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唐代 顏真卿 《勸學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賞析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古詩.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暫,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詩歌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望采納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亡羊補牢 :::
成語解釋 亡:逃亡,丟失;牢:關(guān)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憨訂封寡莩干鳳吮脯經(jīng)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xù)受損失。
作者出處 《戰(zhàn)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成語典故
這故事出自《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p>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jié)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jù)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fā)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yè)家,因估計事情的發(fā)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并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