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跑泉,在浙江杭州市西南大慈山白鶴峰下慧禪寺(俗稱虎跑寺)側(cè)院內(nèi),距市區(qū)約5公里。這虎跑泉的來歷,還有一個饒有興味的神話傳說呢。相傳,唐元和十四年(819)高僧寰 中(亦名性空)來此,喜歡這里風景靈秀,便住了下來。后來。因為附近沒有水源,他準備遷往別處。一夜忽然夢見神人告訴他說:“南岳有一童子泉,當遣二虎將其搬到這里來。”第二天,他果然看見二虎跑(刨)地作地穴,清澈的泉水隨即涌出,故名為虎跑泉。張以寧在題泉聯(lián)中,亦給虎跑泉蒙上一層宗教與神密的色彩?! ≡瓉?,這虎跑泉是從大慈山后斷層陡壁砂巖、石英砂中滲出,據(jù)測定流量為43.2--86.4立方米/日。泉水晶瑩甘冽,居西湖諸泉之首,和龍井泉一起并譽為“天下第三泉”?! 』⑴苋腥诰?,后合為二池。在主池泉邊石龕內(nèi)的石床上,寰中正在頭枕右手小臂人側(cè)身臥睡,神態(tài)安靜慈善,那種靜里乾坤不知春的超然境界,頗如一副聯(lián)語所云: 夢熟五更天幾許鐘聲敲不破 神游三寶地半空云影去無蹤 同時,栩栩如生的兩只老虎正從石龕右側(cè)向入睡的高僧走來,形象亦十分生動逼真。這組“夢虎圖”浮雕寓神仙給寰中托夢,派遣仙童化作二虎搬來南岳清泉之典?!盎⒁迫壑聊显劳樱粴v百千萬劫留此真源?!?---這副虎跑寺楹聯(lián)也是寫的這個神話故事,只是更具有佛教寓意?! 褒埦枞~虎跑水”,被譽為西湖雙絕。古往今來,凡是來杭州游歷的人們,無不以能身臨其境品嘗一下以虎跑甘泉之水沖泡的西湖龍井之茶為快事。歷代的詩人們留下了許多贊美虎跑泉水的詩篇。如蘇東坡有:“道人不惜階前水,借天與匏尊自在償?!鼻宕娙它S景仁(1749--1783)在《虎跑泉》一詩中有云:“問水何方來?南岳幾千里。龍象一帖然,天人共歡喜?!痹娙耸歉鶕?jù)傳說,說虎跑泉水是從南岳衡山由仙童化虎搬運而來,缺水的大慈山忽有清泉涌出,天上人間都為之歡呼贊嘆。亦贊揚高僧開山引泉,造福蒼生功德?! 〗陙黼S著改革開放的飛速發(fā)展,旅游業(yè)的方興未艾,也推動了杭州茶文化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杭州建起了頗具規(guī)模的茶葉博物館,借以弘揚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優(yōu)秀遺產(chǎn),普及茶葉科學知識,促進中外茶文化的交流。如今,在西湖風景區(qū)的虎跑、龍井、玉泉、吳山等處均恢復或新建了一批茶室,中外茶客慕名而至,常常座無虛席。杭州市內(nèi)的不少品茗愛好者,往往于每日清晨乘車或騎自行車到虎跑等名泉裝取泉水,用以沖茶待客,或自飲品嘗,以取陶然之樂。鑒于品泉者日益增多,杭州新聞界曾經(jīng)呼吁,應適當節(jié)制每日取水量,以保護古泉的自然水量及其久享盛名的清爽甘醇?!盎⑴堋边€是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濟公”歸葬的地方,“濟公殿”、“濟公塔院”坐落于此。近代藝術大師李叔同在此出家為僧,弘一法師紀念室也很引人關注。 虎跑泉有天下第三泉之稱,第一泉為鎮(zhèn)江金山中泠泉,第二泉為無錫惠山的惠泉?;⑴苋|(zhì)甘冽醇厚,與龍井茶葉合稱西湖雙絕,有“龍井茶葉虎跑水”之美譽。【歷史】 虎跑寺本名定慧寺,唐元和十四年性空師所建。憲宗賜號曰廣福院。大中八年改大慈寺,僖宗乾符三年加“定慧”二字。宋末毀。元大德七年重建。又毀。明正德十四年,寶掌禪師重建。嘉靖十九年又毀。二十四年,山西僧永果再造。今人皆以泉名其寺云。先是,性空師為蒲坂盧氏子,得法于百丈海,來游此山,樂其靈氣郁盤,棲禪其中??嘤跓o水,意欲他徙。夢神人語曰:“師毋患水,南岳有童子泉,當遣二虎驅(qū)來?!币砣眨姸⑴艿爻鋈?,清香甘冽。大師遂留。明洪武十一年,學士宋濂朝京,道山下。主僧邀濂觀泉,寺僧披衣同舉梵咒,泉觱沸而出,空中雪舞。濂心異之,為作銘以記。城中好事者取以烹茶,日去千擔。寺中有調(diào)水符,取以為驗。 蘇軾《虎跑泉》詩: 亭亭石榻東峰上,此老初來百神仰。 虎移泉眼趨行腳,龍作浪花供撫掌。 至今游人灌濯罷,臥聽空階環(huán)玞響。 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間去來想?! ≡甑馈痘⑴苋吩姡? 竹林松澗凈無塵,僧老當知寺亦貧。 饑鳥共分香積米,枯枝常足道人薪。 碑頭字識開山偈,爐里灰寒護法神。 汲取清泉三四盞,芽茶烹得與嘗新。
弘一法師在杭州修行的寺廟叫虎跑定慧寺(原稱大慈定慧禪寺,俗稱虎跑寺)
虎跑泉:位于西湖西南大慈山麓定慧寺內(nèi)。
有一個神話傳說:唐代元和年間,高僧性空來此建寺,但苦于用水不便,準備遷走。
夜里忽然夢見神仙相告:“南岳有童子泉,當遣二虎移來”,次日,果見二虎跑地作穴,泉遂涌出。
故題名“虎跑夢泉”。
龍井泉:原名龍泓,又名龍湫。
位于西湖西面的鳳凰嶺上。
泉水大旱不涸,人以為井與海通,其中有龍,故名龍井。
周圍山坡地產(chǎn)龍井茶聞名于世,龍井寺內(nèi)設茶室雅座,景名為“龍井問茶”。
龍井泉是一口直徑約2米的圓形泉池,水面離地表僅半米左右,泉深近3米,泉水清澈透底。
玉泉:在西湖西北的杭州植物園旁,這里沒有固定泉眼,是一個長約20米、寬約10余米的長方形泉池。
明凈的泉水,自池底涌出,晶瑩如玉,這是玉泉得名由來。
泉池名叫清漣池,池畔建有清漣寺。
“玉泉魚躍”是西湖十八景之一。
《西湖漫筆》采用了點面結合的描寫方法,不僅從整體寫出了西湖綠的特點,還選取了蘇堤、花港觀魚等進行了點的描寫.“綠”的特點既有共性,又有變化. 對西湖的“綠”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寫,將綠的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譬如“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fā)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fā)藍,淺極了,亮極了.”可視可感可觸,且層次豐富,氣氛濃郁.又譬如寫:“黃龍洞綠得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曲十八洞綠得閑.”文字極為簡約,卻傳神盡意. 融情于景,將對西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融入到了景物描寫之中,含蓄委婉.如“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蔭蔭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
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西湖和秦淮河的水波等等的“綠”的不夠恰到好處來突出梅雨潭“綠”的美麗.
《送別》
近代 · 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作者介紹:
李叔同(1880—1942),學堂樂歌作者,音樂、美術教育家,早期話?。ㄐ聞。┗顒蛹摇T臐?,又名岸,字惜霜,號叔同,別署甚多。祖籍浙江平湖。
1918年到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號弘一。1942年病逝于福建泉州開元寺。其代表作還有《送別》、《西湖》、《春景》等。所作樂歌后來大部收入豐子愷所編《李叔同歌曲集》。
賞析:
第一段全部是寫景,“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兩句周而復始,與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相配合,加深了魂牽夢繞的離情別意。曲調(diào)婉轉(zhuǎn)流利,幽揚入妙。
第二段里時空的交錯,以現(xiàn)在時“今宵別夢寒”來總括全篇。
第三段中“一切景語皆情語”,長亭、古道、芳草、晚風、夕陽……都是離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舊,人在別時,聽起來就備感凄涼。
這首歌詞清新淡雅,情真意摯。歌詞通篇用白描手法,緊扣主題,充滿了對人生的無奈。它的審美效應,就在“酒盡夢寒”的無言中回蕩不已。李叔同的作品充滿了哲人的智慧、憂思和悲憫,充滿了對生命的思索。
首先糾正一下,麗江不屬于杭州,而是在云南省,兩個地方都不錯,麗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古城里感覺很悠閑,可以爬玉龍雪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束河古鎮(zhèn)里可以感受東巴文化…………杭州有西湖龍井,杭州西湖也可以劃船、聽傳說,喝虎跑泉水泡的龍井茶、吃東坡肉、去靈隱寺聽濟公的傳說??茨闫啬姆N感覺了,個人建議,兩個地方都值得去
原文
綠
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仙巖有三個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邊,便聽見嘩嘩嘩嘩的聲音;抬起頭,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里的,一帶白而發(fā)亮的水便呈現(xiàn)于眼前了。我們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對著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⑶在突出的一角的巖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
仿佛一只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huán)兒擁著;人如在井底了。這是一個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云在我們頂上流著;巖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響了。那瀑布從上面沖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巖上有許多棱角;
瀑流經(jīng)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著了。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據(jù)說,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覺得像楊花,格外確切些。輕風起來時,點點隨風飄散,那更是楊花了。這時偶然有幾點送入我們溫暖的懷里,便倏的鉆了進去,再也尋它不著。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蕩。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
站在水邊,望到那面,居然覺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
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蓯鄣?,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
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不禁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擴展資料
《綠》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游記散文《溫州的蹤跡》里的一篇,作于1924年2月8日,是一篇貯滿詩意的美文。文章不僅取題為《綠》,也用“綠”自然地將全文勾連在一起。
“綠”字不僅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關連作用,它更是全文情景交融的焦點。作者調(diào)動了比喻、擬人、聯(lián)想等多種手法,從各個角度,波瀾起伏地描繪了奇異、可愛、溫潤、柔和的梅雨潭水,把自己傾慕、歡愉、神往的感情融匯在這一片綠色之中。
作者通過比喻不僅描繪了潭水靜態(tài)的美,“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使作者禁不住產(chǎn)生想抱住她的妄想;更形容了她那動態(tài)的美,“她松松的皺纈著,象少婦托著的裙幅,……”隨著作者的筆觸,隨著作者感情的波瀾。
不僅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了那微微泛起的綠色漣漪,而且我們的指膚間仿佛還能感觸到那閃著光亮的綠波的跳動,一種柔和、明快、親切的感情也會從心頭漾起。
參考資料:
朱自清的散文《綠》里描寫: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據(jù)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xiàn)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訴他倆,這里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難了。
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fā)作,風停雨住過后,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后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只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里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
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只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里,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見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
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4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