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楊的有很多 最強陣容“三楊”內(nèi)閣:楊榮、楊溥、楊士奇(以上三人都是治世名臣) 歷經(jīng)四朝而不倒的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 號稱“出將入相,文德武功”:楊一清 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楊慎(楊廷和之子) 明代著名諫臣:楊繼盛(氣節(jié)的最好體現(xiàn)) 明代東林黨代表人物:楊璉(氣節(jié)) 嚴世蕃嘗謂天下才之一:楊博 還有隆慶時期鬧得沸沸揚揚的徐階、高拱、張居正(他們?nèi)耸呛苡腥さ?,都是后一個趕走上一個,但是他們?yōu)榈氖菨M身抱負,以安天下,強國、富民) 太監(jiān)有: 鄭和:明朝永樂時三保太監(jiān),航海探險家,七下西洋,耀兵異域,以示中華富強。
(好) 王振:明朝正統(tǒng)時當權宦官,明朝第一位當權宦官,引致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壞) 曹吉祥:明朝天順時當權宦官,參與奪門之變,擁英宗復位,冤殺于廉。
(壞) 汪直:明朝成化時當權宦官,第一任西廠提督。(比較好) 劉瑾:明朝正德時當權宦官,八虎之首,后被凌遲處死。
(壞) 馮保:明朝萬歷時當權宦官,與張居正一內(nèi)一外配合默契,進行了著名的變法改革(比較好) 魏忠賢:明朝天啟時當權宦官,號稱九千歲,以敗壞朝政著名。(壞) 明朝最著名的清官之一:海瑞(曾經(jīng)在市場買2斤豬肉,當時嚇倒全縣的人,一時成為大家閑聊時的話題《??h官也會買肉!》)。
王守仁:龍場悟道
王陽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貴陽西北七十里,修文縣治)當驛丞。他來到中國西南山區(qū),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使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王守仁認為心是萬事萬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產(chǎn)物(心即理)。認識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史稱龍場悟道。在龍場這既安靜又困難的環(huán)境里,王陽明結合歷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頓悟,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寧王率六萬人,攻下九江、南康,渡長江攻安慶。王守仁這時已經(jīng)調(diào)集了八萬大軍(主要為各地民兵與農(nóng)民),對外號稱三十萬。王守仁召集部下問應如何退敵。有人指出應該急救安慶,王守仁說:“現(xiàn)在九江、南康已經(jīng)被敵軍占領,如果我們越過南昌跨江救援安慶,就會腹背受敵。現(xiàn)在南昌空虛,我軍銳氣正盛,可以一舉攻破。敵軍聽說南昌失守,定會回師來救,這時我們在鄱陽湖迎擊他,肯定能取得勝利?!?王守仁
由于先前進行大量宣傳工作,謊稱有大量軍隊攻城,南昌竟然不攻自破,停了兩日,王守仁便派諸將分五路迎擊回援南昌的寧王大軍。四路分兵迎進,一路設伏。交戰(zhàn)以后,寧王大軍很快腹背受敵,被分割成幾部分,后又中了埋伏,慘遭大敗,潰逃退守八字腦地區(qū)。寧王眼觀局勢不妙,急忙調(diào)九江、南康的精銳部隊出擊,王守仁派幾路大軍迎戰(zhàn)并取南康。 這一仗打得相當激烈,是關鍵的一戰(zhàn)。官軍一度退卻,王守仁部將伍文定立即斬殺了后退之人,命令諸軍一決死戰(zhàn)。最后終于打敗了敵人,敵軍退保樵舍地區(qū),將大船結成方陣,寧王拿出金銀珠寶犒賞將士,沖鋒賞百金,負傷千金,要求他們死力一搏。 但寧王軍隊的方陣被王守仁看出破綻,他決定仿效赤壁之戰(zhàn),放火燒船。第二天,寧王群臣聚集在一起,正在船上召開“早朝”會議,王守仁大軍殺到,用小船裝草,迎風縱火,燒毀了寧王的副船,王妃婁氏以下的宮人以及文武官員們紛紛跳水。寧王的旗艦擱淺,不能行動,倉促間換乘小船逃命,被王陽明的部下王冕部追上擒獲,寧王的其它文武大臣也成了階下囚。不久,南康、九江也被官軍攻陷,寧王之亂全面平息,前后只有三十五天時間。王守仁因此而獲“大明軍神”之稱。
唉聲嘆氣āi shēng tàn qì因傷感郁悶或悲痛而發(fā)出嘆息的聲音。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終日價沒心沒想,哀聲嘆氣?!卑わL緝縫āi fēng jī fèng比喻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找門路。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但有一二分才貌的,那一個不挨風緝縫,央媒說合。”挨肩并足āi jiān bìng zú形容人群擁擠。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那山中遠近人家,都曉得高家新女婿才貌雙全,竟來觀看,挨肩并足,如看神會故事的一般熱鬧?!卑ぜ绮帘敞 jiān cā bèi形容人多擁擠。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四卷:“常常走到廚房下,挨肩擦背,調(diào)嘴弄舌。”挨三頂五āi sān dǐng wǔ形容人多,連接不斷。
明·馮夢龍《平妖傳》:“眾人挨三頂四,簇擁將來,一個個伸出手來,求太醫(yī)看脈?!卑ど饺( shān sè hǎi形容人極多而擁擠不堪。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那日觀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钡K口識羞ài kǒu shí xiū礙口:說不出口。
指怕羞而不說話?!妒c頭·潘文子契合鴛鴦冢》:“這事關系你終身,肯與不肯,明白說出,莫要礙口識羞,兩相耽誤。
“礙手礙腳ài shǒu ài jiǎo妨礙別人做事。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三十二卷:“后邊有些嫌忌起來,礙手礙腳,到底不妙。”
愛不忍釋ài bù rěn shì對所喜歡的物品,愛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南朝梁·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p>
愛不釋手ài bù shì shǒu釋:放下。喜愛得舍不得放手。
南朝梁·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卑讼蛇^海,各顯神通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shén tōng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過海,獨自顯神通。”
巴前算后bā qián suàn hòu思前想后,反復考慮。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勞生憂憂,巴前算后,每懷不足之心,空白了頭,沒用處,不如隨便度日的好?!?/p>
跋扈自恣bá hù zì zì形容為所欲為,無所忌憚?!睹魇贰ざ漕亗鳌罚骸坝谑情L昂益跋扈自恣,東勾土蠻,西結婚白洪大,以擾諸邊?!?/p>
白璧微瑕bái bì wēi xiá潔白的玉上有些小斑點。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點,美中不足。
南朝梁·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閑情》一賦?!卑锥∷卓蚥ái dīng sú kè白丁:沒有功名的平民。
泛指粗俗之輩。明·無名氏《龐掠四郡》一折:“往來無白丁俗客,談笑有上士高賓》”白發(fā)千丈bái fà qiān zhàng形容頭發(fā)既白且長,表示人因愁思過重而容顏衰老。
唐·李白《秋浦歌》詩:“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p>
白黑分明bái hēi fēn míng比喻是非分得清楚?!稘h書·薛宣傳》:“所貶退稱進,白黑分明?!?/p>
白蠟明經(jīng)bái là míng jīng白蠟:比喻光禿空白。明經(jīng):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
比喻屢試不中。唐·張鷟《朝野僉載》:“張鷟號青錢學士,以其萬選萬中。
時有明經(jīng)董萬九上不第,號白蠟明經(jīng),與鷟為對?!卑酌汲嘌踒ái méi chì yǎn比喻平白無故。
明·沈德?!侗种丬幨UZ·神名訛稱》:“京師相詈,指其人曰白眉赤眼兒者,必大恨,其猥賤可知?!卑兹兆鰤鬮ái rì zuò mèng大白天做夢。
比喻根本不能實現(xiàn)的夢想。明·豫章醉月子《精選雅笑·送匾》:“以為必中而遍問星相者,亦是白日做夢?!?/p>
白首相知bái shǒu xiāng zhī白首:白頭發(fā),引申為時間長。意謂老年知己。
明·孫仁儒《東郭記·頑夫廉》:“君家朋友何須道,翻騰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發(fā)相知,按劍同袍。”白頭如新bái tóu rú xīn白頭:頭發(fā)白了;新:新交。
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時間雖久,仍跟剛認識一樣。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語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何則?知與不知也?!卑最^相守bái tóu xiāng shǒu指夫妻恩愛相守到老。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二回:“我的哥哥,奴承望和你白頭相守,誰知奴今日死去也?!卑最^偕老bái tóu xié lǎo白頭:頭發(fā)白;偕:共同。
夫妻相親相愛,一直到老?!对娊?jīng)·衛(wèi)風·氓》:“及爾偕老?!?/p>
明·陸采《懷香記·奉詔班師》:“孩兒,我與你母親白頭偕老,富貴雙全?!卑舸蝤x鴦bàng dǎ yuān yāng比喻拆散恩愛的夫妻或情侶。
明·孟稱舜《鸚鵡墓貞文記》:“他一雙兒女兩情堅,休得棒打鴛鴦作話傳?!睂毜恫焕蟗ǎo dāo bù lǎo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并沒減退。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忠(黃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憋枌W之士bǎo xué zhī shì飽學:學識淵博。
指學識淵博的人。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公等皆飽學之士,登此高臺,可不進佳章以紀一時勝事乎?”保國安民bǎo guó ān mín保衛(wèi)國家,使人民安居樂業(yè)。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四回:“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北Ш藿K天bào hèn zhōng tiān恨:悔恨;終天:終身。
舊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輩子感到悲痛?,F(xiàn)指因做錯某事而后悔一輩子。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丹客住了哭,對富翁道:。
關于朱元璋與毛豆腐的歷史典故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時,因家貧困,曾給財主家放牛幫工,每在白天放牛后,半夜就要起來與長工們一起幫磨豆腐,他年紀雖小,但做事很勤快,頗得長工們喜歡,因此,長工們盡量照顧不讓他干重活。后被財主知道很不滿意,便將他辭退回家了。
朱元璋沒辦法,只得和附近一座廟跟前的小乞丐們混在一起。長工們可憐他,每天從財主家偷出一些飯菜和鮮豆腐,藏在廟的干擾草堆里,到時朱元璋就悄悄取走與伙伴們分食。不久,父母兄相繼亡故,朱元璋更是孤無所依,便入寺當了和尚。
因朱元璋最喜食豆腐,初時,長工們?nèi)哉諛铀蛠聿胤挪荻牙?。一次寺里一連幾天忙著做廟會,長工們見藏放的豆腐原封不動就沒有再送了,當廟會結束,朱元璋記起去取豆腐,發(fā)現(xiàn)豆腐上已長滿了一層白毛,他就拿回廟中,偷偷地弄來油煎食之,覺得味道更香鮮無比。以后,他就常用此法做豆腐吃。
后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油煎毛豆腐便成了御膳房必備佳肴。現(xiàn)今油煎毛豆腐已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外名菜。
隋唐至明清的歷史成語典故(一):鷂死懷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征進來了。
太宗怕魏征提意見,回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里。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
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里。(二):請君入甕武則天稱帝,平定徐敬業(yè)叛亂后,為除掉反對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國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
因此出現(xiàn)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禮、周興、來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辦案嚴刑逼供、手段殘忍,害死了許多無辜的人,后來有人告密周興造反,來俊臣“請君入甕”將其治罪,周興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殺;索元禮因害人太多,民憤太大,被武則天處死;來俊臣預謀害當時勢力強大的武則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后者先發(fā)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則天處死。(三):桃李滿天下狄仁杰桃李滿天下:武則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決斷,尊稱“國老”,狄仁杰向武則天舉薦了很多人,后來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張柬之,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門下,故稱“桃李滿天下”。
(四):靖康之恥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欽宗二帝被金人俘獲,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趙構在臨安(南京)即位稱帝,是為宋高宗,南宋開始。
(五):胡藍之獄明太祖建國后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等人被封為公爵、劉基被封為伯爵,湯和等被封為侯爵。有些功臣仗著自己的功勞,橫行不法,結黨專權,更甚至威脅到朱元璋的君權。
公元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被告發(fā)謀反之機,誅殺胡惟庸以及其部下15000多人。此后明太祖以“胡黨”為由,殺戮了不少無辜功臣,其中,77歲的李善長被賜死,全家共70多人被誅殺;公元1393年,涼國公藍玉被告謀反,全家被殺,并株連15000多人,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時人稱之為“藍獄”,這兩次大獄持續(xù)了14年之久,后人合稱為“胡藍之獄”。
后來又設置了“錦衣衛(wèi)”特務機構,負責監(jiān)察大臣的活動。(六):土木之變公元1449年瓦刺太師也先兵犯大明,明英宗親征,兵敗退至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國不可一日無主,于是,在群臣的簇擁下朱祁鈺即位,是為明代宗,史稱景帝。
景帝力主抗戰(zhàn),任命于謙負責指揮保衛(wèi)北京,并取得了勝利,趕走了侵略軍?!氨本┍Pl(wèi)戰(zhàn)”在明朝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七):丹書鐵券南北朝以后,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西魏還密賜予欲歸附者,作為歸附后享有特權的保證,并聽世相傳襲。
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規(guī)定。形制歷代不一,所世基本上仿唐制。
金朝鐵券狀如卷瓦,刻字畫欄,以金填之,半予功臣,半留內(nèi)府,以御寶為合。明洪武二年(1369)封功臣,因唐制有所損益,形亦如瓦,分七等。
公二等,一高尺,廣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廣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廣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廣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廣一尺四寸五分。
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廣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廣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所賜功臣履歷、恩數(shù),中鐫免罪,減祿之數(shù)。
封號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開國輔運推誠;從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難推誠;余則為奉天翊運推誠和奉天翊衛(wèi)推誠。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頒給功臣,右藏內(nèi)府,有事則合之,以取信。
洪武三年,賜鐵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鐵券,又賜公及故公共八家。永樂初,靖難功臣亦有賜者。
(八):罄竹難書隋煬帝楊廣的殘暴統(tǒng)治,導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jù),農(nóng)民起義。李淵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為大,積極地向隋軍進攻。
這個時候,突厥的力量很強,李淵既擔心突厥壞自己好事,又想借用他們的悍馬,于是,聽從他人建議,與突厥的始畢可汗談和。最終,雙方約定:“若得攻入長安,民眾土地歸于唐,金玉繒帛歸于突厥?!?/p>
李淵為爭取人心,還大開糧倉,救濟災民,且乘機招募義兵。然而,這些義兵都是烏合之眾,沒有經(jīng)過檢閱練習,所以率領他們打起仗來很是辛苦。
此時,瓦崗農(nóng)民義軍首領之一的李密,在現(xiàn)在的河南省東部,擁有極大的力量,而且發(fā)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聲討隋煬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边@句話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簡策,也書寫不完隋煬帝的罪狀;用東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清隋煬帝的罪惡。
以后我們形容罪狀之多,寫都寫不完,稱之為“罄竹難書”,這就是此句成語的由來。這篇文章一出,立刻在全國引起了轟動,人們爭相傳閱,李密的聲勢更加浩大,各地反隋的領袖如竇建德和徐圓朗等紛紛上表,勸請李密即天子位。
不過,李密認為洛陽城還未攻克,不必急在一時。李淵這邊呢,倒是很想拉攏聲勢浩大的李密,便遣使通書。
但李密自以為力量雄厚,要求李淵率領步騎數(shù)千到河南來,當面締結盟約,由李密擔任盟主。李淵不敢得罪李密,卻又不想去。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