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玉笛”的詩詞:1、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玉笛凌秋韻遠汀,誰家少女倚樓聽。玄宗貴妃嬉玉笛,合奏仙樂紫云回。
敦煌女伎持玉笛,凌空駕云飛天去?!畎住洞阂孤宄锹劦选?、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 《與史中郎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 3、蘇家小女舊知名,楊柳風前別有情。
剝條盤作銀環(huán)樣,卷葉吹為玉笛聲?!拙右?《楊柳枝》 4、寒蟬欲報三秋候,寂靜幽齋。
葉落閑階,月透簾櫳遠夢回。昭陽舊恨依前在,休說當時。
玉笛才吹,滿袖猩猩血又垂?!?馮延巳《采桑子》5、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遠送瀟湘客。
蘆花千里霜月白,傷行色,來朝便是關(guān)山隔?!?馮延巳《歸自謠》 6、霜積秋山萬樹紅,倚簾樓上掛朱櫳。
白云天遠重重恨,黃草煙深淅淅風。仿佛梁州曲,吹在誰家玉笛中?——馮延巳《拋球樂》 7、楊柳陌,寶馬嘶空無跡。
新著荷衣人未識,年年江???。夢覺巫山春色,醉眼花飛狼籍。
起舞不辭無氣力,愛君吹玉笛?!T延巳《謁金門 》 8、春入行宮映翠微,玄宗侍女舞煙絲。
如今柳向空城綠,玉笛何人更把歡?!矢λ?《楊柳枝》9、酌一卮,須教玉笛吹。
錦筵紅蠟燭,莫來遲。繁紅一夜經(jīng)風雨,是空枝。
——-皇甫松 《摘得新》10、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春夜洛城笛》 關(guān)于“玉笛” 的傳說:知道為什么是玉笛么,傳說以前只有竹笛,一對相愛的戀人依靠竹笛相互通著情愫,女子是大家閨秀,男子出身貧寒,當然由于門不當戶不對的觀念被迫分開,女子將嫁作他人,后來兩人相約在渡頭逃亡,可是就在這天夜里,女子絕望了,因為女子在渡頭等到的是家人告訴她,男子放棄了她而且作為條件換了三千兩白銀就離開了,女子不相信,家人拿來了他的竹笛,女子拿著竹笛哭啊哭啊,然后就縱身跳入滾滾江中,最后打撈上來的只有一根晶瑩的笛子,像淚的冰冷生命的溫情,這就是玉笛。關(guān)于“玉笛”的介紹:眾所周知,從古至今竹笛一直是笛子家族的主流,而竹子也是做笛子的首選材料,但是不知大家想過沒有,難道竹子真的是做笛子的最好材料嗎?別的材料做出來的笛子就真的不如竹子做出來的好嗎?人們開始時之所以選用竹子來做笛子,是受當時生產(chǎn)力水平的制約,因為當時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生產(chǎn)工具也相對簡單,人們在為笛子選材時當然也要受到這種制約,所以就會選一些制作起來簡單,而又在各個方面效果比較好的材料,最終選到了竹子。
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偏愛玉,特別是在古時,人們對玉看得很重,黃金有價玉無價,君子必佩玉,就說明了人們對玉的重視,喜好程度,玉不僅是一種收藏品,裝飾品,更是一種人格,身份的體現(xiàn)!另外大家也知道,經(jīng)常佩玉對人體也是有大大的益處。我不知道大家對玉。
眾所周知,從古至今竹笛一直是笛子家族的主流,而竹子也是做笛子的首選材料,但是不知大家想過沒有,難道竹子真的是做笛子的最好材料嗎?別的材料做出來的笛子就真的不如竹子做出來的好嗎?我們知道的典故里,玉笛只是對笛子的一種形容還是真有玉笛存在?也許還沒有人去研究這個問題!但至少給我們提供了一條信息:為什么不能用玉做笛子?!也許古人就曾想過用玉來做笛子,但由于當時生產(chǎn)工具的限制而無法完成,或者可以做出來,但由于太費事,太難而無法推廣開來, 而今天靈玉飛音—中華玉笛橫空出世,由民間藝人黃林楓先生積幾十年研究與經(jīng)驗讓只在古詩詞中出現(xiàn)的玉笛真正來到人們身邊,(黃林楓先生簡歷:民族樂器制作藝人,曾是河南省文化廳下屬河南省樂器研究所主要成員,一生致力于樂器研究與制作,制作樂器笛子,簫,笙,嗩吶,二胡,塤等十幾種樂器,最近幾十年更是致力于玉制樂器的研究和制作,其中玉笛玉簫曾獲河南省文化部頒發(fā)的技術(shù)創(chuàng)新獎,也得到了很多專業(yè)人士的認可) 也許還有很多人有疑問,玉笛在音質(zhì),音準,音色上能和竹笛相比嗎?是否能達到專業(yè)水平?大家都知道笛子是主要通過笛膜的振動和笛身的共振發(fā)音的,竹子與玉的共振頻率,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音準上嘛絕對沒問題,每一支笛子做成之后都經(jīng)過專業(yè)校音器再次校音,絕對達到專業(yè)水平! 靈玉飛音—中華玉笛不僅是專業(yè)的實用樂器,又是玉所制,而且玉笛外形采用竹節(jié)造型,象征著君子,氣節(jié)(梅蘭竹菊四君子),更是收藏的佳品。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玉笛凌秋韻遠汀,誰家少女倚樓聽”“玄宗貴妃嬉玉笛,合奏仙樂紫云回?!薄岸鼗团砍钟竦?,凌空駕云飛天去。”等等,這里我就不一一舉例了。在這些典故里,玉笛只是對笛子的一種形容還是真有玉笛存在?也許還沒有人去研究這個問題!但至少給我們提供了一條信息:為什么不能用玉做笛子?!也許古人就曾想過用玉來做笛子,但由于當時生產(chǎn)工具的限制而無法完成,或者可以做出來,但由于太費事,太難而無法推廣開來,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玉笛凌秋韻遠汀,誰家少女倚樓聽”“玄宗貴妃嬉玉笛,合奏仙樂紫云回?!薄岸鼗团砍钟竦?,凌空駕云飛天去。”等等,這里我就不一一舉例了。在這些典故里,玉笛只是對笛子的一種形容還是真有玉笛存在?也許還沒有人去研究這個問題!但至少給我們提供了一條信息:為什么不能用玉做笛子?!也許古人就曾想過用玉來做笛子,但由于當時生產(chǎn)工具的限制而無法完成,或者可以做出來,但由于太費事,太難而無法推廣開來,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 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經(jīng)過武昌時游黃鶴樓所作。本詩寫游黃鶴樓聽笛,抒發(fā)了詩人的遷謫之感和去國之情。西漢的賈誼,因指責時政,受到權(quán)臣的讒毀,貶官長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詩人引賈誼為同調(diào)?!耙粸檫w客去長沙”,就是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也含有自我辯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擊,并沒使詩人忘懷國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長安”,這里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國運的關(guān)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里迢迢,對遷謫之人是多么遙遠,多么隔膜?。⊥灰?,不免感到惆悵。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感到格外凄涼,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
詩人巧借笛聲來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樂府詩集》此調(diào)題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當初夏,當然是沒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動聽,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開放的,景象雖美,卻不免給人以凜然生寒的感覺,這正是詩人冷落心情的寫照。同時使人聯(lián)想到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歷史傳說。由樂聲聯(lián)想到音樂形象的表現(xiàn)手法,就是詩論家所說的“通感”。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國懷鄉(xiāng)的悲愁情緒。所以《唐詩直解》評此詩“無限羈情笛里吹來”,是很有見解的。清代的沈德潛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保ā短圃妱e裁》卷二十)這首七言絕句,正是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見長,使人從“吹玉笛”、“落梅花”這些眼前景、口頭語,聽到了詩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這詩還好在其獨特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詩寫聽笛之感,卻并沒按聞笛生情的順序去寫,而是先有情而后聞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動作加以描寫,傳神地表達了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后半才點出聞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涼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無垠。
“玉笛弄殘仙子月,紫簫吹斷美人風”出自《笠翁對韻》中的卷一《東》最后兩句。
“拈花一笑”有典故: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眾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后大家退坐一旁。
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tài)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一笑。
佛祖當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回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于教外別傳一宗,現(xiàn)在傳給摩訶迦葉?!?/p>
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禪宗“拈花一笑”和“衣缽真?zhèn)鳌钡牡涔省?/p>
中國禪宗把摩訶迦葉列為‘西天第一代祖師’。
玉屏簫笛也稱"平簫玉笛",因簫笛上多有雕刻精美的龍鳳圖案,又稱"龍簫鳳笛"。
據(jù)記載,其中的平簫系由明代萬歷年間(1573-1619)的鄭維藩所創(chuàng),玉笛則始創(chuàng)于清代雍正五年(1727)。平簫玉笛往往被人們當作禮品贈送或收藏,與茅臺酒等一道被列為"貴州三寶"。
有關(guān)玉屏簫的記載,首見于清乾隆《玉屏縣志》:"平簫,邑人鄭氏得之異傳,音韻清越。善音者,謂不減風笙。
"關(guān)于玉簫笛的由來,在玉屏侗族群眾中流傳著這么兩句話:"仙到玉屏留古調(diào),客從海外訪知音"。據(jù)傳,300年前,古時有位自稱"鹿皮大仙"的道人,遠路云游到玉屏,愛此水秀山青,竹茂林豐,遂停留下來,并與當?shù)匾晃恍锗嵉亩弊宀抛咏Y(jié)成莫逆之交。
道人善音律,每有感懷,便寄興絲竹??墒钱?shù)丶阎耠m多,卻無簫管。
有一天他從山上采來一根竹子,將它制成簫吹奏起來,引起知交的共鳴。不久道人要遠游他鄉(xiāng),便把制作簫的技藝傳給了這位姓鄭的朋友。
從那以后,鄭家就開始自制自銷簫。從那以后,玉屏便有了簫的生產(chǎn)。
玉屏笛,民間無軼事流傳。但據(jù)世守其業(yè)的鄭家及簫業(yè)同行述:鄭家以本地水竹制笛子,不纏絲,不上漆,只打白臘,保留竹子本色。
式樣新穎別致,音色遠勝南北各地所產(chǎn)竹笛,遂以家鄉(xiāng)玉屏之"玉"為名,稱"玉笛"。并依其父所著《和聲鳴盛》中的"音律圖說"理論,將簫笛配對,合稱"平簫玉笛"。
愛好音律的鄭氏將制作簫笛的技藝視為傳家寶,代代堅守其業(yè),故鄭氏簫笛在明萬歷年間便已名聲在外,明清兩代,玉屏簫笛都被皇室點為貢物,上奉朝庭。清代咸豐年間,鄭氏傳人因家境蕭條而被迫賣簫糊口,由此開始專制平簫,掛牌出售。
后因產(chǎn)品供不應求,始打破嫡傳規(guī)訓,向外招徒傳藝,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至抗日戰(zhàn)爭時期,玉屏簫笛的生產(chǎn)有了大的發(fā)展,僅城區(qū)就有簫笛店鋪三十余家,從業(yè)者八十余人。
明、清兩朝,玉屏簫笛被列為貢品,深受皇室垂青。在民間,人們往往以之寄托純潔的情懷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知音、朋友之間往往將它作為珍品互贈,而戀人、新婚夫婦之間,則將其作為愛情的信物和美好姻緣的象征。
玉屏簫笛上雕刻的龍鳳圖案,據(jù)說就是取材于蕭史弄玉吹簫引友鳳的愛情神話故事。玉屏簫笛多以雌雄配對,吹奏起來,含蓄而雋委。
雌雄并吹,恰似情人對唱,情趣盎然,故又有“神簫仙笛”之美稱。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