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出生在一個富裕的醫(yī)生家庭,青少年時代是個游手好閑的人,一點不像肩負著歷史使命的天才。他的父親曾指責他說:“你除了打獵、玩狗、抓老鼠,別的什么都不管,你將會是你自己和整個家庭的恥辱?!北M管這時他熱衷于收集礦石和昆蟲標本,但男孩通常都有這個愛好,并無特別之處。
1825年秋,身為醫(yī)生的父親把達爾文送進愛丁堡醫(yī)學院,可是他對醫(yī)學沒有興趣,而且他天性脆弱,不敢面對手術臺上的淋漓鮮血。兩年后,不得不退學的達爾文又聽從父命,進了劍橋神學院。他對神學也沒有什么興趣,將大部分時間花在打獵和收集甲蟲標本上,但總算熬到了畢業(yè),準備當個鄉(xiāng)間牧師。
雖然在課堂上沒學到什么知識,但達爾文在學校結識了一批優(yōu)秀的博物學家,他在博物學上的天賦也得到了賞識。1831年,當植物學家亨斯樓被要求推薦一名年輕的博物學家參加貝格爾號的環(huán)球航行時,他推薦了達爾文。
為了解開物種為何變異這個謎,從1837年開始,達爾文克服重重困難,廣泛收集一切專門的、關于植物在家養(yǎng)條件下和在自然狀況下發(fā)生變異的事實,終于發(fā)現(xiàn)人工選擇就是人類創(chuàng)造動物和植物的有用族類的基本原理。
如果從達爾文1832年環(huán)球旅行,開始質(zhì)疑神創(chuàng)論算起,到他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期間經(jīng)過了27年的時間。這本書可不是他一拍腦門就寫出來的,而是靠大量的資料,觀察和思考著成的。
《物種起源》完成之后,達爾文并沒有閑著。他還要面對猛如潮水的反對者,還要不停地補充完善進化論。在他逝世之前,達爾文都沒有放棄研究。如此算下來,達爾文研究進化論,用了整整50年的時間。
達爾文進化論居今己有162年了。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 ,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經(jīng)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huán)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zhì)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
1831年12月是貝格爾號第二起航,菲茨·羅伊艦長要為測量大地島的南岸去作一次旅行,然后要訪問南海中的許多島嶼,再經(jīng)印度群島返航。
歷時五年,從英格蘭出發(fā),穿越北大西洋到達南美洲,沿著南美洲的西岸航行,繞過南美洲的合恩島后后進入南太平洋,再沿著南美洲的南岸航行,然后駛向加拉帕戈斯島,之后再向南半球出發(fā),到達澳洲的悉尼,沿著澳洲的南岸行駛到達霍巴特(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東南岸港市),繞過澳洲后進入印度洋,繞道非洲的好望角進入北大西洋回英國。
偉大的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創(chuàng)始人達爾文乘此船進行科學考察
⑴達爾文是英國人。
⑵代表作品:《物種起源》、《動物和植物在家養(yǎng)下的變異》、《人類由來、性選擇》
、《考察日記》、《貝格爾號地質(zhì)學》、《貝格爾號的動物學》等。
⑶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1] ,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經(jīng)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huán)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zhì)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除了生物學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的發(fā)展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轉化定律),對人類有杰出的貢獻。
⑷達爾文本人說過:“我一生中主要的樂趣和唯一的事業(yè),是我的科學著作。還有一些在旅行中直接考察得到的最重要的科學成果?!比纾哼_爾文本人所寫的著名的《考察日記》和《貝格爾號地質(zhì)學》、《貝格爾號的動物學》等。在他的著作中,具有特別重大歷史意義的是《物種起源》,表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和自然選擇理論的逐步發(fā)展過程?!段锓N起源》的出版是一件具有世界意義的大事,因為《物種起源》的出版標志著十九世紀絕大多數(shù)有學問的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物種起源》的出版,引起造化論者和具有目的論情緒的科學家們(而這些人卻是占絕大多數(shù))對達爾文學說的猛烈攻擊,也引起維護達爾文主義的相應斗爭,積極參加這一斗爭的除達爾文本人外還有進步的博物學家,他們到處都成為達爾文學說的熱烈擁護者。
1859年發(fā)表《物種起源》。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 ,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經(jīng)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huán)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zhì)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除了生物學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的發(fā)展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轉化定律),對人類有杰出的貢獻。
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在達溫宅逝世,享年73歲,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1831~1836年,達爾文乘坐專門用于科學探險的“貝爾格”號環(huán)游世界,他利用船靠岸的機會研究各地的植物和動物,包括太平洋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他在各地挑選帶回歐洲的物種的時候,已經(jīng)開始形成他的進化論了。
其實早在17世紀,近代科學奠基人之一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在《新工具》中,便列舉出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這三種東西已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zhàn)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無數(shù)變化。這種變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宗教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科學發(fā)明在人類的事業(yè)中產(chǎn)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此時培根已經(jīng)率先察覺到了三者作為撬動歷史新工具的作用,但對于其源流卻沒有清晰的追溯。
1838年,傳教士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接觸到中國古代文明,在其著述中也講到了“三大發(fā)明”:“中國人的發(fā)明天才很早就表現(xiàn)在多方面。他們的三大發(fā)明(指南針、印刷術、火藥)對歐洲文明的發(fā)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麥都思首次突出了發(fā)明權的歸屬問題,但依舊停留在“三大發(fā)明”階段。當然,我們更可以相信,培根和麥都思并非不了解造紙術,而是與多數(shù)人一樣,將造紙術和印刷術視為一個整體。很快,造紙術就被從隱含的提名列表中被剝離出來了。
傳教士艾約瑟(Joseph Edkins)在其1859年出版的《中國的宗教》一書中比較了中日兩國的文明,曾將四種發(fā)明并列,指出 “他們(日本)沒有如印刷術、造紙、指南針和火藥那樣值得夸耀的非凡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弊源?,“三大發(fā)明”到“四大發(fā)明”完成了形式上的過渡,此后的諸多學者都開始采用“四大發(fā)明”的說法。
首次明確提出中國“四大發(fā)明”說,來自美國學者卡特(Thomas Francis Carter),在他1925年出版的《中國印刷術的發(fā)明和它的西傳》一書的序言中寫道:
“四大發(fā)明(Four Great Inventions)在文藝復興初期之歐洲的流播,對近代世界的形成起過重大作用。造紙和印刷術,為宗教改革鋪平了道路,使教育普及成為可能?;鹚幍氖褂茫朔饨ㄖ贫龋瑒?chuàng)立了國民軍制。指南針導致發(fā)現(xiàn)美洲,從而使世界全局代替歐洲一隅成為歷史的舞臺。這四大發(fā)明以及其他的發(fā)明,大都源自中國?!?/p>
在此后的20世紀三四十年代、西方和中國的學者中間,“三大發(fā)明”和“四大發(fā)明”說在許多場景得以共存。30年代之前,中國教科書記載:“中國技術有功世界者三事:一為羅盤,二為印刷術,三為火藥?!?0年代后,“四大發(fā)明”就正式進入教科書的知識體系了。
⑴達爾文是英國人。
⑵代表作品:《物種起源》、《動物和植物在家養(yǎng)下的變異》、《人類由來、性選擇》
、《考察日記》、《貝格爾號地質(zhì)學》、《貝格爾號的動物學》等。
⑶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1] ,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經(jīng)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huán)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zhì)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除了生物學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的發(fā)展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轉化定律),對人類有杰出的貢獻。
⑷達爾文本人說過:“我一生中主要的樂趣和唯一的事業(yè),是我的科學著作。還有一些在旅行中直接考察得到的最重要的科學成果?!比纾哼_爾文本人所寫的著名的《考察日記》和《貝格爾號地質(zhì)學》、《貝格爾號的動物學》等。在他的著作中,具有特別重大歷史意義的是《物種起源》,表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和自然選擇理論的逐步發(fā)展過程?!段锓N起源》的出版是一件具有世界意義的大事,因為《物種起源》的出版標志著十九世紀絕大多數(shù)有學問的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段锓N起源》的出版,引起造化論者和具有目的論情緒的科學家們(而這些人卻是占絕大多數(shù))對達爾文學說的猛烈攻擊,也引起維護達爾文主義的相應斗爭,積極參加這一斗爭的除達爾文本人外還有進步的博物學家,他們到處都成為達爾文學說的熱烈擁護者。
達爾文與進化論的故事如下。
1828年的一天,在倫敦郊外的一片樹林里,一位大學生圍著一棵老樹轉悠著。突然,他發(fā)現(xiàn)在將要脫落的樹皮下,有蟲子在里邊蠕動,便急忙剝開樹皮,發(fā)現(xiàn)兩只奇特的甲蟲,正急速地向前爬去。這位大學生馬上左右開弓將蟲子抓在手里,興奮地觀看起來。
正在這時,樹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蟲,大學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蟲含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蟲抓到??粗@些奇怪的甲蟲,大學生真有點愛不釋手,只顧得意地欣賞手中的甲蟲,早把嘴里的那只甲蟲給忘記了。
嘴里的那只甲蟲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這位大學生的舌頭蜇得又麻又痛。他這才想起口中的甲蟲,張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顧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內(nèi)的劍橋大學走去。
這位大學生就是查爾斯·達爾文。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首先發(fā)現(xiàn)的這種甲蟲,就把它命為“達爾文”。
1809年2月12日,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里。祖父和父親都是當?shù)氐拿t(yī),家里希望他將來繼承祖業(yè),16歲時便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yī)。
但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打獵、采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進到醫(yī)學院后,他仍然經(jīng)常到野外采集動植物標本。父親認為他“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劍橋大學,改學神學,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尊貴的牧師”。
達爾文對神學院的神創(chuàng)論等謬論十分厭煩,他仍然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聽自然科學講座,自學大量的自然科學書籍。他熱心于收集甲蟲等動植物標本,對神秘的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1831年,達爾文從劍橋大學畢業(yè)。他放棄了待遇豐厚的牧師職業(yè),依然熱衷于自己的自然科學研究。這年12月,英國政府組織了“貝格爾號”軍艦的環(huán)球考察,達爾文經(jīng)人推薦,以“博物學家”的身份,自費搭船,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苦的環(huán)球考察活動。
達爾文每到一地總要進行認真的考察研究,采訪當?shù)氐木用?,有時請他們當向導,跋山涉水,采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挖掘生物化石,發(fā)現(xiàn)了許多沒有記載的新物種。他白天收集各類巖石標本、動物化石,晚上又忙著記錄收集經(jīng)過。1832年1月,“貝格爾”號停泊在大西洋中佛得角群島的圣地亞哥島,水兵們都去考察海水的流向。達爾文和他的助手背起背包,拿著地質(zhì)錘,爬到山上去收集巖石標本。
一路上,達爾文把各式各樣的石頭敲下來放進背包,有黑色的、白色的,還有夾著一束花紋的。一會兒,背包便放滿各種各樣的石頭,背包帶深深地勒進達爾文的肉里,渾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
“達爾文先生,這些亂七八糟的石頭,到底有什么用?”看著吃力向前爬行的達爾文,助手不解地問。
“你看,石頭是有層次的。每層石頭里有著不同的貝殼和海生動物的遺骨,它能告訴我們不同年代的生物!”達爾文喘著粗氣說道。
助手總算明白了一些,趕忙從達爾文身上接過背包,背在自己的肩上。
在考察過程中,達爾文根據(jù)物種的變化,整日思考著一個問題:自然界的奇花異樹,人類萬物究竟是怎么產(chǎn)生的?他們?yōu)槭裁磿ё內(nèi)f化?彼此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這些問題在腦海里越來越深刻,逐漸使他對神創(chuàng)論和物種不變論產(chǎn)生了懷疑。
1832年2月底,“貝格爾”號到達巴西。達爾文上岸考察,向船長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
艦長吃了一驚,急忙說道:“這山又高又長,您怎么走得過去?”
“我就是要走前人沒走過的路!”達爾文堅定地說道。艦長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要求,為了安全起見,又派了向導和騾馬一同前往。
當他們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時,達爾文意外地在山頂上發(fā)現(xiàn)了貝殼化石。達爾文非常吃驚,他心中想道:“海底的貝殼怎么會跑到高山上了呢?”經(jīng)過反復思索,他終于明白了地殼升降的道理。心中異常激動地說道:“看來,這條高大的山脈地帶,在億萬年前,原來是一片大海洋?。 ?/p>
達爾文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帶領大家一直往上爬去。到了安第斯山的最高峰,達爾文忽覺心胸開朗了許多。他俯瞰山下,突然發(fā)現(xiàn)山脈的兩邊,植物的種類并不相同。再仔細一看,即使同一種類,樣子也相差很遠。它們?yōu)槭裁磿忻黠@的差別呢?
達爾文腦海中一陣翻騰,對自己的猜想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物種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客觀條件的不同而相應變異!”
后來,達爾文又隨船橫渡太平洋,經(jīng)過澳大利亞,越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國。
在歷時5年的環(huán)球考察中,達爾文積累了大量的資料?;貒螅幻嬲磉@些資料,一面又深入實踐,同時,查閱大量書籍,為他的生物進化理論尋找根據(jù)。1842年,他寫出了《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1859年11月達爾文經(jīng)過20多年研究而寫成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終于出版了。在這部書里,達爾文旗幟鮮明地提出了“進化論”的思想,說明物種是在不斷地變化之中,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
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chuàng)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段锓N起源》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代表作,標志著進化論的正式確立。
《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引起了轟動。它沉重地打擊了神權統(tǒng)治的根基,從反動教會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們?nèi)浩鸲ブ?,誣蔑達爾文的學說“褻瀆圣靈”,觸犯“君權神授天理”,有失人類尊嚴。
與此相反,以赫胥黎為代表的進步學者,積極宣傳和捍衛(wèi)達爾文主義。他們指出: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啟發(fā)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緊接著,達爾文又開始他的第二部巨著《動物和植物在家養(yǎng)下的變異》的寫作,以不可爭辯的事實和嚴謹?shù)目茖W論斷,進一步闡述他的進化論觀點,提出物種的變異和遺傳、生物的生存斗爭和自然選擇的重要論點,并很快出版這部巨著。晚年的達爾文,盡管體弱多病,但他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堅持進行科學研究和寫作,連續(xù)出版了《人類的由來》等很多著作。
1882年4月19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因病逝世,人們把他的遺體安葬在牛頓的墓旁,以表達對這位科學家的敬仰。
知識點
赫胥黎
托馬斯·赫胥黎,英國著名博物學家,達爾文進化論最杰出的代表,1825年5月25日出生在英國一個教師的家庭。早年的赫胥黎因為家境貧寒而過早地離開了學校。但他憑借自己的勤奮,靠自學考進了醫(yī)學院。1845年,赫胥黎在倫敦大學獲得了醫(yī)學學位。畢業(yè)后,他曾作為隨船的外科醫(yī)生去澳大利亞旅行。也許是因為職業(yè)的緣故,赫胥黎酷愛博物學,并堅信只有事實才可以作為說明問題的證據(jù)。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6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