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弓相關(guān)歷史
清朝乾隆(1736年)前已有漢族在易武制團茶,乾隆年間(1736~1795年),云南石屏一帶的漢族人紛紛遷居易武大種茶樹,同治年間(1862—1874年)茶葉產(chǎn)量大增,到光緒年間(1877年)僅易武茶達250多噸。易武成了利潤城,1930年鎮(zhèn)越縣政府從勐臘移至易武街,直至解放。易武盛產(chǎn)茶葉,所產(chǎn)茶葉在六大茶山中位居榜首。
清咸豐年以前,漫撒山村寨密集,人口過萬,彎弓大寨和漫撒老街曾是易武茶山最興旺的兩個寨子,兩寨隔一個山頭相距五公里左右?!皬澒^去有四百多戶人家,是漫撒山最大的寨子”。彎弓分為漢族寨、回族寨,回族寨蓋有清真寺,漢族寨蓋有關(guān)帝廟。彎弓的關(guān)帝廟是六大茶山最大的廟宇,占地面積六千平方米以上,全用柏木建成,雕梁畫棟、飛檐點金,當時是六大茶山最精美的建筑。
彎弓關(guān)帝廟如今僅剩下殘垣斷壁,大廟遺址上還有一塊大碑,是建廟時立的功德碑。從碑文來看,建彎弓廟時,易武、曼秀、麻黑、漫撒、曼臘、倮得各村寨都來來助勢捐銀,易武捐了五十兩、漫撒捐了四十兩,個人損銀者達170人,大多捐了十兩以上。
云南,25個世居少數(shù)民族。
云南是少數(shù)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除漢族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數(shù)民族有彝、白、哈尼、傣、苗、傈僳、回等25個。其中,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納西、景頗、布朗、阿昌、普米、德昂、怒、基諾、獨龍15個少數(shù)民族為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是我國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
1、壯族
主要分布于文山州、紅河州和曲靖市。壯語屬于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壯族源于我國南方的古代越人。在生活習俗上,壯族一直保留著古代越人“斷發(fā)文身”的習慣。
2、苗族
主要分布于文山州、紅河州和昭通市。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族遷入云南最早是在唐代,大量遷入則是在明、清以后。
3、回族
主要分布在昆明市、大理州、曲靖市、楚雄州、紅河州和玉溪市,有“大分散、小集中”和圍繞清真寺“聚族而居”的顯著特點?;刈逍叛鲆了固m教,主要有開齋節(jié)、古爾邦節(jié)、圣紀節(jié)三大節(jié)日。
4、 傈僳族
傈僳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怒江州、迪慶州、麗江市和大理州。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怒江方言和金江方言兩種,甚而與緬甸、泰國、印度等國的傈僳話也相通。傈僳族群眾普遍信奉原始宗教,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5、拉祜族
拉祜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普洱市、臨滄市和西雙版納州。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宗教信仰主要有原始宗教、大乘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以原始宗教的信仰最為廣泛。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春節(jié)(擴塔節(jié))、火把節(jié)、嘗新節(jié)、月亮節(jié)、祭祖節(jié)、清明節(jié)、二月八、圣誕節(jié)、洗手節(jié)等。
云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的清真寺有:昭通魯?shù)榭h清真寺,大理永平具清真寺。
南城清真寺 五華區(qū)正義路18號 金牛街清真寺 五華區(qū)江濱西路 迤西公清真寺 五華區(qū)南昌街 昆明市永寧清真寺 西山區(qū)東寺街 茨壩清真寺 盤龍區(qū)茨壩路10號
下關(guān)四中附近有個清真寺,那附近有幾家店,算不上回民街。
大理回民不少,清真小吃隨處可見,但沒有一整條的回民街
沙甸大清真寺位于云南省個舊市沙甸鎮(zhèn),由當?shù)啬滤沽肿曰I資金,總投資1.27億元億元,歷時五年建造而成,于2010年8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禮拜殿建筑面積17700平方米,可容納10000人同時做禮拜。是中國最大的清真寺,僅次于沙特阿拉伯麥加禁寺和麥地那圣寺,是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
來個舊吧,我?guī)氵@樣吃
第一天:早上起床,吃辣嗎?那我?guī)闳バ陆殖月槔泵拙€,或者去龍樹園里吃那家我吃了四年也不膩的米線。然后呢,我?guī)闳セ疖囌举I酸漿粑粑,火車站對面買回族的烤牛肉串,然后去農(nóng)貿(mào)市場喝木瓜涼水。中午的時候,我?guī)闳ュa都飯店吃最最有名的灌湯餃(特產(chǎn)),吃完對面買碗老洋芋,接著繞到懷源方圃買香芋紫米露。下午,我?guī)闳グ儇洿髽浅陨板伱拙€,然后繞上梧桐大廈吃蒜油洋芋。晚上,先去火車站吃燒烤,要吃什么點什么,烤豆腐,烤小瓜,烤三線肉,最推薦烤雞蛋,小火慢慢烤,還有各種各樣蟲子,只要愿意,都可以點。接著去紅河大酒店對面的小巷里吃裹面豇豆。
第二天:早上起床吃點清淡的,去五一路小街上吃稀豆粉油條,然后往老一中方向順著掃蕩。大公園門口的拉拉粉還有糖粉牛肉串,往下河溝方向的蔥花粑粑,蜂蜜小面包。穿到步行街,吃一塊五一個的醬粑粑(特產(chǎn)),還有玫瑰糖甩餅。中午坐車到紅炮臺吃沾水卷粉,當然還有玫瑰刨冰。三點去火車站吃小卷粉,特別推薦泡蓮藕以及綠豆湯。下午飯去農(nóng)貿(mào)市場的小巷子里吃帥哥麻辣燙,既可以看帥哥,又可以吃好吃的麻辣燙。晚上的時候先去七層樓買冬瓜回餅,然后直沖運輸隊吃烤雞翅尖,完了坐車去乍甸喝新鮮的牛奶(特產(chǎn))。
第三天出城,先去沙甸吃回族的牛肉米線,然后直奔蒙自吃菊花米線去,當然你可以選擇品嘗一下蒙自比較有名的楊蒸糕和楊稀飯。下午飯選擇在倘甸吃烤魚,涼拌韭菜,油炸肉和花生冬瓜湯是常見的農(nóng)家菜,推薦。晚上去大屯吃刮皮洋芋,一定要吃,調(diào)料超級好吃。
第四天出城,帶你去沙甸吃回族美食,油淋鴨(特產(chǎn))是必點的菜,還有小米辣炒牛肉。中午可以嘗試一下回族的燒烤,涼米線什么都是極品。餓著肚子一直到晚上去吃烤雞(特產(chǎn)),沙甸的烤雞絕對是極品,所以餓著肚子吃更劃算,當然還有其他的牛菜也不錯。
第五天出城,去斗姆閣吃鹵雞(特產(chǎn)),你要喜歡,自己去山上抓雞。斗姆閣鹵雞我選擇在最后一天帶你們吃,是因為它是我覺得最好吃的一樣個舊美味,從小吃到大,從來不膩。
第六天第七天掃街,各種小吃,便宜又好吃。和平小學旁邊的那家燒烤和油炸,火車站里面的涼米線,懷源方圃的稀飯,金湖小學下面的酸湯洋芋以及糖稀飯。有時間請我爸爸帶你們?nèi)ス岽逭运岵酥篁蝌?,哈尼豆豉,去楊家田買蒜油小米辣,去買水泡梨(特產(chǎn)),泡木瓜·············
一星期,沒什么地方好玩,但是你來個舊吧,有這么多好吃的,還猶豫什么呢?或許旅程中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美食,絕對讓你一想起個舊,就流口水。
這是吃貨眼里的個舊啦~
還有火車站燒烤啦主要是小肉串,超級棒!
景點的話市區(qū)你可以去老陰山啊,上面有佛寺,今年還種有櫻桃進園采摘10園一個人,18元就可以帶走了,還有郊區(qū)的尼格溫泉啊,丫殺底溫泉啊,還有沙甸回族的大清真寺,那個夜景是叫一個壯觀啊。。。。。目前能想到的也差不多了
答:浙江的回族分布比較散,沒有群體回族村落。分布于杭州、寧波、溫州【蒼南、平陽、瑞安、洞頭等縣鎮(zhèn)以丁.郭姓為主】、衢州、麗水、湖州、舟山、金華、臺州、紹興、嘉興。嘉興回族主要在城東大年堂清真寺周圍居住,東門、南湖街道。少數(shù)民族之一
回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總?cè)丝?0586087人(2010年,不包括臺灣?。珖?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均有分布。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是其主要聚居區(qū),全區(qū)擁有回族人口186.25萬,占全國回族總?cè)丝诘?8.9%。另外,回族人口在20萬以上的地區(qū)還有:北京、河北、內(nèi)蒙古、遼寧、安徽、山東、河南、云南、甘肅和新疆等。
彎弓相關(guān)歷史
清朝乾隆(1736年)前已有漢族在易武制團茶,乾隆年間(1736~1795年),云南石屏一帶的漢族人紛紛遷居易武大種茶樹,同治年間(1862—1874年)茶葉產(chǎn)量大增,到光緒年間(1877年)僅易武茶達250多噸。易武成了利潤城,1930年鎮(zhèn)越縣政府從勐臘移至易武街,直至解放。易武盛產(chǎn)茶葉,所產(chǎn)茶葉在六大茶山中位居榜首。
清咸豐年以前,漫撒山村寨密集,人口過萬,彎弓大寨和漫撒老街曾是易武茶山最興旺的兩個寨子,兩寨隔一個山頭相距五公里左右?!皬澒^去有四百多戶人家,是漫撒山最大的寨子”。彎弓分為漢族寨、回族寨,回族寨蓋有清真寺,漢族寨蓋有關(guān)帝廟。彎弓的關(guān)帝廟是六大茶山最大的廟宇,占地面積六千平方米以上,全用柏木建成,雕梁畫棟、飛檐點金,當時是六大茶山最精美的建筑。
彎弓關(guān)帝廟如今僅剩下殘垣斷壁,大廟遺址上還有一塊大碑,是建廟時立的功德碑。從碑文來看,建彎弓廟時,易武、曼秀、麻黑、漫撒、曼臘、倮得各村寨都來來助勢捐銀,易武捐了五十兩、漫撒捐了四十兩,個人損銀者達170人,大多捐了十兩以上。
昆明清真餐館多的數(shù)不清,北部市區(qū)更多更集中。市中心只有去順城街,推薦伊蘭堡小刀鴨、小金?;疱?、映江樓過橋米線。
其它人氣旺的:滇池路永昌火瓢牛肉、滇池路口清真榮豐園(很便宜味道很好的一家)、北市區(qū)江東花園貴州家鄉(xiāng)鵝、伊天園(全市都有分店)··市中心的六座清真寺也可以吃飯,人很多去早點搶位子,青年路的金牛清真寺中午快餐做的好,金馬坊的永寧清真寺有波斯灣美食廣場,全部云南特色小吃,南屏步行街入口昆明穆斯林大廈里面的南城清真寺快餐也還可以。
大街上隨時也能遇得到清真館,一般人多的就進,昆明清真館生意都不錯的·要吃面包去面包工房,清真法式面包,全城很多分店,推薦幾家好找的:小西門、滇池路、永寧清真寺、翠湖公園。還有問題問我,我就昆明回族涮菜以前順城街最多了,老街拆了沒有了。昆明的燒烤攤、晚上的小吃一條街本來就很少,市中心就沒有這樣的夜攤,不像北方城市。
要找清真燒烤攤你就到北市區(qū)的王旗營、江岸小區(qū)、新迎小區(qū)去,那邊會有,那一帶回族集中。
市中心順城街只有一家昭通燒烤。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國西南地區(qū),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mào)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游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fā)不盡的文化遺產(chǎn)?! 〔桉R古道源于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戰(zhàn)中后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爾、印度境內(nèi),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川藏茶馬古道始于唐代,東起雅州邊茶產(chǎn)地雅安,經(jīng)打箭爐(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薩,最后通到不丹、尼泊爾和印度,全長近四千余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是古代西藏和內(nèi)地聯(lián)系必不可少的橋梁和紐帶?!〉岵夭桉R古道大約形成 茶馬古道歷史照片于公元六世紀后期,它南起云南茶葉主產(chǎn)區(qū)思茅、普洱,中間經(jīng)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市、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zhuǎn)口印度、尼泊爾,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qū)一條重要的貿(mào)易通道。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獨具優(yōu)勢的貨物產(chǎn)地和中轉(zhuǎn)集散地,具有著悠久的歷史?! ≡跈M斷山脈的高山峽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帶的叢林草莽之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的古道,這就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文明文化傳播古道之一的“茶馬古道”。 其中麗江古城的拉市海附近、大理州劍川縣的沙溪古鎮(zhèn)、祥云縣的云南驛、普洱市的那柯里是保存較完好的茶馬古道遺址。 茶馬古道起源于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因康藏屬高寒地區(qū),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qū),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nèi)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qū)不產(chǎn)茶。而在內(nèi)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zhàn)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yīng)求,而藏區(qū)和川、滇邊地則產(chǎn)良馬。于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yīng)運而生。這樣,藏區(qū)和川、滇邊地出產(chǎn)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nèi)地出產(chǎn)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qū)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并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xù)至今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來至民國時期漢、藏之間以進行茶馬交換而形成的一條交通要道。具體說來,茶馬古道主要分南、北兩條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帶產(chǎn)茶區(qū),經(jīng)麗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縣)、德欽、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衛(wèi)藏地區(qū)。川藏道則以今四川雅安一帶產(chǎn)茶區(qū)為起點,首先進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兩條支線:北線是從康定向北,經(jīng)道孚、爐霍、甘孜、德格、江達、抵達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線),再由昌都通往衛(wèi)藏地區(qū);南線則是從康定向南,經(jīng)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貢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線),再由昌都通向衛(wèi)藏地區(qū)。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言只是茶馬古道的主要干線,也是長期以來人們對茶馬古道的一種約定成俗的理解與認識。事實上,除以上主干線外,茶馬古道還包括了若干支線,如由雅安通向松潘乃至連通甘南的支線;由川藏道北部支線經(jīng)原鄧柯縣(今四川德格縣境)通向青海玉樹、西寧乃至旁通洮州(臨潭)的支線;由昌都向北經(jīng)類烏齊、丁青通往藏北地區(qū)的支線,等等。正因為如此,有的學者認為歷史上的“唐蕃古道”(即今青藏線)也應(yīng)包括在茶馬古道范圍內(nèi)。也有的學者認為,雖然甘、青藏區(qū)同樣是由茶馬古道向藏區(qū)輸茶的重要目的地,茶馬古道與"唐蕃古道"確有交叉,但"唐蕃古道"畢竟是另一個特定概念,其內(nèi)涵與“茶馬古道”是有所區(qū)別的。而且甘、青藏區(qū)歷史上并不處于茶馬古道的主干線上,它僅是茶葉輸藏的目的地之一?!安桉R古道”與“唐蕃古道”這兩個概念的同時存在,足以說明兩者在歷史上的功能與作用是不相同的。 歷史上的茶馬古道并不只一條,而是一個龐大的交通網(wǎng)絡(luò)。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與青藏道(甘青道)三條大道為主線,輔以眾多的支線、附線構(gòu)成的道路系統(tǒng)。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亞、西亞、中亞和東南亞,遠達歐洲。三條大道中,以川藏道開通最早,運輸量最大,歷史作用較大。本文僅就川藏茶馬古道論述,它道則非本文所及。 茶馬古道中的滇、藏路線是:西雙版納-普洱-大理-麗江-香格里拉-德欽-察隅-邦達-林芝-拉薩。到達拉薩的茶葉,還經(jīng)喜馬拉雅山口運往印度加爾各達,大量行銷歐亞,使得它逐漸成為一條國際大通道。這條國際大通道,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據(jù)史料記載,中國茶葉最早向海外傳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當時中國商人在與蒙古毗鄰的邊境,通過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輸出茶葉。隋唐時期,隨著邊貿(mào)市場的發(fā)展壯大,加之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國茶葉以茶馬交易的方式,經(jīng)回紇及西域等地向西亞、北亞和阿拉伯等國輸送,中途輾轉(zhuǎn)西伯利亞,最終抵達俄國及歐洲各國?! ∷^茶馬古道,實際上就是一條地道的馬幫之路。茶馬古道的線路主要有兩條:一條從四川雅安出發(fā),經(jīng)瀘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薩,再到尼泊爾、印度,國內(nèi)路線全長3100多公里;另一條路線從云南普洱茶原產(chǎn)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fā),經(jīng)大理、麗江、中旬、德欽,到西藏邦達、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達、拉薩,然后再經(jīng)江孜、亞東,分別到緬甸、尼泊爾、印度,國內(nèi)路線全長3800多公里。在兩條主線的沿途,密布著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支線,將滇、藏、川“大三角”地區(qū)緊密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距離最遙遠的茶馬文明古道。在古道上是成千上萬辛勤的馬幫,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在風餐露宿的艱難行程中,用清悠的鈴聲和奔波的馬蹄聲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寧靜,開辟了一條通往域外的經(jīng)貿(mào)之路。在雪域高原奔波謀生的特殊經(jīng)歷,造就了他們講信用、重義氣的性格;鍛煉了他們明辨是非的勇氣和能力。他們既是貿(mào)易經(jīng)商的生意人,也是開辟茶馬古道的探險家。他們憑借自己的剛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澆灌了一條通往茶馬古道的生存之路、探險之路和人生之路?! 衽f時,昌都溝通外地的人畜小道,是由人畜長期行走自然形成的。 ●公元7世紀,吐蕃在青藏高原崛起。唐初,吐蕃南下,在中甸境內(nèi)金沙江上架設(shè)鐵橋,打通了滇藏往來的通道。 ●宋代,“關(guān)陜盡失,無法交易”,茶馬互市的主要市場轉(zhuǎn)移到西南。 ●元朝,大力開辟驛路、設(shè)置驛站。 ●明朝繼續(xù)加強驛道建設(shè)。 ●清朝將西藏的郵驛機構(gòu)改稱“塘”,對塘站的管理更加嚴格細致。 ●清末民初,茶商大增。 ●抗日戰(zhàn)爭中后期,茶馬古道成為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國際商業(yè)通道。 ●1950年前的昌都成為藏東的商貿(mào)中心。 ●茶馬古道歷史線路主要有三條:即青藏線(唐著古道)、滇藏線和川藏線 。 ●滇藏線茶馬古道出現(xiàn)在唐朝時期,它大致與今滇藏公路相近似,即從今云南大理出發(fā),北上至劍川,再北上到麗江,過鐵橋城繼續(xù)沿江北上,經(jīng)錛子欄至聿賚城,前行到鹽井,再沿瀾滄江北上至馬兒敢(今西藏芒康)。左貢,分兩道前往西藏:一道經(jīng)由八宿邦達、察雅到昌都;一道徑直由八宿至波密,過林芝前往拉薩。 ●歷史上滇藏線茶馬古道有三條道路:一條由內(nèi)江鶴麗鎮(zhèn)汛地塔城,經(jīng)過崩子欄、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條白劍川協(xié)汛地維西出發(fā),經(jīng)過阿得酋、再與上一條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條由中甸出發(fā),經(jīng)過尼色落、賢島、崩于欄、奴連奪、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其主要通道即與今滇藏線接近?! 「叱鲇〔枋畞肀兜膬r格購買川茶,而拒食印茶。西藏地方政府面臨印茶銷藏帶來的政治經(jīng)濟危機,更是竭力主張禁止印茶入藏。十三世達賴喇嘛還親自出面向清廷呼吁,要求清朝政府配合行動,制止印度茶銷藏。清朝四川總督劉秉璋更是主張力禁印茶行藏,免貽后患無窮。清廷奉命與英國談判《藏印通商章程》的張蔭棠從川藏茶利,漢藏經(jīng)濟,政府收稅,以及茶農(nóng)茶商利益考慮,亦力主反對英國在西藏侵銷印茶,保護川茶銷藏。其后川督趙爾豐為了反對英帝侵略西藏,保衛(wèi)邊疆,則在雅安設(shè)立邊茶公司,支持西藏人民抵制印茶。公司改良茶種,整頓川茶,在打箭爐設(shè)立分公司,打破邊茶不出爐關(guān)的限制。并在里塘、巴塘,昌都設(shè)立售茶分號,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迅速將川茶運往西藏。四川茶葉成為漢藏民族共同反對英帝國主義侵略西藏、傾銷印茶的斗爭武器。民國時期,由于國內(nèi)內(nèi)戰(zhàn),印茶乘機大量銷入藏區(qū),西藏地方上層在英帝國主義的煽動下進攻川邊地區(qū),四川與西藏發(fā)生軍事沖突。雙方的親密聯(lián)系有所削弱,唯川茶仍暢行于川藏之間。在當時的特殊歷史條件下,川茶更成為一種“國防商品”,溝通內(nèi)地與西藏的重要經(jīng)濟聯(lián)系,并借此而增進了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的政治關(guān)系和漢藏民族團結(jié)?! ∏嗖馗咴鞘澜缟虾0巫罡?、面積最大的高原,被稱作“世界屋脊”或“地球第三極”。所以,說茶馬古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文明古道,是沒有問題的。正因為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道路并且?guī)缀鯔M穿了整個青藏高原,所以其通行難度之大在世界上的各文明古道中當是首屈一指。說茶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難度最大的文明古道,主要表現(xiàn)在:其一,茶馬古道所穿越的青藏高原東緣橫斷山脈地區(qū)是世界上地形最復(fù)雜和最獨特的高山峽谷地區(qū),故其崎嶇險峻和通行之艱難亦為世所罕見。茶馬古道沿途皆高峰聳云、大河排空、崇山峻嶺、河流湍急。正如任乃強先生在《康藏史地大綱》中所言:“康藏高原,兀立亞洲中部,宛如砥石在地,四圍懸絕。除正西之印度河流域,東北之黃河流域傾斜較緩?fù)?,其余六方,皆作峻壁陡落之狀。尤以與四川盆地及云貴高原相結(jié)之部,峻坂之外,復(fù)以邃流絕峽竄亂其間,隨處皆成斷崖促壁,鳥道湍流。各項新式交通工具,在此概難展施?!睋?jù)有人統(tǒng)計,經(jīng)川藏茶道至拉薩,“全長約四千七百華里,所過驛站五十有六,渡主凡五十一次,渡繩橋十五,渡鐵橋十,越山七十八處,越海拔九千尺以上之高山十一,越五千尺以上之高山二十又七,全程非三、四個月的時間不能到達。”清人對茶馬古道之險峻崎嶇有生動的描述,焦應(yīng)旂的《藏程紀略》記:“堅冰滑雪,萬仞崇崗,如銀光一片。俯首下視,神昏心悸,毛骨悚然,令人欲死……是誠有生未歷之境,未嘗之苦也?!睆埰淝诘摹稜t藏道里最新考》記,由打箭爐去拉薩,凡閱五月,“行路之艱苦,實為生平所未經(jīng)?!倍挪〉鹊摹恫匦屑o程》記滇藏茶路說,“十二闌干為中甸要道,路止尺許,連折十二層而上,兩騎相遇,則于山腰脊先避,俟過方行。高插天,俯視山,深溝萬丈……絕險為生平未歷。”茶道通行之艱難,可見一斑。其二,茶馬古道沿線高寒地凍,氧氣稀薄,氣候變幻莫測。清人所記沿途“有瘴氣”、“令人欲死”之現(xiàn)象,實乃嚴重缺氧所致之高山反應(yīng),古人因不明究竟而誤為“瘴氣”。茶馬古道沿途氣候更是所謂“一日有四季”,一日之中可同時經(jīng)歷大雪、冰雹、烈日和大風等,氣溫變化幅度極大。一年中氣候變化則更為劇烈,民諺曰:“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臘,學狗爬?!逼湫新分D難可想而知。千百年來,茶葉正是在這樣人背畜馱歷盡千辛萬苦而運往藏區(qū)各地。藏區(qū)民眾中有一種說法,稱茶葉翻過的山越多就越珍貴,此說生動地反映藏區(qū)得茶之不易?!睹魇贰な池浿尽份d:“自碉門、黎、雅抵朵甘、烏斯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如此漫長艱險的高原之路,使茶馬古道堪稱世界上通行難度最大的道路?! ∫M束河古村,村口的青龍橋是必經(jīng)之路。雖然它已經(jīng)有400多年的歷史,卻依然寬闊平整。清得發(fā)藍的青龍河從橋下流過,河邊有茂密的白楊樹和柳樹。白的梨花、紅的海棠花和桃花年年開放,為村里人提供香甜的果實。這家鄉(xiāng)的美味,是古道藏客和走四方的束河皮匠永遠的記憶。 沿青龍橋向西走,有一條五花石板路,石頭上暗紅的線條至今可見。老人說,這是束河一幫常年奔波在茶馬古道上的商人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捐資鋪砌的。因他們常和藏人做生意,當?shù)厝私兴麄儭安乜汀?。束河街是他們的牽掛,也是他們商旅生涯的起點和最終的期盼。 束河像一個街心大花園,有四條巷道從束河街上向四面延伸出去。向東的一條穿過麗江古城,往南的一條通往古濟行政村,往北的一條通向白沙行政村,往西北的一條是過去通往迪慶藏區(qū)的要道,即“茶馬古道”。 沿著源自九鼎龍?zhí)逗推碌仔√兜男『?,藏客走上兩條艱險的商旅古道:一條從松云村通往西南方向的古關(guān)隘黃山哨,從拉市到石鼓、巨甸、魯?shù)?,翻越栗地坪,過維西保和鎮(zhèn),到瀾滄江邊后,沿江北上,過燕子巖棧道,到德欽后再從溜筒江過溜索進藏;第二條路,從九鼎龍?zhí)逗推碌仔√哆吔?jīng)過,蜿蜒伸向西部的玉龍雪山。經(jīng)過文海村直達麗江龍蟠,渡金沙江,翻越十二欄桿,到中甸縣城,然后過上橋頭,從奔子欄用獨木舟渡江,翻越白茫雪山抵德欽城,然后再從溜筒江過溜索,翻梅里雪山進藏。兩條古道行程各六千里,走一趟需要三個多月。 棧道、溜索、雪山,古道上的每處險路都可能是藏客的歸宿。在他們勇敢而壯美的一生中,往往需要浪漫的牽掛,一些藏客在家娶一個“披星戴月”勤勞孝順的姑娘,在藏區(qū)娶一個溫柔賢良的“卓瑪”。遠隔千山萬水,許多納西姑娘和卓瑪一輩子沒見過面,確都會在心里寬容甚至感激對方,在那個“把頭別在腰帶上”的男人身上,傾注悠長的思念。這樣的傳統(tǒng)如今已不存在,但因藏客而成為親戚的納西人和藏人卻常常在束河相聚。因此在束河喝到純正的酥油茶并不是一件難事。 藏客走過的茶馬古道有跡可尋,而源自束河的另一條古道卻從來沒有蹤影,這條無形的道上走著另一群人,他們“只要一把錐子,一扎紗線就能走遍天下”,他們是束河皮匠?! ?646年,有回族人開始到康定謀生,現(xiàn)在,康定縣城共有常住的穆斯林400余人,在清真寺的隔壁,當?shù)剡€專門修建了回民小學。72歲的回族大媽陳鳳云正在清真寺內(nèi)為即將到來的“開齋節(jié)”做準備,她有許多藏族朋友,有的信仰藏傳佛教、有的信仰天主教,“我們的關(guān)系很好啊,都是很要好的朋友?!标惔髬屨f。 據(j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宗教局副局長張建泉介紹,他在康定從事宗教工作15年,很少碰到各個宗教之間發(fā)生沖突。 康定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在歷史上曾是繁榮一時的商業(yè)貿(mào)易中心。700年以來,藏商把從西藏帶來的麝香、蟲草、黃金、馬匹帶到康定,與內(nèi)地商人帶來的茶葉、絲綢進行交易。正是這種民族間貿(mào)易的興盛,造就了各民族在康定的大融合。 距離清真寺不到100米的地方就是康定的天主教堂。1860年,巴黎外方傳教會傳教士丁盛榮受羅馬教廷之命赴西藏傳教,途中受阻,返回康定,在康定北郊設(shè)堂傳教,拉開天主教在康定的傳教歷史。 現(xiàn)在,全縣城300多天主教信徒中,藏族信徒占到了200人。天主教堂神甫李倫說:“雖然全縣城3萬多人口中信仰藏傳佛教的人占到了絕大多數(shù),但是當?shù)卣e極保護信仰者較少的宗教,這里有很好的宗教信仰環(huán)境?!?距離康定天主教堂約150多米的地方,是當?shù)刈畲蟮牟貍鞣鸾趟聫R——安覺寺,已有380多年的歷史。 安覺寺的鐵棒喇嘛汪甲告訴記者,在康定,不管你是信仰藏傳佛教也好,信仰伊斯蘭教、天主教也好,大家都應(yīng)該是平等和團結(jié)的?!叭绻渌诮痰男磐絹淼轿覀兯聫R,我們也會熱情向他介紹。我們絕不會強迫任何人來信仰我們自己的宗教?!?在安覺寺內(nèi),65歲的藏族大媽次乃正在轉(zhuǎn)經(jīng)筒前轉(zhuǎn)經(jīng),圍著轉(zhuǎn)經(jīng)筒一圈又一圈,默默念經(jīng)文。 “我們信教是個人的觀點,都是為了行善嘛。不同的宗教只不過觀點不一樣,但都是為了做好事?!贝文苏f?! 恫桉R古道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專門研究并展示茶馬古道歷史文化的博物館,也是麗江市第一家從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傳、推廣的專業(yè)機構(gòu)。 茶馬古道博物館由《序廳》、《史事1廳》、《史事2廳》、《束河廳》、《皮匠廳》、《茶馬風情廳》、《茶藝廳》、《影響資料中心》等8個部分組成,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茶馬古道的起始時間、線路和重大歷史事件,是人們了解茶馬古道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館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組成部分,其中的"大覺宮壁畫"為江南著名畫家馬蕭仙作品,一直保存到現(xiàn)在,筆法洗練,技術(shù)精湛,保留了唐代畫風,1998年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