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處】 《漢書·王嘉傳》:“千人所指,無病而死?!?/p>
【示 例】 ~,其傾覆可立而期。(章炳麟《聯(lián)省自治虛置政府議》)
【故 事】 西漢末年,漢哀帝劉欣是個貪圖酒色的荒淫無恥的皇帝,他貪圖美色,看上侍御史董恭的兒子董賢,因為他漂亮,就讓他做大司馬,封高安侯,百官通過他才能奏事,董賢動不動就賞人1000兩黃金。御史大夫王嘉上書指責他是千夫所指的罪人
西漢時期,侍臣董賢由于年輕貌美而又善于 奉承,很受漢哀帝的寵幸。
董賢的家人也跟著他 平步青云,盡享榮華富貴。即使如此,哀帝仍覺得 對他還不夠好,總想找機會封他為侯。
不久,機會 來了。 漢哀帝沒有兒子,又體弱多病,東平王便和王 后串通起來,用巫蠱之術(shù)詛咒他早日死去,好自己 稱帝。
不料,這件事被兩個朝臣知道了,他們聯(lián)名 寫了一道奏章,通過太監(jiān)宋弘向哀帝告發(fā)。結(jié)果, 東平王畏罪自殺,王后被處死。
事后要論功行賞,有人為了迎合哀帝的心意, 建議把通過太監(jiān)宋弘送來的奏章改為是通過董賢 送的,這樣,便可封董賢為侯了。哀帝大喜,親自 起草了一道詔書,把董賢和那兩個朝臣一起封為 侯。
詔書下達后,丞相王嘉和御史大夫賈延竭力 反對,認為董賢不配封侯,哀帝只好把這件事擱置 一旁。 公元前2年,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去世,哀帝以 傅太后有遺命為名,加封給董賢二千戶。
王嘉接 到詔書,卻把它封起來退給哀帝,并又進行勸諫。 他在奏章中寫道:“董賢靠著陛下的寵幸,驕奢放 縱,毫不收斂,惡名遠揚,引起四方公憤。
俗語說 ‘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臣為他今后的下場寒心。
望陛下考慮到祖宗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別再這樣做了!” 王嘉這一行動,極大地觸怒了哀帝,哀帝將其下 獄,并派使者逼王嘉服毒自殺。王嘉嚴詞拒絕,在 獄中絕食身亡。
王嘉死后,再沒人敢向哀帝直言進諫。 于是 他任命董賢為三公之一的大司馬,這時董賢才過 二十二歲。
董賢從此傳送奏章,操縱朝政,連新任 的丞相對他也懼怕三分。他的權(quán)勢越來越大,幾 乎要和哀帝平起平坐了。
但是,好景不長,公元前1年哀帝病死,董賢 失去了靠山,王太后罷了他的官。被罷官的當天, 董賢就和他的妻子自殺,抄沒的家產(chǎn)竟達四十三 萬錢。
提供一首詩(魯迅寫的,里面含有:“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運交華蓋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 漏船載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 管他春夏與秋冬!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樟壽,號豫才;“魯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運動后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 魯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紹興都昌坊口一個封建士大夫家庭,7歲啟蒙,12歲就讀于三味書屋,勤學好問,博聞強記,課余喜讀野史筆記及民間文學書籍,對繪畫藝術(shù)產(chǎn)生濃厚興趣,自此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chǔ)。
他不囿于四書五經(jīng),多方尋求課外讀物,努力掌握歷史文化知識。紹興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特別是眾多越中先賢的道德文章,給魯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響。
魯迅少年時代,祖父因科場案下獄,父親病故,家道從此中落。魯迅由一個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長房長孫,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
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變故,使少年魯迅飽受人間冷暖,世態(tài)炎涼,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認識到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魯迅母親魯瑞,農(nóng)民的女兒,品格高尚,對魯迅影響很大。
1898年春,魯迅離開故鄉(xiāng),滿懷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翌年,因不滿學堂的“烏煙瘴氣”,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shè)的礦務鐵路學堂。他廣泛接觸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閱《時務報》,看《天演論》,深受維新思潮和進化論學說的影響,初步形成“將來必勝于過去,青年必勝于老人”的社會發(fā)展觀。
1902年,魯迅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被官派赴日留學。他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后入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習醫(yī)。
因深受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浪潮的影響,積極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課余“赴會館,跑書店,往集會,聽講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1906年,魯迅在事實面前,有感于國內(nèi)同胞的愚弱,認識到改變國民性的重要,便毅然棄醫(yī)從文,邁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選擇了文學藝術(shù),以筆作為自己救國救民的戰(zhàn)斗武器。
他參與籌辦文藝雜志《新生》,撰寫了《人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早期重要論文。魯迅認為,中國的嚴重問題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質(zhì);在于個性,不在于“眾人”;要“立國”,必先“立人”,而“立人”的關(guān)鍵,在于個性的覺醒與精神的振奮。
辛亥革命前夜,魯迅回到祖國,先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執(zhí)教,擔任化學、生理學教員,后又回到故鄉(xiāng)紹興,擔任紹興府中學堂監(jiān)學兼博物教員、山會初級師范學堂監(jiān)督(校長)。他一方面教書育人,培養(yǎng)青年, 一方面積極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領(lǐng)導故鄉(xiāng)文學團體“越社”, 支持創(chuàng)辦《越鐸日報》。 1912年初, 魯迅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職,不久,隨教育部遷至北京,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同時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擔任校外兼職講師。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魯迅深受鼓舞,與李大釗、陳獨秀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志,揭開了中國五四運動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擊幾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
1918年,他發(fā)表了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通過象征的藝術(shù)手法,無情地揭露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zhì),強烈地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惡。此后,魯迅“一發(fā)而不可收”,以徹底的不妥協(xié)的姿態(tài),創(chuàng)作了《孔乙己》、《藥》、《阿Q正傳》等許多小說和大量雜文、隨筆、評論,從而成為五四五四運動的先驅(qū)和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
1926年夏,魯迅離開北洋軍閥盤踞的北京,南下廈門,擔任廈門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同時兼任國學院教授。1927年初,魯迅又轉(zhuǎn)赴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擔任了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同時兼任教務主任,一邊從事教育和文學創(chuàng)作,一邊投入新的戰(zhàn)斗。
同年4月,反革命政變發(fā)生,魯迅經(jīng)受了腥風血雨的考驗,因營救學生無果,憤而辭職。在血的教訓面前,魯迅早年形成的社會發(fā)展觀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嚴厲解剖自己的思想,糾正了過去只信進化論的“偏頗”,從此,他的思想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起點。
20年代中期,參與創(chuàng)辦《莽原》周刊、《語絲》周刊和文學社團末名社。1927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1927年8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 1927年10月,魯迅到了上海,從此定居下來,集中精力從事革命文藝運動。
1928年與郁達夫創(chuàng)辦《奔流》雜志。193O年,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他是發(fā)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領(lǐng)導人,曾先后主編《萌芽》、《前哨》、《十宇街頭》、《譯文》等重要文學期刊。
他參加和領(lǐng)導了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民權(quán)保障同盟等許多革命社團。他主編《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許多刊物,團結(jié)和領(lǐng)導廣大革命的、進步的文藝工作者,與。
魯迅先生曾說過:”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這是魯迅先生的志向,也是魯迅先生之立場.同時,這也應該成為我們現(xiàn)在人的志向和立場.在人民面前,我們要痛恨的是反動派,是那些官僚資產(chǎn)階級反革命,是那些還在掌握著人民的權(quán)力的貪官污吏,對反動派所謂之”千夫指”,我們是只有”橫眉冷對”的,不怕的.我們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對待我們的人民,我們要如對”孺子”一樣地為他們作”?!盶作”馬”.要誠誠懇懇\老老實實為人民服務.我們要有所恨\有所怒\有所愛\有所為.要以飽滿的真理追求者\博愛的實踐者\勇敢的戰(zhàn)士的”年輕精神”去”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沒有什么典故。
是一個人。
有如下典故: 里諺曰:“千人所指,無病而死?!?釋義 “千人”是指許多人;“指”是指責,比喻品行惡劣,觸犯眾怒。
受到眾人的指責?!扒怂浮庇址Q“千夫所指”。
故事 西漢晚年輕美貌而又善于奉承的待臣董賢,受到漢哀帝的寵幸。哀帝每次外出,總要與他同乘一輛車;在宮內(nèi),一刻也少不了他,簡直是與他形影不離。
董賢得寵后;他的家人也跟著享福,妻子被召進宮內(nèi)享樂,妹妹被選為紀子,父親封候賜爵,岳父和小舅于也當了高官。哀帝還特地為他造了一座富麗的住宅,宅內(nèi)裝飾極其考究,屋柱和窗格都用綿緞包裹;四方進貢的寶物,寧愿自己用差一些的,而把最貴重的賜給董賢。
盡管如此,哀帝覺得對他還不夠好,想找機會封他為侯。不久,機會終于來到了。
哀帝沒有兒子,又體弱多病,東平王和王后串通起來搞迷信活動,暗地里沮咒他早日死去,東平王好即位稱帝。不料,這件大逆不道的事被兩個朝臣知道了,他們聯(lián)名寫了一道奏章,通過大監(jiān)宋統(tǒng)向哀帝告發(fā)。
結(jié)果,東平王畏罪自殺,王后被處死。 事后要論功行賞,有人迎合哀帝心意,建議把通過太監(jiān)宋統(tǒng)送奏章改為通過董賢送,這樣,便可封董賢為侯。
哀帝聽了大喜,親自起草了一道沼書,把董賢和那兩個朝臣一起封為侯。 沼書下達后,丞相玉嘉和御史大夫賈延竭力加以反對。
他們建議讓朝官討論,董賢在揭露這一陰謀中是否有功、該不該封侯。哀帝心虛,不敢這樣做,只好把這件事擱起來再說。
公元前2年,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去世。哀帝以傅大后有遺命為名,加封給董賢二千戶王嘉接到詔書,把它封起來退給哀帝,并又進行勸諫。
他在奏章中寫道: “董賢靠著陛下的寵幸,驕奢放縱,毫不收斂,惡名遠揚,引起四方公憤。俗語說,千人所指,無病而死。
臣為他今后的下場寒心。望陛下考慮到祖宗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別再這樣做了!” 王嘉這一行動,極大地觸怒了哀帝。
哀帝派使者逼王嘉服毒自殺,王嘉嚴詞拒絕,在獄中絕食身亡。 哀帝治死王嘉后,沒有人再敢向他直言進諫了。
于是他任命董賢為三大公之一的大司馬,這時董賢才過二十二歲。從此,董賢操縱朝政,所有奏章都要通過他才能給哀帝,連新任的丞相對他也懼怕三分。
他的權(quán)勢越來越大,幾乎要和哀帝平起平坐了。 但是,董賢的好景不長。
這種狀況繼續(xù)了一年多時間。公元前1年哀帝病死,董賢失去靠山,王太后罷了他的官。
被罷官的當天,董賢就和他的妻子恐懼自殺。抄沒的家產(chǎn)變買下來,竟達四十三萬錢。
出處《漢韋·王嘉傳》。
“孺子牛”是《左傳·哀公六年》中記載的一個典故:
齊景公有個庶子名叫荼,齊景公非常疼愛他.有一次齊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戲,齊景公作為一國之君竟然口里銜根繩子,讓荼牽著走.不料,兒子不小心跌倒,把齊景公的牙齒拉折了.齊景公臨死前遺命立荼為國君.景公死后,陳僖子要立公子陽生.齊景公的大臣鮑牧對陳僖子說:"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 所以,那時"孺子牛"的原意是表示父母對子女的過分疼愛,現(xiàn)比喻心甘情愿為人民大眾服務,無私奉獻的人.
原文如下:
八月,齊邴意茲來奔。
陳僖子使召公子陽生。陽生駕而見南郭且于,曰:“嘗獻馬于季孫,不入于上乘,故又獻此,請與子乘之?!背鋈R門而告之故。闞止知之,先待諸外。公子曰:“事未可知,反,與壬也處?!苯渲煨?。逮夜,至于齊,國人知之。僖子使子士之母養(yǎng)之,與饋者皆入。
冬十月丁卯,立之。將盟,鮑子醉而往。其臣差車鮑點曰:“此誰之命也?”陳子曰:“受命于鮑子?!彼煺_鮑子曰:“子之命也?!滨U子曰:“女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悼公稽首,曰:”吾子奉義而行者也。若我可,不必亡一大夫。若我不可,不必亡一公子。義則進,否則退,敢不唯子是從?廢興無以亂,則所愿也。"鮑子曰:"誰非君之子?"乃受盟。使胡姬以安孺子如賴。去鬻姒,殺王甲,拘江說,囚王豹于句竇之丘。
公使朱毛告于陳子,曰:"微子則不及此。然君異于器,不可以二。器二不匱,君二多難,敢布諸大夫。"僖子不對而泣,曰:"君舉不信群臣乎?以齊國之困,困又有憂。少君不可以訪,是以求長君,庶亦能容群臣乎!不然,夫孺子何罪?"毛覆命,公悔之。毛曰:"君大訪于陳子,而圖其小可也。"使毛遷孺子于駘,不至,殺諸野幕之下,葬諸殳冒淳。
參考古詩文網(wǎng)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橫眉:怒目而視;千夫指:眾人都指責;孺子牛:甘為為人服務的人.指對待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愿服務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詞
成語結(jié)構(gòu) 復句式
語法用法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處世
產(chǎn)生年代 現(xiàn)代
典故出處 魯迅《自嘲》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英文翻譯 Fierce-browed,I coolly defy a thousand pointing fingers,head bowed,like a willing ox I serve the children.
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被喻為中 國的托爾斯泰。
他的兩句《自嘲》詩“橫眉冷 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表達了自己對 權(quán)貴的厭惡和對青年朋友的熱愛之情?!扒Х?指”就是“千夫所指”,比喻為眾人討厭和指 責。
原來是貶義,這里魯迅反其道而行之,表 達自己即使為那些所謂的權(quán)貴和名流憎恨,也 要堅持自己的戰(zhàn)斗。 “千夫指”在歷史上確有典故。
原為“千 夫所指,無疾而終”,與一個叫董賢的人有 關(guān)。據(jù)說漢哀帝是個同性戀,他很喜歡當時的 御史董恭之子董賢。
董賢長相很是俊美,哀帝 一次在宮中看到,被他的容貌吸引,拜他為黃 門郎;后來更是升為大司馬,也納他的妹妹進 宮做了昭儀。 據(jù)說有一次,哀帝睡覺醒時董賢尚未醒, 哀帝乃命人割裂衣袖起身,以免驚醒董賢,這 就是成語“斷袖之癖”的由來。
喜歡一個人到這種程度,自然會愛屋及 烏。漢哀帝先是賞賜了董賢很多財物,接著升 他的父親為少府,賜爵關(guān)內(nèi)侯。
董賢妻子的家 人亦獲任官職,甚至董賢家的僮仆亦受到哀帝 賞賜。發(fā)展到最后,哀帝想封董賢為侯,丞相 王嘉反對,認為“往古以來,貴臣未嘗有此, 流聞四方,皆同怨之”,說董賢“千夫所指, 無疾而終”。
意思是如果封他為侯,必然為萬 人指責,他也得不到什么好的下場。 但漢哀帝 不聽,將王嘉抓到監(jiān)獄里。
王嘉在獄中絕食 二十余日,嘔血而死。 “無疾而終”常用來表達自然死亡,但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表達的卻是為眾人所 厭惡和憎恨必然沒什么好結(jié)果?!?/p>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