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渝中區(qū)洪崖洞,筷子博物館還有碼頭,中央公園,重慶大足的大足石刻,龍水西湖,還有渝中區(qū)的TFBOYS2013年在魔法城堡取景的MV,還有很大的游樂場歡樂谷歡迎大家,等等很多的旅游景點,長江在洪崖洞的對面,都可以打卡還有王俊凱爸媽開的奶茶店星卡里也很好喝價格和其他店一樣不會因為王俊凱的身份而抬高價錢哦!
從地理角度講,重慶有幾個南北走向的小山脈,其中靠西側的一條縉云山脈,包括了縉云、歌樂、華鎣,靠東側的一條包括南山、鐵山坪、統(tǒng)景一線。從旅游概念講,重慶的山有那么幾個:市區(qū)內的“山”:枇杷山、鵝嶺、屏鼎山、照母山外圍有點名氣的山:縉云山、南山(黃山)、歌樂山(中梁山)、鐵山坪、樵坪、綦江南山(雞公山1000m)遠郊旅游景點山:金佛山、四面山、華鎣山(算半邊)縉云山
重慶市渝中區(qū)“紅色三巖”是紅巖精神的發(fā)祥地,“紅色三巖”大景區(qū)是由紅巖村、虎頭巖、曾家?guī)r及周邊區(qū)域整體統(tǒng)籌規(guī)劃打造,片區(qū)內文物遺跡共78處,其中革命文物23處。
本線路集中展現(xiàn)了紅色三巖大景區(qū)的文化魅力,串聯(lián)一段段紅色記憶,一個個紅色故事,一處處紅色印記,不斷地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渝中區(qū):全域累計接待游客967.1萬人次,實現(xiàn)旅游收入73.93億元。
沙坪壩區(qū):共接待游客273.57萬人次,實現(xiàn)旅游綜合收入11.48億元。
渝北區(qū):接待游客總人數(shù)176.67萬人,同比2020年增長5.57%,旅游總收入9.135億元,同比2020年增長16.63%。
萬州區(qū):萬州累計接待游客163.48萬人次,實現(xiàn)旅游綜合收入約5.8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3%和8.12%左右。
豐都縣:累計接待游客146萬人次,同比增長15%,實現(xiàn)旅游綜合收入1.68億元,同比增長12%。
涪陵區(qū):據(jù)區(qū)文化旅游委統(tǒng)計,7天時間,涪陵區(qū)累計接待境內外游客136.57萬人次,實現(xiàn)旅游綜合收入11.55億元。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qū)滄白路九尺坎50號 電話:023-89033075 傳真:023-89033075 如還有不明之處請補充問題,我會盡快回復你的
1987年10月,重慶長江客運索道建成投入運行。
2013年初,經重慶市旅游局、渝中區(qū)旅游局推薦,重慶長江索道、嘉陵西村作為“景區(qū)排頭兵”,備戰(zhàn)創(chuàng)建國家3A級景區(qū),助推“重慶美麗山水城市”的建設。
2013年11月5日,重慶長江索道正式通過景區(qū)評定小組驗收,成為重慶市又一處國家3A級景區(qū)。
1.大禮堂
推薦理由:重慶人民大禮堂建筑氣勢雄偉,金碧輝煌,是中國傳統(tǒng)宮殿建筑風格與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結構巧妙結合的杰作,以其非凡的建筑藝術蜚聲中外。
2016年9月,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2.湖廣會館
推薦理由:湖廣會館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湖廣會館位于重慶市渝中區(qū)東水門長江邊,系廣東所、齊安公所、禹王宮等清初古建筑群及仿古新建筑群的統(tǒng)稱,是目前已知全國城市中心區(qū)最大的古會館建筑群。
3.釣魚城
合川釣魚城,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一。
推薦理由:1259年發(fā)生在釣魚城長達36年的“釣魚城保衛(wèi)戰(zhàn)”,不僅是南宋王朝與蒙古大軍之間的生死決戰(zhàn),更是改變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一場具有重大意義之戰(zhàn),創(chuàng)下了中外戰(zhàn)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釣魚城因此被阿拉伯人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4.磁器口古鎮(zhèn)
磁器口古鎮(zhèn)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嘉陵江畔,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接童家橋,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區(qū)3公里。
推薦理由:磁器口古鎮(zhèn)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磁器口古鎮(zhèn)蘊含豐富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紅巖文化和民間文化,各具特色。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慶古城的縮影和象征,被贊譽為“小重慶”。
5.通遠門
推薦理由:重慶九開門中,通遠門是唯一不面水的城門。而且通遠門最險峻,門設在城內最高處,門前一片深壑,無路可行,只有西邊可通,但都在城垣的控制下,其險若此,是陸上入城的最后一道關隘。通遠門是古代重慶最重要的軍事要塞,城門兩側都建有炮臺,歷來攻守都在此門。
6.巴蔓子墓
推薦理由:巴蔓子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代巴國的將軍。生于東周末年的臨江城,巴蔓子為保城池而自刎,后人念其忠誠,改臨江為忠州(今重慶忠縣)。巴蔓子刎首留城處的古城墻位于縣城東門,現(xiàn)依然可見。
7.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十大文化符號。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區(qū)境內。
推薦理由:是唐末、宋初時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儒、道教造像并陳,是著名的藝術瑰寶、歷史寶庫和佛教圣地,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
8.巴蜀古文化中心
巴蜀古文化中心位于重慶市渝中區(qū)到南岸區(qū)的主干道左側一葫蘆狀淺谷中,占地4600平方米。
推薦理由:其建筑古樸、典雅、別致,樓、臺、館、榭全部置于水面。所展示的人文景觀,除民俗、建筑外,還反映了古文化、民間工藝和生產技術,自有一番特色。
9. 建文峰
建文峰海拔504米,是南泉鎮(zhèn)的最高峰。推薦理由:建文峰景觀又稱建文遺跡,為重慶巴南十二景之一。建文峰的的歷史與明代一個落難的皇帝有關。明建文帝1339年政改觸動王藩利益,被其叔朱棣逼迫下臺,逃難于此出家為僧,始更名為建文峰。
10.黃山陪都遺跡
黃山陪都遺跡位于重慶市南岸區(qū)黃山。
推薦理由:為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環(huán)境風貌保存較好的一處陪都抗戰(zhàn)遺跡。民國28年(1939)夏,在此修筑官邸,黃山因此成為國民政府軍政要員的決策中心
包含渝中區(qū)、江北區(qū)、南岸區(qū)、北碚區(qū)、渝北區(qū)、沙坪壩區(qū)、九龍坡區(qū)、大渡口區(qū)、巴南區(qū)。重慶位于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qū)。面積8.24萬平方公里,轄38個區(qū)縣(26區(qū)、8縣、4自治縣)。
拓展:
重慶位于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qū)。面積8.24萬平方公里,轄38個區(qū)縣(26區(qū)、8縣、4自治縣)。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shù)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重慶是一座獨具特色的“山城、江城”,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中山地占76%;長江橫貫全境,流程691公里,與嘉陵江、烏江等河流交匯。旅游資源豐富,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壯麗景觀。
1987年10月,重慶長江客運索道建成投入運行。
2013年初,經重慶市旅游局、渝中區(qū)旅游局推薦,重慶長江索道、嘉陵西村作為“景區(qū)排頭兵”,備戰(zhàn)創(chuàng)建國家3A級景區(qū),助推“重慶美麗山水城市”的建設。
2013年11月5日,重慶長江索道正式通過景區(qū)評定小組驗收,成為重慶市又一處國家3A級景區(qū)。
重慶以北的景區(qū)很多,這里著重介紹一下統(tǒng)景風景區(qū),它位于重慶市渝北區(qū)東部御臨河畔,距渝中區(qū)65公里。以“統(tǒng)景峽猿”居“巴渝十二景”之首,統(tǒng)攬山、水、林、泉、峽、洞、瀑、天池、小島、古寨、鷹群諸景,被譽為“自然博物館”,歷代文人墨客盛贊為“武陵仙境”。1989年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
統(tǒng)景的溫泉聞名遐邇,有人冠之“統(tǒng)景溫泉甲天下”的美稱,總投資800余萬元的統(tǒng)景溫泉城,已于1997年5月8日投入使用,該溫泉城占地面積17500平方米,其中圓林式花園95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總體建筑包括露天游泳池、室內情侶池和娛樂區(qū)三個部分,泳池的水溫均為30-53度,露天游泳池分兒童和成人游泳池,可同時容納500人,并設有更衣室、淋浴、歌舞廳、休息廳、冷飲廳、理療保健廳等現(xiàn)代化的配套設施。夏日,陽光普照,還可以同時享受溫泉浴和日光浴,冬日,泉暖如湯,仍可令君品味其濃濃春意。整個溫泉城的規(guī)模當居西南地區(qū)第一位。
十里泛塘河,九曲十八灣。統(tǒng)景峽由溫塘峽、桶進峽、老鷹峽組成,素有“小山峽”之稱。入峽,峭壁青崖綺天而立,兩岸翠竹鋪天蓋嶺,秀色可餐,峽內山重水復,四壁環(huán)合若桶、天光水影僅然一線。(峽猿成群結隊,或攀于崖邊或懸于樹尖,或與人嬉戲……您可在此體味人與自然的樂趣,夏日,瀑布高懸,霧繞云崖,氣象萬千,老鷹百十成群,盤旋天際,為一大奇觀。
重慶區(qū)旅游景點最多的是:渝中區(qū)。
渝中區(qū)具體的景點有:洪崖洞,在洪崖洞觀景臺,對面的景致是如此的明亮,讓你覺得這是一座魔幻之城。它的夜景太美了,它也吸引了很多游客來打卡,他們在這里拍照留念。奪去了這里的錦繡風光,也奪去了它的人盡皆知的美譽。在洪崖洞,你可以吃到很多重慶的美食小吃,還可以帶走很多巴渝特色的小玩意。還可以在千四門橋旁眺望洪崖洞迷人的夜景。
李子壩輕軌站和傳說中的輕軌大廈:這個城市的交通總會給你不一樣的感受。
湖廣會館:你會看到昔日重慶的繁華。
長江索道:感受一下重慶人過去最獨特的出行方式,它曾經是連接南岸和渝中的重要通道之一。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