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竹典故
相傳堯舜時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住在九座巖洞里,經(jīng)常到湘江來戲水玩樂,以致洪水暴漲,莊稼被沖毀,房屋被沖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舜帝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惡龍禍害百姓的消息,飯吃不好,覺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
舜帝有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她們雖然出身皇家,又身為帝妃,但她們深受堯舜的影響和教誨,并不貪圖享樂,而總是在關(guān)心著百姓的疾苦。她們對舜的這次遠離家門,也是依依不舍。但是,想到為了給湘江的百姓解除災(zāi)難和痛苦,她們還是強忍著內(nèi)心的離愁別緒歡歡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著他征服惡龍、凱旋的喜訊,日夜為他祈禱,早日勝利歸來??墒?,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燕子來去了幾回,花開花落了幾度,舜帝依然杳無音信,她們擔心了。娥皇說:“莫非他被惡龍所傷,還是病倒他鄉(xiāng)?”女英說:“莫非他途中遇險,還是山路遙遠迷失方向?”她們二人思前想后,與其呆在家里久久盼不到音訊,見不到歸人,還不如前去尋找。于是,娥皇和女英迎著風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尋找丈夫。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們終于來到了九嶷山。她們沿著大紫荊河到了山頂,又沿著小紫荊河下來,找遍了九嶷山的每個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條小徑。這一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名叫三峰石的地方,這兒,聳立著三塊大石頭,
翠竹圍繞,有一座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zāi)埂K齻兏械襟@異,便問附近的鄉(xiāng)親:“是誰的墳?zāi)谷绱藟延^美麗?三塊大石為何險峻地聳立?”鄉(xiāng)親們含著眼淚告訴她們:“這便是舜帝的墳?zāi)?,他老人家從遙遠的北方來到這里,幫助我們斬除了九條惡龍,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鞠躬盡瘁,流盡了汗水,淌干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這里了?!痹瓉恚吹鄄∈胖?,湘江的父老鄉(xiāng)親們?yōu)榱烁屑に吹鄣暮穸?,特地為他修了這座墳?zāi)埂>裴谏缴系囊蝗合生Q也為之感動了,它們朝朝夕夕地到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zāi)股?,便成了這座珍珠墳?zāi)?。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后,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淚流干了。最后,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
娥皇和女英的眼淚,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xiàn)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紋,傳說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淚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鮮紅鮮紅的血斑,便是兩位妃子眼中流出來的血淚染成的。
陳鼎《竹譜》稱“瀟湘竹”“淚痕竹”。竿部生黑色斑點,頗為美麗。是我國竹家具的優(yōu)質(zhì)用材。《陣物志》:“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汨揮,竹盡斑?!薄度悍甲V》:“斑竹即吳地稱‘湘妃竹’者”。
注:《陣物志》所言堯之二女,舜之二妃,以及其他著作中湘妃、瀟湘妃子、湘君等指娥皇和女英二人。西漢劉向《列女傳》有:有“虞二妃者,帝堯之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娥皇為后,女英為妃……死于蒼梧,號曰重華。二妃死于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從列女傳可得知,所云瀟湘妃子為娥皇、女英。
竹長在南方,是四君子之一,它性剛品柔,幽靜淡雅,在南方隨處可見片片竹林,密密麻麻,整齊的生長著,堅韌挺拔.剛正不阿.筆直的枝干,翠綠的葉子.一年四季長青不敗.生命力極為頑強,像那正人君子.謙虛不張揚,竹林是我們的最愛,特別是盛夏時節(jié)走進竹林,靜寂優(yōu)雅,陽光從縫隙中透過,給那片濃綠披上了外衣,竹林中飄著淡淡的清香,心中滿是安逸舒適。
在岳陽的君山島上滿山都是竹林,在那里長有一種湘妃竹。它因為有一段美麗的故事而出名,君山島也被稱為愛情島也許和他有很大關(guān)系,那種竹子不同平常的竹子,它的身上因為多了斑點,所以叫湘妃竹,也稱斑竹.據(jù)說是舜帝的兩個妃子因思念他,日夜傷心,哭出血淚,染紅了竹子。那種斑點有黑色,也有紅色.因為有了這故事,竹子也被賦予了傳奇色彩。
傳說,舜帝的二個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尋追舜帝。到君山后,聞舜帝已崩,抱竹痛哭,流淚成血,落在竹子形成斑點,故又名“淚竹”,或稱“湘妃竹”。
由來:
晉張華《博物志》:“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汨揮,竹盡斑?!?/p>
任昉《述異記》曰:“湘水去岸三十許里有相思宮、望帝臺。舜南巡不返歿葬于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慟哭,淚下沾竹,文悉為之班班然?!?/p>
舜死于湘之蒼梧,他的兩個妃子奔喪痛哭,揮淚沾竹,竹盡淚斑。后就用“湘妃斑竹、湘妃竹等”寫憂愁悲傷的相思之情,或指斑竹、竹上水珠。
湘妃竹又名斑竹,是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植物桂竹的變型,產(chǎn)于湖南、河南、江西、浙江等地。竹竿布滿褐色的云紋紫斑。稈高7-13m,莖3-10cm。稈具紫褐色斑塊與斑點,分枝亦有紫褐色斑點,與原變種之區(qū)別在于稈有紫褐色斑塊與斑點,分枝亦有紫褐色斑點。為著名觀賞竹,稈用作制工藝品及材用。
湘妃竹指的是長了斑點的竹子,湘妃竹是根據(jù)傳說而得來的。
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湘妃竹由來的歷史典故,希望讀者喜歡。 湘妃竹由來的歷史典故 相傳堯舜時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住在九座巖洞里,經(jīng)常到湘江來戲水玩樂,以致洪水暴漲,莊稼被沖毀,房屋被沖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
舜帝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惡龍禍害百姓的消息,飯吃不好,覺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 舜帝有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堯帝的兩個女兒。
她們雖然出身皇家,又身為帝妃,但她們深受堯舜的影響和教誨,并不貪圖享樂,而總是在關(guān)心著百姓的疾苦。她們對舜的這次遠離家門,也是依依不舍。
但是,想到為了給湘江的百姓解除災(zāi)難和痛苦,她們還是強忍著內(nèi)心的離愁別緒歡歡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著他征服惡龍、凱旋的喜訊,日夜為他祈禱,早日勝利歸來。
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燕子來去了幾回,花開花落了幾度,舜帝依然杳無音信,她們擔心了。娥皇說:“莫非他被惡龍所傷,還是病倒他鄉(xiāng)?”女英說:“莫非他途中遇險,還是山路遙遠迷失方向?”她們二人思前想后,與其呆在家里久久盼不到音訊,見不到歸人,還不如前去尋找。
于是,娥皇和女英迎著風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尋找丈夫。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們終于來到了九嶷山。
她們沿著大紫荊河到了山頂,又沿著小紫荊河下來,找遍了九嶷山的每個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條小徑。這一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名叫三峰石的地方,這兒,聳立著三塊大石頭,翠竹圍繞,有一座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zāi)埂?/p>
她們感到驚異,便問附近的鄉(xiāng)親:“是誰的墳?zāi)谷绱藟延^美麗?三塊大石為何險峻地聳立?”鄉(xiāng)親們含著眼淚告訴她們:“這便是舜帝的墳?zāi)梗先思覐倪b遠的.北方來到這里,幫助我們斬除了九條惡龍,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鞠躬盡瘁,流盡了汗水,淌干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這里了?!痹瓉?,舜帝病逝之后,湘江的父老鄉(xiāng)親們?yōu)榱烁屑に吹鄣暮穸鳎氐貫樗蘖诉@座墳?zāi)埂?/p>
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鶴也為之感動了,它們朝朝夕夕地到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zāi)股?,便成了這座珍珠墳?zāi)?。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
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后,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睛流干了。
最后,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
由來:
晉張華《博物志》:“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汨揮,竹盡斑。”
任昉《述異記》曰:“湘水去岸三十許里有相思宮、望帝臺。舜南巡不返歿葬于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慟哭,淚下沾竹,文悉為之班班然?!?/p>
舜死于湘之蒼梧,他的兩個妃子奔喪痛哭,揮淚沾竹,竹盡淚斑。后就用“湘妃斑竹、湘妃竹等”寫憂愁悲傷的相思之情,或指斑竹、竹上水珠。
湘妃竹又名斑竹,是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植物桂竹的變型,產(chǎn)于湖南、河南、江西、浙江等地。竹竿布滿褐色的云紋紫斑。稈高7-13m,莖3-10cm。稈具紫褐色斑塊與斑點,分枝亦有紫褐色斑點,與原變種之區(qū)別在于稈有紫褐色斑塊與斑點,分枝亦有紫褐色斑點。為著名觀賞竹,稈用作制工藝品及材用。
相傳堯舜時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住在九座巖洞里,經(jīng)常到湘江來戲水玩樂,以致洪水暴漲,莊稼被沖毀,房屋被沖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
舜帝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舜帝有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堯帝的兩個女兒。
她們雖然出身皇家,但她們深受堯舜的影響和教誨,總是在關(guān)心著百姓的疾苦。她們對舜的這次遠離家門,也是依依不舍。
但是,想到為了給湘江的百姓解除災(zāi)難和痛苦,她們還是強忍著內(nèi)心的離愁別緒歡歡喜喜地送舜上路了。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著他征服惡龍、凱旋的喜訊,日夜為他祈禱,早日勝利歸來。
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燕子來去了幾回,花開花落了幾度,舜帝依然杳無音信,她們擔心了。她們二人思前想后,與其呆在家里久久盼不到音訊,見不到歸人,還不如前去尋找。
于是,娥皇和女英迎著風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尋找丈夫。她們來到了九嶷山。
她們沿著大紫荊河到了山頂,又沿著小紫荊河下來,找遍了九嶷山的每個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條小徑。這一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名叫三峰石的地方,這兒,聳立著三塊大石頭,翠竹圍繞,有一座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zāi)埂?/p>
她們感到驚異,便問附近的鄉(xiāng)親:“是誰的墳?zāi)谷绱藟延^美麗?三塊大石為何險峻地聳立?”鄉(xiāng)親們含著眼淚告訴她們:“這便是舜帝的墳?zāi)?,他老人家從遙遠的北方來到這里,幫助我們斬除了九條惡龍,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鞠躬盡瘁,流盡了汗水,淌干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這里了?!痹瓉?,舜帝病逝之后,湘江的父老鄉(xiāng)親們?yōu)榱烁屑に吹鄣暮穸?,特地為他修了這座墳?zāi)埂?/p>
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鶴也為之感動了,它們朝朝夕夕地到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zāi)股?,便成了這座珍珠墳?zāi)?。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
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后,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淚流干了。
最后,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娥皇和女英的眼淚,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xiàn)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
湘妃,即堯帝的二個女兒,后嫁舜帝為妻,姐姐叫娥皇,即湘君;妹妹叫女英,即湘夫人,“斑竹一枝千滴淚”指的就是湘妃。
后世所謂的女神“湘妃”,相傳就是大舜的兩位帝后(稱娥皇為湘君,稱女英為湘妃)。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要娶杜翰林的女兒杜月芳時,杜小姐要試試文征明的才學(xué),便指著石旁的海棠說:“花里神仙,無意偏逢蜀客”。
因為海棠叫花里神仙,又稱蜀客。文征明看到窗外有竹子便說“林中君子,有心來覓湘妃”。
竹子有君子之稱,有一種竹叫湘妃竹?;卮鸬貌坏茫液颓榫诚嗫?,因為這次的不期而遇(無意偏逢蜀客)其實是求親(有心來覓湘妃)。
應(yīng)該說是歷史人物,但更是一位神話傳說人物,因為在長期的歷史長河中,她們被神話了。 漢劉向《烈女傳·有虞二妃》云:“有虞二妃,帝堯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 ”。
她們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又是舜帝的愛妃,她們曾經(jīng)幫助大舜機智地擺脫弟弟“象”的百般迫害,成功地登上王位,事后卻鼓勵舜以德報怨,寬容和善待那些死敵。她們的美德因此被記錄在冊,受到民眾的廣泛稱頌。
大舜登基之后,與兩位心愛的妃子泛舟海上,度過了一段美好的蜜月。晉代王嘉的《拾遺記》稱,他們的船用煙熏過的香茅為旌旗,又以散發(fā)清香的桂枝為華表,并在華表的頂端安裝了精心雕琢的玉鳩,這是記載中最古老的風向標,它可以為水手調(diào)整帆具提供依據(jù)。
但這項發(fā)明卻不能預(yù)測突如其來的噩耗。 舜帝晚年時巡察南方,在一個叫做“蒼梧”的地方突然病故,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記載說,娥皇和女英聞訊前往,一路失聲痛哭,其情形很象孟姜女和韓娥,而她們的眼淚灑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麗的斑紋,世人稱之為“班竹”。
她們在哀哀地哭泣了一陣后,居然飛身躍入湘江,為偉大的夫君殉情而死,其情狀之壯烈,真是曠世罕有,顯示她們自始至終都是忠于丈夫的模范妻子。但《水經(jīng)注-湘水》對她們的死因,卻有截然不同的說法,它宣稱大舜出征南方,而這兩位妃子是隨軍家屬,在湘水里淹死,或許是因游泳時發(fā)生了不幸的意外。
但《水經(jīng)注》的文字過于簡略,使我們完全不得要領(lǐng)。 娥皇與女英生前是賢妻良母,而在死后卻成了風流成性的“湘君”,有的典籍則統(tǒng)稱“湘夫人”,還有的則望文生義地弄出了一對“湘君”和“湘夫人”,并把被稱為“湘君”的娥皇誤認作男人。
歷史文本在漫長的轉(zhuǎn)述過程中發(fā)生了嚴重失真。 《山海經(jīng)》扼要地描述了湘夫人們在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水系里興風作浪的過程。
她們死于湘水,此后突然性情大變,行為方式充滿了哀怨,出入總是風雨大作,雷電交加,仿佛要把冤死的怒氣灑向人間。她們四周還時常會出現(xiàn)古怪的神仙,長相很像人類,腳下手上卻纏握著毒蛇,儼然是娥皇與女英的。
這使她們的氣勢變得更加囂張。這種氛圍長期纏繞著湘楚人民,令他們的生活散發(fā)出詭異動蕩的氣息。
作者 詩題 詩句 僧鸞 贈李粲秀才 愁如湘靈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霧。
劉滄 江樓月夜聞笛 河漢夜闌孤雁度,瀟湘水闊二妃愁。 劉長卿 送馬秀才落第歸江南 湘竹舊斑思帝子,江蘺初綠怨騷人。
司空曙 送史澤之長沙 野蕉依戍客,廟竹映湘君。 姚合 敬宗皇帝挽詞三首之二 荊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時。
孟郊 閑怨 妾恨比斑竹,下盤煩冤根。 孫氏 聞琴 玉指朱弦軋復(fù)清,湘妃愁怨最難聽。
岑參 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 楚客腸欲斷,湘妃淚斑斑。 崔道融 馬嵬 重華不是風流主,湘水猶傳泣二妃。
張九齡 雜詩五首之四 湘水吊靈妃,斑竹為情緒。 張謂 邵陵作 唯余帝子千行淚,添作瀟湘萬里流。
施肩吾 湘川懷古 湘水終日流,湘妃昔時哭。美色已成塵,淚痕猶在竹。
朱放 竹 蕭蕭意何恨,不獨往湘川。 李咸用 銅雀臺 有虞曾不有遺言,滴盡湘妃眼中血。
李商隱 淚 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 李商隱 潭州 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李商隱 離思 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 李嘉祐 裴侍御見贈斑竹杖 萬點湘妃淚,三年賈誼心。
李嶠 竹 誰知湘水上,流淚獨思君。 李涉 寄荊娘寫真 上清仙女徵游伴,欲從湘靈住河漢。
李涉 鷓鴣詞二首 二女虛垂淚,三閭枉自沈。 李白 望夫石 有恨同湘女,無言類楚妃。
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之二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李益 從軍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詞 請君先問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論。
李端 古別離二首 空令猿嘯時,泣對湘潭竹。 李端 幽居作 回潮迎伍相,驟雨送湘君。
李紳 重臺蓮 游女漢皋爭笑臉,二妃湘浦并愁容。 李群玉 湖中古愁三首 南云哭重華,水死悲二女。
李賀 李憑箜篌引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李賀 黃頭郎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杜易簡 湘川新曲二首之二 自解看花笑,憎聞染竹啼。 杜牧 斑竹筒簟 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將身臥淚痕。
杜甫 奉和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 不見湘妃鼓瑟時,至今斑竹臨江活。 杜甫 渼陂行 湘妃漢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無。
杜甫 蘇大侍御訪江浦賦八韻記異 昨夜舟火滅,湘娥簾外悲。 武元衡 望夫石 湘妃泣下竹成斑,子規(guī)夜啼江樹白。
王睿 竹 翠筠不樂湘娥淚,斑籜堪裁漢主冠。 皇甫冉 贈恭順皇后挽歌 空山竟不從,寧肯學(xué)湘妃。
皎然 賦得吳王送女潮歌送李判官之河中府 溪草何草號帝女,溪竹何竹號湘妃。 盧仝 小婦吟 翠帳云屏白玉床,啼鳥休啼花莫笑,女英新喜得娥皇。
盧仝 秋夢行 娥皇不語啟嬌靨,女英目成轉(zhuǎn)心愜。 竇庠 酬韓愈侍郎登岳陽樓見贈 夜光疑漢曲,寒韻辨湘靈。
薛濤 酬人雨后玩竹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賈島 贈梁浦秀才斑竹拄杖 莫嫌滴瀝紅斑少,恰似湘妃淚盡時。
賈至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之二 乘興輕舟無近遠,白云明月吊湘娥。 郎士元 湘夫人二首 至今楚竹上,猶有淚痕斑。
郎士元 送李敖湖南書記 入楚豈忘看淚竹,泊舟應(yīng)自愛江楓。 郭震 蓮花 湘妃雨后來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
陳羽 湘君祠 商人酒滴廟前草,蕭索風生斑竹林。 韋應(yīng)物 黿頭山神女歌 湘妃獨立九疑暮,漢女菱歌春日長。
韋莊 庭前桃 帶露似垂湘女淚,無言如伴息媯愁。 韋莊 春愁 露沾湘竹淚,花墮越梅妝。
韋蟾 岳麓道林寺 石門迥接蒼梧野,愁色陰深二妃寡。 韓愈 晚泊水口 二女竹上淚,孤臣水底魂。
韓愈 答張徹 荒餐茹獠蠱,幽夢感湘靈。 韓愈 送惠師 斑竹啼舜婦,清湘沈楚臣。
高駢 湘妃廟 當時珠淚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湘妃,即堯帝的二個女兒,后嫁舜帝為妻,姐姐叫娥皇,即湘君;妹妹叫女英,即湘夫人,“斑竹一枝千滴淚”指的就是湘妃。后世所謂的女神“湘妃”,相傳就是大舜的兩位帝后(稱娥皇為湘君,稱女英為湘妃)。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要娶杜翰林的女兒杜月芳時,杜小姐要試試文征明的才學(xué),便指著石旁的海棠說:“花里神仙,無意偏逢蜀客”。因為海棠叫花里神仙,又稱蜀客。文征明看到窗外有竹子便說“林中君子,有心來覓湘妃”。竹子有君子之稱,有一種竹叫湘妃竹?;卮鸬貌坏?,而且和情境相扣,因為這次的不期而遇(無意偏逢蜀客)其實是求親(有心來覓湘妃)。
應(yīng)該說是歷史人物,但更是一位神話傳說人物,因為在長期的歷史長河中,她們被神話了。
漢劉向《烈女傳·有虞二妃》云:“有虞二妃,帝堯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 ”。
她們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又是舜帝的愛妃,她們曾經(jīng)幫助大舜機智地擺脫弟弟“象”的百般迫害,成功地登上王位,事后卻鼓勵舜以德報怨,寬容和善待那些死敵。她們的美德因此被記錄在冊,受到民眾的廣泛稱頌。
大舜登基之后,與兩位心愛的妃子泛舟海上,度過了一段美好的蜜月。晉代王嘉的《拾遺記》稱,他們的船用煙熏過的香茅為旌旗,又以散發(fā)清香的桂枝為華表,并在華表的頂端安裝了精心雕琢的玉鳩,這是記載中最古老的風向標,它可以為水手調(diào)整帆具提供依據(jù)。但這項發(fā)明卻不能預(yù)測突如其來的噩耗。
舜帝晚年時巡察南方,在一個叫做“蒼梧”的地方突然病故,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記載說,娥皇和女英聞訊前往,一路失聲痛哭,其情形很象孟姜女和韓娥,而她們的眼淚灑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麗的斑紋,世人稱之為“班竹”。她們在哀哀地哭泣了一陣后,居然飛身躍入湘江,為偉大的夫君殉情而死,其情狀之壯烈,真是曠世罕有,顯示她們自始至終都是忠于丈夫的模范妻子。但《水經(jīng)注-湘水》對她們的死因,卻有截然不同的說法,它宣稱大舜出征南方,而這兩位妃子是隨軍家屬,在湘水里淹死,或許是因游泳時發(fā)生了不幸的意外。但《水經(jīng)注》的文字過于簡略,使我們完全不得要領(lǐng)。
娥皇與女英生前是賢妻良母,而在死后卻成了風流成性的“湘君”,有的典籍則統(tǒng)稱“湘夫人”,還有的則望文生義地弄出了一對“湘君”和“湘夫人”,并把被稱為“湘君”的娥皇誤認作男人。歷史文本在漫長的轉(zhuǎn)述過程中發(fā)生了嚴重失真。
《山海經(jīng)》扼要地描述了湘夫人們在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水系里興風作浪的過程。她們死于湘水,此后突然性情大變,行為方式充滿了哀怨,出入總是風雨大作,雷電交加,仿佛要把冤死的怒氣灑向人間。她們四周還時常會出現(xiàn)古怪的神仙,長相很像人類,腳下手上卻纏握著毒蛇,儼然是娥皇與女英的。這使她們的氣勢變得更加囂張。這種氛圍長期纏繞著湘楚人民,令他們的生活散發(fā)出詭異動蕩的氣息。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