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觀書有感》中有一首詩: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 半畝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開的鏡子,藍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閑自在地來回走動。它怎么會這樣清澈?因為發(fā)源處不斷有活水流下來。 其實這首詩是詩人借半畝大小的方形池塘來比喻讀書,讀書好比池塘,不是死水一潭,而是靈動不斷有新鮮生命注入的過程。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終身為之奮斗,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9秒