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放線。
大致分三個階段:建筑物定位(放線)、基礎施工(放線)和主體施工(放線)。一、建筑物定位,是房屋建筑工程開工后的第一次放線,建筑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guī)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yè)的),根據建筑規(guī)劃定位圖進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現(xiàn)場形成(至少)4 個定位樁。
放線工具為 “全站儀”或“比較高級的經緯儀”。二、基礎施工放線,建筑物定位樁設定后,由施工單位的專業(yè)測量人員、施工現(xiàn)場負責人及監(jiān)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jiān)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jiān)督、驗證)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筑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guī)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 4 個)及建筑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
放線工具為“經緯儀”。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后,由施工現(xiàn)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
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卷尺等。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
注意:基礎軸線定位樁在基礎放線的同時須引到擬建建筑物周圍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軸線定位樁破壞了,用來補救。三、主體施工放線,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后,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
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卷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
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墻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施工放線有多種方法,條件允許的場地只要釘多一次龍門樁就可以搞定,一般龍門樁主要用于基礎施工放線,基礎完工后再把軸線及水平引測到基礎上部四大角的側面,用墨線彈出垂直、水平線做出三角標記,在引之前需用基準點校驗龍門樁是否準確,這樣不管你放N 多次線只要以基礎側面的基點用儀器或鉛垂向上引測軸線,用鋼尺量測標高,這樣就可以到主體封頂。
這種方法是最簡單實用的。說白了就是把圖紙上的形狀按 1:1 的比例投放到地面上但要學會看圖紙,學會必要的儀器操作。
線工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工種,不僅要掌握各種儀器的操作,而且得能識圖,并且能快速地記憶數值,要求精確的操作等等。首先學會水準儀、經緯儀的操作,然后學習識圖,最好是能畫圖,接著熟悉圖紙,從放大線開始,確定軸線位置,最后放局部軸線,彈出墻體留置洞口等等,只有多練習,勤問人,等你放一兩棟樓的線就會慢慢熟練的。
施工放線現(xiàn)場操作有多種放線方法;一般分有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xiàn)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筑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盡量把線拉緊,然后用勾股定理采用鋼尺合尺,尺寸要大一點,一般用 6、10m, 8、這樣比較準確,首先在兩控制線上量取尺寸用紅鉛筆放點,然后兩人拉尺,一人擺動可以任意那根線與鋼尺的尺寸穩(wěn)合,然后龍門板上固定施工線,用鋼尺從頭再校對一次,確認無誤后四周掛線、鋼尺校核,根據圖紙上的軸線尺寸用鋼尺量取放點,用鉛垂垂于地面,這樣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別放開挖線了,用水準儀在龍門板上測放控制高程。后者如果會用經緯儀或全站儀那就簡單多了,只要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xiàn)場確定的控制點,圖紙上的距離、角度關系就可測量確定軸線的具體位置。
具體一點: 1、一般情況下是在預先選好的內控點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后用大線錘怎樣往上吊比較方便。用線錘尖對準軸線的基點,當線錘對準基準點時,用對講機通知樓層上人員定位。
在對準下方吊錘時,對點人員要從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觀測吊錘尖部與鋼板的點位差值,并通知樓上人員及時調鋼絲線中的位置,當從兩側方向錘尖與十字中都重合時,可通知上層定點。至于鋼絲線的彈力問題確實是存在的,關鍵是在于樓層上的放鋼絲線的絞線輪要經過特制,可以進行微小高度調整,并能可靠的鎖定,這樣放線時就比較方便了。
2、高層因層高高及有外腳手架,故線錘法及外控法均不適宜,可采用內窺法. 即在每個樓層的同一位置留兩個預留孔,通過這兩個孔將下面樓層的軸線引上來,如留 3 個孔的話,經緯儀都可不用,僅線錘和鋼尺就可完成放線。 3、+-0.000 以下采用外空法,即打好控制樁,用經緯儀投測軸線.+-0.000 以上采用內控法,即用經緯儀將控制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首層平面在可通視的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后用鉛垂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 n 層. 高層放線普遍用的就是內控法.具體講在建筑軸線附近平行與軸線找一合適的距離我一班找 1 米左右這個位置予埋鋼板,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后用鉛垂儀或激光經緯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 n 層. 比如你現(xiàn)在從一層向二層引,你對準一層的點用激光經緯儀向上打,在二層用玻璃接住從下面?zhèn)鱽淼狞c就是了.然后從二層這個點往回量 1 米那就是建。
1。
測量原則 由整體到局部:場區(qū)控制網→建筑物施工控制網→細部放樣 2。 變形觀測 ① 普通建筑:基礎結構完工或地下室砌筑完工后開始; ② 大型、高層建筑:基礎墊層或基礎底板完成后開始; 3。
當建筑變形觀測過程中發(fā)生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立即報告委托方,同時應及時增加觀測次數或調整變形測量方案: 1)變形量或變形速率出現(xiàn)異常變化; 2)變形量達到或超出預警值; 3)周邊或開挖面出現(xiàn)塌陷、滑坡情況; 4)建筑本身、周邊建筑及地表出現(xiàn)異常; 5)由于地震、暴雨、凍融等自然災害引起的其他異常變形情況。 4。
高程測量 【練習題】 1。 關于平面控制測量必須遵循的組織實施原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由平面到立面 B。
由立面到平面 C。由整體到局部 D。
由局部到整體 【答案】C 2。 關于大型、高層建筑開始沉降觀測時間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基礎完工或地下室砌筑完后 B。
主體完工或地下室砌筑完后 C?;A墊層或基礎底部完成后 D。
基礎墊層完工或地下室砌筑完后 【答案】C。
建筑物的定位,應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積大小不同而異:當以城市控制點或場區(qū)控制網定位時,應選擇精度較高的點位和方向為依據;當以建筑紅線樁定位時,應選擇與主要街道中心線平行的建筑紅線為依據,并應以較長的已知邊測設較短的邊;當以原有建(構)筑物或道路中心線定位時,應選擇外廓(或中心線)較完整的永久性建(構)筑物為依據。
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網上測定建筑物軸線控制樁。定位的方法應以建筑物的形狀不同而異,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標法定位;任意形狀建筑物宜用極坐標法定位;當量距有困難時,宜選用角度交會法定位。
建筑物定位測量前,應由建設項目負責人提供規(guī)劃測量位測量并確認的建筑物角標的坐標,(包括書面通知和現(xiàn)場坐標移交)角標一般為三點以上,其中兩點作為定位測量用,其余點作為校核用。
所提供的角標施工單位應妥善保護,當角標位于建內或施工過程可能會破壞時,應在單體定位后,引至安全地方固定好。
施工前首先對工程施工總平面定位圖進行審核,以確保設計圖紙的準確。其次,與監(jiān)理、總包單位對現(xiàn)場的坐標點和水準點進行交接驗收,發(fā)現(xiàn)誤差過大時應與設計院共同商議處理方法,經確認后方可正式定位。 D P 開始施工。
現(xiàn)場必須建立高程和平面(坐標)控制網。水準點由測繪給定水準點引入,水準點應采取保護措施,確保水準點不被破壞。建筑物平面控制網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線的基本依據,它是場區(qū)內的二級平面控制。高程控制網是建筑場區(qū)內地上、地下建(構)筑物高程測設和傳遞的基本依據。高程控制網布點的密度應恰當,以滿足實際施工需要為宜。其測量方法可采用水準測量和光電測距中的三角高程測量方法。
工程定位后要經建設單位組織監(jiān)理單位、總包單位自檢合格后報規(guī)劃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
1 平面控制的建立,可采用衛(wèi)星定位測量﹑導線測量﹑三角形網測量等方法。
2 平面控制網精度等級的劃分,衛(wèi)星定位測量控制網依次為 二﹑三﹑四等和一﹑二級,導線及導線網依次為三﹑四等和一﹑二﹑三級,三角形網依次為二﹑三﹑四等和一﹑二級。
3 平面控制網的布設,應遵循下列原則:
首級控制網的布設應因地自宜,且適當考慮發(fā)展;當與國家坐標系統(tǒng)聯(lián)測時,應同時考慮聯(lián)測方案。
首級控制網的等級,應根據工程規(guī)模﹑控制網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確定。
加密控制網,可越級布設或同等級擴展。
4 平面控制網的坐標系統(tǒng),應在滿足測區(qū)內投影長度變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選擇:
采用統(tǒng)一的高斯投影3°帶平面直角坐標系統(tǒng)。
采用統(tǒng)高斯投影3°帶,投影面為測區(qū)抵償高程面或測區(qū)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統(tǒng):或任意帶,投影面為1985國家高程基準面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統(tǒng)。
小測區(qū)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網,可采用獨立坐標系統(tǒng)。
在已有平面控制網的地區(qū),可沿用原有的坐標系統(tǒng)。
廠區(qū)內可采用建筑坐標系統(tǒng)。
一、水準路線有幾種,校核時有所不同:在閉合水準路線中,起始點和終止點都是同一個點,將各段高差求和,與理論值0進行比較。
在附合水準路線總,用終點高程和起點高程之間的差值作為高差理論值,將高程求和,求誤差。支水準路線用往返來測量的方法,比較往返測量的高差絕對值進行檢核。
二、優(yōu)缺點:閉合路線對于起自始點的精度過于依賴,一旦點位變動,無法發(fā)現(xiàn);附合水準路線因為需要兩個水準點,其精度可靠性好,控制點有問題時容易發(fā)現(xiàn);支水準路線可靠性和精度稍差,如果不往返測量,就很難確定精度,往返測量時,與閉合水準路線類似。三、校核時,高差測量值的限差有兩種方法計算:其一是根據測站數進行計算,比如±12√n,其二是根據路線長度進行計算,比如±12√L。
前者缺點是:如果每站視距較小,則n多,限差偏大,適合坡度大的地方和山地進行測量。后者適合多種情況。
四、每站測量的方法有兩種:兩次儀器高法和雙面尺法。各有優(yōu)缺點,前者測量時間長,后者更快速;前者適合于單面尺,后者適合紅黑尺和基輔分劃尺。
4.1首層樓面軸線投測:為了保證足夠的測量精度,滿足結構安裝的精度要求±0.000m以上樓層平面控制采用外校內控法。內控法根據首層以上各樓層的平面圖以施工流水段的劃分情況,每一個施工段內不少于兩橫兩豎四條軸線以便校核選定的投測軸線。內控點設置與投測流程如下:
4.1.1、在首層樓板砼澆筑完成后,在首層底板混凝土樓面上通過基坑外圍的軸線控制樁,用經緯儀投測控制軸線。對各軸線組成的方格網進行角度距離測量,邊角各項精度要求測角中誤差小于±5″,邊長相對中誤差1/15000。請監(jiān)理驗線后作為軸線投測的依據。
4.1.2、然后對各軸線組成的方格網進行角度距離測量,精度合格后放出細部墻邊線、墻邊50cm控制線、門窗洞口線等。
4.1.3、在首層樓板澆筑砼之前,先要預埋200*200*10mm厚鐵板,預埋鐵中到軸線尺寸根據各個樓的不同分別予以記錄劃分,鐵板埋設位置為一縱一橫控制線交點,交點處焊接Ф12*30MM螺紋鋼,并用鋼鋸刻劃十字,對其做好保護,作為以上各樓層平面控制的基本點,這些點所組成的方格網即為±0.000以上各樓層的平面控制網。預埋鐵板及向上傳遞示意詳下圖:
4.1.4、在±0.000以上各樓層施工過程中,要預先在內控點上方相應位置預留一個150*150mm的孔洞,用于內控點的豎向傳遞。平時用木板封蓋,投測時揭開。
4.1.5、首層各內控點1m2范圍內嚴禁堆放各種材料,投測孔嚴禁堵塞,對此掛明示牌,以保證測量工作的順利進行,直至結構封頂。
來源于問問我建筑綜合平臺
1、平面尺寸控制
首先要基礎定位標準。這是要求規(guī)劃測量部門精確。
根據定位樁(坐標),放樣是注意要大尺(通尺寸)拉通測量,嚴謹小卷尺疊加測量。
再次是放樣順序:從兩邊后四周向中間方向,按照圖紙軸線均分,把誤差或偏差集中到中間的樓梯間和電梯間后設備間位置。(避免分戶驗收不合格)
2、垂直度控制
高層通常不會使用鉛錘來掛垂線,一般使用激光垂準儀:一般10層以內偏差最小。所以在10層、20層、30層。。。設置垂準儀基準點。一般50線交叉點,為了架設儀器方便使用1米線交叉點。
3、結構層高控制
由室外基準點引入建筑外側一個框架柱(或剪力墻暗柱),一層可以做50線,再從此處往上通尺測量,每層都設置該層的50線,在是過程中層高50線引入是層高控制的關鍵。分兩步進行:1、從下層往上引入,至改框架柱的外側主筋上(一般有油漆三角符號標示),然后用水準儀(或水平管)從該點在平面上散開??刂圃搶咏Y構混凝土面。2、完成混凝土澆筑后拆模完成再將該層的50線打在該框架柱外層的混凝土面上,控制以后地面和粉刷工程。以此類推,說簡單也不簡單。
4、儀器使用方法要正確,盡量保證精確,不能有一絲馬虎。因為從儀器就開始誤差啦,到最后就是誤差的疊加再疊加,就是錯誤了。應重視。。。。。累啊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0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