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內(nèi)有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磁州窯遺址、商代下七垣遺址、蘭陵王墓地、北朝墓群、曹操練兵講武城遺址等馳名中外。磁縣境內(nèi)有山區(qū)、丘陵、平原三塊平分秋色,地理、地貌各異,給游人帶來了獨特的旅游環(huán)境。爐峰山景區(qū)、溢泉湖旅游度假村、漳河三峽、北朝皇陵墓群、藺相如墓、中國磁州窯博物館等一批旅游項目經(jīng)過開發(fā)和建設,已初具規(guī)模,是游人理想的觀光游覽勝地?! 】谷諔?zhàn)爭期間,劉伯承、鄧小平率129師挺進太行山,磁縣西部山區(qū)陶泉鄉(xiāng)花垛村曾經(jīng)是敵后根據(jù)地,那里有八路軍的兵工廠遺址。曾誕生于1925年的直南第一支部西小屋舊址,成立于1937年的賈壁抗日縣政府舊址,涌現(xiàn)出像王子青、王維剛、田裕民等一批革命的先行者,這些已被列入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R蘭山,距磁縣城西北30華里,今林峰村南。據(jù)載,宋代有一位名叫賀蘭的道人在此修煉,故為賀蘭山。另有一說,因山上長有一種花叫賀蘭而得名。此山高約五丈左右,由鵝卵石堆成,蜿蜒十余華里。此山雖無靈峰幽壑,卻也碎玉平鋪,積雪凝素?!熬缚祼u,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岳飛的名篇《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即可能指此山?! 〈趴h鼓樓位于縣城中心,因其宏偉的主樓兩旁各建有一間鐘鼓樓而得名。故名鼓樓,又名天下第一樓,畿南第一樓。建于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樓基呈長方形,樓基高8米,面積為1380平方米,中間有一條南北拱券,北石拱門上書“雄鎮(zhèn)滏陽”,南石拱門上刻有“景嵩”二字,字體端正,遒勁有力,磁州古代為中原嵩山地區(qū),有宣傳嵩山景色秀麗的美意。臺基上有鋸齒磚墻一道,環(huán)四周有陴垛48個,樓建其中,上下共分三層,每層高一丈有余,下兩層均是外柱內(nèi)墻,墻柱間隔數(shù)尺成為走廊,頂上有琉璃筒瓦覆蓋,下有華麗門窗,四角飛檐突起,最上層為南北人字形構造,現(xiàn)在的鼓樓為1993年重建?! 『颖贝趴h紙馬。1987年發(fā)現(xiàn)共70余塊原版,正反兩面都刻有畫面,可印140幅。幅面多為正方形,長寬25厘米左右。所刻神像很多,大致分五部分:(一)諸天上各星座神。如金、木、水、火、德星、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等;(二)佛教神。有佛祖釋迦牟尼及十大弟子、彌勒佛、布袋和尚等;(三)道教神。有太上三清、玉皇大帝、三山圣母、土父土母、送子娘娘、直符使者等;(四)民間諸神。有三皇圣祖十代明醫(yī)、左右門神、馬王牛王、圈神、廁神、土地、南極壽星、鐘馗、皮傷、眼光、齊天大圣、天地全神、家堂等;(五)其他神。有春分侯管生瘟案神悟計使者,驚蟄侯管月疾時病主使者等,以及二十四節(jié)氣神。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1、拜寺口雙塔。位于銀川市老城區(qū)西北約50多千米的賀蘭山東麓的拜寺口內(nèi),它們就像兩個孿生兄弟守衛(wèi)在山口兩旁,顯得格外挺拔。拜寺口是賀蘭山著名山口之一,這里山大溝深,環(huán)境幽靜,面東開口,視野開闊。在山口平緩的坡地上有大片建筑遺址,據(jù)考證,這里曾是西夏佛祖寺院所在地。雙塔就建在溝口北邊寺院遺址的臺地上。
2、賀蘭山巖畫。巖畫屬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游牧民族的藝術畫廊 。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黨項等北方少數(shù)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生產(chǎn)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巖石上,來表現(xiàn)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再現(xiàn)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巖畫。
3、蘇峪口森林公園。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寧夏首府銀川市區(qū)西北25公里的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北距沙湖旅游區(qū)35公里,東連鎮(zhèn)北堡西部影視城12公里,南靠西夏陵30公里,是寧夏十大精品旅游景區(qū)之一。
4、小滾鐘口。俗稱小口子,距銀川市區(qū)33公里。地形猶如橫臥的巨鐘,面東開口,口內(nèi)三面環(huán)山,形似大鐘。中有孤立小峰名曰鐘鈴山,恰似巨鐘的鈴錘,滾鐘口由此得名。曾是李元昊的行宮和民國期間寧夏軍閥馬鴻逵的避暑山莊,現(xiàn)為賀蘭山著名的風景游覽區(qū)。
我認為賀蘭山巖畫最好玩,它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賀蘭山巖畫是中國游牧民族的藝術畫廊,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黨項等北方少數(shù)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的地方。在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巖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口巖畫。賀蘭山巖畫景區(qū)景色優(yōu)美,奇峰疊嶂,潺潺泉水從溝內(nèi)流出,約有6000余幅神秘悠遠的古代巖畫分布在溝谷兩側,記錄了遠古人類3000~10000年前放牧、狩獵、祭祀、征戰(zhàn)、娛舞、0-等生產(chǎn)生活場景,成為研究遠古人類文化史、原始藝術史的文化寶庫。順著這個多彩的巖畫萬花筒,我們可以窺見古代游牧人一幕幕富有生氣的社會生活,喚起對人類一致性的認識,理解我們?nèi)祟惖陌l(fā)展歷史。
滾鐘口,俗稱"小口子"。此山口三面環(huán)山,山口面東敞開,形似大鐘。在景區(qū)中央有一座小山,又像是鐘內(nèi)懸掛著的鐘錘,人稱"鐘鈴山","滾鐘口"由此得名,也稱為小口子。
李元昊曾建造了一處規(guī)模宏大的避暑宮苑。還有賀蘭廟、老君堂、大悲閣、斗母宮、小洞天、關帝廟、興隆寺、晚翠閣、觀音廟等14處廟庵臺閣。
縣內(nèi)有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磁州窯遺址、商代下七垣遺址、蘭陵王墓地、北朝墓群、曹操練兵講武城遺址等馳名中外。磁縣境內(nèi)有山區(qū)、丘陵、平原三塊平分秋色,地理、地貌各異,給游人帶來了獨特的旅游環(huán)境。爐峰山景區(qū)、溢泉湖旅游度假村、漳河三峽、北朝皇陵墓群、藺相如墓、中國磁州窯博物館等一批旅游項目經(jīng)過開發(fā)和建設,已初具規(guī)模,是游人理想的觀光游覽勝地?! 】谷諔?zhàn)爭期間,劉伯承、鄧小平率129師挺進太行山,磁縣西部山區(qū)陶泉鄉(xiāng)花垛村曾經(jīng)是敵后根據(jù)地,那里有八路軍的兵工廠遺址。曾誕生于1925年的直南第一支部西小屋舊址,成立于1937年的賈壁抗日縣政府舊址,涌現(xiàn)出像王子青、王維剛、田裕民等一批革命的先行者,這些已被列入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R蘭山,距磁縣城西北30華里,今林峰村南。據(jù)載,宋代有一位名叫賀蘭的道人在此修煉,故為賀蘭山。另有一說,因山上長有一種花叫賀蘭而得名。此山高約五丈左右,由鵝卵石堆成,蜿蜒十余華里。此山雖無靈峰幽壑,卻也碎玉平鋪,積雪凝素?!熬缚祼u,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岳飛的名篇《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即可能指此山?! 〈趴h鼓樓位于縣城中心,因其宏偉的主樓兩旁各建有一間鐘鼓樓而得名。故名鼓樓,又名天下第一樓,畿南第一樓。建于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樓基呈長方形,樓基高8米,面積為1380平方米,中間有一條南北拱券,北石拱門上書“雄鎮(zhèn)滏陽”,南石拱門上刻有“景嵩”二字,字體端正,遒勁有力,磁州古代為中原嵩山地區(qū),有宣傳嵩山景色秀麗的美意。臺基上有鋸齒磚墻一道,環(huán)四周有陴垛48個,樓建其中,上下共分三層,每層高一丈有余,下兩層均是外柱內(nèi)墻,墻柱間隔數(shù)尺成為走廊,頂上有琉璃筒瓦覆蓋,下有華麗門窗,四角飛檐突起,最上層為南北人字形構造,現(xiàn)在的鼓樓為1993年重建?! 『颖贝趴h紙馬。1987年發(fā)現(xiàn)共70余塊原版,正反兩面都刻有畫面,可印140幅。幅面多為正方形,長寬25厘米左右。所刻神像很多,大致分五部分:(一)諸天上各星座神。如金、木、水、火、德星、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等;(二)佛教神。有佛祖釋迦牟尼及十大弟子、彌勒佛、布袋和尚等;(三)道教神。有太上三清、玉皇大帝、三山圣母、土父土母、送子娘娘、直符使者等;(四)民間諸神。有三皇圣祖十代明醫(yī)、左右門神、馬王牛王、圈神、廁神、土地、南極壽星、鐘馗、皮傷、眼光、齊天大圣、天地全神、家堂等;(五)其他神。有春分侯管生瘟案神悟計使者,驚蟄侯管月疾時病主使者等,以及二十四節(jié)氣神。
建議游玩時長:2-3小時
適宜游玩季節(jié):4-10月
門票價格:成人60元/人,學生30元/人
景區(qū)往返電瓶車票10元/人
開放時間:8:00--18:00
景區(qū)地址:寧夏銀川市賀蘭縣巖畫路賀蘭山賀蘭縣口
景區(qū)特點:賀蘭山巖畫景區(qū)景色優(yōu)美,奇峰疊嶂,潺潺泉水從溝內(nèi)流出,約有6000余幅神秘悠遠的古代巖畫分布在溝谷兩側,記錄了遠古人類3000~10000年前放牧、狩獵、祭祀、征戰(zhàn)、娛舞、交媾等生產(chǎn)生活場景,成為研究遠古人類文化史、原始藝術史的文化寶庫。順著這個多彩的巖畫萬花筒,我們可以窺見古代游牧人一幕幕富有生氣的社會生活,喚起對人類一致性的認識,理解我們?nèi)祟惖陌l(fā)展歷史。
縣內(nèi)有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磁州窯遺址、商代下七垣遺址、蘭陵王墓地、北朝墓群、曹操練兵講武城遺址等馳名中外。磁縣境內(nèi)有山區(qū)、丘陵、平原三塊平分秋色,地理、地貌各異,給游人帶來了獨特的旅游環(huán)境。爐峰山景區(qū)、溢泉湖旅游度假村、漳河三峽、北朝皇陵墓群、藺相如墓、中國磁州窯博物館等一批旅游項目經(jīng)過開發(fā)和建設,已初具規(guī)模,是游人理想的觀光游覽勝地?! 】谷諔?zhàn)爭期間,劉伯承、鄧小平率129師挺進太行山,磁縣西部山區(qū)陶泉鄉(xiāng)花垛村曾經(jīng)是敵后根據(jù)地,那里有八路軍的兵工廠遺址。曾誕生于1925年的直南第一支部西小屋舊址,成立于1937年的賈壁抗日縣政府舊址,涌現(xiàn)出像王子青、王維剛、田裕民等一批革命的先行者,這些已被列入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R蘭山,距磁縣城西北30華里,今林峰村南。據(jù)載,宋代有一位名叫賀蘭的道人在此修煉,故為賀蘭山。另有一說,因山上長有一種花叫賀蘭而得名。此山高約五丈左右,由鵝卵石堆成,蜿蜒十余華里。此山雖無靈峰幽壑,卻也碎玉平鋪,積雪凝素?!熬缚祼u,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岳飛的名篇《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即可能指此山?! 〈趴h鼓樓位于縣城中心,因其宏偉的主樓兩旁各建有一間鐘鼓樓而得名。故名鼓樓,又名天下第一樓,畿南第一樓。建于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樓基呈長方形,樓基高8米,面積為1380平方米,中間有一條南北拱券,北石拱門上書“雄鎮(zhèn)滏陽”,南石拱門上刻有“景嵩”二字,字體端正,遒勁有力,磁州古代為中原嵩山地區(qū),有宣傳嵩山景色秀麗的美意。臺基上有鋸齒磚墻一道,環(huán)四周有陴垛48個,樓建其中,上下共分三層,每層高一丈有余,下兩層均是外柱內(nèi)墻,墻柱間隔數(shù)尺成為走廊,頂上有琉璃筒瓦覆蓋,下有華麗門窗,四角飛檐突起,最上層為南北人字形構造,現(xiàn)在的鼓樓為1993年重建。
從銀川旅游汽車站步行約43米到達旅游汽車站;
乘坐11路(27站),或49路(27站)到達火車站;
乘坐303路(29站)到達蘭一山莊站;
步行約826米到達銀川西部影視城。
內(nèi)蒙古的騰格里大沙漠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正北方。騰格里沙漠屬于流動沙漠,降雨量200毫米左右,賀蘭山也橫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正北方,賀蘭山深處有天然森林,賀蘭山上有巖羊,章子,狼,豹子,等動物,特別是蒙古兔最多,還有賀蘭巖畫,森林旅游等景區(qū)。賀蘭山上還獨有一種紫蘑菇,味道獨特,聽說對癌癥有一定的療效。
南長灘村,是一個神秘的村落,村子雖小卻擁有“三個寧夏第一”:寧夏黃河第一村、寧夏黃河第一渡、寧夏黃河第一漂。2008年12月,南長灘村獲得寧夏首個 “全國歷史文化名村”稱號。
這是黃河進入寧夏南岸的第一個村落,南長灘黃河在這里轉了一個大彎,在河南岸形成了一個月牙形的長灘,人們叫其南長灘。這里有史前巖畫、古代水車、秦代長城,黃河兩岸怪石嶙峋,高崖聳立。
地址:中衛(wèi)市迎水橋鎮(zhèn)南長灘村
2、北長灘村
北長灘村坐落于崇山峻嶺中的黃河北岸,與南長灘遙遙相望,它是黃河進入寧夏北岸的第一個小村莊。走進北長灘,你會感覺到時間仿佛停留在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北長灘黃河農(nóng)耕文明的見證者——古老水車等,構成了一幅田園風光圖。每年的梨花節(jié),這里就成為了寧夏境內(nèi)黃河段上一道靚麗的民俗文化盛宴。
這里有很多歷史遺跡,像黃河卵石石器遺址(榆樹臺子)、明代長城、戰(zhàn)壕、傳統(tǒng)民居、祠堂等,還保持著完整的族姓延續(xù)。走進北長灘村,猶如走進了歷史中的西北農(nóng)村。
地址:中衛(wèi)市沙坡頭區(qū)迎水橋鎮(zhèn)北長灘村
3、納家戶村
納家戶村因為一座始建于明朝的納家戶清真寺而聞名。村內(nèi)還建有區(qū)內(nèi)外享有盛名的回鄉(xiāng)文化園,年接納游客16000人以上,是宣傳、推介永寧縣的重要窗口。
納家戶清真大寺是一座傳統(tǒng)的中古式建筑寺院,帶有明顯的漢唐建筑藝術風格,占地面積約有3300平方米,是一座呈東西向的長方形建筑,也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四合院式建筑。每到開齋節(jié)、古爾邦節(jié)之時,前來的游客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到了黃昏,晚霞更是迷人耀眼。
4、巖畫古村
遠上寒山石徑斜,賀蘭山下有人家。順著賀蘭山巖畫的一條石子路走下去,就到了巖畫古村。巖畫古村是距離賀蘭山巖畫區(qū)域最近,唯一有人居住的古村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便的交通條件,這里近乎與世隔絕,更是鮮有游客到訪,正因為此,這里留下了很多古老樸素的印記,也間接保護了這片流動的“賀蘭巖畫”。
走進古村,一種古老悠遠的氣息撲面而來。彎曲的石頭碎路,古樹老藤、土坯茅屋,間或凋零的枝椏,還有房屋后面一畝畝田地,門口掛著的是耕作時的器具。站在二樓用木頭搭建的觀景臺上,一望無際的銀川平原就展現(xiàn)在眼前。
5、南方村
南方村,初聞名號,一派“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鄉(xiāng)村畫面就會涌現(xiàn)腦海。 雖然當年駐防戍邊的西夏靜州早已被黃沙掩埋,舊有的靈州古城也消失了蹤跡,但黃河岸邊世世代代生活的人們卻守住了這片豐水沃土,祖祖輩輩在這里辛勤耕耘著自己的幸福生活。
地址:銀川市永寧縣望洪鎮(zhèn)
6、穆民新村
穆民新村是一個素有“長壽村”美名的村落。2007年穆民新村因其獨特的回族風情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保護點,中外游客紛紛慕名而來,這里成為寧夏首個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zhèn)名村。
7、龍王壩村
西吉縣龍王壩村是固原市鄉(xiāng)村旅游地之一,先后被評為西吉縣生態(tài)文明示范村、中國最美休閑鄉(xiāng)村、全國生態(tài)文化村、中國最美鄉(xiāng)村旅游模范村、中國鄉(xiāng)村旅游創(chuàng)客示范基地,龍王壩龍泉灣山莊先后榮獲自治區(qū)五星級農(nóng)家樂、國家金牌農(nóng)家樂。
初入村莊,就使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這里有“神山”靈臺山,“圣水”龍王壩,村內(nèi)龍王廟寺廟群向人們展示著龍王壩村悠久的歷史,村內(nèi)懷抱的群山,流淌的小河,還有鑲嵌在村中婉如“水龍行走”逶迤而過形成的龍型水灣,為村莊增添了幾分優(yōu)美與寧靜,林下遍地生禽,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地址: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zhèn)
8、紅崖村
紅崖村充滿著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這里北依六盤山,南憑清涼山,清涼河穿流而過。紅崖村的“老巷子”被譽為寧夏最美的老巷子,整個巷子雖然只有200余米,但是老樹、古鐘、枯井、百家姓磚雕、紅軍墻、磚雕照壁、拴馬槽、紅燈籠、戲臺以及別具一格的建筑風格,構成了一幅優(yōu)美的鄉(xiāng)野畫卷。
紅崖村在歷史上書寫的紅色記憶也是不能忘懷的。走進老巷子,在崖壁上紅軍長征路過時留下的紅漆標語還依稀可見。如今的老巷子早已經(jīng)從山溝溝里走了出來,向世人展現(xiàn)著它的容貌。這里已經(jīng)有農(nóng)家餐飲(真正的綠色田園美食)、家庭客棧、茶館、酒吧等經(jīng)營活動,成為一座集綠色生態(tài)、養(yǎng)生度假、觀光娛樂、休閑健身為一體的旅游度假村。
地址:固原市隆德縣
9、朝那古城
朝那古城歷史悠久,是寧夏境內(nèi)設置最早的四個縣治之一。如今古城已殘缺嚴重,但城址至今輪廓清晰,氣勢雄偉。
朝那古城地勢平坦,其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682米、南北寬480米,占地面積32.7萬平方米。朝那城墻殘高1-13米不等,基寬14米,夯土層14~20米。朝那城依東西南北開四門,今彭固公路穿東西城門而過。沿朝那城墻外四周辟有深3米、寬20米的護城壕塹,至今猶存。
在寧夏周邊的群山深處,還有很多僻靜安寧的村落,沒有外界的車馬喧囂,只有山水花鳥相伴,如果想體味“悠然見南山”的意境,不妨找個時間去玩幾天吧~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