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實驗方法,實驗室診斷大致可分為:病理組織學診斷、微生物診斷、免疫學診斷、分子生物學診斷等。
從檢測目標來看,應當是兩方面,一方面是檢測病原或致病因素,如活的病原,病原的部分蛋白質(zhì),病原的核酸,引起中毒的毒素;另一方面,感染病原微生物后機體發(fā)生的變化,也就是機體對病原或致病因子的反應,包括病理組織學反應,即病理組織學變化;病理生理學反應,如血常規(guī)檢驗、血液生化檢驗、血液中酶活性的測定、肝功能和腎功能檢驗等;免疫學反應,可分為體液免疫反應、細胞免疫反應。不同的診斷方法各有優(yōu)勢,也各有缺陷,例如,常規(guī)病理組織學方法步驟固定、簡單,可以觀察到機體組織細胞形態(tài)的變化,特征性病變可以為診斷帶來很大幫助,甚至可以確診,但也存在同樣的病變可能由不同的疾病引起的問題,另外所需時間較長,需24小時以上才能觀察結果。
不同的疾病特點不同,診斷方法也有差異,應根據(jù)情況加以選擇。
①病理組織學檢查腦觸片法是迅速而經(jīng)濟的方法,將腦 炎癥狀的患病動物捕殺,取大腦海馬角或小腦作觸片,染色鏡 檢,觀察有無內(nèi)基氏小體。
融片法不能獲得陽性結果時,可將腦組織作成病理切片 (冷凍或石蠟包埋切片)用H。E染色,鏡檢,內(nèi)基氏小體呈紅 褐色。
②突光抗體法是一種迅速而特異性很強的診斷方法。聯(lián) 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推薦,許多國家已廣泛應用。
方法是將狂犬病高免血清的球蛋白提純,用異硫氰熒光素 痧記,制成熒光抗本。取可疑清腦組織或唾液腺制成觸片或冰 凍切片,用熒光抗體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胞漿內(nèi)出現(xiàn)黃 綠色熒光顆粒者即為陽性。
③動物接種法是較準確的方法,但耗時較長,需觀察3個 星期才能做出診斷結果。方法是取腦病料制成乳劑,用30曰齡 靜小鼠,經(jīng)腦內(nèi)接種,如有狂犬病病毒則在接種后1 ~2周內(nèi)小 鼠出現(xiàn)麻痹癥狀與腦膜炎變化。
或者于接種后3天捕殺小鼠, 取膨制觸片,用熒光抗體法檢查,可以縮短診斷時間。 。
臨床上常用的診斷方法主要有視診、問診、觸診及嗅診4種。每一種方法各有其特點,反映出不同的結果,將這些結果綜合起來加以分析,結合實驗室診斷,可為最后確診提供參考的依據(jù)。
(1)視診
視診是用肉眼直接觀察病貂的整體概況或某些局部癥狀的方法。通過肉眼觀察,看病貂的異常表現(xiàn),如精神狀態(tài),眼睛靈活性,被毛的完整性和光澤度,鼻鏡和眼的干濕度,采食情況,糞便的變化,飲水量多少,呼吸表現(xiàn),頭、頸、軀干、四肢和尾有無異常變化等。根據(jù)視診所見典型癥狀亦可做出初步診斷。
(2)問診
首先向場中有關人員了解飼養(yǎng)管理的情況,如飼料的種類變化、來源、品種、質(zhì)量、貯藏等情況,日糧組成,飼料單變化時間,變更前后貂群食欲變化,飼料加工情況等。然后,再向飼養(yǎng)員了解病貂的情況。例如,什么時間出現(xiàn)食欲不振,有什么異常現(xiàn)象,糞便的變化,以前得過哪些病等。
(3)觸診
觸診是用檢查者的手感覺檢查疾病。觸診可以確定視診所見癥狀的性質(zhì),補充視診的不足。觸摸患貂的趾端和患部的溫度、硬度,局部有無波動,以及皮膚的完整性如何等。觸診對診斷水貂黃脂肪病、膿腫、膀胱結石有實用意義。黃脂肪病在鼠蹊部皮下可觸摸到面團狀或索狀的硬脂肪、塊。
(4)嗅診
用診斷的嗅覺,去識別病貂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氣味,有無特殊的腥臭味。犬瘟熱病患貂發(fā)生化膿性結膜炎、鼻炎尤其是皮炎時,可聞到特殊的腥臭味。
1、外部質(zhì)量控制 外部質(zhì)量控制,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實驗室以外的質(zhì)量控制手段來保證檢測結果所采取的方式,一般分為能力驗證和實驗室間比對。
1.1能力驗證 能力驗證,指利用實驗室間比對,按照預先制定的準則評價參加者的能力,是認可機構加入和維持國際相互承認協(xié)議(MRA)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實驗室重要、有效的外部質(zhì)量控制活動。 實驗室每年可在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以下稱CNAS)官方網(wǎng)站查詢年度能力驗證計劃,針對性地選擇參加能力驗證的項目。
實驗室通過報名的方式參與驗證并領取檢測樣品,根據(jù)規(guī)定的方案完成檢測后在規(guī)定的時間反饋給組織能力驗證的機構,能力驗證組織機構根據(jù)所有參與實驗室的檢測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后出具能力驗證結果報告,實驗室應根據(jù)結果報告評價自己的檢測能力。能力驗證的評價方法包括:1、量值比對的評價參數(shù)(En):若|En|≤1,滿意、通過;若|En|>1,不滿意,不通過。
2、檢測比對評價參數(shù)(Z):|Z|≤2,滿意、通過;|Z|≥3,不滿意、不通過;2<|Z|<3,可疑。 當能力驗證出現(xiàn)不滿意結果時,實驗室應深入分析原因、實施糾正措施,并驗證措施的有效性;當出現(xiàn)可疑結果時,實驗室應分析原因,并視其嚴重程度、影響范圍等必要時采取糾正措施。
參加能力驗證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外部質(zhì)量控制方式,它不僅可以確定和監(jiān)控實驗室檢測的能力、持續(xù)能力,亦可以有效識別實驗室存在問題。但由于能力驗證受年度計劃的制約,有時會出現(xiàn)實驗室某些檢測項目不在計劃之列而無法確認能力的情況,因此需要開展實驗室間比對來補充。
1.2實驗室間比對 實驗室間比對,指按照預先規(guī)定的條件,由兩個或多個實驗室對相同或類似的測試樣品進行檢測的組織、實施和評價,從而識別實驗室存在的問題與實驗室間的差異。 開展實驗室間比對一般可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是自主組織,另一種是以參與者身份參加。
作為組織者,實驗室首先要選擇適宜的比對實驗室,為確保比對結果的可信度,建議盡可能選擇已獲得CNAS認可、計量認證或行業(yè)內(nèi)權威的實驗室;實驗室還應合理編制比對方案,方案應包括采用的方法、測試的項目、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方法、樣品數(shù)量及必要信息、實驗要求、測試結果等內(nèi)容,并與參與實驗室達成一致意見;最后,組織者根據(jù)測試結果編制比對報告,明確比對的結論及需要改進的問題、改進措施等。 實驗室通過開展實驗室間比對,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以及與其他實驗室的差異,從而查找原因并及時改進。
與能力驗證比較,它的靈活性更強,可作為實驗室外部質(zhì)量控制的常用手段。 2、內(nèi)部質(zhì)量控制 內(nèi)部質(zhì)量控制,指實驗室為確保檢測結果的有效性而利 用自身資源在實驗室內(nèi)部實施的質(zhì)量控制,一般包括使用標物監(jiān)控、人員比對、儀器比對、方法比對、留樣再測、分析物品不同特性結果的相關性等方法。
2.1人員比對 即實驗室檢測技術人員之間的能力比對,由不同的檢測技術人員利用相同的儀器、使用相同的方法、在相同的檢測條件下對同一特殊物質(zhì)進行測試,將獲取的數(shù)據(jù)來進行評價。可作為新員工培訓后驗證其技術能力的手段,亦可在有多名檢測人員的實驗室開展。
2.2儀器比對 即檢測儀器之間的比對,使用不同的檢測儀器、由相同的檢測人員、采用相同的方法、在相同的檢測條件下對同一檢測樣品進行測試,將獲取的數(shù)據(jù)進行評價,以確定儀器間的差異。當實驗室擁有不同設備時,可采用儀器比對的方法開展質(zhì)量控制,特別可用于當某臺儀器參加能力驗證獲得滿意結果時,可用其來衡量其他儀器的可信度。
2.3方法比對 即檢測方法之間的對比,使用不同的檢測方法,在相同的人員、相同的儀器、相同的檢測條件下對同一檢測樣品進行測試,將獲取的數(shù)據(jù)進行評價,以確定方法間的差異。當實驗室使用新方法、超出預期使用的標準方法、實驗室制定的方法以及擴充或修改的標準方法時,可與標準方法進行比對,以證實該方法是否適用于預期的用途。
2.4分析物品不同特性結果的相關性 這種方法是樣品中同時存在若干特性,特性問題有確定的關系,當這些特性被試驗確定后,通過考察實驗結果中表現(xiàn)出的特性間的關系是否違背已知關系來判斷實驗結果的正確性。這些相關特性間常存在因果關系,因此相關特性分析的方方可以用于實驗條件與被測性能間的相關關系的分析。
以上分析看出,內(nèi)部質(zhì)量控制操作方便、方法多樣、易于實施,可作為實驗室日常的質(zhì)量控制手段。 3、小結 實驗室的質(zhì)量控制是保證實驗室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是實驗室持續(xù)改進管理體系的有效工具,是實驗室管理中的永恒主題。
因此,實驗室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自覺地、經(jīng)常地、有計劃地、針對性地開展質(zhì)量控制活動,并利用其數(shù)據(jù)進行深入分析,查找不足并加以改進,使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CNAS-CL01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 [2]CNAS-RL01 《實驗室認可規(guī)則》 [3]CNAS-RL02 《能力驗證規(guī)則》。
雞病的實驗室診斷因病因不同而診斷方法各異,主要方法有以 下幾種。
(1)細菌性檢驗①細菌的形態(tài)鑒定。細菌微小,必須借助于光學顯微鏡才能看 到。
細菌從形態(tài)上可分為球狀、桿狀和螺旋狀3種基本類型。細菌 細胞由細胞壁、胞漿膜、細胞質(zhì)及細胞核等部分構成。
有的細菌除 具有基本構造外還能形成莢膜、芽孢、鞭毛和菌毛等特殊構造。細菌的形態(tài)、大小及染色特性是鑒定細菌的重要標志。
細菌染色方法 有單染色法(如亞甲藍染色法)、復染色法(如革蘭氏染色法、姬氏 染色法)、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負染色法、雷別 格爾莢膜染色法、螺旋體染色法等。 ②細菌的生化特性鑒定。
各種細菌具有各自獨立的酶系統(tǒng),所 以在相應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時,產(chǎn)生不同的代謝產(chǎn)物,據(jù)此可鑒定各 種細菌。細菌的生化反應在種、型的鑒別上具有重要意義。
進行生 化性狀檢査,必須用純培養(yǎng)物進行。生化性狀檢查的項目很多,應 按診斷需要適當選擇。
常用的生化檢測方法有糖類發(fā)酵試驗、V-P 試驗、甲基紅試驗、靛基質(zhì)形成試驗、硫化氫產(chǎn)生試驗、硝酸鹽還 原試驗、亞甲藍還原試驗、尿素酶試驗、明膠液化試驗等。③動物接種實驗。
可用采取的病料或分離的病原,人工接種易 感動物,根據(jù)其致病力、癥狀、病理變化等特點來幫助診斷,從而 判斷所分離菌是否為主要的病原菌。 ④細菌的藥敏試驗。
對分離出的病原菌進行藥物敏感試驗,篩 選出高度敏感的藥物用于防治該菌引起的感染。(2)病毒學檢驗①病毒的形態(tài)觀察。
病毒的形態(tài)有圓形、絲狀和彈狀等,其形 態(tài)觀察常借助于電子顯微鏡。各種病毒的大小和形態(tài)結構是鑒定病 毒的初步依據(jù)之一。
電子顯微鏡常用技術包括超薄切片、負染技術和真空噴鍍術等。②病毒的分離培養(yǎng)。
病毒沒有獨立的酶系統(tǒng),不能在無生命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常用的分離培養(yǎng)方法有實驗動物試驗、雞胚接種和基組織細胞培養(yǎng)3種?,F(xiàn)在細胞培養(yǎng)已成為病毒培養(yǎng)檢查的常用手段,雞胚和實驗動物培養(yǎng)法現(xiàn)在較少使用。
(3)血清學檢驗血清學檢驗是建立在抗原與相應抗體發(fā)生反 應這一原理的基礎上,有的反應是不可見狀態(tài),可應用補體、溶血 及熒光素、酶和同位素標記等指示系統(tǒng),使其成為可見或可測狀態(tài)。血清學檢驗方法具有嚴格的特異性和較高的敏感性,在傳染病的診 斷、病原微生物的分類和鑒定以及抗原分析等方面,均具有廣泛的 應用。
用已知的抗體,可以對分離的病原微生物進行鑒定。相反,通過已知的抗原對康復雞、隱性感染雞及接種疫苗后的雞的抗體可 以進行定性或定量測定。
血清學檢驗方法主要有:①直接凝集試驗。細菌、紅細胞等顆粒性抗原與相應的抗體在 電解質(zhì)參與下,發(fā)生反應相互凝集形成團塊,這種現(xiàn)象稱凝集反應。
按試驗方法分為試管法、玻片法、玻板法及微量凝集法等。②間接凝集試驗。
將可溶性抗原(或抗體)吸附于與免疫無關 的小顆粒(載體)的表面,此吸附抗原(或抗體)的載體顆粒與相 應的抗體(或抗原)結合,在有電解質(zhì)存在的適宜條件下發(fā)生凝集 現(xiàn)象,因此稱為間接凝集試驗,也稱為被動凝集試驗。 常用的載體 有動物紅細胞,聚苯乙烯乳膠乃至細胞和活性炭等。
吸附抗原后的 顆粒稱為致敏顆粒。③血凝與血凝抑制試驗。
有許多病毒能夠凝集某些動物和人的 紅細胞,而這種血凝作用可被特異性抗體所抑制。借此,可應用標 準病毒懸液測定血清中的相應抗體或應用特異性抗體鑒定新分離的 病毒。
血凝與血凝抑制試驗是診斷雞新城疫的重要手段,按試驗方 法分為微量血凝試驗、微血凝抑制試驗等。④沉淀試驗。
可溶性抗原與相應抗體結合,在有電解質(zhì)存在時 可形成肉眼可見的白色沉淀物,這個過程稱為沅淀反應。參與沉淀 反應的抗原稱為沉淀原,抗體稱為沉淀素。
沉淀反應有液相和固相 之分,液相沉淀反應中以環(huán)狀沉淀反應最常用,固相沉淀反應主要 有瓊脂擴散試驗,瓊脂擴散試驗與電泳技術相結合,又發(fā)展成免疫 電泳技術。⑤紅細胞吸附和紅細胞吸附抑制試驗。
又稱血球吸附和血球吸 附抑制試驗。某些病毒如正黏病毒、副黏病毒和痘病毒等,在培養(yǎng) 的細胞內(nèi)增殖后,可使培養(yǎng)的細胞吸附某些動物的紅細胞,而且只 有感染細胞的表面能吸附紅細胞,不感染的細胞不吸附紅細胞,因 此,可以作為這些病毒增殖的指征。
紅細胞吸附現(xiàn)象也可被特異抗 血清所抑制,故對病毒鑒定,尤其是對某些不產(chǎn)生細胞病變的病毒 來說,常是一個較好的快速鑒定方法。⑥補體結合試驗。
可溶性抗原,如蛋白質(zhì)、多糖、類脂質(zhì)、病 毒等,與相應抗體結合后,其抗原抗體復合物可結合補體,但這一反應肉眼無法觀察,如再加人溶血系統(tǒng),即可通過觀察是否溶血來 判斷反應系統(tǒng)是否存在相應抗原抗體,參與補體結合的抗體稱為補 體結合抗體。 ⑦中和試驗。
病毒與相應的中和抗體結合后,可使病毒喪失感 染力。中和反應不僅具有高度的種、型特異性,而且一定量的病毒 必須有相應量的中和抗體才能被中和。
因此中和試驗不僅可用于病 毒種類鑒定,還可用于中和抗體的效價滴定。⑧免疫標記技術。
利用某些能夠通過某種特殊理化因素而易于 檢測的物質(zhì)標記抗體,這些被標記的抗體與相應抗原結合,通。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7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