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三月平均高溫:攝氏22.1度,平均低溫:攝氏15.8度,降雨量:177.8mm
高雄三月平均高溫:攝氏26.5.1度,平均低溫:攝氏22.5度,降雨量:39.2mm
中部各地則介于這兩城市之間
沒錯,我們臺灣的氣候 , 和大陸南方沿海的省份很類似夏天很熱 , 而且有臺風, 冬天不會下雪, 臺灣的天氣和香港非常類似 !
福建省處于北緯23°31′~28°18′之間,靠近北回歸線,屬于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全世界亞熱帶氣候的共同特點是氣溫較高,氣候干燥。而福建背山面海,山清水秀,森林茂密,橫亙西北的武夷山脈,像屏障般擋住北方寒冷空氣入侵,海洋的暖濕氣流可以源源不斷輸向陸地,這就使得福建大部地區(qū)冬無嚴寒,夏少酷暑,雨量充沛,形成暖熱濕潤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其主要特征:
一:季風環(huán)流強盛,季風氣候顯著。氣候的回暖和轉涼,四季的開始和結束,都隨季風環(huán)流活動而轉移。
二:冬短夏長,熱量資源豐富。全省無霜期在250~336天之間,多數(shù)地區(qū)接近或超過300天,與兩廣和臺灣相近,具備優(yōu)越的三熟制氣候條件。
三:冬暖,南北溫差大;夏涼,南北溫差小。
四:雨、干季分明,水分資源充沛。
五:地形復雜致使氣候多樣。
六:災害天氣頻繁。水、旱、風、寒歷年可見,氣候偏離常態(tài)是經(jīng)常的。水災主要是霉雨型洪澇和臺風型洪澇。風災主要有三種類型,即臺風、大風、冷空氣活動造成的沿海大風和局地強對流天氣下的大風。旱有春旱、夏旱和秋冬旱之別。寒有倒春寒、五月寒、秋寒和隆冬寒四種。
你好!臺北的氣溫會比大連高一些,臺北四周環(huán)海屬于海洋性氣候,有些潮濕,冬天最低氣溫零上5度左右,夏天最高氣溫35度左右,每年5、6、月份雨季的時候經(jīng)常有雷陣雨。
臺北也是地震多發(fā)區(qū)。
哈爾濱: 白天 晴 高溫 -17℃ 西南風 微風 夜間 晴 低溫 -26℃ 西南風 微風 西安 白天 陰 高溫 4℃ 東風 微風 夜間 小雪 低溫 -1℃ 東風 微風 杭州 白天 多云 高溫 7℃ 東風 微風 夜間 多云 低溫 4℃ 東風 微風 拉薩 白天 多云 高溫 13℃ 西風 4-5級 夜間 多云 低溫 -4℃ 無持續(xù)風向 微風 香港 白天 陰 高溫 18℃ 東風 4-5級 夜間 多云 低溫 16℃ 東風 4-5級 臺北 白天 小雨 高溫 17℃ 無持續(xù)風向 微風 夜間 小雨 低溫 13℃ 無持續(xù)風向 微風
臺灣的冬天很短,氣候有一點像深圳,大概1月開始到3月會冷一陣子,但是臺灣除了山上氣溫會零下,其他基本最冷的時候也是大概6,7度的樣子。臺灣南部北部的溫差大概有3-5度,南部比北部溫度稍微高一點。但是濕度偏大,是濕冷的。目前來說,今天臺中的溫度是20-23度,一件T恤+一個厚外套的節(jié)奏。
1、臺北市位于北緯25度線附近,北回歸線以北,又因為是在海島上,地處東亞大陸與太平洋之間,受干冷的蒙古高壓與暖濕的太平洋高壓交互影響,形成了亞熱帶季風氣候。由于海洋的調(diào)節(jié),其氣溫比同緯度大陸地區(qū)高2~5℃,尤其在秋冬季節(jié),此特點尤為突出。
2、從緯度來看,臺北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但從各月平均氣溫來看,卻酷似熱帶季風氣候,表現(xiàn)在:長夏無冬,只有熱季與涼季之分:通常4~11月為熱季、12~次年3月為涼季。有時受到全球暖化或特殊的氣候變化影響,涼季期間也會出現(xiàn)忽暖忽冷的現(xiàn)象(如2005年2~3月蒙古高壓帶來的強烈冷氣團,使得臺北的溫度少見地降至5.6攝氏度,鄰近臺北的淡水更出現(xiàn)3.9攝氏度的低溫)。
3、由于臺北位于東亞季風帶內(nèi),因此氣候也受東北季風影響。也因為有東北季風的影響,才不致使淡水河有因水量不足而斷流的問題。另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氣候特征:因為市區(qū)主要位于臺北盆地中,氣候也深受盆地地形影響。夏季由于盆地周圍的高山而不易使熱氣排出,使得市內(nèi)的氣溫通常較周圍的地區(qū)高出1~2攝氏度。進入冬季后,市區(qū)周圍的山地與丘陵地較容易形成地形雨。每年5月前后,由于蒙古高壓與太平洋高壓交會形成鋒面,使得臺灣進入梅雨季節(jié),此時臺北的降雨天數(shù)也會增加。夏季也經(jīng)常會因為上升氣流旺盛,形成午后雷陣雨。
三亞和臺南的冬天誰更冷?
它們兩個的緯度不一樣,臺南處于亞熱帶,而三亞處于熱帶位于北緯十八度以南,和美國的夏威夷群島是一個緯度,所以冬天是不冷的,最冷的三九天還有人穿短袖,還可以下海游泳。而臺南就不一樣了,最冷時還要穿毛衫。所以綜上所述,臺南的冬天會更冷!
臺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臺風和暴雨。由于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中部,臺灣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高山除外)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 以上。
臺灣一年四季的天氣
我國惟一的“北回歸線標”在臺灣省嘉義縣南面的鐵路線附近。這座“北回歸線標”于19四年設置,高20多米,是一個塔形的石碑。在石碑的四面都刻著“北回歸線標,北緯為23度27分4秒51,東經(jīng)為20度24分46秒5”。
人們在夏至這一天的正午時刻站在這兒,就能看到太陽直射頭頂?shù)那闆r。這座“4C回歸線標”說明臺灣正處于北回歸線上。因此,臺灣的氣候北部屬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中部則為兩氣候型間的過渡氣候;全年溫度高、雨多和季風性是它的三個特點。
溫度高。全年平均溫度20℃—25℃。4月到11月是夏季,歷時240多天,南部的恒春長達290多天,是臺灣最熱的地方。但是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也不過27℃—28℃。不像重慶、南京、武漢“三大火爐”那么悶熱;12月到次年3月是“冬季”,2月最冷,平均氣溫15℃左石。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秋天的溫度差不多,看不到北風怒吼、大雪紛飛,到處是風和日麗、郁郁蔥蔥的景象。南北兩端溫差僅在5℃左右。可是,山區(qū)與平原地區(qū)氣溫則有很大差異。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溫度逐漸降低。從平原到高山,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降低約0.6℃,具有熱、溫、寒三帶并存氣候,冬季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可見雪。早的來說,臺灣一年到頭都是比較溫暖的,很像大陸的春天。平常綠,四季如春”,正是臺灣氣候的真實寫照。
雨多。因地貌不同和受海風的影響不一樣,臺灣各地的降雨情況也不一樣。北部地區(qū)全年降雨比較均勻,東北部地區(qū)冬雨較多,中部和南部地區(qū)夏雨較多。西南平原地區(qū)降雨時間多集中在夏秋兩季,冬春季節(jié)雨量稀少,因而經(jīng)常發(fā)生旱澇現(xiàn)象。平原上平均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有些山坡地帶年降雨量較多,達到4000—5000毫米。其中東北部的火燒寮年降雨量達到8408毫米。北端的基隆港每年有245天降雨,年平均降雨量2910毫米,素有“雨港”之稱。
季風。臺灣由于處于大陸和海洋之間,因而產(chǎn)生了氣候上的季風性。冬季多刮東北風。這種風來自蒙古高原,經(jīng)過華北轉入東海,變?yōu)闁|北風刮到臺灣。它原來是干燥的大陸風,經(jīng)過一段海面之后,變濕潤了,因而給臺灣帶來許多雨水。到了夏季就改為吹西南風,因為它是從熱帶海面吹來的,也給臺灣帶來大量雨水。臺灣多雨的現(xiàn)象,就是在這種季風變化之下形成的。對臺灣有影響的季風主要是東北季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
另外,臺灣是我國受臺風影響最嚴重的省份之一。每年6月到10月為臺風季節(jié),其中7、819三個月臺風最多。每逢臺風侵襲時,就帶來暴雨,日降雨量一般在200毫米左右。暴雨造成的洪水,常常夾帶大量的巨石,摧毀水壩和房屋,切斷公路和鐵路交通。臺灣島的東北部是受臺風過境最多的地方,因此受害也最嚴重。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