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敗俱傷的寓言故事: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很聰明、講話幽默的人,名叫淳于髡,他知道齊宣王正準備要去攻打魏國。
便去晉見齊宣王,說:“大王,您聽過韓子盧和東郭逡的故事嗎。韓子盧是天底下最棒的獵犬,東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
有一天,韓子盧在追趕東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結果呢。它們兩個都跑到精疲力竭,動彈不得,全倒在山腳下死了。
這個時候,正好有個農夫經(jīng)過,便毫不費力地把它們兩個一齊帶回家煮了吃掉。”齊宣王一聽:“這跟我要去攻打魏國有什么關系呀”淳于髡:"大王,現(xiàn)在齊國發(fā)兵去攻打魏國,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內就可以打贏的。
頭來,雙方都弄成民窮財盡,兩敗俱傷,不但老百姓吃苦,國家的兵力也會大受損傷,萬一秦國和楚國趁機來攻打我們,那不是平白送給他們機會一并吞掉齊國和魏國嗎"。齊宣王聽了淳于髡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國的計劃。
后來,大家在形容二個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爭斗,不但誰也沒贏還彼此都受了傷,就說是兩敗俱傷。擴展資料:兩敗俱傷的主人公淳于髡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一次齊威王改革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不計出身、招納人才,從他能接受淳于髡的意見,就可以看出他對人才的尊重。
出身布衣的齊人鄒忌以琴作喻向齊王進諫,三個月后便被任命為相,推行改革。當時,稷下先生們對鄒忌的才能有所懷疑,公推淳于髡向鄒忌問難。
淳于髡自如的運用隱語向鄒忌提出了改革中應該注意的五個問題,而鄒忌也均心領神會、一一應答,贏得了淳于髡和稷下先生們的信任。通過這次交談,淳于髡認為鄒忌才能卓越、對改革胸有成竹,一定可以勝任,而且可以建功封侯。
不久,鄒忌果然被封在下邳,號成侯,印證了淳于髡的看法。淳于髡諷諫威王之后,得到重用,從不治而議論的上大夫逐漸成為代表國君出使諸侯的外交官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兩敗俱傷。
【成語】: 兩敗俱傷
【拼音】: liǎng bài jù shāng
【解釋】: 俱:都。斗爭雙方都受到損傷,誰也沒得到好處。
【成語故事】:
從前有兩個人,一個叫管莊子,另一個是管與。有一次打獵的時候,他們看見兩只老虎為了搶人肉吃而打起來,管莊子迫不及待想殺了那兩只老虎,管與馬上阻止他,還說:“老虎很喜歡吃人肉,人肉可以說是它們的美食,現(xiàn)在兩只老虎都搶著吃人肉,一定會爭得你死我活,力氣比較小的那只肯定會被比較強的那只打死。最后,比較強的那只也一定會傷痕累累。等到那時候,我們不用花什么力氣就可以把兩只老虎都打死,這不是做了一件事就能獲得雙倍好處嗎?”果然,兩個人很輕松地就把兩只老虎抓住了。
典 故 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很聰明、講話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齊宣王正準備要去攻打魏國。
便去晉見齊宣王,說:“大王,您聽過韓子盧和東郭逡的故事嗎?韓子盧是天底下最棒的獵犬,東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韓子盧在追趕東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結果呢!它們兩個都跑到精疲力竭,動彈不得,全倒在山腳下死了。
這個時候,正好有個農夫經(jīng)過,便毫不費力地把它們兩個一齊帶回家煮了吃掉?!饼R宣王一聽:“這跟我要去攻打魏國有什么關系呀?”淳于:"大王,現(xiàn)在齊國發(fā)兵去攻打魏國,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內就可以打贏的。
到頭來,雙方都弄成民窮財盡,兩敗俱傷,不但老百姓吃苦,國家的兵力也會大受損傷,萬一秦國和楚國趁機來攻打我們,那不是平白送給他們機會一并吞掉齊國和魏國嗎?"齊宣王聽了淳于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國的計劃。 后來,大家在形容二個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爭斗,不但誰也沒贏還彼此都受了傷,就說是“兩敗俱傷”。
兩敗俱傷: 注釋:韓國和魏國打仗,打了一年多,雙方都不能取勝,秦惠王想趁機插手,又拿不定主意。
正好楚國的謀士陳軫來到秦國,秦王便向他請教。陳軫便給秦王講了個故事:有個卞莊子,住在旅館里。
一天,他聽說附近的山里來了兩只老虎,正在吃一條牛,就想拔劍出去。旅館的伙計趕忙制止他說:"現(xiàn)在先不要急著去打,兩只老虎吃來吃去,必然會發(fā)生爭斗,等到它們互相咬傷了,您再去打,不就容易得多了嗎?而且還可以得到打死兩只老虎的好名聲哩!"卞莊子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站在高處監(jiān)視著。
果真沒多久,兩只老虎就廝打起來,打來打去,小的被咬死,大的被咬傷。這時卞莊子沖出去,很輕易就砍死了受傷的老虎,果真得到了刺死雙虎的名聲。
陳軫講完了故事說:"大王,現(xiàn)在韓魏相攻不正是兩虎相斗么!您到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去插手,就與卞莊子打虎一個樣了。"惠王果然按照陳軫的話去做,在韓魏戰(zhàn)爭中,秦國一直沒去插手。
直到兩國被長期的戰(zhàn)爭拖得精疲力盡,秦國才開始派兵,很容易就取得了勝利。"兩敗俱傷"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
"兩"指斗爭中的兩方;"俱"是都的意思。這個成語是指爭斗的雙方都受到了損傷破壞,誰也沒得到好處。
由這個故事還引出了成語"坐山觀虎斗",它用來比喻在雙方相互爭斗中,第三者暫時采取旁觀的態(tài)度。
兩敗俱傷這則成語主要講的是什么 2012-6-6 19:45 提問者: 庫存LV | 瀏覽次數(shù):5次 我來幫他解答 輸入內容已經(jīng)達到長度限制還能輸入 9999 字插入圖片刪除圖片插入地圖刪除地圖插入視頻視頻地圖回答即可得2分經(jīng)驗值,回答被選為滿意回答可同步增加經(jīng)驗值和財富值參考資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取消 回答 共2條 2012-6-6 19:55 zjkxyh | 二級 這是個典故:原文: 王不聞夫管與之說乎?有兩虎爭人而斗者,管莊子將刺之,管與止之曰:“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也。
今兩虎諍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而兼兩虎也。
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齊、楚今戰(zhàn),戰(zhàn)必敗。
敗,王起兵救之,有救齊之利,而無伐楚之害。計聽知覆逆者,唯王可也。
計者,事之本也;聽者,存亡之機也。計失而聽過,能有國者寡也。
故曰:‘計有一二者難悖也,聽無失本末者難惑。”意思是: 從前,有一個勇士,叫管莊子,他性情粗狂、勇猛,喜歡做些冒險的事情。
有一次,管莊子外出辦事,路過一山村。當時,天快黑了,管莊子在一家旅店里住下了。
忽然,有個路人慌慌張張地從山上跑了下來。管莊子見他那副失魂落魄的樣子,便問他發(fā)生了什么事。
那人說:“我剛才在山上看見兩只老虎,嚇死我了?!?管莊子來到山坡下,只見不遠的地方有兩只老虎正在爭吃一頭小牛。
管莊子見了,從腰間拔出劍來就要和這兩只老虎搏斗。這時,旅店小伙計也氣喘吁吁地趕到這里來了,連忙攔住他,對他說:“做事不能魯莽,萬一對付不了,你可就太危險了。
依我看,過一會兒,牛吃得差不多了,它們就會為牛肉而爭斗起來,你咬我,我咬你。最后,必然是那只體力弱的老虎被咬死,那只體力強的老虎也免不了被咬傷。
那時候,你只要走過去把受傷的那只老虎刺死,這樣,不但可以殺死兩只老虎,而且還可以得到好名聲。” 管莊子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躲在一塊大石頭后面耐心地等著。
果然不出小伙計的預料,它們高興地吃著,吃著,突然就發(fā)起威風,互相撕咬起來。而且越斗越激烈。
打斗的結果是體力弱的那只老虎被咬死了。體力強的那只老虎也受了傷。
管莊子便按照小伙計的話去做,提著劍走了出來,用劍把那只受傷的老虎殺死。于是,管莊子不話多大的力氣,就殺死了兩只老虎,而且還名震鄉(xiāng)鄰。
后來,大家在形容二個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爭斗,不但誰也沒贏還彼此都受了傷,就說是“兩敗俱傷”。
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很聰明、講話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齊宣王正準備要去攻打魏國。
便去晉見齊宣王,說:「大王,您聽過韓子盧和東郭逡的故事嗎?韓子盧是天底下最棒的獵犬,東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韓子盧在追趕東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結果呢!它們兩個都跑到精疲力竭,動彈不得,全倒在山腳下死了。
這個時候,正好有個農夫經(jīng)過,便毫不費力地把它們兩個一齊帶回家煮了吃掉?!过R宣王一聽:「這跟我要去攻打魏國有什么關系呀?」淳于:「大王,現(xiàn)在齊國發(fā)兵去攻打魏國,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內就可以打贏的。
到頭來,雙方都弄成民窮財盡,兩敗俱傷,不但老百姓吃苦,國家的兵力也會大受損傷,萬一秦國和楚國趁機來攻打我們,那不是平白送給他們機會一并吞掉齊國和魏國嗎?」齊宣王聽了淳于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國的計劃。 后來,大家在形容二個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爭斗,不但誰也沒贏還彼此都受了傷,就說是“兩敗俱傷”。
1.
周宣王時出現(xiàn)“厭弧箕菔,幾亡周國”的童謠。下大夫左儒已經(jīng)找出賣山桑木弓的婦人,也已經(jīng)將婦人處死棄市,但是周宣王的心中卻仍時時擔心王朝還是會敗亡在什么東西的手上。他想起幾年前曾經(jīng)令大夫杜伯搜尋山桑木弓、箕草箭袋的誤國女子,卻許久沒有消息,便在早朝上提了出來。周宣王森然說道:“杜伯!我記得幾年前曾經(jīng)下令于你,要你找出厭弧箕菔的妖女,為何許久不曾來報?”
那大夫杜伯是個軍人出身的官員,個性耿直粗豪,說起話來更是直來直往。“自從那賣山桑木弓的山民婦女伏誅以后,臣以為童謠已經(jīng)應驗,妖孽已除,便不再前往擾民。”
周宣王聞言大怒,大聲說道:“擾民?那你是指我的命令吵擾了老百姓了,是嗎?你這樣怠忽王命,分明是有違職守,我今天便是斬了你,也不算冤枉了你!”
杜伯聽見宣王這樣說話,心中自命必死,于是忍不住大聲說道:“是不是擾民,天下人看得清清楚楚,圣人有言,殺一無罪者不祥。那童謠本是市井謠言,可笑我滿朝文武莫名其妙,將它當成天仙妙語,我王更因此殺害那無辜的山民婦人。我不愿再行生事,就是不想再傷了無辜之人!”
此時,有人朗聲說道:“杜伯雖然言語多有不遜,罪行卻不至于死!”
眾大臣紛紛轉過頭去,看見那人正是杜伯的知交好友——下大夫左儒。
結果周宣王還是錯殺了杜伯,怒殺了左儒,幾年后終被杜伯索命而亡。
2.
春秋時鄭國公子宋食指跳動,他像公子歸生說將吃好東西,果然鄭靈公烹一大黿宴請眾臣,歸生將此事告知鄭靈公,鄭靈公說應驗不應驗還不是我說了算,結果故意沒給公子宋吃,公子宋惱羞成怒夾了鄭靈公面前的肉,戲言道:豈不是還是應驗了。本來就是鄭靈公做得不對,如果他此時寬容一些就不會有事了,結果他大怒揚言要殺公子宋,結果公子宋被逼先殺了鄭靈公。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