。這時,部將夏侯惇來請示夜間的口令,曹操便隨口說了兩個字:“雞肋”。楊修知道了,便叫勤務(wù)兵給他收拾行裝。別人問他,他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曹公把漢中當(dāng)作雞肋,他覺得留在這里沒有什么味道,所以要回去了。”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師還朝。
后來,人們就借“雞肋”來比喻乏味,說是“如嚼雞肋”,或“味如雞肋”。
曹操與劉備對壘于漢中, 兩軍相持不下。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將盡,又無法取勝,心正煩惱。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著碗內(nèi)雞肋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道:雞肋!當(dāng)“雞肋”這個口令傳到主簿楊修那里,這家伙自作聰明,慫恿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
兵問其故。楊修說: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丞相進不能勝,恐人恥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相信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蠱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
擴展資料:
曹操殺楊修的原因:
1、曹操對楊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戒備,到后來楊修暗中插手廢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極大不滿和嫉恨。曹操在漢中戰(zhàn)事中,以“雞肋”罪名誅殺楊修后厚葬,賞與許多物品,以示慰藉其親屬。
2、楊修對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猶豫心態(tài),雖然了如執(zhí)掌、洞悉見底,做為曹操屬下多年的幕僚,對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兇殘的性格,有足夠的了解。他誤認為曹操根本不會因此取其人頭,才敢在軍中袒露直言曹操會退兵,讓士兵們收拾行禮,準備班師回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雞肋
百度百科-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
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比喻做無多大意義而又不忍舍棄的事情。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進退兩難的時候,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于懷。
正沉吟間,夏侯敦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敦傳令眾官,都稱“雞肋”。
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敦。
敦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
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毕暮疃匕堰@件事告訴曹操,曹操一怒之下以霍亂軍心之罪將楊修斬首。
曹操與劉備對壘于漢中, 兩軍相持不下。
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將盡,又無法取勝,心正煩惱。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著碗內(nèi)雞肋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道:雞肋!當(dāng)“雞肋”這個口令傳到主簿楊修那里,這家伙自作聰明,慫恿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
兵問其故。楊修說: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丞相進不能勝,恐人恥笑,明日必令退兵。
于是大家都相信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蠱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
擴展資料: 曹操殺楊修的原因: 1、曹操對楊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戒備,到后來楊修暗中插手廢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極大不滿和嫉恨。曹操在漢中戰(zhàn)事中,以“雞肋”罪名誅殺楊修后厚葬,賞與許多物品,以示慰藉其親屬。
2、楊修對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猶豫心態(tài),雖然了如執(zhí)掌、洞悉見底,做為曹操屬下多年的幕僚,對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兇殘的性格,有足夠的了解。他誤認為曹操根本不會因此取其人頭,才敢在軍中袒露直言曹操會退兵,讓士兵們收拾行禮,準備班師回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雞肋 百度百科-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史書的記載: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p>
根據(jù)以上史書,《三國演義》的描寫:
“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于懷。正沉吟間,夏侯□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傳令眾官,都稱“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醮?/p>
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于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當(dāng)夜曹操心亂,不能穩(wěn)睡,遂手提鋼斧,繞寨私行。只見夏侯□寨內(nèi)軍士,各準備行裝。操大驚,急回帳召□問其故?!踉唬骸爸鞑緱畹伦嫦戎笸跤麣w之?!辈賳緱钚迒栔?,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
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于轅門外。。”
曹操和雞肋的故事:
魏蜀兩方爭奪漢中要地。曹操親率大軍屯兵斜谷界口。因連日攻搶出師不利,曹操郁悶不樂。入夜,曹于大帳之中獨自思慮破蜀之策。適逢此間庖官送來雞肉供丞相享用。正在這時,夏侯惇進帳來秉請夜間傳令口號,正邊沉吟邊啃著雞肋的曹操隨口便說:“雞肋!雞肋!”這位夏將軍出得帳來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急喚傳令官,叫下傳夜間口號為“雞肋”。正在帳中的行軍主薄楊修一聽口號為“雞肋”,馬上知曉其故,立刻步出賬外,叫喚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打道回府。此舉讓夏侯惇驚詫不解,忙問主薄何故。楊修說:“以今夜之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也。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碑?dāng)夜,曹操悶思難奈,遂步出帳外,卻驚見軍士們在嘈雜聲中打點行裝。曹操見狀怒不可惡,急傳夏侯惇問話。夏將其原委從實招來。曹操聽后,連連頓足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壞我大事也。立斬不饒!”于是,曹操怒喝刀斧手將楊修推出斬首,且號令將其首級高懸轅門之上,以儆三軍。
曹操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1]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nèi)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jù)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fù)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chǔ)。曹操在世時,擔(dān)任東漢丞相,后為魏王,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史書的記載: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p>
根據(jù)以上史書,《三國演義》的描寫: “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
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于懷。
正沉吟間,夏侯□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傳令眾官,都稱“雞肋”。
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
□大 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
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毕暮睢踉唬骸肮嬷和醴胃?!”遂亦收拾行裝。
于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當(dāng)夜曹操心亂,不能穩(wěn)睡,遂手提鋼斧,繞寨私行。
只見夏侯□寨內(nèi)軍士,各準備行裝。操大驚,急回帳召□問其故。
□曰:“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辈賳緱钚迒栔?,修以雞肋之意對。
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 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于轅門外?!?/p>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7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