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心結
《詩源》里有一個故事,說文胄與鄰婦姜氏相愛,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煉水晶針作為信物,姜氏打開箱子,取出連理線,穿上雙針,織同心結回贈文胄。將那絲絲縷縷的錦帶編成連環(huán)回文式的同心結來贈與對方,綿綿思戀與萬千情愫也都蘊含其中了,相對其他的信物,同心結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為它融入了戀人的巧思。
二、戒指
用戒指定情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 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一女子婚合,臨別時,“女泣曰:與君一睹,后面無期,以指環(huán)一雙贈之,結置衣帶,相送出門”,會面安可期, 見指環(huán)如見其人,指環(huán)之重躍然詩里。
《全唐詩.與李章武贈答詩》的題解中注釋說,唐時,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別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huán),并贈詩道:“捻指環(huán),相思見環(huán)重相憶。
“愿君永持玩,循環(huán)無終極”。 后來李章武再去華州,王氏子婦早已憂思而死,指環(huán)只是空留悵惘。宋李昉《太平廣記》里說后來李章武與王氏子婦的靈魂神會于王氏宅中,這應該是人們對愛情結局的美好愿望。
到了晚唐時,戒指漸漸由男女互贈變?yōu)橹挥赡凶淤浥c女子,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贈饋方式是類似的。
三、手鐲
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的稱謂, “跳脫”就是其中一種,宋計有功所著《唐詩紀事》中有個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問群臣:“古詩里有‘輕衫襯跳脫’句,你們有誰知道“跳脫”是什么東西?”大家都答不上來。文宗告訴他們:“跳脫即今之腕釧也?!?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常見女子以手鐲相贈戀人的情節(jié)。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了仙女萼綠華曾贈羊權金和玉的跳脫。蒲松齡《聊齋志異.白于玉》中寫書生吳生偶入仙境與一個紫衣仙女歡好,臨別時,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釧送給吳生留念。
四、簪子
一、同心結《詩源》里有一個故事,說文胄與鄰婦姜氏相愛,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煉水晶針作為信物,姜氏打開箱子,取出連理線,穿上雙針,織同心結回贈文胄。
將那絲絲縷縷的錦帶編成連環(huán)回文式的同心結來贈與對方,綿綿思戀與萬千情愫也都蘊含其中了,相對其他的信物,同心結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為它融入了戀人的巧思。二、戒指用戒指定情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 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一女子婚合,臨別時,“女泣曰:與君一睹,后面無期,以指環(huán)一雙贈之,結置衣帶,相送出門”,會面安可期, 見指環(huán)如見其人,指環(huán)之重躍然詩里。
《全唐詩.與李章武贈答詩》的題解中注釋說,唐時,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別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huán),并贈詩道:“捻指環(huán),相思見環(huán)重相憶?!霸妇莱滞?,循環(huán)無終極”。
后來李章武再去華州,王氏子婦早已憂思而死,指環(huán)只是空留悵惘。宋李昉《太平廣記》里說后來李章武與王氏子婦的靈魂神會于王氏宅中,這應該是人們對愛情結局的美好愿望。
到了晚唐時,戒指漸漸由男女互贈變?yōu)橹挥赡凶淤浥c女子,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贈饋方式是類似的。三、手鐲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的稱謂, “跳脫”就是其中一種,宋計有功所著《唐詩紀事》中有個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問群臣:“古詩里有‘輕衫襯跳脫’句,你們有誰知道“跳脫”是什么東西?”大家都答不上來。
文宗告訴他們:“跳脫即今之腕釧也?!?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常見女子以手鐲相贈戀人的情節(jié)。
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了仙女萼綠華曾贈羊權金和玉的跳脫。蒲松齡《聊齋志異.白于玉》中寫書生吳生偶入仙境與一個紫衣仙女歡好,臨別時,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釧送給吳生留念。
四、簪子。
定情物在我國自古有之,在很多詩詞歌賦中都有男女戀人贈送定情物的描 述。
不過與西方人大多以戒指、玫瑰為定情物不同,中國人在定情物上反而顯 得更浪漫隨性。
中國人的定情物講究“情”而不講究“物”。
正妻范兒:簪簪又稱搔頭,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定情物,也有象征“正室”尊嚴的意味。
《鼓 吹曲辭?有所思》寫一個女子為遠方的情人精心制作一支簪子,聽聞情人另有 所愛后,她把簪子燒掉后“當風揚其灰”,表達不會做小三的決心。
君子之情:玉佩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玉在我國古代是君子的象征。
君子講究恭敬平和、溫潤悠遠之愛,正與玉的寓意相符。
所以古代高雅從容的謙謙君子們喜歡用玉 來作為定情物,顯得節(jié)制有禮。
情香怡人: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絲線纏成,袋中裝有多種香味濃烈的中草藥細末。
先秦時,年輕人見父母長輩要佩戴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 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作禮物相互贈送。
直截了當:花椒 花椒是香料作物,因為多籽粒,含婚后“多子”的寓意,因此春秋時的男 女有用花椒來作為定情物的習俗。
《詩經(jīng)?陳風?東門》中,就講到一個男子 在舞會上收到姑娘送的一束花椒作為定情物的故事。
定情時就說好將來要生很 多小孩。
古人在愛情上其實很直白。
對半之物:認親證物 古裝電視里常有將玉佩等物件掰成兩半,各執(zhí)一塊以定情的橋段。
定情物在我國自古有之,在很多詩詞歌賦中都有男女戀人贈送定情物的描 述。
不過與西方人大多以戒指、玫瑰為定情物不同,中國人在定情物上反而顯 得更浪漫隨性。
中國人的定情物講究“情”而不講究“物”。
正妻范兒:簪簪又稱搔頭,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定情物,也有象征“正室”尊嚴的意味。
《鼓 吹曲辭?有所思》寫一個女子為遠方的情人精心制作一支簪子,聽聞情人另有 所愛后,她把簪子燒掉后“當風揚其灰”,表達不會做小三的決心。
君子之情:玉佩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玉在我國古代是君子的象征。
君子講究恭敬平和、溫潤悠遠之愛,正與玉的寓意相符。
所以古代高雅從容的謙謙君子們喜歡用玉 來作為定情物,顯得節(jié)制有禮。
情香怡人: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絲線纏成,袋中裝有多種香味濃烈的中草藥細末。
先秦時,年輕人見父母長輩要佩戴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 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作禮物相互贈送。
直截了當:花椒 花椒是香料作物,因為多籽粒,含婚后“多子”的寓意,因此春秋時的男 女有用花椒來作為定情物的習俗。
《詩經(jīng)?陳風?東門》中,就講到一個男子 在舞會上收到姑娘送的一束花椒作為定情物的故事。
定情時就說好將來要生很 多小孩。
古人在愛情上其實很直白。
對半之物:認親證物 古裝電視里常有將玉佩等物件掰成兩半,各執(zhí)一塊以定情的橋段。
定情信物詩句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huán)。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何以致區(qū)區(qū)?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何以結相于?金薄畫搔頭。何以慰別離?耳后玳瑁釵。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
三國時期大才子繁欽文辭俏麗,意氣昂揚,是曹操頗為喜愛的主薄,他僅存的長詩《定情詩》以鋪彩摛文的手法、熱情奔放的詞句千古流傳,驚艷后世。詩中的連續(xù)對答,展現(xiàn)了古代男女守護愛情、見證誓言的十大定情信物。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huán)
“綰臂雙金環(huán)”指臂釧,又稱纏臂金,這是我國古代女性一種纏繞于臂的裝飾,用金銀帶條盤繞成螺旋圈狀,所盤圈數(shù)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纏臂金的奧妙在于戴上之后無論從什么角度看,所見都為數(shù)道圓環(huán),而相互不關聯(lián),宛如佩戴著幾個手鐲般美麗。早期臂釧實物多出現(xiàn)于北方地區(qū),通常將金銀條錘扁,并有花、素之分:鏤刻有花紋的,稱“花釧”,素而無紋的,稱“素釧”。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以戒指作為定情物,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頗為通用,不過在古代中國用戒指定情的習俗雖由來已久,但此戒指只作為定情物,并不在婚禮上出現(xiàn)。據(jù)悉,戒指原本起源于古代宮廷,女性戴戒指是用以記事。戒指是一種“禁戒”、“戒止”的標志。當時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在后宮被皇上看上者,宦官就記下她陪伴君王的日期,并在她右手上戴一枚銀戒指作為記號。當后妃妊娠,告知宦官,就給戴一枚金戒指在左手上,以示戒身。由于嬪妃都將戴上戒指視為榮耀,這種習俗便流傳開來,到了東漢時期民間已經(jīng)非常普遍。
何以致區(qū)區(qū)?耳中雙明珠
耳中明珠指的是耳飾,一簪一珥,可伴一生,耳飾在古人審美觀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唐代張籍《節(jié)婦吟》“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所說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環(huán),也透露了耳環(huán)的確作為定情物在唐代出現(xiàn),接受與否便成就了悲歡離合。不過耳環(huán)在唐代并不流行,唐代婦女幾乎都不戴耳墜。唐代以前,耳飾只在少數(shù)民族中存在。宋代婦女喜戴耳環(huán),不喜戴耳墜。明清時期是耳飾發(fā)展形制最為鼎盛的時期,明代耳環(huán)大多以金銀橫壓出花形,然后在花瓣或花葉部位鑲嵌各種寶石,有的還在花蕊中間鑲嵌上一顆珍珠,這便是詩中所謂的“明珠”了。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的歷史由來已久。古時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佩偉、荷包等等,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香囊一般系于腰間或肘后之下的腰帶上,也有的系于床帳或車輦上。由于奇特香料多來自外國的貢品,朝廷還把香囊作為賞賜之物。制作各式香囊,曾是古代人們生活中最為平常的事。尤其是在文化繁盛的中原,香囊是生活用品之一,卻也正因人之必需,而逐漸演繹成世人表情達意的一個道具,從而具有了豐富而含蓄的內(nèi)涵。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跳脫即為手鐲、腕釧,古人將腕間風流稱之為“跳脫”的確別具一格。古代文學作品中,常有女子鐘情男子后以腕間手鐲相贈的情節(jié),而古典詩詞名句中,也一直有關于手鐲的唯美意象?!皾獾駮L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描寫的雖然是“秋生”菊花,卻有“跳脫”縈繞其間,頗見不凡性情;“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野性美一覽無遺。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系于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而彩色絲帶上佩戴美玉,更是一件定情佳品,這是因為玉在古典文化中擁有非同凡響的意義。古時富貴人家、上流社會、書香門第的人,都會佩戴玉佩,這已經(jīng)成為身份、地位的一種象征。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在定親的時候,雙方父母往往會交換玉佩作為信物,讓有婚約的孩子時刻佩戴。古人有言:“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玉佩象征著君子,有著恭敬平和、溫潤悠遠之意,所以古代君子們喜歡用玉佩來作為定情物,顯得節(jié)制有禮。
“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繁欽詩里幾次說起“結”, “結”是一個被賦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漢字,從遠古到今天,它始終滲透在人們的生活和情感里。
同心結也一直是古人表達情感的信物,所謂“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詩源》里有一個故事,說文胄與鄰婦姜氏相愛,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煉水晶針作為信物,姜氏打開箱子,取出連理線,穿上雙針,織同心結回贈文胄。
將那絲絲縷縷的錦帶編成連環(huán)回文式的同心結來贈與對方,綿綿思戀與萬千情愫也都蘊含其中了,相對其他的信物,同心結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為它融入了戀人的巧思。六朝時錢塘名妓蘇小小《蘇小小歌》:“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p>
唐朝著名詩人孟郊《結愛》:“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一度欲離別,千回結衣襟。結妾獨守志,結君早歸意。
始知結衣裳,不知結心腸。坐結亦行結,結盡百年月?!?/p>
唐長孫佐轉的妻子詩《答外》寫她給戍邊的丈夫做同心結,用同心結傾訴相思和離情之苦:征人去年戍邊水,夜得邊書字盈紙。揮刀就燭裁紅綺,結作同心答千里。
君寄邊書書莫絕,妾答同心心自結。同心再解不心離,離字頻看字愁滅。
結成一衣和淚封,封書只在懷袖中。莫如書故字難久,愿學同心長可同。
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北宋林逋所作的《相思令》: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爭忍有離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三生石 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輪回學說,后成為中國歷史上意涵情定終身的象征物。
三生石的“三生”分別代表“前生”“今生”“來生”,很多人的愛情是從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開始的,而相愛之后人們又一定會期待“緣定三生”。三生石的傳說; 一千年以前,他和她,曾經(jīng)牽手到它面前,在它身上刻下了誓言:一生相守。
它含笑把它接納進自己的生命。從此,它的人生就有了唯一一個光榮的使命:守護愛情,守護誓言。
它目送他們步入塵世,看他們在人間煙火柴米油鹽中,愛情如細水長流。 常見手鏈,多為金屬制,特別是銀制,也有礦石,水晶,寶石等制的。
區(qū)別于手鐲和手環(huán),手鏈是鏈狀的,以祈求平安,鎮(zhèn)定心志和美觀為主要用途。作為定情之物中除戒指之外,是最多的贈送禮物之一,其寓義為:“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以他之愛,冠你婉間牽手終身的含義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用戒指定情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 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一女子婚合,臨別時,“女泣曰:與君一睹,后面無期,以指環(huán)一雙贈之,結置衣帶,相送出門”,會面安可期, 見指環(huán)如見其人,指環(huán)之重躍然詩里。
《全唐詩.與李章武贈答詩》的題解中注釋說,唐時,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別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huán),并贈詩道:“捻指環(huán),相思見環(huán)重相憶。愿君永持玩,循環(huán)無終極” 后來李章武再去華州,王氏子婦早已憂思而死,指環(huán)只是空留悵惘。
宋李昉《太平廣記》里說后來李章武與王氏子婦的靈魂神會于王氏宅中,這應該是人們對愛情結局的美好愿望。到了晚唐時,戒指漸漸由男女互贈變?yōu)橹挥赡凶淤浥c女子,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贈饋方式是類似的。
范攄《云溪友議》中寫書生韋皋少時游江夏期間,與少女玉簫從相識到相戀的故事。韋皋臨回家鄉(xiāng)前送給玉簫一枚玉指環(huán),發(fā)誓少則五年,多則七年后會來娶玉簫。
然而七年光陰過去了,薄幸的韋皋卻不復再來,癡情的玉簫絕望地滄呼:“韋家郎君,一別七年,是不來矣!”竟絕食而死。人們憐憫玉簫這一場悲劇,就把韋皋送給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
很多年以后,韋皋官運亨通,做到西川節(jié)度使,才輾轉得知玉簫的死訊,他悔恨不已,于是廣修經(jīng)像,以懺悔過去的負心。后來有人送給韋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與玉簫一模一樣,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環(huán)的肉環(huán)隱現(xiàn),韋皋知道是玉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終于以再生緣的形式實現(xiàn)了隔世的結合。
是耶非耶?為了人間有情人終局的美滿,只好姑妄信之了。戒指既然是定親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的稱謂, “跳脫”就是其中一種,宋計有功所著《唐詩紀事》中有個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問群臣:“古詩里有‘輕衫襯跳脫’句,你們有誰知道“跳脫”是什么東西?”大家都答不上來。文宗告訴他們:“跳脫即今之腕釧也。”
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常見女子以手鐲相贈戀人的情節(jié)。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了仙女萼綠華曾贈羊權金和玉的跳脫。
蒲松齡《聊齋志異.白于玉》中寫書生吳生偶入仙境與一個紫衣仙女歡好,臨別時,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釧送給吳生留念。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玉在中國的文明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
《五經(jīng)通義》說玉“溫潤而澤, 有似于智;銳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撓,有似于義;有瑕于內(nèi)必見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墜,有似于禮。”孔子說“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p>
他認為玉具有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節(jié)?!对娊?jīng)》里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之句。
古人給美玉賦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現(xiàn)在人們?nèi)詫⒅t謙君子喻為。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