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歸類識字
歸類識字法有助于新舊知識的銜接,形成一定的識字結構,又能幫助學生觸類旁通,拓寬識字面。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漢字的構字方法來進行歸類識字教學。
(1)形聲字歸類。利用形聲字規(guī)律進行識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字的基本意義,做到準確運用漢字。(2)會意識字。如“日月明、魚羊鮮、小土塵、小大尖”等等,這種方法有利于理解字詞的意義。
(3)象形識字。
(4)偏旁部首識字。可以換偏旁識字。如吹--砍、門+人=閃、哪-口=那。
(5)形近字識字。如“鳥--烏、令--今、問--間”等。利用形近了,可以區(qū)別字形的異同,可以減少錯別字。
2、情境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單純的識字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可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1)隨文識字。(2)謎語識字。(3)兒歌識字。如“三人日下去春游。”(4)編順口溜。如“有腳真開心,無腳直犯愁?!保?)諺語識字。(6)用反義詞識字和在對子歌中識字。(7)游戲識字。
3、生活識字
低年級的學生知識有限,要注意引導學生平時積累。
1、講故事識字法。
把生字編成一個故事來學,如:一個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邊有棵樹,他就靠在樹上休息一下,這個字是“休”。再如:聞,有人聽到門外有動靜,他把耳朵貼在門上聽一聽。
2、肢解字形識字法。有些字看起來筆畫繁多,學生一見認為難記、難寫,如果把這些字分開來記,就顯得簡單明了,一目了然。
如“鼓”,可分成十豆十又;“贏”可分為亡、口、月、貝、凡。有些字既可以肢解,又可在肢解的基礎上體現(xiàn)出這個字的意義,那就更易記祝如丸…、享,可釋為丸子放在水里煮發(fā)出香味就是“熟”字。
3、比較識字法。漢字中有許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義卻相差很遠,怎樣來識記區(qū)別這些字呢?可以用比較法學習,就是把這些字寫出來進行比較。
如:青、蜻、清、請、晴、睛,這些字分別在二三冊中出現(xiàn),可對這些字進行字音、字形、字義上的比較,再組詞,就易記住了。4、偏旁識字法(形聲字識字)。
在學生學過部分合體字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義。如木字旁:大多是與樹木有關聯(lián)的字:如松、柏、樺、樹等,代表與水有關聯(lián)的字:如河、清、湖、海等,代表與動物有關聯(lián)的字:如貓、狗、狐貍等,多與人手的動作有關聯(lián)的字:如提、抬、挑、擔等。
這樣的形聲字有許許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義,看看聲旁,就大體知道了這個字的讀音和含義。這樣學生有了認字的積極性,有些字即使沒學也能大體了解字義和讀音。
但也有個別字形旁與字義不符的,如學習“犧牲”這個詞,學生知道字義是指為正義事業(yè)獻出生命,有的學生提出:“老師,為什么這兩個字是牛字旁呢?”我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得出:“犧牲”過去指殺牛、羊等來進行祭祀活動。學生馬上就理解這兩個字的牛旁的含義。
5、猜謎識字法。猜謎語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
中國漢字,很多都可成為一則謎語,寓教于樂,不失為一種好的識字法。如:一字十一筆,無橫又無直,學生問孔子,孔子說無味---淡。
會少離多---禽。6、熟字帶生字法。
有些生字可利用學過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變成一個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蟲是“科”……還有許多其他教學生字的方法,如通過畫畫教學生字,借助實物識字,動作演示識字,筆畫添加等。
在教學中各種方法可結合使用,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趣味性,培養(yǎng)識字能力。7、表演動作識字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聯(lián)系。
在所學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動詞。學動詞時可以想一想動作,再做一做動作。
如:學習“”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孫悟空一樣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如:學習“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動作,然后再做一下,這樣學生就會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
這樣不但讓學生記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義,學起來不費力氣,學生還很踴躍。8、課外識字 (1)閱讀課外書識字 一年級新生在入學 5—7周以后,便可掌握漢語拼音,并利用音節(jié)讀一些淺顯的兒歌和兒童故事。
此時,教師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既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有效地鞏固了漢語拼音。(2)在生活中識字以鞏固字形 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生在生活中會接觸許多生字,如:校園里的墻報、師生的姓名、商品的標簽、實物名稱、各種圖書、電腦、報紙、門牌、電視里的字幕、車站上的站名等。
讓孩子做做“識字剪報”,收集“有趣的商標”,說說“我認識的門牌”,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存在的生字,注意在生活中認識、積累生字。 學生在生活環(huán)境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引導平時留心觀察,隨時隨地識字,也不失為一個課外的延伸的好辦法。
如:發(fā)作業(yè)本時,讓學生輪流發(fā),從而認識同學的名字;星期天,讓爸爸媽媽帶著到大街上去“找漢字”,收獲一定不少;家中物品的包裝物上,漢字就更多了。諸如:“紅蜻蜓”皮鞋、“達能”餅干……當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讀出生活環(huán)境中的字時,他是多么興奮??!二、其他識字方法參考: 1、直觀識字——這種識字方法就是根據(jù)孩子形象記憶占優(yōu)勢但知覺不精確的特點,利用實物、插圖或多媒體來幫助孩子識記。
生字和它代表的事物緊密結合,最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用這種方法識記的生字很多很多,如:窗戶、亭、燕、房檐、碗、蘋果等字詞,我就是直接讓孩子們觀察實物或看圖來識記,集形象性、趣味性于字形教學中,使孩子產(chǎn)生了良好的無意識記。
2、想象識字——就是由孩子們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達到迅速、牢固識字的目的。下面,我就把孩子們在識字研討課中最有趣的“想象識字”列舉幾個: “圓”:它包含在“全家歡聚吃湯圓”(《元宵節(jié)》)一句中,我問孩子們有什么好辦法來記住它?一個孩子站起來說:“我覺得‘圓’外面的‘□’就像湯圓皮,里面的‘員’就像湯圓餡?!?/p>
我及時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孩子們笑了,這太像一個小小的湯圓了,有的孩子甚至張開大嘴要嘗嘗黑板上的湯圓是啥味道。我想:這個“圓”字會在孩子們心里記一輩子的。
“樹”:在認寫這個字時,一個孩子說:“我覺得‘樹’這個字就像我們全家人,‘林’和‘。
漢字是我國社會通用的思想交流的文字工具,識字是閱讀、寫作的基礎,識字不過關,不但影響兒童語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嚴重地阻礙了其他各門學科的學習,限制兒童智力的發(fā)展。
根據(jù)新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小學生必須學會2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在低年級就要掌握2000個左右。可見新的課程改革更把低年級識字教學列入了重中之重的地位。
那么,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的識字能力,鞏固提高識字效果呢?一、認識學生,了解學生的特點 由于識字教學面對的是低年級的孩子,要提高這些小孩子的識字能力,咱們首先要了解這一群孩子的特點。了解了他們,咱們才能得心應手。
了解了他們,才能使他們的學習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以及想象力等才會處于最佳狀態(tài)。由于低年級學生年級小,他們的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
生動、具體、新穎的事物,較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注意,而對于比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們則不感興趣,因而不易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因此,我們要不同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輕松識記生字,提高識字效率。
二、形式靈活多樣,優(yōu)化識字教學 下面就粗淺的談點常用的,比較實在的識字方法。常見的有:圖解識字法、猜謎語識字法、編兒歌和順口溜識字法、編故事識字法及部件識字法等。
1.圖解識字法 所謂圖解識字法,是指利用圖畫(簡筆畫、貼畫等)幫助識記字形的一種方法。此方法主要適用于象形字。
用此法識字,既有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最簡單的象形字,都是實物的象形,筆畫簡單,與圖畫接近,學習這類漢字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孩子們模仿古人造字:畫畫大山的“山”是什么樣?說說“田”怎樣寫,大家造字、說字興趣濃厚,同時從中體會到以形象造字的成就感,而且也利用字形識記了字。
2.猜謎識字法 顧名思義,猜謎識字法是利用編謎語和猜謎語的方法,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此方法適用于間架結構相對比較簡單,每個部件之間有一定聯(lián)系的漢字。
通過猜謎語來鞏固已學的知識,既可調動積極性,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 “一口咬掉手尾巴”(告);“一點一橫,叉叉頂門。”
(文)等,根據(jù)字形的特點用謎語幫助識字,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在“猜”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就理解和掌握了字形和字義。3.編兒歌和順口溜識字法 此方法是利用編兒歌和順口溜來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
這種通過形象化的語言幫助學生識字的形式,是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它能讓學生在興趣盎然,輕松愉快中識字。如:一個人,他姓王,口袋里裝著兩塊糖(金);“一人膽子大,敢把大王壓”(全);“兩個小兒土上坐”(坐);“兩人為從”“三人為眾”“三木為森”“不正為歪”“小土為塵”“上小下大為尖”。
兒歌和順口溜識字的方法,幽默風趣,富教于樂,易學易記,既能展現(xiàn)語文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識字的效果。如學“愛”字念:“爪字頭,平寶蓋,小朋友真可愛。
“小小鉛筆尖尖頭,上小下大要記牢(尖);小朋友們要坐直,身體不正就要歪(歪);大口媽媽等小口,小口要回家(回)……”。4.編故事識字法 編故事識字法,就是把漢字的幾個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
此方法適用于識記字形復雜的字。多數(shù)漢字是由幾個部件組成的,如果發(fā)揮想象,把幾個部件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讓一個個抽象的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這樣既使枯燥抽象的筆畫變得富有靈氣,又給識字增添了趣味性。
如:“滅”字(發(fā)生火災時,用水去澆滅);“游”字(有一個戴著泳帽的小孩子正在方形的泳池里游泳);“左”字(左邊的人在認真工作);“右”字(右邊的人在大口吃東西)。這樣一想,這些字就會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這一刻也得到了發(fā)展。
5.部件識字法 所謂部件識字法,即是利用已學過的熟字部件,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換掉字的偏旁,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此方法主要適用于形聲字和部件相同的字。
如,記憶請、情、清,利用已學過的“青”字加上“氵”就成了“清”,再聯(lián)系“清澈的河水”就知道了“清”與“水”有關,又理解了字義,“請”,人要用嘴,所以就有一個言字旁;情,與心情有關,所以加上“豎心旁”。利用形聲字的聲旁和形旁識記字,既利于掌握漢字的聲,又利于掌握漢字的形和理解漢字的義。
三、運用多種途徑,鞏固識字成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遺忘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特別是年齡小的低年級孩子,我們常說他們是:記得快,忘得快。
因此,教學新課之后要及時復習。在學生對字形掌握到一定程度時,我就采取生動有趣、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結合課文內容開展一些競賽性的鞏固識字游戲活動,使學生人人參與,讓他們在輕松活潑、新穎有趣的活動中產(chǎn)生良好的無意識記憶,從而獲得牢固印象。
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一些游戲。1.啄木鳥治病 多媒體出示(或者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樹葉上掛滿卡片,上面的生字有的是對的,有的是錯的,請小朋友當啄木鳥醫(yī)生,找出錯誤的生字,并將它治。
漢字的識字方法有:集中識字為主要形式,文以載道為一貫傳統(tǒng),背誦識記為基本方法. 中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十分重視識字教育.早在紀元前,西漢的史游就編撰了《急就篇》,這大概是成書較早、流傳最久的識字教材.之后,主要用"三百千",即《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這些識字教材,對蒙童進行識字教育.新中國成立后,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迅速.到2000年底,中國基本上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其間,識字教育在不斷改革、不斷發(fā)展,以適應教育的發(fā)展和提升民族素質的需要. 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識字教育研究的問題也不斷深入.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識字教學研究的一個活躍期.那時思考和研究的主要問題是,由于小學低年級單純識字,且識字速度慢(每課書只學三至五個字,當時稱之為"三五"觀點),對剛入學的兒童來說,這樣識字既枯燥,又中斷了語言的發(fā)展.1958年出現(xiàn)的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旨在解決上述問題.七八十年代,是識字教學研究的又一個活躍期.1982年出現(xiàn)的注音識字,也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進入九十年代,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識字教學思考的問題不僅是識得快,還有如何把識字和普及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如何借助多種媒體識字的問題,于是,計算機輔助識字等應運而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到目前為止,在中國有一定影響的識字教學方法有二三十種.其中,側重從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識字、部件識字等,側重從字義入手的有分散識字等,側重從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識字、漢字標音識字等,從形義結合入手的有字理識字等,從音義結合入手的有聽讀識字、炳人識字等,從形音義聯(lián)系入手的有字族文識字、韻語識字等,此外,還有計算機輔助識字.下面就幾種有代表性的、效果較好、影響較大的識字教學方法,逐一進行簡單介紹. 一、集中識字 1958年由遼寧省黑山北關實驗學校首創(chuàng),1960年北京景山學校加入,文革后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投入研究,形成"兩山一所"的集中識字教學流派.集中識字直接承繼蒙學識字教育的經(jīng)驗,旨在通過一、二年級快速大量識字,使學生盡早做到能大量閱讀,來解決識漢字和學漢語的矛盾.基本做法是一、二年級的四冊教材每冊都分作幾個部分,在每部分中先歸類識字,再讀若干篇課文,"識字-閱讀"不斷循環(huán)編排.在歸類識字中,基本字帶字是最主要的識字方法.如,由基本字"青",帶出"清、蜻、情、晴、請、睛";由基本字"方"帶出"房、訪、放".這里的基本字,是指在字形相近的一組字中共同含有的能夠獨立成字的構字部件.而帶出的字,多為形聲字.由于在一組字中形、音、義有一定聯(lián)系,易學易記易掌握.此外,基本字帶字還采用部首帶字的形式.如"氵"帶出"河、滴、洗、游";"穴"帶出"空、窗、穿".基本字組字,如"禾-火-秋""門-口-問",會意字、反義詞歸類等也常采用.總之,集中識字主要依據(jù)漢字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形聲字的規(guī)律,以字形為中心組織識字.由于帶出的形聲字具有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特點,且大多成串地學習,因此便于掌握.由于字串中有一個共同部件(基本字),所以有利于識字過程的遷移.由于帶出生字的基本字大多是熟字,在識字時學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以已經(jīng)掌握的基本字為支點,因此能夠化難為易.采取集中識字的方法,大多都能在兩年內識字2000個以上.為了使基本字帶字順利進行,在識字起始階段先學一批構字率高的基本字,打好漢語拼音、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等識字基礎,是十分重要的. 二、分散識字 1958年由江蘇南京的斯霞老師實驗成功的一種注重音、義聯(lián)系,以"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為主要特征的識字教學方法.它與集中識字以字形為核心不同,強調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把生字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后來被稱之為"分散識字""隨課文識字".分散識字先教學漢語拼音,采取看圖識字等方式教學一些獨體字,打好識字基礎.而后采取"多讀課文多識字"的方法,隨課文識字,兩年學習課文近180篇,識字2000多個.在識字教學時,具體有以下幾種處理方式:1.依在課文中出現(xiàn)的順序,邊讀文邊識字;2.把課文中的重點字詞提出來先學,其他的隨課文講讀時再學;3.先學字詞后讀文;4.在理解課文以后再學生字詞.這種識字方法從改革識字與閱讀的關系入手,寓識字于閱讀之中,在識字的同時通過閱讀發(fā)展兒童的語言.此外,注重激發(fā)識字興趣,強調打好識字基礎,教給識字方法,培養(yǎng)識字能力,也是分散識字的主張和實施要點.三、注音識字 1982年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一些專家的指導下,黑龍江省首創(chuàng)的識字教學方法.這種識字方法一改集中識字、分散識字力求加快識字的做法,旨在從發(fā)展語言入手,解決識漢字和學漢語的矛盾,使初入學兒童不至于因為完成繁重的識字任務,而中斷了語言的發(fā)展.相反使語言和思維得到及時的訓練,與此同時學習漢字.具體地說,以學好漢語拼音并發(fā)揮其幫助閱讀的功能為前提,以寓識漢字于學漢語之中為原則,在兒童未識字或識字不多的情況下,借助漢語拼音,使聽說讀寫同時起步,相互促進,達到發(fā)展語言、訓練思維和同步識。
識字的方法有環(huán)境濡染法、生活識字法、游戲識字法三種。
一、環(huán)境濡染法
1、家庭里常見、常說、常用的實物上掛(貼)相應的大字卡片和其他卡片。
2、戶外的廣告、招牌、標語、路牌、門牌等培養(yǎng)認學興趣。
3、食品袋、電視節(jié)目等到處都有視覺語言,都可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和習慣。
二、生活識字法
1、吃東西識字。
2、人體感覺識字。
3、認物識字。
4、認名識字。
5、活動識字。
6、觀察自然識字。
7、購物識字等等。
三、游戲識字法
1、表情識字:笑、哭、眨。
2、動作識字:站、爬、捏。
擴展資料
在學習漢字的初級階段,配有大量的插圖。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來幫助學生學習漢字。插圖色彩鮮艷、生動有趣,加上老師的引導,自然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它的作用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利用它來搭建學生記憶漢字的橋梁,使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把漢字放到有生命的環(huán)境中,使抽象的漢字形象化,促進學生記憶。接著讓學生看清自形,拼對字音,再“回”到圖上,這一過程能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漢字。
識字方法有很多,但是最好的是象形識字法。
中國的啟蒙教育,對于萌芽般的幼兒初期教育,往往是從認識漢字開始的,對于剛剛接觸世界的孩子們,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也充滿了生疏。學習起漢字來,自然顯得有些吃力,不僅對于四四方方的文字沒有理解性的概念,更是舉步維艱。
但是學習漢字,不僅對于孩子正式步入學校教育有著一些好處,在日常的生活寫照中,往往會產(chǎn)生出乎意料的作用,例如寶寶會寫爸爸媽媽的名字,認識一些重要機關單位的門牌,這不僅從安全層面上十分有益,也是寶寶增長智慧的一條途徑,因此寶寶學習漢字是十分必要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對于這些剛認識世界的孩子們而言,學習往往需要從興趣入手,寶寶們感興趣時產(chǎn)生的記憶力往往是十分深刻的。
麥田識字正是從寶寶興趣點出發(fā),用惟妙惟肖的象形文字動畫,配合可愛有趣的卡通圖像,讓寶寶先產(chǎn)生興趣,進而對漢字有了概念意識,從而引發(fā)寶寶們的學習興趣,主觀能動的學習了漢字。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