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
定海古城
定海古城:定海古城位于連江縣東部海邊,為明清時期的沿海邊防重鎮(zhèn)。古城周圍有十三沙灘、三十六礁嶼和馬祖眺勝等自然景觀,還有元代烽火臺,明代九龍禪寺、古城堡、抗倭五忠墓、抗倭記事碑、倭頭坡、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明清古宅、天后宮、城隍廟、真武殿、三官堂等歷史文化古跡。此外還有那些“備戰(zhàn)年代”遺留下來的幾十公里長,縱橫交錯的掩體、坑道和炮臺,別具奇觀。去定海最好先乘車到連江,然后換車到筱埕,再雇車去定海。
青芝寺
青芝山位于連江縣涫頭鎮(zhèn)西側(cè),又名百洞山,相傳因山上盛產(chǎn)青色靈芝,又因山勢奇?zhèn)?,巖洞眾多而得名。海拔150米。由青芝、閩海觀日、青峰、龜山4個景區(qū)組成的青芝百洞山風景區(qū),總面積11.37平方公里。山上巖秀石奇,樹深林幽,有一湖、二室、二臺、四泉、五峰、十洞、三十九石、四十四巖等108個景點。而青芝寺是明萬歷四十年(1612)工部左侍郎董應舉在山中所建寺院,1931年毀于火災,1934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重建。青芝山是歷代名人墨客聚會之所,至今還保存明代以來摩崖石刻72處,還有林森公館“嘯余廬”和他的藏骨塔。
五里亭—連江魁歧村----南宮水庫----覆釜寺----覆釜山(534M)----青峰寺----青芝寺—琯頭鎮(zhèn)乘車返。
費用: 11元。
五里亭—連江魁歧村車費6元,琯頭—福州車費5元。
攻略:
五里亭省腫瘤醫(yī)院乘到連江縣的車,在過琯頭嶺隧道約兩三公里,公路右邊有座大廟(屬連江魁歧村)下車,對面一條小路上行。沿土路走近40分鐘擦過南宮水庫,一路上行90分鐘到覆釜寺,可在此午餐。覆釜寺在往上走幾分鐘有座亭子,是個三叉路口選擇右邊石板路往上走10分鐘翻過山凹,下石板路30到分鐘青峰寺,再走一小時到青芝山景區(qū),青芝山又名百洞山,景區(qū)游玩兩三小時。出景區(qū)大門兩公里到琯頭鎮(zhèn)104國道邊乘車返福州。
羅源
碧巖寺
碧巖寺:位于羅源灣內(nèi)碧里鄉(xiāng)近海的嶺頭山腰處,巉巖巨石突兄面起,高數(shù)十丈,勢欲撐天,其下有天然洞室,宏敞幽藏。洞室高二十余米,廣約六百平方米,碧巖寺就構(gòu)筑其中。洞內(nèi)外名勝古跡甚多,寺史悠久,前人題詠多有佳句。數(shù)百年來,一直是羅源縣的一處風景勝地,馳名遐爾。
洞戶正上方高處,仰面可見一樹倒懸,卷校垂干。據(jù)寺僧說此樹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雖久歷塵劫,依然繁茂,四季不凋,生機郁勃。此樹至今未能明其種屬,因恰巧位于山洞中央佛龕之前,特別是九月間開滿白花,其形狀就象是佛前的蓮花燈,俗稱“千葉寶蓮花”。
洞內(nèi)石縫中,還斜生著一株怪樹。此樹自古以來不沾外界雨露而仍能成活并每年開花結(jié)果,果實狀象小梨,味道甜美,名曰“仙果”。
洞頂高高穹隆之上,時時滲出滴滴瀝瀝的泉花,晝夜不絕,微風動處,拋灑如殊,冷然飄墜,素稱“匹巖飛雪”。據(jù)說能用嘴接到此水的做生意會發(fā)財,但游客一般都接不到。
匹巖對面一山名臥虎。登臨臥虎山巔,眺望匹巖全貌,恰如醒獅張口銜寺,如鯁在喉,欲吞不下。體育中心有車去碧里,到碧里再雇摩托車去碧巖。
古稱匹巖,在羅源縣城東17公里的雙貴山(俗稱嶺頭山)上。因山上洞額有“回仙巖”三字,隱約可辨,又稱回仙巖;因狀若雄獅怒吼,亦稱獅巖。巖高百余米,拔地而起,勢欲撐天。巖下有天然洞室,高20多米,廣約600平方米,碧巖寺建在洞室中。寺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重修于明清。分為正廳大殿和兩廂僧寮,不施片瓦而雨露不濡。洞內(nèi)上方縫隙倒生一藤,粗過拇指,長十五、六米,藤尾分枝對稱上翹,狀如蓮花寶座。藤葉四季常綠,九月間開滿白花,俗稱“千葉寶蓮花”。洞左側(cè)石罅中,斜生一樹,高僅丈許,終年不沾陽光雨露,卻年年開花結(jié)果,果若小梨可食,人稱仙果樹。洞頂清泉飄然而下,日夜不絕,微風動處,拋灑如珠,有“匹巖飛雪”之譽。洞左側(cè)一穴曰“金雞籠”。舊時傳聞,“天色將曉,穴中輒聞雞鳴”。左側(cè)一石曰“留米巖”。神話傳說,古時每日石縫中都有大米流出,足夠寺僧食用。一日,和尚嫌米流得太慢,把石縫鑿大,結(jié)果石縫就不流米了。和尚不死心,把“流米石”改稱“留米石”,希望還有米留在石縫里
陳太尉宮
陳太尉宮:陳太尉宮位于羅源縣北部離城30公里的中房村,建于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明嘉靖間毀于倭患,隆慶間(1567—1570年)仍按原結(jié)構(gòu)形式重建。廟宇由正殿、兩廡、戲臺、宮門四部分組成,建筑面積700平方米,飛檐巍棟,雄偉堂皇。柱之上拱斗相連,構(gòu)成藻井二米高,圖案優(yōu)美,設計精巧,造型獨特,歷數(shù)百年,飽受風雨侵凌,至今完好,為明代建筑藝術(shù)杰作之一。
2021年國慶節(jié)教師資格證免費景點有:四川省的九寨溝風景區(qū)、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風景區(qū)、西安玉山藍河風景區(qū)、西安大唐西文化景區(qū)、江西省撫州市資溪大覺山景區(qū)、江西省上饒市篁嶺景區(qū)、伏牛山地下河旅游景點,太行山森林運動公園、大禹湖景點、西安青龍寺遺址景點。萊垍頭條
錦州青巖寺風景區(qū)7月15日至8月31日對接種過新冠疫苗的錦州市民免票開放,須持身份證和疫苗接種憑證。
每年的 7月15日起至8月31日止,凡錦州地區(qū)居民持本人身份證可免費到青巖寺觀光旅游。
青巖寺風景區(qū)位于遼寧省北鎮(zhèn)市常興店鎮(zhèn)境內(nèi),醫(yī)巫閭山南端,占地12平方千米。風景區(qū)內(nèi)石異、松奇、峰險、洞幽。一年四季,風光如畫,氣候宜人。春嶺梨花、夏云飛瀑、秋山紅葉、冬韻雪凇。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八景十二奇觀”各具特色,蔚為壯麗。
景區(qū)內(nèi)各項設施完善。景區(qū)配有專線電瓶車,為游人上山特別是老年人提供了便利服務,省時又省力;景區(qū)內(nèi)設有大小木質(zhì)休息區(qū)八處,分布在讀山軒、抱曲關等全山各段景點優(yōu)美處,可供游人駐足休憩、聊天娛樂、欣賞美景,拍照留念。
應該沒青巖寺更好爬吧。
青巖寺位于遼寧省錦州市北鎮(zhèn)市醫(yī)巫閭山南部風景最佳處。是北鎮(zhèn)市寺院中香火最盛的寺院,也是遼西乃至東北的佛教勝地。青巖寺有上、下兩院。
青巖寺更與層巒翠嶂,古木幽林掩映成趣,成為閭山的著名旅游勝地之一。其后,明朝萬歷四年,清朝光緒十六年都曾重修。
定海古城,青芝寺,黃岐海邊。定海古城:定海古城位于連江縣東部海邊,為明清時期的沿海邊防重鎮(zhèn)。古城周圍有十三沙灘、三十六礁嶼和馬祖眺勝等自然景觀,還有元代烽火臺,明代九龍禪寺、古城堡、抗倭五忠墓、抗倭記事碑、倭頭坡、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明清古宅、天后宮、城隍廟、真武殿、三官堂等歷史文化古跡。此外還有那些“備戰(zhàn)年代”遺留下來的幾十公里長,縱橫交錯的掩體、坑道和炮臺,別具奇觀。去定海最好先乘車到連江,然后換車到筱埕,再雇車去定海。開放時間:全天門票:免費交通: 乘29、56、58、60、62、64、66路公交車在祖印寺站下車住宿:可以提前團購
親是哪里人哪?你算是問對了,我就住這邊的,琯頭其實也沒什么好玩的啦,鄉(xiāng)下小鎮(zhèn),何況在村,秦川村后山有個青芝山,是個四星級風景區(qū),不過在這兒住久了也不覺得好玩了。
馬尾又稱馬江,位于福州市東南約20公里閩江口北岸,市鎮(zhèn)居民4萬多人。
地形險要,扼守閩江下游,是福州港外水陸交通的門戶。相傳附近馬限村有塊石頭,形如馬,頭向羅星塔,尾向馬尾街,故名馬尾。閩江水滾滾而下,氣勢磅礴,登高極目,帆影點點,汽輪聲聲。它也是閩江水系的主要游覽點。馬尾造船廠是福建省最大的造船基地;聳立江濱的千年古塔--羅星塔,為閩江門戶標志,譽稱“中國塔”;東南10公里處,有閩江七景之一金剛腿風景可游;羅星塔下是羅星公園,公園旁有國際海員俱樂部可娛。登臨塔頂,港口碼頭,開發(fā)區(qū)盡收眼底。江岸兩旁有古炮臺,可在此看到當年煙火彌漫的中法戰(zhàn)役的古戰(zhàn)場,還可到昭忠祠憑吊為國捐軀的先烈,附近有青芝寺可覽。馬尾港作為我國近代工業(yè)的搖籃和海軍發(fā)源地,曾名噪一時。開放時間:全天 門票:免費 位置:位于福州市東南約20公里閩江口北岸 氣候: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溫和多雨,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19℃),是夏日避暑的好去處。概貌:馬尾位于中國沿海的“福建母親河”閩江入???,是福建的海上門戶,由于閩江下游有一塊礁石,形似一匹駿馬,礁石的尾部指向岸上的舊鎮(zhèn)歧而得名。馬尾素有“七山二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村莊”之說,它大部分處于低山丘陵地帶,只有山秀、石奇、溪清、林幽的生態(tài)景觀。
連江海邊好玩的地方有:定海古城,青芝寺,碧巖寺,陳太尉宮。
具體簡介如下: 1、定海古城:定海古城位于連江縣東部海邊,為明清時期的沿海邊防重鎮(zhèn)。古城周圍有十三沙灘、三十六礁嶼和馬祖眺勝等自然景觀,還有元代烽火臺,明代九龍禪寺、古城堡、抗倭五忠墓、抗倭記事碑、倭頭坡、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明清古宅、天后宮、城隍廟、真武殿、三官堂等歷史文化古跡。去定海最好先乘車到連江,然后換車到筱埕,再雇車去定海。2、青芝山:位于連江縣涫頭鎮(zhèn)西側(cè),又名百洞山,相傳因山上盛產(chǎn)青色靈芝,又因山勢奇?zhèn)?,巖洞眾多而得名。海拔150米。由青芝、閩海觀日、青峰、龜山4個景區(qū)組成的青芝百洞山風景區(qū),總面積11.37平方公里。青芝山是歷代名人墨客聚會之所,至今還保存明代以來摩崖石刻72處,還有林森公館“嘯余廬”和他的藏骨塔。3、碧巖寺:位于羅源灣內(nèi)碧里鄉(xiāng)近海的嶺頭山腰處,巉巖巨石突兄面起,高數(shù)十丈,勢欲撐天,其下有天然洞室,宏敞幽藏。洞室高二十余米,廣約六百平方米,碧巖寺就構(gòu)筑其中。洞內(nèi)外名勝古跡甚多,寺史悠久,前人題詠多有佳句。數(shù)百年來,一直是羅源縣的一處風景勝地,馳名遐爾。4、陳太尉宮:陳太尉宮位于羅源縣北部離城30公里的中房村,廟宇由正殿、兩廡、戲臺、宮門四部分組成,建筑面積700平方米,飛檐巍棟,雄偉堂皇。柱之上拱斗相連,構(gòu)成藻井二米高,圖案優(yōu)美,設計精巧,造型獨特,歷數(shù)百年,飽受風雨侵凌,至今完好,為明代建筑藝術(shù)杰作之一。
杭州有許多免費景區(qū),但免費景區(qū)內(nèi)也會有部分收費的。十大免費景區(qū)有西湖、龍井村、青芝塢、茅家埠景區(qū)、三潭印月、千島湖、蘇州園林、橫店影視基地、河坊街、浙江大學等,下面簡單介紹幾個不錯的免費景區(qū)。1、西湖西湖是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春日碧波蕩漾,夏日里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橫斜的紅梅,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2、“茶鄉(xiāng)第一村”——龍井村因盛產(chǎn)頂級西湖龍井茶而聞名于世。東臨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東去的錢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疊翠,云霧環(huán)繞,就如一顆鑲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寶石。3、青芝塢位于玉古路,是毗鄰浙大玉泉校區(qū)的一個村落。建筑靈動有趣,沿著山路散落的都是白墻黑瓦的房子,一條長長的小溪自靈峰探梅流下,穿過村子,潺潺流水間有一絲江南特有的靈動。4、茅家埠景區(qū)茅家埠景區(qū)是杭州香客從城里去天竺進香的必經(jīng)之路。這里更親近自然的玩法是在水岸觀鳥,茅家埠南岸游人稀少,蘆葦蕩密集,前來越冬的鳥類都喜歡在這里筑巢。5、橫店影視基地杭州的影視基地素來是游客的打卡之地。復古的建筑給人穿越時空的感覺,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碰到明星在這里拍戲。6、三潭印月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風景秀麗、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觀享譽中外。主要景點“開網(wǎng)亭”“閑放臺”“先賢祠”“迎翠軒”“花鳥廳”“我心相印亭”“曲橋”“九獅石”等。
連江
定海古城
定海古城:定海古城位于連江縣東部海邊,為明清時期的沿海邊防重鎮(zhèn)。古城周圍有十三沙灘、三十六礁嶼和馬祖眺勝等自然景觀,還有元代烽火臺,明代九龍禪寺、古城堡、抗倭五忠墓、抗倭記事碑、倭頭坡、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明清古宅、天后宮、城隍廟、真武殿、三官堂等歷史文化古跡。此外還有那些“備戰(zhàn)年代”遺留下來的幾十公里長,縱橫交錯的掩體、坑道和炮臺,別具奇觀。去定海最好先乘車到連江,然后換車到筱埕,再雇車去定海。
青芝寺
青芝山位于連江縣涫頭鎮(zhèn)西側(cè),又名百洞山,相傳因山上盛產(chǎn)青色靈芝,又因山勢奇?zhèn)?,巖洞眾多而得名。海拔150米。由青芝、閩海觀日、青峰、龜山4個景區(qū)組成的青芝百洞山風景區(qū),總面積11.37平方公里。山上巖秀石奇,樹深林幽,有一湖、二室、二臺、四泉、五峰、十洞、三十九石、四十四巖等108個景點。而青芝寺是明萬歷四十年(1612)工部左侍郎董應舉在山中所建寺院,1931年毀于火災,1934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重建。青芝山是歷代名人墨客聚會之所,至今還保存明代以來摩崖石刻72處,還有林森公館“嘯余廬”和他的藏骨塔。
五里亭—連江魁歧村----南宮水庫----覆釜寺----覆釜山(534M)----青峰寺----青芝寺—琯頭鎮(zhèn)乘車返。
費用:11元。
五里亭—連江魁歧村車費6元,琯頭—福州車費5元。
攻略:
五里亭省腫瘤醫(yī)院乘到連江縣的車,在過琯頭嶺隧道約兩三公里,公路右邊有座大廟(屬連江魁歧村)下車,對面一條小路上行。沿土路走近40分鐘擦過南宮水庫,一路上行90分鐘到覆釜寺,可在此午餐。覆釜寺在往上走幾分鐘有座亭子,是個三叉路口選擇右邊石板路往上走10分鐘翻過山凹,下石板路30到分鐘青峰寺,再走一小時到青芝山景區(qū),青芝山又名百洞山,景區(qū)游玩兩三小時。出景區(qū)大門兩公里到琯頭鎮(zhèn)104國道邊乘車返福州。
羅源
碧巖寺
碧巖寺:位于羅源灣內(nèi)碧里鄉(xiāng)近海的嶺頭山腰處,巉巖巨石突兄面起,高數(shù)十丈,勢欲撐天,其下有天然洞室,宏敞幽藏。洞室高二十余米,廣約六百平方米,碧巖寺就構(gòu)筑其中。洞內(nèi)外名勝古跡甚多,寺史悠久,前人題詠多有佳句。數(shù)百年來,一直是羅源縣的一處風景勝地,馳名遐爾。
洞戶正上方高處,仰面可見一樹倒懸,卷校垂干。據(jù)寺僧說此樹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雖久歷塵劫,依然繁茂,四季不凋,生機郁勃。此樹至今未能明其種屬,因恰巧位于山洞中央佛龕之前,特別是九月間開滿白花,其形狀就象是佛前的蓮花燈,俗稱“千葉寶蓮花”。
洞內(nèi)石縫中,還斜生著一株怪樹。此樹自古以來不沾外界雨露而仍能成活并每年開花結(jié)果,果實狀象小梨,味道甜美,名曰“仙果”。
洞頂高高穹隆之上,時時滲出滴滴瀝瀝的泉花,晝夜不絕,微風動處,拋灑如殊,冷然飄墜,素稱“匹巖飛雪”。據(jù)說能用嘴接到此水的做生意會發(fā)財,但游客一般都接不到。
匹巖對面一山名臥虎。登臨臥虎山巔,眺望匹巖全貌,恰如醒獅張口銜寺,如鯁在喉,欲吞不下。體育中心有車去碧里,到碧里再雇摩托車去碧巖。
古稱匹巖,在羅源縣城東17公里的雙貴山(俗稱嶺頭山)上。因山上洞額有“回仙巖”三字,隱約可辨,又稱回仙巖;因狀若雄獅怒吼,亦稱獅巖。巖高百余米,拔地而起,勢欲撐天。巖下有天然洞室,高20多米,廣約600平方米,碧巖寺建在洞室中。寺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重修于明清。分為正廳大殿和兩廂僧寮,不施片瓦而雨露不濡。洞內(nèi)上方縫隙倒生一藤,粗過拇指,長十五、六米,藤尾分枝對稱上翹,狀如蓮花寶座。藤葉四季常綠,九月間開滿白花,俗稱“千葉寶蓮花”。洞左側(cè)石罅中,斜生一樹,高僅丈許,終年不沾陽光雨露,卻年年開花結(jié)果,果若小梨可食,人稱仙果樹。洞頂清泉飄然而下,日夜不絕,微風動處,拋灑如珠,有“匹巖飛雪”之譽。洞左側(cè)一穴曰“金雞籠”。舊時傳聞,“天色將曉,穴中輒聞雞鳴”。左側(cè)一石曰“留米巖”。神話傳說,古時每日石縫中都有大米流出,足夠寺僧食用。一日,和尚嫌米流得太慢,把石縫鑿大,結(jié)果石縫就不流米了。和尚不死心,把“流米石”改稱“留米石”,希望還有米留在石縫里
陳太尉宮
陳太尉宮:陳太尉宮位于羅源縣北部離城30公里的中房村,建于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明嘉靖間毀于倭患,隆慶間(1567—1570年)仍按原結(jié)構(gòu)形式重建。廟宇由正殿、兩廡、戲臺、宮門四部分組成,建筑面積700平方米,飛檐巍棟,雄偉堂皇。柱之上拱斗相連,構(gòu)成藻井二米高,圖案優(yōu)美,設計精巧,造型獨特,歷數(shù)百年,飽受風雨侵凌,至今完好,為明代建筑藝術(shù)杰作之一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