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別》【唐】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
2、《渭城曲》【唐】王維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3、《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幢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4、《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唐】王維
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yuǎn),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行當(dāng)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yuǎn)樹帶行客,孤城當(dāng)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5、《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6、《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7、《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渡遠(yuǎn)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8、《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9、《送魏萬之京》【唐】李頎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
關(guān)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是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11、《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2、《別董大》【唐】岑參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3、《送李端》【唐】盧綸
故關(guān)衰草遍,離別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泣空相向,風(fēng)塵何所期。
14、《賦得暮雨送李胄》【唐】韋應(yīng)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yuǎn)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15、《送人東游》【唐】溫庭筠
荒戌落黃葉,浩然離故關(guān)。高風(fēng)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dāng)重相見,樽酒慰離顏。
16、《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海內(nèi)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勸君更進(jìn)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花間一壺酒,獨(dú)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dú)酌》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fēng)。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一夜風(fēng):一夜春風(fēng)。唐 王涯《春游曲》.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輪臺東門送君去,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李叔同:《送別》
1、《送別》【唐】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
2、《渭城曲》【唐】王維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3、《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幢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4、《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唐】王維 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yuǎn),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行當(dāng)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yuǎn)樹帶行客,孤城當(dāng)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5、《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6、《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7、《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渡遠(yuǎn)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8、《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9、《送魏萬之京》【唐】李頎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
關(guān)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是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11、《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2、《別董大》【唐】岑參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3、《送李端》【唐】盧綸 故關(guān)衰草遍,離別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泣空相向,風(fēng)塵何所期。
14、《賦得暮雨送李胄》【唐】韋應(yīng)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yuǎn)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15、《送人東游》【唐】溫庭筠 荒戌落黃葉,浩然離故關(guān)。高風(fēng)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dāng)重相見,樽酒慰離顏。
16、《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伐木 出自詩經(jīng)·小雅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
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伐木許許,釃酒有藇。
既有肥羜,以速諸父。寧適不來,微我弗顧。
於粲灑掃,陳饋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諸舅。
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釃酒有衍。
籩豆有踐,兄弟無遠(yuǎn)。民之失德,干糇以愆。
有酒湑我,無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飲此湑矣。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贈汪倫 李 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別董大二首(其一)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元稹 殘燈無焰影幢幢, 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 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
送友人入蜀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yīng)已定,不必問君平。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送別 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
送韋城李少府 張九齡 送客南昌尉,離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
別酒青門路,歸軒白馬津。 相知無遠(yuǎn)近,萬里尚為鄰。
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yè) 祖詠 田家復(fù)近臣,行樂不違親。 霽日園林好,清明煙火新。
以文長會友,唯德自成鄰。 池照窗陰晚,杯香藥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鳥窺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隱淪。
贈范曄 陸凱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醉蓬萊 趙鼎 破新正春到,五葉堯蓂,弄芳初秀。 翦彩然膏,燦華筵如晝。
家慶圖中,老萊堂上,竟祝翁遐壽。 喜氣歡容,光生玉斝,香霏金獸。
誰會高情,淡然聲利,一笑塵寰,萬緣何有。 解組歸來,訪漁樵朋友。
華發(fā)蒼顏,任從老去,但此情依舊。 歲歲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江城子 秦觀 南來飛燕北歸鴻。偶相逢。
慘愁容。綠鬢朱顏,重見兩衰翁。
別后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紅。
莫匆匆。滿金鐘。
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后會不知何處是,煙浪遠(yuǎn),暮云重。
秦樓月(送別) 吳則月 悵離闋?;茨先让坊òl(fā)。
梅花發(fā)。片帆西去,落英如雪。
新秦古塞人華發(fā)。一樽別酒君聽說。
君聽說。胡笳征雁,隴云沙月。
滿庭芳 趙長卿 竹颭斜梢,荷傾馀瀝,晚風(fēng)初到南池。 雨收池上,高柳亂蟬嘶。
冉冉蓮香滿院,夕陽映、紅浸庭闈。 涼生到,碧瓜破玉,白酒酌玻璃。
思量,浮世事,枯榮辱寵,歡喜憂悲。 算勞心勞力,得甚便宜。
粗有田園笑傲,揀些個、朋友追隨。 好時景,莫教挫過,撞著醉如泥。
行香子 沈瀛 野叟歸歟。 朋友來無。
數(shù)無多、幾個相於。 問誰姓字,在底中居。
云陶靖節(jié),白居士,邵堯夫。 時時對語,一笑軒渠。
他行藏、是我規(guī)模。 朝朝暮暮,相喚相呼。
愿今生世,長相守,作門徒。 最高樓 辛棄疾 君聽取,尺布尚堪縫。
斗粟也堪舂。 人間朋友猶能合,古來兄弟不相容。
棣華詩,悲二叔,吊周公。 長嘆息、脊令原上急。
重嘆息、豆萁煎正泣。 形則異,氣應(yīng)同。
周家五世將軍后,前江千載義居風(fēng)。 看明朝,丹鳳詔,紫泥封。
鷓鴣天 辛棄疾 不向長安路上行。 卻教山寺厭逢迎。
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寧作我,豈其卿。
人間走遍卻歸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
沁園春 熊禾 自笑生身,歷事以來,垂六十年。 今浮沈閭里,半非識面,交游朋友,各已華顛。
富貴不來,少年已去,空見悠悠歲月遷。 雖然是,壯心一點(diǎn),猶自依然。
新陽又長天邊。 人指似山間詩酒仙。
算胸次崔嵬,不勝百榼,筆端枯槁,難足千篇。 隱幾杖藜,相耕聽誦,聊看諸郎相后先。
馀何事,但讀書煮茗,日晏高眠。 賀新郎 蔣捷 甚矣君狂矣。
想胸中、些兒磊磈,酒澆不去。 據(jù)我看來何所似,一似韓家五鬼。
又一似、楊家風(fēng)子。 怪鳥啾啾鳴未了,被天公、捉住樊籠里。
這一錯,鐵難鑄。 濯溪雨漲荊溪水。
送君歸、斬蛟橋外,水光清處。 世上恨無樓百尺,裝著許多俊氣。
做弄得、棲棲如此。 臨別贈言朋友事,有殷勤、六字君聽取。
節(jié)飲食,慎言語。 瀟湘憶故人慢 王安禮 薰風(fēng)微動,方櫻桃弄色,萱草成窠。
翠幃敞輕羅。 試冰簟初展,幾尺湘波。
疏簾廣廈,寄瀟灑、一枕南柯。 引多少、夢中歸緒,洞庭雨棹煙蓑。
驚回處,閑晝永,。
詩句 勸君更進(jìn)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1.花間一壺酒,獨(dú)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dú)酌》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fēng)。
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一夜風(fēng):一夜春風(fēng)。唐 王涯《春游曲》.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8.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9.輪臺東門送君去,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 今日樂相樂,別后莫相忘(曹植《怨歌行》)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陸凱《贈范曄詩》)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陶淵明《答龐主簿》) 相知無遠(yuǎn)近,萬里尚為鄰(張九齡《送韋城李少甫》)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王維《齊州送祖三》) 短君命不偶,同病亦同憂(孟浩然《送席大》) 所是同袍者,相逢盡衰老(王昌齡《長歌行》)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贈孟浩然》)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杜甫《夢李白》) 數(shù)重云外樹,不隔眼中人(錢起《再得畢侍御書聞巴中臥病》) 典故 管鮑之交 ( guǎn bào zhī jiāo ) 解 釋 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出 處 《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此世稱管鮑善交也。”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p>
事例 前與蘇子瞻山河訂誓,本為~,名位相傾,頓起孫龐之隙。 ★明·陳汝元《金蓮記·詩案》 用 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 生死之交 反義詞 點(diǎn)頭之交 典 故 從前,齊國有一對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
年輕的時候,管仲家里很窮,又要奉養(yǎng)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
做生意的時候,因?yàn)楣苤贈]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墒牵?dāng)賺了錢以后,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仆人說:“不可以這么說!管仲家里窮又要奉養(yǎng)母親,多拿一點(diǎn)沒有關(guān)系的?!?/p>
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jìn)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后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后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公子諸當(dāng)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yù)感齊國一定會發(fā)生內(nèi)亂,就帶著公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公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后,齊王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fā)生了內(nèi)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dāng)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
后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dāng)上了齊國的國王。 小白當(dāng)上國王以后,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qiáng),應(yīng)該請他來當(dāng)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dú)⑽?,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dāng)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么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dāng)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管仲說:"我當(dāng)初貧窮時,曾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錢財(cái),自己多拿,鮑叔不認(rèn)為我貪財(cái),他知道我貧窮啊!我曾經(jīng)替鮑叔辦事,結(jié)果使他處境更難了,鮑叔不認(rèn)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yùn)有利有不利。
我曾經(jīng)三次做官,三次被國君辭退,鮑叔不認(rèn)為我沒有才能,他知道我沒有遇到時機(jī)。我曾經(jīng)三次作戰(zhàn),三次逃跑,鮑叔不認(rèn)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親。
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之而死,我卻被囚受辱,鮑叔不認(rèn)為我不懂得羞恥,他知道我不以小節(jié)為羞,而是以功名沒有顯露于天下為恥。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 鮑叔推薦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屬。
鮑叔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吃俸祿,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贊美管仲的才干,而贊美鮑叔能了解人。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平生修得隨緣性 粗茶淡飯也知足 后來,大家在稱贊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高山流水是兩個人友誼的典故 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 闕 輔 三 秦 , 風(fēng) 煙 望 五 津 。
與 君 離 別 意 , 同 是 宦 游 人 。
海 內(nèi) 存 知 己 , 天 涯 若 比 鄰 。
無 為 在 歧 路 , 兒 女 共 沾 巾 。
一位朋友要遠(yuǎn)去四川做官,詩人作此詩相贈。全詩先收后放,先說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別之意,然后陡然一轉(zhuǎn),只要有真心的意氣相投的朋友,不論多遠(yuǎn)都不孤單,所以何必哭哭啼啼的呢?氣勢豪邁,意境開闊,尤其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更成為千古名句。這首詩應(yīng)當(dāng)說是送別詩的精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 城 朝 雨 浥 輕 塵 ,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
勸 君 更 盡 一 杯 酒 , 西 出 陽 關(guān) 無 故 人 。
渭城的晨雨,濕潤了地上的沙土,旅店旁的柳枝在雨中分外清新。勸好友再飲完一杯醇香的美酒,只因您西出陽關(guān)就沒有交情深厚的老友了!詩句離愁又不失含蓄。
贈汪倫
李白
李 白 乘 舟 將 欲 行 , 忽 聞 岸 上 踏 歌 聲 。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 不 及 汪 倫 送 我 情 。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于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dá)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厚情誼。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 岑參
北 風(fēng) 卷 地 白 草 折 , 胡 天 八 月 即 飛 雪 。
忽 如 一 夜 春 風(fēng) 來 , 千 樹 萬 樹 梨 花 開 。
散 入 珠 簾 濕 羅 幕 , 狐 裘 不 暖 錦 衾 薄 。
將 軍 角 弓 不 得 控 , 都 護(hù) 鐵 衣 冷 難 著 。
瀚 海 闌 干 百 丈 冰 , 愁 云 慘 淡 萬 里 凝 。
中 軍 置 酒 飲 歸 客 , 胡 琴 琵 琶 與 羌 笛 。
紛 紛 暮 雪 下 轅 門 , 風(fēng) 掣 紅 旗 凍 不 翻 。
輪 臺 東 門 送 君 去 , 去 時 雪 滿 天 山 路 。
山 回 路 轉(zhuǎn) 不 見 君 , 雪 上 空 留 馬 行 處 。
這首詩是塞外送別詩,抒發(fā)了送別朋友時真摯友情。這種詩體稱之為“歌行體”。詩描繪了西北邊陲的奇雪奇寒,抒發(fā)了送別朋友時真摯友情?!昂鋈缫灰勾猴L(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泵鑼懓籽┑恼Z句已經(jīng)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是吟雪的代表詩句。也表明了朋友已經(jīng)回京了,自己何時回卻沒有定數(shù)的心理。
還有一首是我喜歡的~~~~~~
三生石
三 生 石 上 舊 精 魂 , 賞 月 吟 風(fēng) 莫 要 論 。
慚 愧 情 人 遠(yuǎn) 相 訪 , 此 身 雖 異 性 長 存 。
這里要說明一下,很多人一位三生石講的是愛情故事,其實(shí)講的是一個落魄富家公子和一位僧人之間的友情。
這都是我自己打的,不容易啊,希望能給分~~~~~~~~~~謝謝了
搜神記卷十一 范式張劭
漢范式,字巨卿,山陽金鄉(xiāng)人也。一名泛。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游太學(xué)。后告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dāng)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蹦斯部似谌?。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jiān)O(shè)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爾何相信之審耶?”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dāng)為爾醞酒?!敝疗诠?。升堂拜飲,盡歡而別。后元伯寢疾甚篤,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視之。元伯臨終,嘆曰:“恨不見我死友?!弊俞缭唬骸拔崤c君章,盡心于子,是非死友,復(fù)欲誰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陽范巨卿,所謂死友也?!睂ざ洹J胶鰤粢娫?,玄冕乘纓,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dāng)以爾時葬,永歸黃泉。子未忘我,豈能相及?”式恍然覺悟,悲嘆泣下,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馳往赴之。未及到而喪已發(fā)引。即至壙,將窆,而柩不肯進(jìn)。其母撫之曰:“元伯,豈有望耶?”遂停柩。移時,乃見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奔戎?,叩喪言曰:“行矣元伯,死生異路,永從此辭。”會葬者千人,咸為揮涕。式因執(zhí)紼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為修墳檥,然后乃去。
1,高山流水
春秋時期有位出色的音樂家伯牙。他精于彈琴,據(jù)說他彈琴連吃草的馬也 會抬頭傾聽。而當(dāng)時最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過于鐘子期。
伯牙用琴表現(xiàn)高山情懷,鐘子期 聽后說:“善哉,峨嵋兮若泰山?!庇们俾暠憩F(xiàn)流水的情調(diào)時他聽后說:“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p>
后來,鐘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絕的摔破了琴,扯斷了弦,發(fā)誓終生不再 彈琴?!浪で僦x知音。
2,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
馬克思主義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結(jié) 識時起,兩個人共同為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yùn)動努力奮斗,在斗爭中結(jié)下真誠而無私的友誼。
40年 間,他們精誠合作,親密無間在一切重大問題的看法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寫了許多科 學(xué)社會主義經(jīng)典著作。
即使分居兩地,也通信聯(lián)系,交流思想感情,相互支持。兩個人都為 結(jié)識對方而自豪,他們的友誼超越了一切古人,成為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yùn)動史上的佳話。
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魯迅與瞿秋白相識于1932年春夏之間,彼此一見如故,十分相契 。從此后他們?yōu)橥苿痈锩幕\(yùn)動而并肩戰(zhàn)斗,結(jié)下深厚友誼。在白色恐怖中,
瞿秋白避難 于魯迅家中,后魯迅為瞿秋白安置住處,讓他用白之的筆名發(fā)表雜文。魯迅曾親筆題寫了由 瞿秋白擬寫的對聯(lián)“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dāng)以同懷視之”贈給瞿秋白。
在瞿秋白就義后 ,他仍堅(jiān)持抱病為之友編印《海上述林》,以此表達(dá)深切的悼念。
4,管鮑之交
春秋時,齊國的管仲與鮑叔牙是好朋友,但是兩人各事其主。后鮑叔牙侍 奉的公子小白為被立為齊桓公,鮑叔牙卻向齊桓公薦管仲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
在管仲的輔 佐下,齊國日益強(qiáng)大,最終成為“九分諸侯,一匡天下”的霸王。成功后的管仲十分感慨地 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5,范仲淹與王質(zhì)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dāng)范仲淹卷起鋪蓋離京時,一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yuǎn)之。
有個叫王質(zhì)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在那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里,王質(zhì)能做到不計(jì)個人利害得失,
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shí)在是難能可貴的。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別董大二首(其一)高適qiān lǐ huáng yún bái rì xūn千 里 黃 云 白 日 曛,běi fēng chuī yàn xuě fēn fēn北 風(fēng) 吹 雁 雪 紛 紛。
mò chóu qián lù wú zhī jǐ莫 愁 前 路 無 知 己,tiān xià shéi rén bù shi jūn天 下 誰 人 不 識 君?高適(公元702年-公元765年),唐代詩人。字達(dá)夫,一字仲武。
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縣)人。曾做過散騎常侍。
有《高常侍集》。性格落拓,不拘小節(jié)。
他半生漂泊,熟悉邊疆生活,邊塞詩寫得慷慨蒼涼,真實(shí)而有氣魄。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并稱“高岑”。
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jìn)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少孤貧,愛交游,有游俠之風(fēng),并以建功立業(yè)自期。
早年曾游歷長安,后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jìn)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與李白、杜甫結(jié)交。
1.董大:唐玄宗時代著名的藝人董庭蘭,善彈琴,被譽(yù)為"古琴王子"。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2.曛:日色昏暗。這里是說天空陰云密布,太陽黯然無光。
3.知己:知心朋友。4.識:賞識。
5.君:古代對人的尊稱。這里指董大。
千里的云似乎變成了黃色,陽光也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yáng)揚(yáng)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duì)形向南飛去。
此去你不要擔(dān)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城闕(què)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qí)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一:古代三秦之地,拱護(hù)長安城垣宮闕。風(fēng)煙滾滾,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你我都是遠(yuǎn)離故鄉(xiāng),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內(nèi)只要有了知己,不管遠(yuǎn)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譯文二:三秦護(hù)衛(wèi)著巍峨的長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卻是一片風(fēng)煙迷茫。
離別時,不由得生出無限的感慨,你我都是遠(yuǎn)離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人世間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遠(yuǎn)在天涯,也似在身邊。
不要在分手時徘徊憂傷,像多情的兒女一樣,任淚水打濕衣裳。譯文三:雄偉的長安城有輔佐的三秦,透過那風(fēng)云煙霧遙望著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別的情意,因?yàn)槎际请x家在外做官之人。只要四海之內(nèi)有一知己朋友,縱使遠(yuǎn)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鄰。
不要因?yàn)槲覀兙鸵x別兩地,就像普通兒女一樣淚濕衣襟。譯文四:(即將告別)由三秦環(huán)繞護(hù)衛(wèi)著的都城長安,(透過迷漫的)風(fēng)煙(似乎能)望見(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同您(此時)都懷有惜別的心情,(因?yàn)槲覀儯┒际请x鄉(xiāng)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內(nèi)有著知心朋友,(即使)遠(yuǎn)隔萬里(也)如近在咫 [zhí] 尺。
譯文五:三秦護(hù)衛(wèi)著長安,遙望蜀州,只見風(fēng)煙迷茫。我和你在離別時都有惜別的心情,(因?yàn)槲覀儯┒际浅鐾庾龉俚娜恕?/p>
只要全國各地都有知己朋友,即使遠(yuǎn)在天涯也像近鄰。不必在告別的地方,像普通兒女一樣揮淚告別。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一帶) 人,初唐四杰之一。他是著名學(xué)者王通的孫子,很小的時候就寫得一手好文辭,有“神童”之稱,可惜不到三十歲就在渡海時落水而死了。
他做過幾任小官,卻兩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過的。留傳下來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較多,詩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
這首詩點(diǎn)明送別的地點(diǎn)是長安。他曾幾次到過長安。
這首詩有少年進(jìn)取的精神,沒有消極頹唐的情緒,可能是詩人二十歲以前在長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時所作。少府,是當(dāng)時對縣尉的通稱。
一作“蜀州”,在今四川省崇慶縣?!氨疚念}目應(yīng)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86年才改為“蜀州”當(dāng)時王勃已故10年。
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帶。王勃才華早露,14歲,應(yīng)舉及第,后來他的才華更是鋒芒畢露,在那時就與,揚(yáng),盧,駱并稱為初唐四杰。
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后因戲?yàn)椤断⑼蹼u》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年)補(bǔ)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dāng)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fēng),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
《贈汪倫》lǐ bǎi chéng zhōu jiāng yǜ xíng ,李 白 乘 舟 將 欲 行,h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忽 聞 岸 上 踏 歌 聲。táo huā tán huǐ shēn qiān chǐ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bù jí wāng lún sòng wǒ qíng .不 及 汪 倫 送 我 情。
李白 (701—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fēng)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不但與杜甫并稱“李杜”,還被人們稱為“詩仙”。
唐代還有一位詩人叫李賀,號“詩鬼”,和李白有得一比。兩人統(tǒng)屬浪漫主義風(fēng)格,想象奇?zhèn)?,用詞夸張。
但相比而言,李白詩多信筆揮撒,自然天成。李賀則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盡心機(jī),可謂“嘔心瀝血。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fèi)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shí)用范文實(shí)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jiān)谝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