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 趙國將要討伐燕國,蘇代(戰(zhàn)國時策士,縱橫家蘇秦的弟弟)替燕國游說趙惠文王,講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來的時候經(jīng)過易水,恰好看到蚌出來曬太陽。
鷸趁機(jī)啄蚌的肉,蚌把兩扇介殼一閉就夾住了鷸的喙。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
’蚌也針鋒相對地說:‘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夾住不放),就有死鷸。’兩者誰也不肯罷休,這時過來一個漁父把兩者一起拎走了。”
燕趙相對抗,都搞得很疲勞,我恐怕強(qiáng)大的秦國正在扮演漁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慮?;菸耐踬澩K代的意見,停止對燕國用兵。
管中窺豹 【成語故事】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xiàn)之從小開始學(xué)習(xí)寫字、繪畫,聰明過人,深得父親的喜愛。一次父親的朋友及門生在玩骰子時,王獻(xiàn)之在旁觀看,說了一句“南風(fēng)不競!”門生聽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窺豹,只看到一個斑點。”
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囫圇吞棗 從前一個自作聰明的人,聽說人們吃梨子對牙好但傷脾,吃棗子卻剛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終于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棗只吞不嚼,這樣就不會傷牙與傷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圇吞棗。 杯水車薪 從前有一個樵夫在山上打柴,聽到救火聲就跑去救火。
后來他的柴車也著了火,正好看到路邊有一個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邊去裝水來救火,但火勢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無濟(jì)于事,一整車柴全部被燒毀。 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 馬革裹尸 東漢時期,北方匈奴發(fā)生動亂,大將軍馬援率軍前去鎮(zhèn)壓騷亂,他英勇殺敵,大破匈奴,平定了邊境的動亂,皇帝封他為伏波將軍。
他62歲時,匈奴又侵東漢,馬援請求帶兵出戰(zhàn)說:“男兒當(dāng)死于沙場,以馬革裹尸還葬”,同年病死在軍中。 畫蛇添足 楚國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壺酒,覺得幾個人一起喝嫌少,一個人獨喝又嫌多,于是讓幾個人在地上畫蛇,先畫成的就喝酒。
有個人蛇先畫好了,拿起酒壺準(zhǔn)備喝,看看其他人還沒畫好,又左手拿壺,右手給蛇畫腳,還沒等他畫好腳,另一人的蛇畫好了,奪過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么能添上腳呢?”說完把酒喝了。那個畫蛇腳的人,終于沒有喝上酒。
“畫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壞。有時也作“畫蛇著足”。
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zhàn)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nóng)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zāi)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于發(fā)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
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dāng)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xiàn)。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jīng)驗,不知變通。 三顧草廬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學(xué)問,人稱“臥龍先生”。
徐庶給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和關(guān)羽、張飛親自到臥龍岡拜見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第三次終于見到諸葛亮,誠心請諸葛亮出山。 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
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
同“草廬三顧”。 畫餅充饑 曹操的孫子曹睿當(dāng)上皇帝后急于找一個“中書郎”,讓大臣盧毓推薦一個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誡他推薦人才不能只看名聲,名聲就像畫在地上的一張餅,饑餓時不能吃。
盧毓經(jīng)過仔細(xì)挑選為曹睿選中中書郎。 畫個餅來解除饑餓。
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管鮑之交 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與鮑叔牙關(guān)系特別好,他們合伙做生意,鮑叔牙總是多出本錢少分利,樂意幫助貧寒的管仲。
管仲率軍打仗兵敗,只有鮑叔牙了解他的苦衷。小白執(zhí)政齊國后,鮑叔牙把相國的位子讓給管仲,管仲說:“知我者鮑子也?!?/p>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過河拆橋 劉備在長坂坡打了敗仗,趙云找到?jīng)_散了的劉備的妻兒。
曹操也追至長坂橋,見張飛胡須倒立,睜著圓眼,心中害怕中計,嚇得掉頭就跑。張飛見嚇退了曹操,就將長坂橋拆掉。
劉備擔(dān)心曹操再追,連夜率軍向漢津逃去。 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
比喻達(dá)到目的后,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畫虎類狗 東漢初年伏波將軍馬援對子侄后輩教育十分嚴(yán)格,希望他們成為有用的人才。
他不喜歡侄子馬嚴(yán)和馬敦在別人后面說長道短,他寫信《誡兄子嚴(yán)敦書》告誡他們,讓他們學(xué)杜季良、龍伯高。如果學(xué)不成就像畫不成老虎反而畫得像一頭狗一樣。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氣壯山河 出處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 趙元鎮(zhèn)丞相與謫朱崖,病亟,自書銘旌:“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 山河壯本朝?!?/p>
釋義 比喻人的豪邁之氣如同高山大河。 故事 南宋大臣趙鼎出身貧寒,四歲就失去父親,在母親撫養(yǎng)和 教育下成長。
他二十一歲考中進(jìn)士,當(dāng)官時敢于批評權(quán)貴,受 以卵擊石 出處《墨子·貴義》 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猶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 不可。
1,草木皆兵
東晉時,前秦皇帝符堅率大軍入侵東晉,后大敗,回國途中他感到極度恐懼,覺得山上的樹木都是東晉的追兵,故有“草木皆兵”的說法
2,背水一戰(zhàn)
楚漢相爭時,韓信率兵攻打韓國,他故意將軍營安扎在河邊,背水為陣,意在斷絕退路,逼迫軍隊拼死進(jìn)攻,最后大獲全勝,故有“背水一戰(zhàn)”的說法
3,四面楚歌
楚漢相爭時,韓信在垓下布下十面埋伏,圍困楚霸王項羽,韓信讓軍隊在夜間吟唱項羽故鄉(xiāng)的楚歌,渙散項羽的軍心,大收其效。
4.揭桿而起
秦末時,民怨四起,陳勝吳廣不堪忍受,終于在大澤鄉(xiāng)起義,起義時沒有旗幟,就用竹竿代替,就有了“揭竿而起”的說法
5.破釜沉舟
秦末,項羽進(jìn)攻漢中,過河后,項羽下令鑿沉渡船,砸碎鍋灶,表示不留退路,果然一戰(zhàn)成功
6.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楚漢相爭時,劉邦討伐項羽,明地里派兵修整入棧道,暗里卻將大部隊調(diào)遣到廢棄以久的陳倉道,偷襲項羽
7.退避三舍
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落難,逃亡楚國,應(yīng)承楚王說:“我若為晉國國君,若與楚國敵對,必退避三舍(一舍是三十里)?!焙蟪x果然發(fā)生戰(zhàn)爭,重耳信守諾言,果然退兵九十里
8.紙上談兵
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有一子名趙括,幼讀兵書,談起用兵之道,如數(shù)家珍,但他沒有任何實戰(zhàn)經(jīng)驗,在長平之戰(zhàn)中導(dǎo)致趙國慘敗,留下了紙上談兵的說法
9.臥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越相爭,越王勾踐大敗,幾乎亡國,但勾踐并不死心,終日以柴草不床,每天吃飯時都要舔一下苦膽,激勵自己不忘國恥
10.一鳴驚人
楚莊公繼位后三年不上朝,終日飲樂,大臣終于看不下去了,冒死進(jìn)諫,莊公說:“有一大鳥,羽色艷麗,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惫?,不久莊公就重臨朝庭,把這三年中他暗中觀察發(fā)現(xiàn)的弊病全部修正。
1.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
在人間,人們把精于鑒別馬匹優(yōu)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
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延續(xù)到現(xiàn)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
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chǎn)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xì)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fā)現(xiàn)中意的良馬。
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jìn)。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
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
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
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認(rèn)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p>
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云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
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xì)觀看?!?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rèn)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zhàn)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yǎng)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
只要精心喂養(yǎng),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fù)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
楚王跨馬揚(yáng)鞭,但覺兩耳生風(fēng),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
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伯樂是古代有名的相馬(鑒別馬的好壞)專家。
當(dāng)他年老的時候,他的兒子很想將這項專門技能繼承下來,以免失傳。于是他把伯樂寫的《相馬經(jīng)》讀得爛熟。
《相馬經(jīng)》上描寫千里馬的外形是“額頭隆起,雙眼突出,蹄子好像壘起的酒藥餅?!彼鸵勒者@一條,拿著經(jīng)文出去“相馬”了。
伯樂的兒子把所見到事物的外形和《相馬經(jīng)》上描繪的圖形一一對照,結(jié)果找到了一只很大的蛤蟆。他興沖沖地跑回家報告父親,說:“總算找到好馬了,額頭和雙眼同書上說的差不多,就是蹄子的形狀和書上寫的有區(qū)別。”
伯樂聽了,只好哭笑不得地對這個好心而不聰明的獨生子說;“你倒是找到了一匹好馬,只是它太喜歡跳,你可駕馭不了?。 ?2.破釜沉舟 項羽擔(dān)任了援趙大軍的主帥,下令士兵每人帶足三天的口糧,然后又下令砸碎全部行軍做飯的鍋。將士們都愣了,項羽說:“沒有鍋,我們可以輕裝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趙國!至于吃飯嘛,讓我們到章邯軍營中取鍋做飯吧!”大軍渡過了漳(zhāng)河,項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時燒掉所有的行軍帳篷。
戰(zhàn)士們一看退路沒了,這場仗如果打不贏,就誰也活不成了。 項羽指揮楚軍很快包圍了王離的軍隊,同秦軍展開了9次激烈的戰(zhàn)斗,渡河的楚軍無不以一當(dāng)十,以十當(dāng)百,個個如下山猛虎,個個都奮勇拼殺。
沙場之上,煙塵蔽日,殺聲震天。楚軍將士越斗越猛,直殺得山搖地動,血流成河。
經(jīng)過多次交鋒,楚軍終于以少勝多,把秦軍打得大敗,殺死了秦將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間被打得走投無路,放火自焚(fén)而死,章邯帶著殘兵敗將急忙后退。那些舊貴族派來的援軍,看到項羽大獲全勝,又是佩服,又是害怕。
從此項羽就做了上將軍,諸侯的軍隊都?xì)w他統(tǒng)率。 3.破鏡重圓 樂昌公主與丈夫徐備言兩心相知,情義深厚。
陳國將亡之際,徐德言曾流著淚對妻子說:“國已危如累卵,家安豈能保全,你我分離已成必然。以你這般容貌與才華,國亡后必然會被掠入豪宅之家,我們夫妻長久離散,名居一方,唯有日夜相思,夢中神會。
倘若老天有眼,不割斷我們今世的這段情緣,你我今后定會有相見之日。所以我們應(yīng)當(dāng)有個信物,以求日后相認(rèn)重逢?!?/p>
說完,徐德言把一枚銅鏡一劈兩半,夫妻二人各藏半邊。徐德言又說:“如果你真的被掠進(jìn)富豪人家,就在明年正月十五那天,將你的半片銅鏡拿到街市去賣,假若我也幸存人世,那一天就一定會趕到都市,通過銅鏡去打問你的消息?!?/p>
徐德言經(jīng)過千辛萬苦,顛沛流離,終于趕到都市大街,果然看見一個老頭在叫賣半片銅鏡,而且價錢昂貴,令人不敢問津.徐德言就著月光題詩一首,托老人帶給樂昌公主。素再三盤問,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不由得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動。
他立即派人將徐德言召入府中,讓他夫妻二人團(tuán)聚 4.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沙写蟪加卸嗌偃四苈犓麛[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
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zhǔn)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 一。
1.牛角掛書《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
以蒲韉(jiān)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于道,按轡躡其后,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
問所讀,曰:‘《項羽傳》?!蚺c語,奇之。
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玄感遂傾心結(jié)納?!?/p>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后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李密認(rèn)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
楊素問他讀的是什么,他回答說:“《項羽傳》。”楊素于是和他交談,覺得很驚奇。
回家后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的見識風(fēng)度,不是你們能比的?!毙幸虼司蛢A心結(jié)交李密。
后人遂以“書橫牛角”、“角掛經(jīng)”、“繭栗掛漢書”、“束書牛角”、“書掛(牛)角”、“牛角之懸”來形容勤奮讀書?;蛞浴皰鞝僦拧薄ⅰ芭=菚眮碇盖趭^學(xué)習(xí)而才思卓捷的書生。
2.負(fù)薪讀書事出《漢書·嚴(yán)朱吾丘主父徐嚴(yán)終王賈傳》:“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置產(chǎn)業(yè),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dān)束薪,行且誦書。
其妻亦負(fù)戴相隨,數(shù)止買臣毋歌嘔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買臣笑曰:‘年五十當(dāng)富貴,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
’”此典一般以“負(fù)薪”或“負(fù)樵”的形式出現(xiàn)。有時,此典也用來形容未遇時的貧居生活。
3.帶經(jīng)而鋤語出《漢書·公孫弘、卜式、倪寬傳》:“(倪寬)受業(yè)孔安國,嘗為弟子都養(yǎng)(為弟子們做飯),時行憑作(有時還要下地干活),帶經(jīng)而鋤,休息輒誦讀,其精如此?!贝说涑R浴皫Ы?jīng)鋤”的形式出現(xiàn)。
形容生活貧苦依然堅持學(xué)習(xí)的典故。4.挾策讀書語出《莊子·外篇·駢拇第八》:“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
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焙笕吮阋浴皰恫摺薄ⅰ皰秲浴?、“挾策讀書”、“挾策亡羊”、“讀書亡羊”表示專心致志地勤奮讀書。
5.高鳳流麥語出《后漢書·逸民傳·高鳳》:“高鳳字文通,南陽葉人也。少為書生,家以農(nóng)畝為業(yè),而專精誦讀,晝夜不息。
妻嘗之田,曝麥于庭,令鳳護(hù)雞。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jīng),不覺潦水流麥。
妻還怪問,鳳方悟之。其后遂為名儒,乃教授業(yè)于西唐山中?!?/p>
后人于是以“流麥”、“麥流”、“棄麥”、“麥不收”、“中庭麥”、“高鳳”等來形容專心讀書。6.溫舒編蒲事出《漢書·賈枚鄒路傳》:“路溫舒字長君,巨鹿東里人也。
父為里監(jiān)門。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p>
晉時的王育也在牧羊時折蒲學(xué)書,最后博通經(jīng)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編蒲”、“截蒲”、“削蒲”、“題蒲”、“編簡”等。
7.鑿壁偷光出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此典又可寫作“鑿壁借光”、“鑿壁借輝”、“穿壁借光”、“偷光鑿壁”,或簡稱“鑿壁”、“偷光”、“匡壁”等。
形容貧寒之士刻苦夜讀的典故。8.映月讀書比喻在生活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讀書的典故。
事出《南齊書·孝義傳·江泌》:“(江)泌少貧,晝?nèi)枕綄裕ㄗ鲂樱棺x書,隨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頂)。”此典流傳甚廣,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讀”、“對月影”等形式。
9.囊螢映雪“囊螢”典出《藝文類聚·續(xù)晉陽秋》:“車胤字武子,學(xué)而不倦。家貧不常得油,夏日用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夜繼日焉?!?/p>
“映雪”典出《初學(xué)記》卷二引《宋齊語》:“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此兩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螢”、“聚螢”、“照螢”、“讀書螢”、“映雪”、“照雪”、“窗雪”等,兩典并用還有“雪窗螢火”、“螢雪”等形式。
比喻貧士苦讀的典故。10.懸梁刺股懸梁,語見《太平御覽》卷61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孫敬好學(xué),時欲寤寐(打瞌睡),懸頭至屋梁以自課”;刺股,語出《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乃夜發(fā)書。
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課。伏而誦之。
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p>
11.韋編三絕語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shù)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
’”韋編,是用來串連竹簡的熟牛皮;三絕,是斷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絕編”、“三編絕”、“韋三絕”、“絕韋編”、“三絕韋編”等。
形容刻苦認(rèn)真讀書的典故。12.下帷讀書語出《史記·儒林列傳·董促舒》:“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ǚ畔率覂?nèi)懸掛的帷幕)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yè),或莫見其面。
蓋三年董仲舒不觀于舍園,其精如此?!毙稳蓍]門謝客、專心讀書學(xué)習(xí)的典故。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