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宅門》中,“百草廳”的少東家白景琦在濟南赤手空拳創(chuàng)立藥鋪,白景琦的原型名為樂鏡宇,他創(chuàng)辦的藥鋪就是宏濟堂。濟南宏濟堂創(chuàng)辦于1907年,樂鏡宇是北京同仁堂藥店少東。軍閥張宗昌統(tǒng)治期間發(fā)展迅速。目前,宏濟堂歸濟南藥業(yè)集團,在濟南有20多家連鎖店。
濟南宏濟堂藥店的創(chuàng)辦人樂鏡宇,原籍浙江,其先世于清康熙年間,為經(jīng)營藥業(yè)移居北京,創(chuàng)設同仁堂,迄今已300余年。至清道光年間,同仁堂在藥業(yè)中已是聞名遐邇。
樂鏡宇一輩兄弟,四房中共17人。樂鏡宇在兄弟中最不得其父兄的歡心。叔父樂樸齋曾對樂鏡宇說:“將來不許你動草字頭(指藥業(yè)),這行飯你不能吃;你捐個官,遠遠地躲開我。”
樂鏡宇經(jīng)此刺激,反而下了決心,非搞藥業(yè)不可。乃私下與同仁堂的老職工交往,潛心學習醫(yī)藥,日久有所長。他30歲時,在京捐了個山東候補道的官銜,于光緒壬寅年(1902),自京來濟南候補。1904年適逢他的相識楊土驤署山東巡撫。楊乃撥官款白銀2000兩,委托樂鏡宇舉辦官藥局。該官藥局因經(jīng)費不足,難以繼續(xù)經(jīng)營。樂鏡宇乃繳還官款,取得藥局承受權(quán),改名為“宏濟堂”。當時宏濟堂店址在院前大街,即今珍珠泉理發(fā)館地址,1915年兵變被焚毀,乃遷到院東大街現(xiàn)在泉城路宏濟堂地址開業(yè)。
宏濟堂初期營業(yè)不振,每天銷貨額不過幾吊銅元。因繳還官款時取貸的外債還不上,資金短少,許多珍貴藥品如犀羚解毒丸、羚翹解毒丸等,都無力購料配制。直至1921年才償清欠債,得以大批購進珍貴原料,營業(yè)逐漸好轉(zhuǎn)。
在1912年(一說1909年)樂鏡宇在濟南東流水街辦起宏濟堂阿膠廠,獨創(chuàng)“九晝夜提制法”,生產(chǎn)出獨具特色的阿膠12種,行銷上海、廣州、浙江、福建及日本、東南亞各國,阿膠市場幾為宏濟堂所占。所產(chǎn)阿膠,1914年,獲山東省展覽會“最優(yōu)等金牌褒獎”、1915年獲巴拿馬國際商品博覽會“優(yōu)等金牌獎”和“一等銀牌獎”、1933年獲國家鐵道實業(yè)部頒發(fā)的“超等”獎狀。
宏濟堂的大發(fā)展,是在1925年到1928年奉系軍閥張宗昌統(tǒng)治山東的時期。樂鏡宇先后在緯六路開設宏濟堂第一支店,在緯一路開設第二支店。同時把總店翻修成樓房,據(jù)說只這一項就用10萬多銀元。到1934年時,宏濟堂的銷藥額已達到北京同仁堂的三分之二。庫存珍貴藥品也日益增多,如上當歸存到數(shù)百件,藏紅花存過上百斤。這時已積累了巨額資金。
濟南解放時,宏濟堂老東家樂鏡宇已年逾古稀,常住北平老家。1955年7月,宏濟堂納入公私合營企業(yè)。1960年,又與永昌、艮一堂等藥店合并為宏濟堂制藥廠。目前,宏濟堂歸屬濟南藥業(yè)集團,在全市有20多個連鎖店,并在香港成立分店。
宏濟堂創(chuàng)始于1907年,是由北京同仁堂第十二代傳人--樂鏡宇先生(電視劇《大宅門》主人公白景琦歷史原型)創(chuàng)辦。
鼎盛時期,開設藥鋪三家,藥棧,阿膠廠,北京參茸阿膠莊等,現(xiàn)均有濟南知名企業(yè)山東宏濟堂醫(yī)藥集團有限公司所承繼與發(fā)展。1995年,宏濟堂藥店被首批授予“中華老字號”,2011年,被國家商貿(mào)部再次授予“中華老字號”。
由山東宏濟堂阿膠有限公司于2008年復產(chǎn)的宏濟堂的東流水阿膠,因其采用鮮驢皮,泉水,手工大鍋熬制,原汁原味的還原了百年前手工制膠技藝,一經(jīng)上市,反響劇烈。中央電視臺多次對宏濟堂及東流水阿膠進行報道,陸續(xù)播出了《小樓春秋》《復活的古膠》《古膠傳奇》《東流水傳奇》等。
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號。
三槐王氏是當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聞名天下,枝繁葉茂,是太原王氏(或瑯琊王氏)的一衍派。三槐堂是王氏子孫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王氏家譜目錄中,冠以“三槐堂”堂號的家譜目錄,占有堂號的王氏家譜總數(shù)的40%左右。
三槐堂的由來 王祜(亦名王佑),祖籍莘縣(宋時屬大名府,今屬山東?。?,以文學見長。五代時先仕晉,后及漢、周,北宋建國后,宋太祖趙匡胤拜其為監(jiān)察御史,頗得賞識,官職不斷升遷,以尚書兵部侍郎知制誥。
乃舉家遷來京城,落戶開封。時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開寶二年(969年)之間。
王祜落戶開封的具體地址,明李濂的《汴京遺跡志》說在仁和門外,清周城的《宋東京考》說在望春門外。這仁和門和望春門實際指的都是曹門,即今曹門關中街偏北一帶。
宋開寶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節(jié)度使符彥卿謀叛。魏州即大名(大名縣亦名魏縣),宋太祖乃派王祜權(quán)知大名府。
那個時候,莘縣一帶歸屬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祜衣錦還鄉(xiāng),許以“便宜”行事,并以趙普(一說王溥)相位相許的真實用心在于除符,王祜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祜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 開封府題名碑上有多位三槐堂族人姓名訪,卻查無實據(jù),數(shù)月無聞。
宋太祖乃驛召面問,王祜直言稟報,符彥卿無謀叛事實,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擔保。甚至直諫太祖吸取晉、漢(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濫殺無辜的教訓。
太祖聽后很不以為然,乃把王祜改派知襄州。如此以來,王祜升遷宰相的許諾當然是落空了。
王祜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內(nèi),手植槐樹3棵,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币晕覀兘袢说乃枷氪Ф韧蹯锂敃r的心情,很可能對自己當不成宰相有點生氣,可能是“別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孫一定有能擔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氣話。
當然,也可以認為王祜這句話是他的自信或遠見。但他以三槐比擬三公確是無疑的。
后來的事實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兒子王旦在宋真宗時做了宰相,使他的預言變成了現(xiàn)實。三槐堂不僅成了王祜一支的堂號,而且成為整個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個分支——三槐王氏。
褒公西入咸陽,傳四世至綝公,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為潞州刺史,曒公八傳至言公,為唐滑州黎陽令,言公生徹,為后唐進士,官至左拾遺,徹公生佑,是為三槐王氏始祖。 開封東郊大邊村王旦墓佑公少篤志詞學,性倜儻,有俊氣。
后晉天福年中,以書見桑維翰,維翰稱其藻麗,由是名聞京師。鄴帥杜重威辟為觀察支使。
至后周,仕為魏縣、南樂二縣縣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監(jiān)察御史,后加集賢院修撰,轉(zhuǎn)戶部員外郎。
至宋太宗時,知河中、開封二府,以病請告,拜為兵部侍郎。佑公生逢五代戰(zhàn)亂,歷事后晉、后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顯名。
佑公宦居于汴梁城東時,筑室于仁和門外,嘗手值三槐于庭院中,言稱其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后來王佑裔孫因之而稱為“三槐王氏”。
三槐王氏自祜公以后,簪纓相繼,歷世為官,子孫分任各處,子孫散布于海內(nèi)外。
“因人成事”,是毛遂譏諷不頂用的同伴的話。
平原君一行到楚國后,平原君馬上求見楚王,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軍,和趙國聯(lián)合抗秦。可是楚王懼怕秦國,不肯答允。兩個人從清早談判到中午,也沒談出結(jié)果。毛遂等三十人,在殿前階下,等得焦急起來。那十九人就對毛遂開玩笑說:“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錐尖吧!”毛遂二話不說,提劍登階,從容上殿,對平原君說:“趙楚聯(lián)合抗秦的利害關系,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為什么說了這么半天還決定不下來呢?”楚王問平原君:“這是什么人?”平原君說:“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隨員?!背醣戕D(zhuǎn)向毛遂呵斥道:“還不快給我下去!我正在同你們君主談話,你算個什么?”毛遂按劍而前,對楚王說:“你仗著楚國是個大國,就這樣隨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這十步之內(nèi),大國也沒有,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楚王不作聲了。毛遂接著說:“我聽說商湯以七十里的地方取得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地方臣服了諸侯,難道他兵多嗎?只不過能發(fā)揮他的優(yōu)勢,振奮他的威力罷了。現(xiàn)在楚國土地方圓五千里,雄兵百萬,這是稱霸天下的本錢。象楚國這樣盛強,天下各國都不能對抗。白起,小娃娃罷了,帶了幾萬兵來和楚國打仗,一戰(zhàn)就奪去了你們的鄢、郢等地;再戰(zhàn)就燒掉了夷陵的楚先王墓;三戰(zhàn)干脆俘虜了大王你的先人,這是百輩的仇恨啊,連趙國都感到羞恥,而大王卻不知道好歹!軍事聯(lián)盟是為了楚國,不是為趙國。在我主人面前,你叫嚷什么?!”楚王又害怕又慚愧,連連稱是,滿口應承說,“確實象先生說的,愿意把全國的兵力參加同盟?!泵煊直茊枺骸奥?lián)合抗秦的事定了吧?”楚王忙說:“定了?!泵炀驼泻舫醯淖笥艺f:“快拿雞、狗、馬的血來!”血來了,毛遂捧著銅盤跪獻給楚王說:“請大王先用手指蘸血涂在唇邊,這是定盟的儀式;接著是我的主人,最后是我?!蓖客暄?,毛遂左手拿著血盤子,用右手招喚殿外的十九個人說:“喂!你們接著在堂下涂血吧。你們這些老爺碌碌無能,就象所說的依靠別人成事的!”
這件外交大事,就這樣靠著毛遂的口才而終于取得了成功。平原君因此很稱贊毛遂,其余十九人也更信服他了。
平原君定盟后回到邯鄲,感慨地說:“我不敢再鑒別人才了!毛先生到了楚國一次,就使趙國的聲望提高了百倍。毛先生的三寸長的舌頭,比百萬雄兵還強??!”后把毛遂奉為上等門客。
以后,人們就把自己沒本事,而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的叫作“因人成事”。用“三寸之舌”來形容人的能說會道、善于辯論
濟公俗名李修元,浙江天臺縣人,生于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父親李茂春,原在天臺縣作官,為人淳厚,不慕榮利,后便辭官歸隱。李茂春與夫人王氏平日樂善好施,因此有“李善人”的美稱,遺憾的是年近半百,卻無子嗣。后來他們特地齋戒三日,前往天臺祖庭國清寺禮佛求子,生下一子,便是后來名垂千古的“濟公”,國清寺住持法空為孩子取名“修元”。法師圓寂之前,特別囑咐李茂春,孩子日后只可為僧,不可做官;若是出家,可以依止瞎堂慧遠為師。
濟公“道濟顛僧”之名的由來
李修元十五歲,父母謝世后,往杭州靈隱寺,依止瞎堂慧遠和尚出家,法名“道濟”?;圻h對他并不多講話,只是教他坐禪。道濟在寺里過了兩個月,除了聽聞兩次說法,自己看經(jīng)外,其余時間都是面壁靜坐。慢慢地,他開始感到不耐,寺院里戒規(guī)森嚴,這個不許,那個不能,又不得食肉飲酒,實在難受。他心里想:“我來出家,本是為了明心見性,沒想到整天像木頭一樣呆坐。不如回家去,錦衣玉食,呼奴喚婢,何必在此受罪、煩惱!”于是向和尚表明還俗的想法。又惟恐和尚不允,他振振有辭地說:“六祖大師曾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還作了一首偈頌:‘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既然如此,又何必整天呆坐?”
老和尚說:“坐禪乃僧家本務,欲成大器者,須止觀并重,定慧等持,豈可舍止而求觀,去定而求慧?達磨祖師尚且面壁九年,豈可斷言坐禪是發(fā)呆瞎坐!”
道濟一時無言,退了還俗念頭?;圻h明白道濟根機非凡,但是礙于寺規(guī),只得囑咐監(jiān)寺由他偶而走動。道濟雖然暫時安住下來,但是乏酒缺肉一事,最叫他放不下,而且眼看著老和尚并無特別教導之處,心里總是不能安分。一日,道濟尋了機會來見老和尚,一心渴望著和尚指點一二,好叫他明心見性,開悟成佛。老和尚道:“你才來兩個多月,如此著急,縱使慧能大師,仍有八個月的碓房之役,你初入佛門,這般不能忍耐嗎?”
“弟子不是不能忍耐,祖師有言:‘迷來經(jīng)累劫,悟即剎那間?!热豢梢詣x那而悟,何必累劫枉受辛苦?”
慧遠和尚沈思片刻,說道:“也罷,你上前來!”隨即拿起禪板,往道濟腦門上打,大聲喝道:“自家來處尚不醒悟,倒向老僧尋去路,且打你這個沒記性?!钡罎贿@突如其來的棒喝打倒在地,忽然間站了起來,一股腦兒朝瞎堂慧遠和尚撞去,把老和尚撞倒在地,頭也不回地就沖出了門外。老和尚高叫:“有賊??!”眾僧聞聲,跑來抓賊。老和尚道:“這道濟僧偷了禪門大寶,今日且休,待明日我親自向他討取?!北娚勓?,各自散去。
吃了一記瞎堂慧遠和尚的棒喝,道濟曉悟了自家本來面目,無限快活,跑到禪堂大鬧一番,惹得僧眾個個惱怒不已。監(jiān)寺一狀告到慧遠和尚處,請求和尚清理門戶,將道濟遷單。豈知老和尚批下十個大字:“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自此,“道濟顛僧”之名,不脛而走。
道濟把一“顛”字認作本來面目,成日瘋瘋顛顛,生活起居也不按照常規(guī),穿衣吃飯總帶三分顛意;時而面壁靜坐,時而同一班孩子玩耍,酒癮一發(fā),便呼朋引伴到酒店大醉一番。靈隱寺的僧眾見道濟不守清規(guī),都來稟報,然而瞎堂慧遠和尚并不因此懲治道濟,只是要寺僧多容忍他,接納他。
濟公一生任性逍遙,游戲人生的濟公活佛,注重修心,不拘形式,放浪形骸,他所彰顯的是一種自然天真,隨緣入世的度化精神。
道濟的生活始終離不開酒肉,特別是飲酒,總是不醉不歸。但是顛顛醉醉的道濟,仿佛進入游戲三昧,屢次藉神通替人消災解厄,扶弱濟貧,也因此結(jié)交了許多達官顯貴。后來凈慈寺不慎毀于祝融,就全仰賴道濟的神通募化,感得皇后應夢布施,連同建寺用的四川大木,竟也神奇地由古井涌出,時人無不稱奇,皆謂道濟實是活佛。至今,西湖凈慈寺的運木古井猶在,而當時道濟所寫的募化榜文,精深微妙,真切感人。
宋嘉定二年(1209),道濟預知時至,沐浴更衣,端坐而化,世壽六十二,法臘四十四。荼毘時,舍利如雨,供奉于虎跑寺。一代活佛,就此辭世。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