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王訪賢從羊獬村(洪洞以南)回平陽后計劃讓女兒娥皇,女英由伊杜村,遷至羊獬村落戶。
二女尊從父王意見,由文武大臣和侍女送行,準備上路,二女不同意坐轎,決定騎馬赴羊獬。臨行侍者遞上新的朝服,整好衣冠,訃劃進朝向父王辭行。
走到宮門下馬,見宮門上掛著兩面紅旗、—對紅燈,旗上寫著:“先有無極生太極,太報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逼斓纳辖菫榘素?;乾三、坎三、艮三、震三、巽三、離三、坤三、兌三。
二女向旗幟跪拜致敬。 羊獬的村民聞訊后,積極熱情的為娥皇、女英的落戶,作了隆重的準備,安排了居住的院落。
到進村的一天,人們成群結隊,歡聲震耳,迎接二女。娥皇、女英莉群眾的熱情,感激莫名。
二女落戶后,能發(fā)揚父王帝堯的家風,克勤克儉,勞動生產,并能與鄉(xiāng)親和睦相處,博得人們的敬佩。賢良事跡流傳萬代。
以后帝堯將二女娥皇、女共許配給舜王為妻。臨出嫁考慮著一個問題,姊妹兩個,究竟誰該為大,誰該為小,難以定奪。
最后帝堯巧設辦法,以炮為令,“煮豆子?!逼吡6棺?、七根豆桿,在相同的時間里,誰先煮熟,誰為大。
炮聲響了,娥皇采用的是大火煮法,認為這樣熟的快??墒嵌棺由形粗笫?,豆桿已經燒完了;女英則用小火煮,豆桿未燒完,而豆子已經熟了。
這時炮又響了,時間已到,經檢查評定,女英將豆煮熟了,決定為大。這時娥皇不同意,母親又想辦法,讓納鞋底,誰先納完誰為大。
娥皇緊接著拿起針繩馬上動手,總想完在前頭。可是女英心兒細,有計劃,將繩子分成五尺一小節(jié)。
才做好準備工作,不料娥皇已納了—尺多繩子了,娥皇暗中高興——這一會可要領先了。稍待一會兒,女英雖然動手遲,但速度快,眨眼間女英的鞋底已納了多半只了。
娥皇一見超過了自己,越急越出汗,汗水流濕了繩子,更拉的費勁了。俗話說:“笨老婆拉繩子,一根拉了一筐籮”,時間已到鳴炮驗收,又是女英告捷。
娥皇雖為姐姐,仍羞于認輸,在為難的情況下,堯之大臣皋陶,又提出新意見,他說:擇一良辰吉日,令二女一人乘車,一人騎馬,誰先到姚丘, (洪洞萬安)誰為大。娥皇覺得騎馬路上不誤事,爭著要騎馬。
女英說:姐姐騎馬我就坐車吧,但有個條件,騎馬的要讓坐車的五里路,讓車先行。娥皇愿意騎馬,就同意了女英的意見。
皋陶說:就如此決定。 良辰吉日到了,舜王的迎親人馬到了羊獬村,按照皋陶的決定,娥皇女英分別坐車騎馬,依先后次序上路。
不料女英車到仁義村市頭,車輪陷入泥坑,送親人將車抗出轍窩,因泥糊了車輻,當時未發(fā)覺車輻折斷。走到仁義村北頭,車輻掉了,正在請木匠修理時,娥皇騎馬趕來,見此情景,問女英為何如此?女英將出事原因告訴姐姐,并請姐姐與舜(重華)先行吧。
娥皇心中暗喜,虧了騎馬,免此事故。接著對女英說:那么我就先走了,在姚丘等妹妹吧。
后人將女英斷車輻的仁義村南頭,叫成車窩村,北頭叫成車輻村了。一個村子兩頭兩個稱呼。
女英的車修好了,又繼續(xù)趕路,忽見前方,圍著一群人不知看什么,車靠近一看,原來是姐姐,愁容滿面坐在一塊石頭上,低頭不語。女英忙下車安慰姐姐,問明情由,始知乘馬生了馬駒。
事已至此,女英讓姐姐一同乘車趕路吧。因此后人將王家莊南頭稱南馬駒,北頭稱北馬駒。
隨從人員牽馬跟車行進,老馬護馬駒又踢又蹦,因馬有龍性,后人將小王莊改為龍馬村,迄今未變。 馬走了不多遠,仰首嘶鳴,似乎是口渴的樣子,一面叫一面陽前蹄刨出一股清水,馬便低頭暢飲。
后人將這股清水,稱為“馬刨泉”。把村名改為尺井村,即今之赤荊村,村中并修有娥英廟。
娥皇、女英二姊妹,坐在車上,在這件事上難免有所感觸,都傾吐了衷懷,把心里的話談了談,把爭大小的事,扔到了九霄云外,各自承認了自己的不是。娥皇首先夸獎了女英妹妹的好心腸,高風格。
關于論大論小之事,父王無法定奪。后來采取煮豆子和納鞋底子的辦法。
結果娥皇又失??;第三次父王的大臣皋陶,決定讓一人乘馬,一人乘車,結果娥皇仍然失敗。這一系列的事實,都說明妹妹是聰明的,而娥皇是弄巧成拙。
車到姚丘后,娥皇打算上歷山,勞動生產,妹妹留在姚丘,侍奉雙親,照料家務。 姊妹二人,在車上越談越親切,女英為之感動,愿意學習姐姐虛心處事、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操。
不知不覺車已到達姚丘,當?shù)氐挠H朋厚友和群眾們夾道歡迎,將舜和娥皇、女英,迎接回去,舉行拜堂禮儀。舜王向迎接的人們深表謝意,并說:旅途中發(fā)生事故,使大家久等了,表示歉意。
二姊妹與舜王婚后,遵照在車上的談話辦事,娥皇赴歷山勞動種莊稼女英留在家中侍奉雙親。 女英生子,名姚商均。
當時社會是以物易物,日中為市,商求均勻,互通有無,故起名商均。商均以后到姚頭,開設陶窯,生三子,長子姚溫。
次子姚龍、三子姚能。 娥皇、女英的故事,傳至現(xiàn)在,羊獬就成了二女的娘家,每年三月初三是二女回娘家的日子,四月廿八日是返回婆家萬安(姚丘)神立的日子。
女英雖小但為正宮娘娘,住娘家則是以長幼為序。羊獬村的人們,要提前一天初二日到神立,去接大姑娥皇,初三正日子,去到萬安接二姑女英。
二女回娘家。
《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悲劇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淵源于《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但關漢卿并沒有局限在這個傳統(tǒng)故事里,去歌頌為東海孝婦平反冤獄的于公的陰德;而是緊緊扣住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用這段故事,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統(tǒng)治下中國社會極端黑暗、極端殘酷、極端混亂的悲劇時代,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和爭取獨立生存的強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竇娥”這個悲劇主人公形象,使其成為元代被壓迫、被剝削、被損害的婦女的代表,成為元代社會底層善良、堅強而走向反抗的婦女的典型。
本劇共四折一楔子。
楔子
女主角竇端云自小因為父親竇天章無錢還債,被送到蔡家當兒媳婦(即童養(yǎng)媳),改名竇娥。
第一折
婚后不到兩年,竇娥丈夫去世;竇娥與蔡婆相依為命。蔡婆向賽盧醫(yī)討債,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點被勒死,恰好獲張驢兒父子倆所救。不料張驢兒是個流氓,趁機搬進蔡家后,威迫婆媳與他們父子成親,竇娥嚴辭拒絕。
第二折
蔡婆想吃羊肚湯,張驢兒想藉毒死竇娥婆婆而霸占竇娥(張驢兒以告發(fā)企圖勒死蔡婆之事威脅,向賽盧醫(yī)討來毒藥),不料反而被父親誤吃、毒死了父親。張驢兒于是誣告竇娥殺人之罪。太守桃杌嚴刑逼供,竇娥不忍心婆婆連同受罪,便含冤招認藥死公公,被判斬刑。
第三折
竇娥被押赴刑場。臨刑前,竇娥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將血濺白練而血不沾地、六月飛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大旱三年,結果全部應驗。
第四折
三年后,竇娥的冤魂向已經擔任廉訪使的父親控訴;案情重審,將賽盧醫(yī)發(fā)配充軍、昏官桃杌革職永不敘用,張驢兒斬首,竇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竇娥的冤魂希望父親竇天章能夠將親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竇娥盡孝道,竇父應允,全劇結束。
僅舉《竇娥冤》第二折竇娥的【梁州第七】一段曲子中就有許多典故:“這一個似卓氏般當壚滌器,這一個似孟光般舉案齊眉;說的來藏頭蓋腳多伶俐,道著難曉,做出才知。
舊恩忘卻,新愛偏宜;墳頭上土脈猶濕,架兒上又換新衣。那里有奔喪處哭倒長城?那里有浣紗時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來便化頑石?”這里有卓文君當壚、孟光舉案、孟姜女哭夫、望夫石等幾個眾所周知的典故。
另外,竇娥在發(fā)三道大愿時說:“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
連用“萇弘化碧”“望帝啼鵑”“東海孝婦”三個典故。全劇不勝枚舉。
在廣州成千上萬種各具千秋的菜點中,有一種叫娥姐粉果。粉果是一種點心,為什么以“娥姐”為名呢?說來話長。
很久以前(有傳說是明代),廣州西關是達官顯貴集居的地方。娥姐是某官僚雇的一個女傭,模樣漂亮,聰明伶俐,能做幾種細點。有一天,主人請客,讓她做幾樣細點。她琢磨再三,決定做一種別人沒吃過的點心。她把曬干的大米飯磨成粉,用開水和面做皮,以炒熟的豬肉、蝦、冬菇、竹筍末做餡,包好上籠蒸熟,稱為粉果。客人嘗后,無不稱奇。于是,粉果漸漸被官僚們傳揚開。
后來,一座名號叫“茶香室”的茶館老板得知此事,他靈機一動,覺得這“粉果”倒是他大可利用的生財之品。于是,他用重金聘用娥姐為其制作粉果。
“茶香室”規(guī)模不大,但很講究。老板為了招徠顧客,特別為娥姐搞了個玻璃棚子,讓娥姐坐在棚內制作粉果。并起名為“娥姐粉果”。這樣,顧客不但可以品嘗娥姐粉果,而且還可以看看漂亮的娥姐如何做粉果。于是,茶室生意越來越好,娥姐粉果也越來越出名了。各個酒樓茶室一見,紛紛仿制起來,就這樣,娥姐粉果越傳越廣。
現(xiàn) 在的娥姐粉果是用澄面和生粉做皮,用豬肉、叉燒、冬菇、筍肉、生蝦肉、白糖、醬油、精鹽、味精、白酒、胡椒粉、蛙油等做餡。每個粉果包餡六錢,要包得滿而不實,形如欖核,捏口不留指痕,搖之有聲。包好后,別具風味。
在關漢卿的筆下,竇娥仍是孝婦,而且她美麗、善良、勤勞,完全符合“三從四德”的道德標準。
而冤案的制造者則成了流氓惡棍張驢兒及昏庸的貪官桃杌。流氓無賴“亂綱?!?,貪官污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整個社會充斥著罪惡。
同時,關漢卿將典故中的三個天人感應的故事一并用到竇娥身上,讓她發(fā)出誓愿,并一一實現(xiàn)。實現(xiàn)的原因也不再是天感其孝,而是竇娥的冤情感天動地。
關漢卿正是從現(xiàn)實生活中汲取來新的養(yǎng)料,重新演繹了“東海孝婦”的故事,他要告訴世人:災難的產生不是源于上天,而是人間統(tǒng)治者的無道招致上天發(fā)出了懲戒;統(tǒng)治階級吏治的腐敗、社會的混亂黑暗才是毀滅道德與美的罪惡根源。
1、卓文君與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是西漢有名的辭賦家,音樂家。早年家貧,并不得志。卓文君是漢代臨邛大富豪卓王孫的掌上明珠。卓文君當時僅十七歲,本來已許配給某一皇孫,不料那皇孫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辭世,所以當時文君算是在家守寡。卓王孫為附庸風雅,巴結縣令,請司馬相如來家做客。
司馬相如得知卓王孫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鳳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馬相如之才,遂躲在簾后偷聽。但兩人受到了卓王孫的強烈阻撓,兩人只好私奔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頭飾當了。
開了一家酒鋪,卓文君親自當壚賣酒,消息傳到其父耳中,卓王孫為顧忌情面,也只好將新婿、愛女接回臨邛。但他們仍安于清貧,自謀生計,在街市上開了一個酒肆?!拔木攭馈保跋嗳鐪炱鳌睆拇硕鴣?。
含義:比喻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對愛情的忠貞。
2、東海孝婦冤
孝婦不應當被判死刑,前任太守冤殺了她,過失就在這里?!庇谑翘赜H自去祭奠孝婦的墓,在墓前刻石,表彰她的德行,天立即下起雨來,當年獲得豐收。從此人們非常敬重于公。干寶的《搜神記》則使得“東海孝婦”的故事更為完善,它補充交待了孝婦名叫周青。
同時還敘述了周青將死的一個情節(jié):周青將被處死時,請求用車載著十丈長的竹竿,用來懸掛五色長幡,當眾立誓說:“我若有罪,甘愿被處死,血會順著流下;我若是冤枉而死,血會向上倒流?!眲偺幩懒怂茄乔帱S色的,沿著長竹竿往上流,到了竿頂,才又沿著幡而流下。
3、望帝啼鵑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袁珂編著,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189頁)::岷江上游有惡龍,常發(fā)洪水為害人民。龍妹乃赴下游決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惡龍閉之五虎山鐵籠中。有獵者名杜宇,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贈以竹杖,并囑其往救龍妹。
杜宇持竹杖與惡龍戰(zhàn),大敗之,又于五虎山下救出龍妹。龍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為杜宇妻。杜宇亦受人民擁戴為王。杜宇有賊臣,昔日之獵友也,常羨杜宇既得艷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一日獵山中,遇惡龍,遂與密謀,詭稱惡龍欲與杜宇夫妻和,乃誘杜宇至山中而囚之。
賊臣遂篡杜宇位,并逼龍妹為妻,龍妹不從,亦囚之。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其魂化鳥,返故宮,繞其妻而飛,曰:“歸汶陽!歸汶陽!”汶陽者,汶水之陽,即《蜀王本紀》所謂“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其妻龍妹聞其聲,亦悲慟而死,魂亦化鳥,與夫偕去。
含義:比喻冤魂的悲鳴。后人常用以“杜鵑”借喻哀怨、凄涼或思歸的心情。
4、萇弘化碧。
博學多才,懂得天文律歷和方術,是周景王倚重的重臣。劉氏與晉國的范氏世為婚姻,在晉卿內訌中幫助范氏,晉卿趙鞅為此來聲討,萇弘被周人殺死。公元前520年,周景王病逝,悼王(姬猛)繼位。王子姬朝率軍攻陷王城,悼王遇害,另一王子姬匄出逃到成周的狄泉,后來。
晉國會同諸侯把姬朝趕到楚國,姬匄在成周即位,這就是周敬王。在這場激烈的王室斗爭中,卿士劉文公手握重兵,萇弘審時度勢,力勸劉文公襄助姬匄,為驅逐姬朝、穩(wěn)定成周作出了重大貢獻。公元前491年,晉國發(fā)生了嚴重的內亂。六卿中,范吉射和中行寅聯(lián)合起來攻打勢力強大的趙鞅。
趙鞅由于得到了晉定公和其他三卿的支持,后來反敗為勝,將范吉射和中行寅趕出晉國。范吉射和成周的卿士劉文公世代姻親,趙鞅取勝后,便把矛頭對準了劉文公身邊的重臣萇弘。
實施反間計。周敬王把萇弘流放到蜀地,萇弘悲憤萬分,在蜀地拔刀自盡。蜀人憐惜、同情萇弘的遭遇,把他的血用匣子盛起來,埋入地下,三年以后,血化碧玉。
含義:形容剛直忠正,為正義事業(yè)而蒙冤抱恨(多用以稱頌忠臣志士),浩氣長存。后亦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
5、浣紗女與伍子胥
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楚平王聽信讒言,把大將伍奢全家三百多人抄斬,獨伍子胥幸免于難。伍子胥逃往吳國。在今天的南京高淳縣固城鎮(zhèn)沙灘頭村附近迷失了方向,見一女子在溪邊浣紗,便上前問路。
浣紗女得知伍子胥是忠良之后,以漿紗的米湯給其充饑,并告訴伍子胥通往吳國的道路。走了幾步,伍子胥回頭看見浣紗女還站在原地遂心中起疑,便折身回來。浣紗女知其心意,縱身跳入溪中,舍生取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感天動地竇娥冤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