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縣始建于隋朝開皇18年(公元598年),因縣域內有黃梅山、黃梅水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1. 黃梅縣北枕巍巍大別山,南襟萬里長江水,因地處吳頭楚尾,吳楚文化和荊越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獨特的黃梅文化現(xiàn)象。黃梅是佛教禪宗發(fā)祥地、黃梅戲發(fā)源地、紅十五軍誕生地和國家級龍感湖自然保護區(qū)所在地,是全國聞名的武術之鄉(xiāng)、楹聯(lián)之鄉(xiāng)、詩詞之鄉(xiāng)和挑花之鄉(xiāng)。
2. 黃梅縣的名勝古跡眾多,有避暑山莊挪步園、大源湖風景區(qū)、柳林鄉(xiāng)漂流旅游村、南北朝詩人鮑照墓、“禪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焦墩遺址等著名景點。
3. 黃梅縣人杰地靈,歷史上有多位著名的歷史人物翟鳳陽、、向焱林、邢繡娘、邢慕寰等著名人物都出自黃梅縣。
4. 黃梅縣的名優(yōu)特產(chǎn)有糯米黃花酒,該酒采用純糯米,運用傳統(tǒng)制酒工藝制造而成;黃梅青蝦指產(chǎn)于湖北省黃梅縣境內源感湖及源感湖周邊地區(qū)的青蝦,黃梅縣特產(chǎn),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
黃梅縣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黃梅縣是湖北省黃岡市的一個縣,地處湖北省的最東端,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
與九江市區(qū)一橋相連、隔長江相望。面積1701平方千米,人口97.3萬人。
黃梅縣 簡稱:黃或梅 縣城 黃梅鎮(zhèn) 面積- 總面積- 占全國面積%- 水域面積% 中國行政區(qū)面積表1701 平方公里%XX xx% 人口- 總人口 (2003年底)- 占全國人口%- 人口密度 第X位97萬 XX% XX 國內生產(chǎn)總值- 總值 (2004年)- 占全國生產(chǎn)總值%- 人均國內生產(chǎn)總值 XX50.3億人民幣 XX% XX元人民幣 行政區(qū)類別 縣 目錄 [隱藏]1 歷史沿革2 行政區(qū)劃3 地理3.1 氣候4 交通5 教育5.1 中等教育5.2 小學教育6 經(jīng)濟7 文化8 人物9 外部鏈接 [編輯]歷史沿革黃梅縣歷史悠久,遠在舊石器晚期(1——4萬年前)即有人類棲息。西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境內即建有尋陽縣,迄今2149年。
西晉永興元年(304),以長江江北故道為界,分廬江郡尋陽縣,于江南立尋陽臣隸尋陽郡,其江北地遂并入蘄春。自此黃梅縣境始南北分治。
南齊永明四年 (486),析蘄陽之東境立永興縣。隋開皇初改名新蔡,十八年(598)改為黃梅,民國25 年(1936),國民政府以長江為界劃定鄂贛省界,從此縣境合一。
歷史上黃梅這塊地方行政區(qū)域隸屬多變,曾東屬揚州,西屬荊州,北屬豫州,南屬江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縣轄行政區(qū)劃變動頻繁,但縣域境和上隸省基本未變。
[編輯]行政區(qū)劃黃梅縣下轄16個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柳林、杉木、劉佐 鎮(zhèn):小池、黃梅鎮(zhèn)、分路、濯港、大河、新開、五祖、下新、蔡山、孔垅、停前、苦竹、獨山、龍感湖農(nóng)場 [編輯]地理黃梅是湖北的東大門,東臨安徽省宿松縣和太湖縣,南隔長江與江西省九江市相望、一橋相連,西接武穴市,北鄰蘄春縣,所謂“吳頭楚尾”之地是也。據(jù)說,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黃梅與宿松交接的過界嶺處。
黃梅位于長江北岸,大別山南麓,境內有許多湖泊、河流、池塘、渠道和水庫,其中較大的有龍感湖。中國成語“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據(jù)考證,就在黃梅境內,其水源發(fā)源于黃梅的雷水。
[編輯]氣候全縣屬北亞熱帶大陸性氣候,雨水充分,陽光很多,全年氣候溫暖,年平均溫度在16.8℃。[編輯]交通京九鐵路、合九鐵路在境內并軌并設站;105國道、滬蓉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在縣內穿匯而過,長江在縣境南部,并建有九江長江大橋連同南北。
距九江機場兩小時車程。南部的小池鎮(zhèn)與九江隔江相望,兩者之間有九江長江大橋連通,目前已開通了城市公交路線17路,分為北線和南線,起點和終點均分別為小池鎮(zhèn)凱旋門和九江市九江火車站,不同之處在于北線直達九江火車站,主要方便趕火車的人,而南線途徑九江市主要商業(yè)區(qū),主要方便在九江市進行購物或娛樂等活動。
[編輯]教育[編輯]中等教育黃梅一中 黃梅二中 黃梅三中 黃梅四中 黃梅五中 [編輯]小學教育[編輯]經(jīng)濟黃梅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糧棉大縣。黃梅青蝦是著名的出口產(chǎn)品。
[編輯]文化黃梅是佛教中國化的重要基地,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道場均在黃梅縣境內,六祖惠能得法之地也在黃梅。黃梅縣是中國著名的佛教中心,境內的四祖寺,五祖寺非常聞名,前者是禪宗四祖道信的道場,后者是五祖弘忍的道場,六祖惠能,神秀的得法地。
壇經(jīng)中惠能的著名偈子“菩提本無樹,靈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本褪窃诖藢懢?。
黃梅文化比較發(fā)達,是全國著名的楹聯(lián)文化之鄉(xiāng)。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的文學家鮑照曾為黃梅縣令,與蘇東坡之于黃州、白樂天之于九江相映成趣。
黃梅縣是黃梅戲發(fā)源之地。[編輯]人物明代兵部尚書汪可受(靜峰),清代探花,“一代名臣”帥承瀛(仙舟)等。
黃梅近現(xiàn)代文化名人則有湯用彤,邢慕寰,廢名(即馮文炳),湯一介等。中國近代第一位女留學生石美玉女士也是黃梅人。
湯用彤先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青年時留學美國,并在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回國后歷任中央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教授。曾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哲學系主任,校務委員會主席,副校長等職。
用彤先生為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首屆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其對中國佛教史的梳理,對魏晉玄學的開掘為中國文化史,中國哲學史等學科的建立打通了難關,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漢學,佛學研究專家的普遍重視推崇。
先生自謂“幼承庭訓,早覽乙部”,其對佛教文化的鐘愛與故鄉(xiāng)濃厚的宗教氣息或不無關聯(lián)。邢慕寰先生為著名的經(jīng)濟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其對臺港兩地的經(jīng)濟建設和經(jīng)濟人才的培養(yǎng),貢獻良多。
廢名先生為中國近代著名的學者,文學家,詩人。其小說與沈從文的小說并稱為中國近現(xiàn)代田園文學的代表。
他的著作有濃厚的黃梅鄉(xiāng)土氣息和禪味,不大容易讀懂。雖然作者只求自悟,不求名,而且還要廢名,但是其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是獨特的和無法為別人所替代的。
湯一介先生為用彤先生之哲嗣,家學淵源,對中國文化史也有很好的貢獻。他對郭象及魏晉玄學的研究是有名的。
湯一介先生現(xiàn)為北京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國際孔子學會副會長。黃梅近代著名的民主人士有梅龔彬(電龍)。
其子梅向明先。
你說的是湖北黃梅縣?
黃梅歷史悠久,遠在舊石器晚期(1-4萬年前)即有人類棲息。
夏、商、西周:根據(jù)《禹貢》的說法,當時全國劃分為九州,黃梅地屬揚州。
東周、春秋前期:屬楚。前506年,吳破楚,后敗越,北上與晉爭霸,此時屬吳。
黃梅縣
戰(zhàn)國時:越于前473年滅吳,屬越。楚于前306年滅越,又屬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分全國為三十六郡,屬九江郡。
漢高祖元年(前206),項羽封英布為九江王,都六安(今安徽六安),屬西楚九江國。四年(前203)七月,高祖布為淮南王,屬漢淮南國。六年(201),置郡領縣當時,周圍鄰縣(蘄春、柴桑、松茲)均于是年置,黃梅居其中,既不屬其領轄,史冊又未明載置縣。
漢初名尋陽。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分淮南置廬江國,以厲王長子陽周候為廬江王,領縣十二,尋陽為其一??h治約在今蔡山附近的古城村。
東漢順帝時(126—144),黃梅縣歸屬揚州廬江郡,建安十三年(208),孫權分江夏郡置蘄春郡,領尋陽隸荊州,建安十四年(209),呂蒙為尋陽令。魏黃初二年(221),孫權改鄂為武昌郡,領尋陽隸荊州。同年,孫權改武昌郡為江夏郡,黃初三年(222),黃梅縣屬魏荊州蘄春郡。吳黃武四年(225),屬吳揚州蘄春郡。
西晉太康元年(280),撤蘄春郡,劃尋陽隸荊州武昌郡。太康二年(281),還隸揚州廬江郡。永興元年(304),劃廬江之尋陽、武昌之柴桑二縣立尋陽郡,黃梅縣境始南北分治。北境劃歸豫州西陽國之蘄春縣,縣治今蘄春縣八里湖土門城。南境仍屬縣治遷江南鶴問寨之尋陽縣,隸江州尋陽郡。
永興元年(304),劃廬江之尋陽,武昌之柴桑立尋陽郡,約以今之太白湖、龍感湖一線的“江北故道”為界,北境劃歸蘄春縣,南境仍屬縣治遷江南之尋陽縣。
東晉咸和初(326),隸豫州西陽郡。太元三年(378)為避宣太后鄭春諱,改蘄春為蘄陽,隸豫州南新蔡郡,受江州督。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分豫州之西陽等六郡置郢州,蘄陽隨西陽郡隸郢州。泰始五年(469),隨西陽郡還隸豫州。
南齊永明四年(486)析蘄陽縣之東境立永興縣。隋開皇初(581),改永興縣為新蔡縣。十八年(598),改新蔡縣為黃梅縣。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史冊初著此地僑置苞信縣。梁末((556),改苞信縣為新蔡縣。隋開皇九年(589),省尋陽、南 新蔡二郡及汝南、柴桑、新蔡3縣,復置尋陽縣。
隋開皇初年(581),隋文帝撤州郡置總管府,改永興縣為新蔡縣,隸蘄州總管府。新江北汊道以南地域仍屬江州新蔡縣
黃梅禪宗祖師傳說(黃梅縣):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都曾長期活躍在黃梅地區(qū),有關他們的故事在這里廣為流傳 僧璨,出生于公元510年,汴州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人,一說徐州人。
四十多歲時,他全身瘡疾。在河南光福寺,他拜謁二祖慧可,說:“弟子身纏風恙,求和尚為我懺罪。
”慧可說:“把你的罪對我說說,我來為你懺悔?!鄙蚕肓似蹋骸拔覍嵲谡f不出我的罪過究竟在什么地方?!?/p>
慧可說:“我已為你懺過罪了。你最好要皈依佛法,出家僧住?!?/p>
僧璨說:“今日見到和尚,已知自己是一個僧人了,但還不知何謂佛法?!?慧可說:“是心即是佛,是心即是法,法佛本無二,僧寶也是這個道理。
”僧璨徹悟,對慧可說:“今日始知人的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在于其心,佛法也是如此?!?慧可聞言,心中十分器重,當即為他剃發(fā),連說:“是吾寶也!”取名僧璨。
從此以后,僧璨的瘡疾漸愈。兩年后,慧可對僧璨說:“往昔菩提達摩自竺乾東來,以正法眼藏并信衣密付于我,我今授受于你,你要好好護持,無令斷絕。
” 慧可將衣法交僧璨后,又對僧璨說:“你受衣法后,宜處深山,不可行化,因有國難?!鄙舱f:“師既已預知,愿師明示?!?/p>
慧可說:“不是我能預知,而是達摩祖師的《般若多羅懸記》中的‘心中雖吉外頭兇’這句偈語就要應驗。我校算了一下年代,這場災難正好應在你的身上。
你要謹思前輩祖師的誨訓,千萬不要罹此世難?!惫粠啄暌院螅涞塾钗溺邷绶?,僧璨遵從師囑,只身南徙隱于舒州皖公山(今安徽省天柱山風景名勝區(qū)),往來于司空山(今安徽省岳西縣境)與皖公山之間,居住無常,隱姓埋名,行化山野,前后10余年,竟無人知曉。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才正式駐錫山谷寺,公開傳經(jīng)布法,教化四眾。他在隱居天柱山期間,常在這座崖下面壁,因此,這座崖被稱為“達摩崖”。
看,這塊石上刻有“解縛”兩個大字,這就是當年四祖道信求三祖僧璨給他“解縛”的地方。隋開皇十二年( 592年),13歲的沙彌道信來山谷寺拜謁三祖僧璨,當時僧璨正在洞里參禪。
道信說:“求大和尚為我解縛?!比鎲査骸罢l縛你了?”道信回答:“沒有人縛我?!?/p>
三祖說:“我已經(jīng)給你解了縛。”道信聞言大悟。
從此,在三祖身邊侍奉九載。601年,三祖?zhèn)饕路ńo道信,成為中國禪宗四祖。
中國佛教禪宗,由印度僧人菩提達摩傳入。 達摩居嵩山少林,謂之祖師。
神光在達摩洞前求師大法,斷臂立雪,達摩傳之衣法,取名慧可,為禪宗二祖。僧璨、道信是禪宗的三祖、四祖,四祖道場在黃梅。
禪宗五祖弘忍居黃梅東山,教眾云集,史稱“東山法門”?;勰軄碜詮V東,密受弘忍衣法南歸,為禪宗六祖,開創(chuàng)“頓悟”宗風。
從此,禪宗興盛于世,遍布全國,遠及海外。我們從禪宗發(fā)展史上可以看出,僧璨承上啟下,受命于危難之際,為傳承禪宗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還創(chuàng)新了禪宗“以心相傳,不立文字”的規(guī)制,以其畢生心得終成《信心銘》,奠定了中國禪宗的理論基礎。僧璨在這里開山建寺,傳承衣法,著述《信心銘》,因此,三祖寺的地位和影響也非常顯著。
在我們皖西南這一帶,天柱山、司空山、黃梅東山,構成了禪宗“金三角”地帶。三祖寺是最具影響的禪宗圣地,受到歷代帝王的封賜,是海內外信眾的朝圣之地。
黃梅鎮(zhèn)位于鎮(zhèn)江市句容市,地處鎮(zhèn)江市西郊,東距句容市區(qū)7公里。
是鎮(zhèn)江的西大門、全鎮(zhèn)人口2.3萬人,面積54.68平方公里。黃梅交通便利,區(qū)位優(yōu)勢突出,寧杭公路、滬寧高速貫穿全境,集鎮(zhèn)距高速公路道口僅4公里,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鐵路鎮(zhèn)江南站、新生圩港、鎮(zhèn)江港均只有30分鐘車程,市區(qū)公交車直達該鎮(zhèn)。
境內山清水秀,氣候怡人。寧鎮(zhèn)山脈橫貫鎮(zhèn)北,地勢北高南低,有北山湖、句容湖、固江口水庫等省、市重點水庫,庫區(qū)自然風光獨特,其中北山水庫是全省八大水庫之一。
發(fā)源于寧鎮(zhèn)山脈的黃梅河,是秦淮河的北源頭。山石資源尤為豐富,儲量大、品位高。
境內的固江水庫是傳說中乾隆皇帝下江南的御碼頭、這里三面環(huán)山、山清水秀、自然風景優(yōu)美,是開發(fā)高檔旅游休閑項目的理想之地。黃梅鎮(zhèn)整潔優(yōu)美,設施配套,功能齊全、具有新型蘇南集鎮(zhèn)特色。
鎮(zhèn)工業(yè)園區(qū)規(guī)劃建設10平方公里,按照國家土地政策的要求分期申報建設,已獲批準工業(yè)園用地300畝,尚有100畝土地在作項目選擇,正在申請500畝的二期工業(yè)建設用地。
你好:黃梅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民風純樸,文化底蘊深厚。
早在舊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稱黃梅縣,距今有1450年歷史。
黃梅是馳名中外的佛教禪宗圣地,是全國五大劇種之一黃梅戲的故鄉(xiāng),是鄂東紅十五軍誕生地,還是聞名全國的 “楹聯(lián)之鄉(xiāng)”、“詩詞之鄉(xiāng)”、“武術之鄉(xiāng)”。“唯楚有才,鄂東為最”。
這里誕生了中國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學家瞿九思、兵部尚書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帥承瀛;走出了中國近代哲學家、北京大學副校長湯用彤,著名民主人士、民革中央秘書長梅龔彬;孕育了當代教育家、獨樹一幟的文學巨匠廢名(馮文炳),中共湖北省委書記趙辛初、前中共中央團委第一書記、現(xiàn)湖南省副書記、湖南省省長周強等。
1.抗日英雄王二小1929年出生于中國河北省淶源縣,原名王禾。在反“掃蕩”時,剛滿12歲的他把鬼子引入八路軍的埋伏圈,敵人一個中隊被全殲,可這位小英雄不幸被敵人殺害,英勇地犧牲了。
2.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1940年河北唐縣兒童團員在執(zhí)行"安檢"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yǎng)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鐘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鐘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鐘叔,嘎子歷經(jīng)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
3.抗日小英雄——姜墨林
4.抗日小英雄——海娃
5.抗日小英雄——王樸
6.抗日小英雄——石英杰
7.抗日小英雄——李愛民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