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 曹操帶兵攻打張繡,行軍路過一片荒涼的干旱地區(qū),將士們又累又渴,因為口渴都不愿意再走。
此時,曹操靈機一動,告訴將士們說:"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樹結(jié)滿了梅子。我們只要走過這一片大原野,就有梅子可以吃嘍。
"一想到梅子將士們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將士們雖沒見到梅林,但已經(jīng)有水喝了。
舌戰(zhàn)群儒 曹操大軍沿江結(jié)寨,訓練水軍,準備吞并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和戰(zhàn)不定。
為聯(lián)吳抗曹,諸葛亮隨魯肅過江意圖說服孫權。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fā)難,最后被諸葛亮說得啞口無言,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fā)難,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諸葛亮在眾多東吳群儒面前滔滔不絕的論戰(zhàn),與東吳君臣談論天下大勢,指出和戰(zhàn)利害,終于說服孫權,與劉備聯(lián)合抗曹,扭轉(zhuǎn)不利的形勢。 草船借箭 東吳與劉備聯(lián)合抗曹,周瑜命諸葛亮十日內(nèi)制作十萬支箭。
諸葛亮說只擊需三日,并立下軍令狀。魯肅來見諸葛亮,第一天不見動靜,第二天也不動。
第三天四更時分,諸葛亮密請魯肅到船上。同時,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好,向曹營進發(fā)。
此時,江上大霧迷漫,對面看不見人。五更時分,船只接近曹營。
諸葛亮讓軍士們在船上擂鼓吶喊,裝作周瑜來偷襲。無奈江上霧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調(diào)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
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滿了箭,天已放亮,諸葛亮下令收船。軍士們高喊著:"謝謝曹丞相的箭。
"高高興興地往回走了。回營后,把箭取下,十萬有余 錦囊妙計 劉備利用周瑜,曹仁廝殺之際,乘虛襲取了南郡,荊州,襄陽。
周瑜十分氣憤,此時正值劉備喪偶,周瑜計上心來,想以招親之計,借此來囚禁劉備以索討荊州。趙云陪劉備前往南徐同孫權之妹孫夫人成親。
臨走,諸葛亮給了趙云三個錦囊。吩咐到南徐時打開第一個,到年底時打開第二個,危急無路時打開第三個。
趙云照吩咐到了南徐打開第一個錦囊,大肆宣揚婚訊,結(jié)果周瑜安排的假戲成真,周瑜心里叫苦不迭。當劉備迷戀新婚生活時,趙云打開第二個錦囊,與劉備說曹軍要報赤壁之仇,荊州危急要他趕快回去,劉備和孫夫人借口去江邊祭祖,一路向荊州方向奔去。
被孫權,周瑜派出的軍隊攔住去路,趙云打開第三個錦囊,劉備依計想孫夫人哭訴孫權,周瑜用美人計誘殺自己的陰謀,夫人大怒,斥退追兵。劉備安全回到荊州,周瑜派追兵追趕,被諸葛亮安排的伏兵殺得大敗,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樂不思蜀 一天,司馬文王問劉禪:“你很思念蜀國嗎?”劉禪說:“這里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國?!彪S侍劉禪的郤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等到后來司馬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話回答,說完并閉上眼睛,想裝出要哭的樣子。司馬昭于是說:“為何你剛才所說的話,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您的話確實沒有錯?!?/p>
左右的人都笑了。青梅煮酒 曹操出兵壽春,轉(zhuǎn)戰(zhàn)徐州,敗袁術,殺呂布,官封中郎將,關內(nèi)侯,威權更盛。
獻帝不甘心受控制,在衣帶中放入詔書,令董承設計除掉曹操。劉備這時正依附曹操,也參與了預謀。
為防曹操謀害,劉備于后園種菜,以為韜晦之計。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請劉備在小亭對飲,論天下英雄只有劉備和他兩人。
劉備聽聞一驚,將筷子掉落在地上。幸好當時雷聲乍起,劉備急中生智,沉著地俯身拾筷,說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掩飾了過去。
曹操認為劉備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不久,劉備就以截擊袁術為名脫離了曹操。
1煮豆燃萁 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殘殺。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殘, 2才高八斗 謝靈運贊賞曹植的才華,稱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辭。
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極高。 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高貴鄉(xiāng)公曹髦眼看皇權旁落,曹魏江山毀敗有日,氣憤不已地說出這句話,意在告訴親信,司馬昭篡權之意昭然若揭,義當共謀之。
后以“司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陰謀或野心。 4言過其實 “言過其實”本謂馬謖之為人言辭浮夸,超過其實際才能。
引申之,則泛指一切夸飾之辭。 5窮兵黷武 窮,盡。
窮兵,用盡兵力。黷,濫用。
黷武,濫用兵力,好戰(zhàn)。 6三馬同槽 據(jù)傳說三國時曹操曾作了一個夢,夢見三馬同食一槽。
魏正始后,即出現(xiàn)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把持曹魏軍政大權的局勢,詳見《晉書?宣帝紀》。后以“三馬同槽”比喻幾人同掌大權。
7生子當如孫仲謀 曹操與孫權相持于溽須,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見吳軍陣容整肅,孫權英武異常,深為羨慕。于是就發(fā)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贊語,這又是一句罵署之言。
后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輩英賢。 8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原意是周瑜定計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準備,忽然想起不刮東風無法勝敵。
后以此比喻一切準備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動。 9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字面意思是鳥巢既傾覆,其卵當皆破。
用來比喻一人罹禍,全家老少不得幸免。 10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待 。
初出茅廬
諸葛亮答應劉備出山,就亮設計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軍慘敗。后稱初次出來做事為初出茅廬,或用以比喻剛步入社會,在工作和處事方面欠缺經(jīng)驗。
舌戰(zhàn)群雄
曹操大軍準備并吞江東。東吳君臣是和是戰(zhàn)難以定奪。諸葛亮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lián)合抗曹。才有后來的赤壁之戰(zhàn)。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后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并駁倒對方。
錦囊妙計
孫權用公瑾之計,引劉備入東吳招親,要挾劉備交還荊州。諸葛亮在他臨行前交給趙云三個用錦做成的袋子,吩咐說:“內(nèi)封三條神妙計策,到時依次打開行事。”趙云和劉備、孫乾率五百軍士到南許,依錦囊妙計破了公瑾計策,娶了孫權之妹孫尚香逃回荊州。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成語是比喻及時解救危急的好辦法。
羽扇綸巾
諸葛亮積勞成疾,臨終與眾將訣別,并安排了軍國大事。他死后雖秘不發(fā)喪,但司馬懿見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軍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響旗飄,諸葛亮端坐四輪車出現(xiàn),,他羽扇綸巾。魏軍見諸葛亮尚在,棄甲逃命,潰不成軍。兩日后,司馬懿方知車上是木人。此成語形容諸葛亮的裝束,也形容謀士鎮(zhèn)定自若的瀟灑風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戰(zhàn)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爭,最后卻“權歸司馬”結(jié)束了三國紛爭局面。所以,《三國演義》的結(jié)尾兩句是:“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樂不思蜀
蜀漢后主劉禪被司馬氏俘虜,問之是否想家,說:此間樂,不思蜀。形容快樂過頭,忘記了老家。
紙上談兵
原為戰(zhàn)國時期趙國將領趙括書讀兵書卻生硬套取不思變通,導致長平大敗
在三國里指馬謖街亭一役,自認為飽讀兵書一意孤行,而失去街亭從而導致失去戰(zhàn)機的事情.
后比喻一些人只注重理論而不切實際導致失敗.
空城計
三國時期,蜀兵敗而退,諸葛武侯在手下無兵的情況下,彈奏撫琴大開城門迎接追來的司馬懿,司馬懿恐有疑兵而不敢冒進,后撤退.
后比喻在自己陷入危機的時刻,利用周圍環(huán)境造成假象,令對手不敢輕進.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吳國呂蒙,自幼刻苦,習武讀書.后成為吳國將軍,令孫權震驚,孫權很難想象得出此人就是當年那個吳下阿蒙了.
后比喻在一段時間后再與某人重逢時,此人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白帝托孤:
蜀漢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病危,他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對他說:“你的才能勝過曹丕十倍,必能安邦定國,完成大業(yè)。我的兒子劉禪,才能平庸,如果他可以輔佐就輔佐他,如果他實在無才,你可自取之!”諸葛亮流著淚說:“陛下這樣信任我,我怎敢不竭盡全力輔佐幼主,我愿以死效忠貞之節(jié)?!眲溆诌z命劉禪:“你要像侍奉父親那樣與丞相相處?!眲渌篮?,諸葛亮便肩負起管治國家和復興漢室的重擔。
1、【妄自菲薄】三國時期,劉備死后,諸葛亮輔佐劉禪復興漢室,他竭盡全力籌劃北伐曹魏,劉禪胸無大志,沒有治國才能,諸葛亮深表憂慮,出征前夕寫《前出師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應該發(fā)憤圖強,不能妄自菲薄。
2、【智取陳倉】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國,領精兵三十萬奔陳倉道口而來。陳倉口守將郝昭有勇有謀,更得大將王雙相助,諸葛亮造云梯,制沖車,填城壕,掘地道,強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辦法幾乎都用上了,陳倉口還是久攻不下。
諸葛亮郁悶至極,一時無措,無奈問計姜維。姜維仔細分析了陳倉城池堅固,兼守將郝昭堅持防御戰(zhàn),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雙相助,認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于是建議諸葛亮暫停攻城,派大將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關隘要道防止敵方從街亭進攻,自己派人獻書詐降魏國大都督曹真,暗里襲擊曹軍大本營祁山。曹真中計,損失兵折將,于是祁山攻克。
祁山一克,攻克陳倉口指日可待。3、【巢毀卵破】在東漢末年孔子的后代孔融。
他自幼聰明知書達理,明禮數(shù)。至今還流傳著“孔融讓梨”的故事。
可是這么一個賢人不幸被曹操手下殺害,被滅了全家。那時,曹操發(fā)動五十萬大軍,準備南征劉備。
孔融提出不同的主張,卻遭到曹操的拒絕??兹诓环猓澈笾v了憤憤不平的話。
曹操知道后,便下令處死孔融全家。當時孔融的兩個不滿十歲的孩子正在家里下棋。
突然面臨此大禍。橫眉冷對上前護住爹爹,孔融請求曹操官兵放過兩個小兒,自己愿承受一切懲罰。
兒子卻高聲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寧死而不屈”。這句話的意思是,鳥巢倒了翻在地下,怎么還有完好的鳥蛋呢?!“覆巢無完卵”,也成“巢毀卵破”,就是說家已被毀了,那還有個人的安??烧劊?、【顧曲周郎】東漢末年,吳中有一位名將叫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
他出身士族,少與孫策友善,后歸孫策,為建威中郎將,助策在江東創(chuàng)立了孫吳政權。孫策死后,周瑜與張昭同輔孫權,任前部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周瑜和魯肅堅決主戰(zhàn),并親率吳軍大破曹兵于赤壁。
兩年后周瑜病死,終年35歲。周瑜不但有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而且精于音樂,有很高的音樂欣賞能力。
據(jù)載:周瑜聽人演奏的時候,即使多喝了幾杯酒,有幾分醉意了,也能聽出那怕是很細微的差錯。每當發(fā)現(xiàn)了錯誤,他就拿眼睛看一下演奏者,示意他演奏錯了。
因此,當時有句歌謠說:曲有誤,周郎顧。5、【一身是膽】東漢末年,劉備和曹操在漢水一帶交戰(zhàn)。
劉備的老將黃忠前去曹營劫糧,被曹軍團團圍住。黃忠左沖右突,沒能突出重圍。
劉備的大將趙云帶了幾名騎兵趕來營救。趙云殺進重圍,救出黃忠。
趙云回到營地,埋伏了大批弓箭手,然后大開營門。自己單槍匹馬,站在營門外。
追過來的曹軍見了,不敢前進一步。只見趙云槍一揮,營里的箭好似飛蝗般射向曹軍。
趙云和黃忠乘勢追殺,獲得大勝。第二天,劉備來到前線視察。
他夸獎趙云“一身是膽”,意思是膽量極大。6、【三顧茅廬】官渡大戰(zhàn)后,曹操打敗了劉備。
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慌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
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
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
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赡莻€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
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zhuǎn)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有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
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yè),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
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7、【桃園結(jié)義】東漢(25-220年)末年,天下大亂。朝廷發(fā)布文告,下令招兵買馬。
榜文到涿縣,引出了三位英雄。劉備,是漢朝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
一天,他邊看榜文邊長嘆,忽聽背后有人說:“男子漢大丈夫不思為國出力,在這里嘆什么氣?”并自報姓名說:“我叫張飛,靠賣酒殺豬為生?!眲湔f出自己姓名后說:“我想為國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夠,故而長嘆!”張飛說:“這沒什么可難的,我可以拿出家產(chǎn),招兵買馬,創(chuàng)建大業(yè)。”
劉備聽后非常高興。二人來到一個小店,邊喝酒邊談,正說得投機,門外突然來了一個紅臉大漢,威風凜凜,相貌堂堂。
劉備、張飛請他一同飲酒。交談中得知,此人名關羽,因仗義除霸有家不能歸,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
他們各自抒發(fā)自己的志向,談得十分投機。隔日,三人來到一個桃園,點燃香燭,拜告天地,結(jié)為兄弟。
按年齡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為三弟。
有關三國的成語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度。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坏凵钣袘M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內(nèi)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弧?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容:「李傕隨后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樂不思蜀 當時魏軍入川,蜀后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
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于是設宴款待,并以歌舞助興。
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彼呐f臣谷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 @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p>
劉禪聽后,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fā)問,劉禪趕忙把谷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
司馬昭聽了,說“咦,這話怎么像是谷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
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余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草船借箭 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聯(lián)合抗曹。
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的才干。因水中交戰(zhàn)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愿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給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你家都督知道,否則就不靈了?!?/p>
魯肅信以為真,并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準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
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qū)Π堕_去。 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
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從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
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
此時順風順水,曹操想追也來不及。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超過了十萬支。
魯肅把借箭的經(jīng)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9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