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地域和地方習俗,我家鄉(xiāng)是十五晚上用盤子裝幾塊月餅放在月亮下,點上幾顆香,俗稱“圓月”,團團圓圓之意。
守歲,吃餃子,貼窗花,放煙花
您問的是吉林市還是吉林省?
吉林市的話看下身體條件,量力而行。松花湖坐坐船,北山公園,龍?zhí)渡?,朱雀山,濱江夜晚沿江散步,看音樂噴泉,璀璨夜景。金珠花海,吉林隕石博物館,滿族博物館,葡萄酒莊園,烏拉街,霧凇島,遠點看看蛟河紅葉谷,拉法山,吃慶嶺活魚。
如果是吉林省的話,可以考慮長白山,望天鵝,延邊金達萊民俗村,龍井琵巖山,琿春防川風景區(qū),敦化六鼎山,通化五女峰,集安高句麗遺址,輝南三角龍灣,白山市松嶺雪村,錦江木屋村,訥殷古城,萬達度假區(qū),魯能圣地,松原查干湖,乾安泥林,白城向海,莫莫格,嫩江灣,四平葉赫古城,長春凈月潭,東北虎園,偽滿皇宮博物館,雕塑公園等!
端午節(jié)黎明,住平房的居民要在大門前,用爐灰在地上畫上特殊圈形圖案,源自關東薩滿習俗,驅邪避災祥瑞之作用。
東北大秧歌 飲食大米為主油大鹽多,菜量大
長春的名菜多以長白山的人參、鹿茸、熊掌、飛龍、雪蛤、松茸蘑等珍稀產品為原料,經科學配膳,精工烹調而成,藥膳結合,頗負盛譽。其中長白山珍宴、雪衣豆沙、梅花鹿宴、翡翠人參茅臺雞、紅花熊掌等最負盛名。
包餃子,串親戚,壓歲錢,放鞭炮……
1、圣水節(jié)習俗:
五大連池火山圣水節(jié)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發(fā)源于“神鹿示水”的民間故事,具有悠久的傳承歷史,是我國北方各族兒女的狂歡節(jié),也是東北三省最大民俗節(jié)日,體現(xiàn)了多民族習俗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2、冬儲菜習俗:
每年10月都是東北秋菜采購的旺季,北方群眾往往在這個時候購買大量的白菜和蘿卜等,加工或直接儲存,以備冬天全家人吃菜的需要。隨著時代變遷,如今儲存秋菜的民間習俗逐漸被科技改變。
吉林省著名文化學者,民俗學家曹保明說,這種習俗來自東北的地域文化,因為漫長的冬季大雪紛飛,東北人就需要把糧食和青菜儲藏起來,這就是最早習俗的起源。
擴展資料:
事實上,東北冬儲菜的習俗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在東北個別農家,依然在房前屋后的菜地里挖出長方形的菜窖,把干燥后的白菜、帶著泥土的蘿卜一個個放進去,再封口加蓋氈布。整個冬天每隔幾天就要翻動、檢查一下,以備整個冬天食用,甚至吃到第二年的春季播種時節(jié)。
隨著技術的進步,如今東北地區(qū)大多數鄉(xiāng)鎮(zhèn)都設立了窖儲菜基地,大多基地已經改變以往地窖儲菜的方式,改為冷庫儲存蔬菜和水果,而且還可以享受政府補貼資金。“政府采取了廣泛的現(xiàn)代化儲存青菜的辦法,使得這種民間儲存秋菜習俗得到了最終的改變和結束。” 曹保明說。
1、圣水節(jié)習俗:
五大連池火山圣水節(jié)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發(fā)源于“神鹿示水”的民間故事,具有悠久的傳承歷史,是我國北方各族兒女的狂歡節(jié),也是東北三省最大民俗節(jié)日,體現(xiàn)了多民族習俗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2、冬儲菜習俗:
每年10月都是東北秋菜采購的旺季,北方群眾往往在這個時候購買大量的白菜和蘿卜等,加工或直接儲存,以備冬天全家人吃菜的需要。隨著時代變遷,如今儲存秋菜的民間習俗逐漸被科技改變。
吉林省著名文化學者,民俗學家曹保明說,這種習俗來自東北的地域文化,因為漫長的冬季大雪紛飛,東北人就需要把糧食和青菜儲藏起來,這就是最早習俗的起源。
擴展資料:
事實上,東北冬儲菜的習俗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在東北個別農家,依然在房前屋后的菜地里挖出長方形的菜窖,把干燥后的白菜、帶著泥土的蘿卜一個個放進去,再封口加蓋氈布。整個冬天每隔幾天就要翻動、檢查一下,以備整個冬天食用,甚至吃到第二年的春季播種時節(jié)。
隨著技術的進步,如今東北地區(qū)大多數鄉(xiāng)鎮(zhèn)都設立了窖儲菜基地,大多基地已經改變以往地窖儲菜的方式,改為冷庫儲存蔬菜和水果,而且還可以享受政府補貼資金?!罢扇×藦V泛的現(xiàn)代化儲存青菜的辦法,使得這種民間儲存秋菜習俗得到了最終的改變和結束?!?曹保明說。
東北大秧歌 飲食大米為主油大鹽多,菜量大垍頭條萊
長春的名菜多以長白山的人參、鹿茸、熊掌、飛龍、雪蛤、松茸蘑等珍稀產品為原料,經科學配膳,精工烹調而成,藥膳結合,頗負盛譽。其中長白山珍宴、雪衣豆沙、梅花鹿宴、翡翠人參茅臺雞、紅花熊掌等最負盛名。萊垍頭條
節(jié)日:和全國都一樣,過年吃餃子,放鞭炮,貼春聯(lián),串門什么的。晚上守歲之后還要吃一次餃子?! ★嬍常禾厣敭敭敭攡~~~酸菜。這個是別的地方沒有的。就是在入冬的時候買許多白菜(也有大頭菜,但不如白菜好吃~),洗趕緊,放進缸里,撒上鹽,密封。一直到一個月左右。東北人愛吃燉菜。因為天氣冷。還有人參,鹿茸。這是特色嘛~東北菜量大,味道重。還有蘑菇,野菜。東北人喜歡吃面條,生蔬菜蘸大醬。最喜歡餃子。各種餡的。還有殺豬菜。比如血腸。殺豬菜都要用剛剛殺死的豬做?! ∩睿河密虈2葑鲣伾w。既暖和,又可以用來防潮。在晚飯后,老年人喜歡聚集在一起,扭秧歌。還看二人轉?!皩幧嵋活D飯,不舍二人轉”。東北人性格豪爽,重感情。長春還被評為“最有人情味的城市”。讓我再想想還有什么……其實我就是長春人…… 飲食方面:吃燉菜,喜辣味(受俄羅斯影響合氣候原因,口味為酸辣),腌制蔬菜,如酸菜、辣白菜(腌制辣白菜與朝鮮飲食相似),東北大餃子馳名?! ⌒蓍e文化方面:扭秧歌,表演和觀看二人轉,東北的小品(與南派小品形成我國兩大小品派系,目前東北一派成為主流)?! |北二人轉,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唱蹦子、吉劇、過口、雙條邊曲、風柳、春歌、半班戲、東北地方戲等。是由東北民歌演變而來的東北土生土長的載歌載舞的民間藝術之一。二人轉屬走唱類曲藝,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東部三盟一市?! ‰m然二人轉偶爾會有些低俗的詞句和動作,但還是有極高的藝術水平和觀賞價值的。因此,現(xiàn)代著名美學家王朝聞對二人轉如此評價:她好像一個天真、活潑、淘氣、靈巧、潑辣甚至帶點野性的姑娘,既很優(yōu)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說是帶刺兒的玫瑰花?! 《宿D集中反映了東北民歌、民間舞蹈和口頭文學的精華,是在東北地區(qū)喜聞樂見,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民間藝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發(fā)展歷史。是東北人文化生活中最普及的一種民間文化。在東北,上自七、八十歲老人,下到幾歲孩子,都會唱上幾口,什么《王二姐思夫》、《西廂記》、《豬八戒背媳婦》、二人轉小帽等。唱二人轉,幾乎是東北人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是東北人民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文化。長期以來深受東北群眾尤其是廣大農民的喜愛?! 《宿D的唱本語言通俗易懂,幽默風趣,充滿生活氣息。最初的二人轉,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藝人在晚間演唱東北民歌小調(俗稱“小秧”),后來,隨著關內居民的增多,加上長期以來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豐富了二人轉的內涵。在原來的東北秧歌、東北民歌的基礎上,又吸收了蓮花落、東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驢皮影以及民間笑話等多種藝術形式,同時揉進了其他演唱形式的一些曲牌、民間小唱逐漸演變而成,因此表演形式與唱腔非常豐富。在民間中流傳著 “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傳”的說法,可見“二人轉”在群眾中的影響之深。可以說,二人轉最能體現(xiàn)東北勞動人民對藝術美的追?! 《宿D最初就來源于地頭文化,過去的東北農村,文化生活很貧乏,在田間地頭,隨意一塊空地,一男一女不用任何道具就可以暢快淋漓的唱上一出,二人轉給寂靜的山村帶來了歡樂。那些動作比如扔手絹,轉扇子、互相打情罵俏,以及唱腔都是一種發(fā)泄,一種隨意。東北人生來強壯,過去靠游牧或漁獵生存,放蕩不羈的性格使人們可以無所避諱地談性。東北的冬季十分漫長,農民只好坐在炕頭上磨嘴皮子,這時“葷段子”就成了他們插科打諢的作料。因此解放前的二人轉里就有很多“葷性”,“葷口”,演員在臺上口無遮攔率性而為,“葷嗑”、“粉詞”滿天飛,用以吸引觀眾。甚至有人說,二人轉是土生土長、原汁原味的一盤“農家菜”,是東北民風民俗的一種體現(xiàn)。如果二人轉沒有了性文化,失去了它的“粗”和“俗”,二人轉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也失去了農村廣大市場,也不能稱之為二人轉了?! 《宿D由男(“下裝”)、女(“上裝”)二人(“一副架”)演唱,“上裝”以“手玉子”、“下裝”以小木棒為道具?;厩{有“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大救駕”、“四平調”、“十三咳”、“紅柳子”、“胡胡腔”、“小翻車”、“大悲調”等。常演節(jié)目有《打鳥》、《賣線》、《陰功報》、《古城》、《藍橋》、《西廂》、《壩橋》、《雙鎖山》、《華容道》、《游宮》、《報號》、《賠妹》、《盤道》、《禪魚寺》、《楊八姐游春》等。 原生態(tài)的二人轉被稱為“黃色”二人轉,經過改造的二人轉被稱為“綠色”二人轉。但東北人卻認為,二人轉最搶眼的地方就是“浪”字,略帶點色的段子在二人轉中表演得出神入化,既直露、火爆、不羈,又讓初來乍到的你在冷不丁目瞪口呆、面紅耳赤之后,心里暗自叫絕,咧嘴兒會心一笑。一笑之際,徹底放松,臺下的觀眾在笑聲中顯露了其生活真實的一面,二人轉毫不掩飾它徹底的娛樂精神。 二人轉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為三種。一種是二人化裝成一丑一旦的對唱形式,邊說邊唱,邊唱邊舞,這是名副其實的“二人轉”;一種是一人且唱且舞,稱為“單出頭”;還有一種,是演員以各種角色出現(xiàn)在舞臺上唱戲,稱“拉場戲”;伴奏樂器以二胡、板胡、嗩吶、電子琴為主。 二人轉的演員的表現(xiàn)手法,有“四功一絕”之說?!八墓Α奔闯⒄f、扮、舞;“一絕”指用手絹、扇子、大板子等道具的特技動作。四功“唱”為首,高亢紅火,風趣幽默,講究味、調、勁;“說”指說口,多采用民間生動活潑的語言,以插科打渾為主,機智靈活;“扮”則指扮演人物以形寫神,以假亂真,講究“二人演一角,人分神不分”,“一人演多角,人不分神分”;而“舞”更是別具一格,肩功、腰功、步法很有特色,尤其腕子功,包括平腕、翻腕、甩腕、壓腕、繞腕、抖腕等多種,不一而足,令人拍手稱奇。二人轉的“一絕”,以手絹花和扇花較為常見,這部分與東北大秧歌相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風擺柳”,“仙人摘豆”,“金龍盤玉柱”,“黑虎出山”,“金鼠歸洞”,“纏頭裹腦”等高難動作?! 〗夥徘?,民間藝人在農閑季節(jié),邀集成班,多數是“唱屯場”,演唱在夜間進行。三五日后,請當地鄉(xiāng)紳當“齊頭”,向各家各戶“齊錢”或“齊糧”(即收錢或收糧)。少數是到城鎮(zhèn)“串店門子”,在大車店中演唱,在演唱中向觀眾(多為旅客)“齊錢”?! 〗夥藕?,人民政府關懷、支持二人轉的繁榮發(fā)展,舉辦二人轉老藝人訓練班,新學員培訓班,請老藝人向學員傳藝,組織二人轉藝人互相觀摩,特別是近年流行的通俗唱法和電聲樂器等也已揉進二人轉中,逐漸演變成現(xiàn)在的一門綜合曲藝形式,表演形式與唱腔也更加豐富了。二人轉的不斷發(fā)展完善,充分體現(xiàn)了東北勞動人民對藝術美的追求和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造精神。在演唱內容上除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節(jié)目外,增加了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節(jié)目,在表演形式方面基本上剔除了“浪”、“逗”等低級趣味的東西,隨著女演員的不斷增多,男串女裝的現(xiàn)象也已少見了?! ?=================================== 由于長白山盛產人參,雖然清初嚴設禁令不準人們進山采挖,但是私采的人還是與年俱增的,特別是康熙后期,山東、河北農民大量破產,這些破舊產農民為生活計便翻山過海來到長白山老林子里偷入禁區(qū)采挖,絡繹不絕。進山采挖人參,俗稱“放山”,是一項十分艱苦危險的勞動。既要躲避官府的緝拿,又要與嚴酷的大自然環(huán)境作斗爭,因此需要由五、七人或十幾人組織起來集體行動。領頭的叫“把頭”,人多時再設個“二把頭”。進山時,先由把頭領著大伙祭拜山神爺(俗稱老把頭),燒香擺供,磕頭許愿,禱詞曰:“山神爺老把頭在上,弟子進山取貨,請給指路,讓我樣開眼,拿了大貨,發(fā)了大財,回來一定殺雞宰豬給你還愿?!薄 》派郊竟?jié)一般是開始于農歷三月清明至白露期間,這時的采參叫作“放芽草市”,也叫“放掃帚市”,六七月叫“放紅榔頭市”。由于放山是在農歷三月開始,故而人們將每年的農歷三月初十,作為山神爺把頭節(jié)。山里農家,特別是進山挖參的人都要燒香上供,給山神爺把頭過生日,人家做些好吃的舉杯慶祝。祭祀時,還有一套似唱非唱的禱告詞,曰: “家住萊陽本姓孫,翻山跨海來挖參,三天吃了個喇喇蛄,挖不到人參不甘心!” ======================================== 東北民風民俗—火盆 火盆是東北民間的一種取暖工具,里面盛上“小灰”,端到火炕上.頓使?jié)M屋生暖?! 那?北方居民室內取暖多靠火炕,屋內的熱度往往不易升高。有時就是把炕燒得滾熱,也抵不住外邊的風雪嚴寒,于是人們就發(fā)明了火盆?! 』鹋栌媚嗷蜩F、銅制成,大小不一,有的還在盆邊刻上吉祥花圖。“小灰”是“豆棵”、“谷草”、“茬子”等植物燃燒后的灰燼。它們的質地堅硬,從炕洞或灶坑里鏟 出時一般只燃過百分之六七十,所以其熱度仍很高,制成“小灰”能充分保持熱度?! 】净鹗沁@里的大人小孩的一種樂趣。嚴冬,當戶外風雪呼嘯, 全家人坐在熱炕頭上,講故事、剪窗花、納鞋底,一邊游戲,一邊在火盆里燒些小吃,有土豆、地瓜、黃豆粒、苞米粒等,邊烤邊吃。有時還把小倉子壁的粘豆包拿出來,埋在小灰里烤。一股股的香味在屋子里飄蕩.大人小孩爭搶著吃烤得黃澄澄的豆包,真是又甜又香。 生火盆也是這兒的居室結構決定的。關東的先民肅慎人多居山林,從事淘金、放排、狩獵、挖參等活動,山里的房舍多為“子”。 據《關東地子考》載,這類房分為“里子”和“外子”。所謂的里子,山里人又叫“節(jié)日:和全國都一樣,過年吃餃子,放鞭炮,貼春聯(lián),串門什么的。晚上守歲之后還要吃一次餃子?! ★嬍常禾厣敭敭敭攡~~~酸菜。這個是別的地方沒有的。就是在入冬的時候買許多白菜(也有大頭菜,但不如白菜好吃~),洗趕緊,放進缸里,撒上鹽,密封。一直到一個月左右。東北人愛吃燉菜。因為天氣冷。還有人參,鹿茸。這是特色嘛~東北菜量大,味道重。還有蘑菇,野菜。東北人喜歡吃面條,生蔬菜蘸大醬。最喜歡餃子。各種餡的。還有殺豬菜。比如血腸。殺豬菜都要用剛剛殺死的豬做?! ∩睿河密虈2葑鲣伾w。既暖和,又可以用來防潮。在晚飯后,老年人喜歡聚集在一起,扭秧歌。還看二人轉?!皩幧嵋活D飯,不舍二人轉”。東北人性格豪爽,重感情。長春還被評為“最有人情味的城市”。讓我再想想還有什么……其實我就是長春人…… 飲食方面:吃燉菜,喜辣味(受俄羅斯影響合氣候原因,口味為酸辣),腌制蔬菜,如酸菜、辣白菜(腌制辣白菜與朝鮮飲食相似),東北大餃子馳名?! ⌒蓍e文化方面:扭秧歌,表演和觀看二人轉,東北的小品(與南派小品形成我國兩大小品派系,目前東北一派成為主流)?! |北二人轉,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唱蹦子、吉劇、過口、雙條邊曲、風柳、春歌、半班戲、東北地方戲等。是由東北民歌演變而來的東北土生土長的載歌載舞的民間藝術之一。二人轉屬走唱類曲藝,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東部三盟一市?! ‰m然二人轉偶爾會有些低俗的詞句和動作,但還是有極高的藝術水平和觀賞價值的。因此,現(xiàn)代著名美學家王朝聞對二人轉如此評價:她好像一個天真、活潑、淘氣、靈巧、潑辣甚至帶點野性的姑娘,既很優(yōu)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說是帶刺兒的玫瑰花?! 《宿D集中反映了東北民歌、民間舞蹈和口頭文學的精華,是在東北地區(qū)喜聞樂見,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民間藝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發(fā)展歷史。是東北人文化生活中最普及的一種民間文化。在東北,上自七、八十歲老人,下到幾歲孩子,都會唱上幾口,什么《王二姐思夫》、《西廂記》、《豬八戒背媳婦》、二人轉小帽等。唱二人轉,幾乎是東北人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是東北人民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文化。長期以來深受東北群眾尤其是廣大農民的喜愛?! 《宿D的唱本語言通俗易懂,幽默風趣,充滿生活氣息。最初的二人轉,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藝人在晚間演唱東北民歌小調(俗稱“小秧”),后來,隨著關內居民的增多,加上長期以來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豐富了二人轉的內涵。在原來的東北秧歌、東北民歌的基礎上,又吸收了蓮花落、東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驢皮影以及民間笑話等多種藝術形式,同時揉進了其他演唱形式的一些曲牌、民間小唱逐漸演變而成,因此表演形式與唱腔非常豐富。在民間中流傳著 “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傳”的說法,可見“二人轉”在群眾中的影響之深??梢哉f,二人轉最能體現(xiàn)東北勞動人民對藝術美的追?! 《宿D最初就來源于地頭文化,過去的東北農村,文化生活很貧乏,在田間地頭,隨意一塊空地,一男一女不用任何道具就可以暢快淋漓的唱上一出,二人轉給寂靜的山村帶來了歡樂。那些動作比如扔手絹,轉扇子、互相打情罵俏,以及唱腔都是一種發(fā)泄,一種隨意。東北人生來強壯,過去靠游牧或漁獵生存,放蕩不羈的性格使人們可以無所避諱地談性。東北的冬季十分漫長,農民只好坐在炕頭上磨嘴皮子,這時“葷段子”就成了他們插科打諢的作料。因此解放前的二人轉里就有很多“葷性”,“葷口”,演員在臺上口無遮攔率性而為,“葷嗑”、“粉詞”滿天飛,用以吸引觀眾。甚至有人說,二人轉是土生土長、原汁原味的一盤“農家菜”,是東北民風民俗的一種體現(xiàn)。如果二人轉沒有了性文化,失去了它的“粗”和“俗”,二人轉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也失去了農村廣大市場,也不能稱之為二人轉了。 二人轉由男(“下裝”)、女(“上裝”)二人(“一副架”)演唱,“上裝”以“手玉子”、“下裝”以小木棒為道具?;厩{有“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大救駕”、“四平調”、“十三咳”、“紅柳子”、“胡胡腔”、“小翻車”、“大悲調”等。常演節(jié)目有《打鳥》、《賣線》、《陰功報》、《古城》、《藍橋》、《西廂》、《壩橋》、《雙鎖山》、《華容道》、《游宮》、《報號》、《賠妹》、《盤道》、《禪魚寺》、《楊八姐游春》等。 原生態(tài)的二人轉被稱為“黃色”二人轉,經過改造的二人轉被稱為“綠色”二人轉。但東北人卻認為,二人轉最搶眼的地方就是“浪”字,略帶點色的段子在二人轉中表演得出神入化,既直露、火爆、不羈,又讓初來乍到的你在冷不丁目瞪口呆、面紅耳赤之后,心里暗自叫絕,咧嘴兒會心一笑。一笑之際,徹底放松,臺下的觀眾在笑聲中顯露了其生活真實的一面,二人轉毫不掩飾它徹底的娛樂精神。 二人轉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為三種。一種是二人化裝成一丑一旦的對唱形式,邊說邊唱,邊唱邊舞,這是名副其實的“二人轉”;一種是一人且唱且舞,稱為“單出頭”;還有一種,是演員以各種角色出現(xiàn)在舞臺上唱戲,稱“拉場戲”;伴奏樂器以二胡、板胡、嗩吶、電子琴為主?! 《宿D的演員的表現(xiàn)手法,有“四功一絕”之說。“四功”即唱、說、扮、舞;“一絕”指用手絹、扇子、大板子等道具的特技動作。四功“唱”為首,高亢紅火,風趣幽默,講究味、調、勁;“說”指說口,多采用民間生動活潑的語言,以插科打渾為主,機智靈活;“扮”則指扮演人物以形寫神,以假亂真,講究“二人演一角,人分神不分”,“一人演多角,人不分神分”;而“舞”更是別具一格,肩功、腰功、步法很有特色,尤其腕子功,包括平腕、翻腕、甩腕、壓腕、繞腕、抖腕等多種,不一而足,令人拍手稱奇。二人轉的“一絕”,以手絹花和扇花較為常見,這部分與東北大秧歌相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風擺柳”,“仙人摘豆”,“金龍盤玉柱”,“黑虎出山”,“金鼠歸洞”,“纏頭裹腦”等高難動作?! 〗夥徘?,民間藝人在農閑季節(jié),邀集成班,多數是“唱屯場”,演唱在夜間進行。三五日后,請當地鄉(xiāng)紳當“齊頭”,向各家各戶“齊錢”或“齊糧”(即收錢或收糧)。少數是到城鎮(zhèn)“串店門子”,在大車店中演唱,在演唱中向觀眾(多為旅客)“齊錢”。 東北民風民俗—火盆 火盆是東北民間的一種取暖工具,里面盛上“小灰”,端到火炕上.頓使?jié)M屋生暖。 從前,北方居民室內取暖多靠火炕,屋內的熱度往往不易升高。有時就是把炕燒得滾熱,也抵不住外邊的風雪嚴寒,于是人們就發(fā)明了火盆。 火盆用泥或鐵、銅制成,大小不一,有的還在盆邊刻上吉祥花圖。“小灰”是“豆棵”、“谷草”、“茬子”等植物燃燒后的灰燼。它們的質地堅硬,從炕洞或灶坑里鏟 出時一般只燃過百分之六七十,所以其熱度仍很高,制成“小灰”能充分保持熱度?! ∩鹋枰彩沁@兒的居室結構決定的。關東的先民肅慎人多居山林,從事淘金、放排、狩獵、挖參等活動,山里的房舍多為“子”。 據《關東地子考》載,這類房分為“里子”和“外子”。所謂的里子,山里人又叫“暖子”,是山里人長年居住的房屋。這樣的房了一般要深入地下半米多,然后上起房架,室內起火炕,炕上置火盆。從事山村作業(yè)歸來的人進屋后要立即脫下衣褲,放在炕上烘烤以去潮氣。由于山里潮濕,無論春夏秋冬,炕頭都讓給“衣裳”,不把衣袋、鞋烤干烘熱,第二天就上不了山,尤其是淘金、放排的行幫之人?! |北四大怪 說起東北的民俗,有這樣一段順口溜:“土坯草房籬笆寨,窗戶紙都糊在外,十七八的姑娘叨煙袋,養(yǎng)活孩子吊起來”。這就是有名的“東北四大怪”,也是東北特有的四種民俗現(xiàn)象。接下來,就讓我們一一認識這四大民俗。 土坯草房籬笆寨 什么叫土坯呢?是一種用泥和草和在一起,制成的“土磚”,是蓋房時砌墻和搭炕(俗稱“盤炕”)用的。房子的墻用這種土坯砌成,房子的梁架是由梁、檀、椽組成的木構架,而房頂則要以草覆蓋。東北民居大多是房頂側面呈人字形的硬山起脊式,屋頂從正脊向前后兩面下傾,分別稱為“前坡”和“后坡”。房頂蓋草俗稱“苫房”,在農村也是一種技術要求很高的手藝。苫草的方法,各地區(qū)有所不同,通常是在木構架頂部,先鋪上用秫秸(高梁桿)或樹條子編扎的“房芭,再抹泥填堵縫隙。其上將草梢部向下,層層鋪蓋,為防止滑脫和被風刮散,還要用草繩依次交叉拉欄加固?! ∵@樣建起來的房子就叫“土坯草房”。過去的東北農村,最常見的就是這種土壁草頂的房子。我就出生在這樣的房子里的土坯炕上,而且在這樣的房子里度過了13年的童年時光。之后,我的父親張羅著蓋起了新房,雖然也用土坯,但是一碼用磚掛面,看起來比土坯房子漂亮、高檔了許多,當時在村里可是領先了好幾年?! 』h笆寨子,則是指在房屋地周圍,用樹枝或秸桿編成的“障子”,用來保護牲口,遮風擋雨。 就這樣,這“土坯草房籬笆寨”成了關東村屯住宅的一大特色,在東北農村保持了很長時間。因為這一年里有將近五個月的寒冷天氣,而用土坯蓋房,冬暖夏涼,經濟實惠。所以直到經濟條件好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才漸漸告別了土坯草房,陸續(xù)蓋起了磚瓦結構的房子?! 〈皯艏埡谕?從遠古到現(xiàn)代,人們對某一地區(qū)風俗的印象,往往是從觀察那里的房子——確切說是老百姓民居的樣式開始。因為民居作為地方文化的重要標志物之一,可以反映出那里風土民情的基本特色。“窗戶紙糊在外”就是過去人們對東北民居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谏胶jP內和南方地區(qū),窗紙都是糊在窗欞內側,從房子外面就可以看到“盤腸”、“燈籠錦”等各種花式的窗格圖案。而東北人則反其道而行之,將窗戶紙糊在了窗欞的外面。所以,當外地人看到關東民房糊在外的窗戶紙,使窗子成為整個的“大白塊”,自然覺得不習慣而視之為怪了。 “糊在外”的窗戶紙可不是一般的紙,它是關東制紙工匠就地取材制造的一種“土紙”,或稱為“麻紙”。其原料用當地生產的蘆葦、薄棒、線麻、舊絮等,經過剁碎、碾壓、淘洗、蒸麻、打線、沉淀、撈紙、晾干等一系列工序精心制作。這種紙雖不像宣紙那么白凈,卻很結實柔韌,再經過膠油、桐油、蘇子油和鹽水等噴涂處理,就具備了很強的防水防潮性能,既不怕雨雪,也不怕室內的水蒸氣,貼在窗戶上半年不成問題,春秋兩季各更換一次就可以?! 『凹堃彩且环N技術,講究繃得直、糊得平,才能既美觀又延長使用壽命。窗戶紙是整齊還是破舊,也是衡量一家日子過得如何的一個外部標志。小時候,我家的窗戶上也不例外地糊著這樣的窗戶紙。父親母親都是要強的人,那紙無論春夏秋冬都是整齊干凈的。每更換紙時,父親都從不讓別人動手,總是母親做槳子,父親糊紙,認真得容不得一點褶皺?! 」媚锏鹬鬅煷?昔日關東農家的炕上,幾乎都有兩個“笸籮”,一個是婦女做針線活用的“活計簍”,一個便是裝旱煙的“煙笸籮”。抽煙和做針線活一樣,是每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待嫁出閣的大姑娘,本應是最文靜嫻雅的,但過去多數也在“煙民”之列。這一怪,足以說明以前東北吸煙風習之盛?! 〕闊煹臒煷脱b煙葉的口袋(煙荷包)有許多說道。煙袋鍋多是用黃銅和白銅制作,煙袋嘴除銅的外,還有玉石、瑪瑙、青金石、悲翠等多種質料,煙袋桿則是銅、木兩種,以烏木為好。一般的情況,男子用的煙依桿較短,大概不超過一尺,因為他們經常在外邊活動,攜帶著方便。煙鍋和煙茶包也較大一些,出門時別在腰帶上。女人吸煙一般是在家里,習慣用細長的煙袋桿,煙鍋也相對小,稱作“坤煙袋”。煙荷包是年紀大的用扁圓型的,年輕的用長型,而且兩面都繡有花、鳥、魚等圖案。其中老太太用的煙袋桿特別長,一般都在二尺以上,裝好煙后,往往自己夠不著點火,或由晚輩幫著點,或者自己伸到灶火和炕上的火盆里點。她們坐在炕上需要拿稍遠一點的東西,往往不用挪窩,用長煙袋就可以勾過來。抽煙袋的老太太還有一項“絕活”,就是能坐在炕上把吐沫吐到四五尺遠的地方,初次看到這種情形的人都會覺得新奇。在東北民間,手拿長煙袋成了老太太的標準形象。據說,我母親從小就給她的外婆裝煙袋,因為經常鼓搗這些,稍大一些她自己就開始叼煙袋了,而且這一叼就是七十多年。如今,年近八旬的母親每天最大的享受,就是躺在炕頭上,叼著長長的煙袋,靜靜地抽上幾口煙?! ○B(yǎng)個孩子吊起來 這是東北的第四“怪”,意思是說把嬰兒放在懸掛的悠車里。如今年過35歲,生長在東北農村的人,大部分都有過被“吊起來”的兒時經歷。我就是被“吊”起來養(yǎng)大的,不知道在悠車子里被悠了幾年,但可以肯定一點,我的記憶是從悠車子開始的。 悠車的制作,是先以薄木片經水汽熏蒸后彎成近似橢圓形的車幫,把接頭處用皮繩或鋦釘連接牢固,再在底部安橫梁和底板,做成后兩頭微上翹,形如小船,車幫上沿的中前部還要安“車弓子”。四角裝鐵環(huán)、穿皮繩、拴車鉤子,懸掛在炕上方的“子孫椽子”上。車幫的外側用紅黃油漆涂刷,并有“長命富貴”、“九子十成”之類的吉祥文字和圖案裝飾。吊繩上還拴有小鈴鐺和布制、骨制的小玩具,既用來哄小孩玩,又能增添裝飾效果。 孩子睡悠車時,一般不鋪棉褥子,而是用內盛谷糠的布口袋墊在身下,俗稱“糠口袋”,據說其既利水又去火,嬰兒睡著舒服又少生病。車內用的枕頭也內裝糠麩,而且裝得比較滿,以求其“硬實”,因為這有特殊意義。東北婦女們常說,睡悠車的孩子長大身材好,沒有前雞胸、后羅鍋、溜肩膀、羅圈腿一類的毛病。由于被綁住胳膊腿的孩子不能隨意翻轉,只能在悠車內仰臥,加之枕頭很硬實,時間長了“后腦勺”壓得比較平,東北人以此為美,謂之“睡扁頭”,而視“前奔婁、后勺子”為腦型不正,是“關里人”不睡悠車的“不良后果”。 憑心而論,悠車育兒的好處確實不少。嬰兒的母親只是在孩子餓時才抱出來喂奶,可以更多地騰出雙手去做家務活。孩子躺在悠車里很安全,又可在緩緩的搖動中聽著母親的催眠曲安然入睡。由于悠車車幫很高,孩子睡著后用薄布做成“車蒙子”搭在“車弓子”上覆蓋,使嬰兒不致受風感冒,還能避免蚊蟲叮咬。正因為有這么多的好處,后來“闖關東”的漢族人也很快就接受了滿族的這種育兒習俗,和他們一樣“怪”地把孩子吊在悠車里,度過初涉人世的歲月?! 〕诉@四大怪,東北還有一怪,那就是“翻穿皮襖毛在外”。東北氣候嚴寒,冬季穿皮襖的人多,但把皮筒吊上布面,毛朝里穿,很需要經濟條件,于是窮苦人就把老羊皮皮筒翻過來,以皮板做里穿起來,既不影響保溫,又有的它方便之處。今日女同志穿的翻毛大衣,怕就由此而來。只是,如今翻毛大衣是時髦,當年翻穿皮襖卻是一“怪”!
1、圣水節(jié)習俗:
五大連池火山圣水節(jié)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發(fā)源于“神鹿示水”的民間故事,具有悠久的傳承歷史,是我國北方各族兒女的狂歡節(jié),也是東北三省最大民俗節(jié)日,體現(xiàn)了多民族習俗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2、冬儲菜習俗:
每年10月都是東北秋菜采購的旺季,北方群眾往往在這個時候購買大量的白菜和蘿卜等,加工或直接儲存,以備冬天全家人吃菜的需要。隨著時代變遷,如今儲存秋菜的民間習俗逐漸被科技改變。
吉林省著名文化學者,民俗學家曹保明說,這種習俗來自東北的地域文化,因為漫長的冬季大雪紛飛,東北人就需要把糧食和青菜儲藏起來,這就是最早習俗的起源。
擴展資料:
事實上,東北冬儲菜的習俗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在東北個別農家,依然在房前屋后的菜地里挖出長方形的菜窖,把干燥后的白菜、帶著泥土的蘿卜一個個放進去,再封口加蓋氈布。整個冬天每隔幾天就要翻動、檢查一下,以備整個冬天食用,甚至吃到第二年的春季播種時節(jié)。
隨著技術的進步,如今東北地區(qū)大多數鄉(xiāng)鎮(zhèn)都設立了窖儲菜基地,大多基地已經改變以往地窖儲菜的方式,改為冷庫儲存蔬菜和水果,而且還可以享受政府補貼資金?!罢扇×藦V泛的現(xiàn)代化儲存青菜的辦法,使得這種民間儲存秋菜習俗得到了最終的改變和結束。” 曹保明說。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